標籤:

台州農曆八月十六過中秋

>>>台州通八月十六過中秋一些地方有回娘家的傳統

戴相尚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佳節——中秋節。但我們台州的中秋節,卻在八月十六,比傳統之節要晚一天。關於這個來歷,主要傳說有:一說臨海秦鳴雷,嘉靖二十三年(1554)高中狀元。他對父母極為孝順,每逢節日,總是精心備辦佳肴美食供奉。可是母親信佛,初一、十五戒葷吃素,中秋正值是十五,秦狀元不忍讓母親空度佳節,特將中秋推遲一天;二說元末方國珍起事,在台州稱帝。方母周氏篤信佛教,初一、十五須茹素,方國珍為了讓母親能和家人一起享受節日的口福,就改了中秋;三說當年抗倭形勢吃緊,戚繼光率軍於中秋之夜掃蕩倭寇,一舉大獲全勝。次日夜,軍民同慶抗倭勝利,並補過中秋佳節,後來為了紀念這一事件,相沿成俗。無論是哪一種傳說,筆者認為,都不能作為這方面的依據。原因很簡單,民俗具有「集體性」和「穩定性」的特點。任何一種民俗的形成,都不是一年兩年或是十年二十年就能形成並普及的。所有與節日有關的故事和傳說,都是在節日形成後附上的。台州民間節日在時間上具有獨特性的有三個:元宵節、七月半和中秋節,俗定時間是農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八月十五,而我們台州過此三節的時間分別為正月十四、七月十四(或十三)和八月十六。而這三個節日的共同點就是,節日時間在一月之中。我在綜合我國民間節日時發現,這三個節日是主要的月中之節(下元節為十月十五,惜民間不興),而在我們台州,此三節的共同點則在於,他們不在當日過節,時間都提前或推後。台州中秋節的習俗,同樣是吃月餅,親朋好友互相饋贈。但古台州府城又稱月餅為「糖霜餅」,清人陳延烈有《八月十六吃糖霜餅》一詩:「秋風滿徑井梧空,此日烹茶興不窮。餅樣團圓同皓月,吃余蟲語雜牆東。」很有韻味。臨海舊時有在八月十六吃「糕囡」的習俗,「糕囡」,用熱水調糯米粉成鬆軟的狀態,再將它放在蒸籠里,一層粉一層紅糖,再加一層粉一層紅糖,直加到蒸籠格滿,再用菜刀劃成數十塊,然後蒸吃。蒸熟後的糕囡,又鬆軟又香甜,是臨海的風味小吃。另外,中秋節前後,台州一些地方有回娘家的習俗(俗稱送老丈人)。一般選在中秋前,出嫁的女兒攜同丈夫和子女,帶著月餅、豬蹄等回到娘家看望。
推薦閱讀:

小微金融的台州模式:到底做了啥
台州人堅持和勤勞造就的美味, 說起來有一條江那麼長~
殯葬服務:天價收費背後的「利益鏈」·台州日報
兩岸四地舊書店的那些事·台州晚報
為什麼台州知名度很低?

TAG:農曆 | 台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