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為什麼罵人?

前兩天,寧寧的媽媽很苦惱地問我:「寧寧為什麼最近總愛說髒話?尤其是當他遇到不滿意不順心的事情的時候。

「有一次放學路上,一個小女孩不小心撞了他,他就特別生氣,嘴裡嘀嘀咕咕罵了一路。在家裡,他尤其會罵我和他奶奶。

有一天他因為要穿黑色的外套,奶奶給那成了紅色的,他就把外套扔地上,狠狠地說『混蛋!』罵奶奶是我們特別不能接受的。因為這個,很嚴肅地批評過他好幾次,但是情況並沒有改善。」

媽媽很困惑:「我們家裡大人從來沒有說髒話的問題。他以前也從不說髒話。現在不知道這些詞他是從哪兒學來的,是不是上小學以後交了什麼壞朋友?」

我認識的寧寧是個性格溫和的小男孩。他個子大,做事說話慢悠悠的,顯得比同齡人更成熟。這個平素安靜穩重的孩子忽然變得不順心就罵人,在大人看來實在是」太不懂事了「,(而且,孩子難道不應該是越長大越懂事嗎?)

從父母的角度,最不能接受的是寧寧罵的對象是」奶奶「,其次是覺得用詞太難聽。然而假如先把「罵人」這個行為放在一邊,在媽媽描述的場景里,我們看到是一個生氣的孩子。罵人,是他表達憤怒的一種方式,一種情緒宣洩。

隨著語言能力的增強,孩子情急之下冒出來的詞語很可能特別挑戰我們的承受力。父母的感受我們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冷靜來分析,面對孩子的髒話,我們看見的不應該只是一個不懂事沒禮貌的孩子,而是他在罵人時真正想要「說」的是什麼?

在跟寧寧媽媽聊天的過程里,我陸續了解到了更多關於寧寧的事。其中,他正在面對的兩個「變化」值得特別注意。

第一個是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變化。寧寧今年剛上1年級。從幼兒園只有20個孩子的班級進入小學有40多個孩子的班級,同學關係,師生關係和學習環境都有很大改變。小學要求早上7點半到校,而寧寧在幼兒園期間從來都是快9點了才去。為了讓他早起,家裡取消了他每晚的動畫片時間,讓他早睡。寧寧對此非常不開心。

第二是小妹妹出生帶來的變化。寧寧的媽媽上個月剛剛生了小妹妹,家裡各種忙亂。現在基本是由爸爸負責陪寧寧,媽媽和奶奶照顧小寶寶。

無論是入學適應,還是小妹妹的到來,這兩種狀況對於任何一個孩子來說,都是不容易應對。更何況,寧寧原本性格溫和,一向被大人默認為是安靜懂事的孩子。他的情緒,更容易被忽略。

挫敗感和焦慮一直在積累,遲早需要一個出口。難過和不滿沒有被了解,但總需要表達。當寧寧把外套扔在地上,大喊「混蛋」的時候,他想說的可能是:「為什麼我那麼小的要求都不能被滿足?為什麼你們對我和從前不一樣了?」

「聽見」孩子內心的聲音是第一步,然後,我們要想辦法幫助孩子從激烈的情緒中平靜下來。

怎麼幫?是要「調節情緒」,而不是設法「堵截情緒」,更不是以激烈的方式「對抗情緒」。

我們在以往的文章中不止一次談到如何處理孩子的「負情緒」。對大多數父母來說,相比哭泣,應對孩子發脾氣會更加困難,而當孩子用髒話來表達怒火,更容易激起我們自己的對抗情緒,本能地想用更激烈的手段來進行反擊。

因此理解這一點就尤其重要:

大多數兒童情緒專家都認為,憤怒的表象之下,掩藏著的是脆弱的感受,如恐懼、肉體傷痛和喪失親人等。

為了避免這些脆弱感受暴露出來,孩子用詛咒的言語和暴力的行為搭建了一個防護雷區。

然而糟糕的是,這條憤怒的防線同樣會趕走那些真正想伸出援手的人。

寧寧媽媽感到特別難過的是「他最經常罵的是我和奶奶」。這也符合惠芙樂所說:

事實就是這樣的不公平和沒有理性:孩子在感覺到危險或無助時,就會把憤怒和不信任的反應投射到最親近的人身上。」

所以,雖然很不容易,但是,讓我們先深呼吸,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如果我們能理解,也能承受孩子那個瞬間的各種言辭,就安靜地陪在孩子身邊,先給孩子一個發泄的空間。(如果當時還有其他人在場,可以先把孩子帶到一個相對隱蔽的地方。)

等孩子平靜一些之後,告訴他:「我知道你很生氣。我明白你的感受。」

關於如何與孩子共情,各種育兒書籍里都不難找到很好的方法,因此不再詳述。這裡只有兩個細節要提醒:

第一,「身」和「心」都要真誠。

只假如只是嘴上說:「我知道你很生氣」,但心裡卻在想「這孩子怎麼這麼點兒小事就生氣呢」,這樣的共情就是無效的,甚至有副作用。

很多時候「非語言信息」的力量遠比我們說了什麼更重要。孩子會敏銳地從我們的語調、目光、表情和肢體語言感受到我們真正的態度。

第二,現在不要說「但是……」

我們很容易在「我知道你很生氣」之後加一句:「但是……」(「但是罵人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或者」但是再怎麼生氣,你也不能說髒話啊「之類。)事實上,在孩子情緒還不穩定的階段,跟他講道理不但是無效的,還很可能再次激發起他的負情緒。

「但是……」我們以後會有機會說,現在,向孩子表達單純的愛與關懷的機會最重要。

很多時候,如果憤怒的情緒能夠被發泄,被認同和接納,很可能會轉換為哭泣和眼淚。痛快地大哭一場之後,孩子會放鬆下來,心情也會好很多。

這時候,看孩子的狀態和我們的狀態,可以就抱一抱,聊聊天,也可以一起做一些孩子喜歡的事,或者玩一些歡樂的打鬧遊戲。

再然後,在合適的情況下,你就可以說「但是……」了。

我們可以和理智地孩子討論罵人的問題,告訴他某些詞語會帶給他人怎樣的不舒服的感受,一起找一些更適合的表達情緒的方法。

最後還是用《遊戲力》里的話來總結應對孩子憤怒的整個過程吧。

如果我們可以記住,憤怒的外表下面其實是孩子一顆受傷的心靈,我們便能冷靜而堅決地向他們伸出雙手,而我們同時得到的回報將是他們更願意直接吐露心聲。

當脫韁的言行被溫和地阻止後,孩子就會顫抖地哭泣,向你傾訴他們害怕或脆弱的感受。

例如,面對孩子的暴力行為,你沒有大吼大叫地斥責,只是溫和地制止了他的行為,那麼你將換來孩子眼淚,以及眼淚之後理性的討論和分享:在剛才的憤怒和暴力之下,到底隱藏著什麼。

除了憤怒的情緒,孩子罵人說髒話還會有別的原因。比如就是想開玩笑,還有可能是融入社交環境的需求。篇幅所限,我們以後再找機會探討這兩種情況。

在這一篇的結尾,也有兩個問題想要和大家一起思考:

● 當聽到孩子說髒話時,我們為什麼那麼容易緊張?我們最大的擔心是什麼?

● 我們面對的語言環境越來越不「簡單」。尤其是很多流行語,遡其根源,也十分不雅。但我們仍然會看,會用,甚至會說。那麼,為什麼成年人在說髒話的問題上,就可以有那麼大的自由呢?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推薦閱讀:

應該怎樣理解孩子?
在幽默中提高孩子的情商
【父母四種言行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給孩子宣洩的機會!
你吝嗇給孩子的教養,會讓孩子四處碰壁

TAG:孩子 | 罵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