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被殺的秘密-今日頭條

袁崇煥,明朝著名軍事家。字元素,廣東東莞人,萬曆年間進士。明天啟二年(1622年)單騎出山海

關,經過實地考察軍事形勢,回京奮勇自請守遼。築寧遠(今遼寧興城)等城。多次擊退後金(浠)軍的進攻,天啟六年(1626年)獲寧遠大捷,致使努爾哈赤受傷死。授遼東巡撫,以後又獲寧錦大捷,皇太極大敗逃走。被崇禎帝任為兵部尚書,督師薊遼。

袁崇煥的才能,充分體現在軍事方面。可以說,他是明末最善於與後金軍隊作戰的明軍將領。他是一

名文臣,卻能夠在天啟六年就做上了肩負東北防務重任的遼東巡撫,這充分說明了他的軍事才能。曾經向思宗(也就是崇禎皇帝)推薦過袁崇煥的官員呂純如對袁崇煥有「不怕死,不愛錢」的評價。這也就決定了他必然能夠取得士兵擁戴,袁崇煥的軍隊在明末也就成為最能作戰的軍隊。

從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後,在明軍與後金軍隊的力量對比中,後金軍隊明顯佔據優

勢。寧遠一戰,袁崇煥用新式武器紅方大炮勝了一次,暫時使遼東戰局在天啟六年出現轉機。但是,袁崇煥很快被魏忠賢罷免。思宗即位後,在處理完魏忠賢一事之後,便全力應付遼東戰局,天啟七年(1627年)11月重新召回了袁崇煥。次年元月,任命袁崇煥督師薊遼,兼督天津軍務,等於是將遼東的防務全部委託給了袁崇煥。

然而僅僅3年過後,崇禎三年(1630年)3月16日的下午,袁崇煥便在京城的西市被凌遲處死,然後傳首邊關示眾。這可說是思宗統治期間最大的冤案。袁崇煥的死,直接改變了明王朝與後金的力

量對比,為清軍最終入關埋下了伏筆。

歷史學家對袁崇煥之死有過許多解釋,例如袁崇煥「五年平遼」的夸夸其談、擅殺毛文龍、黨爭的後

遺症、皇太極的反間計,應該說這些恐怕都是致袁崇煥於死地的重要原因。但是,殺袁崇煥的決定,畢竟是由思宗親自做出,而且立即派刑部侍郎塗國鼎前去執行,更可怕的是實行了非常殘忍的凌遲之刑。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思宗殺袁崇煥呢?

傳統的說法認為,因崇禎帝中了後金的反間計,以為袁與後金有密約,故意引後金兵進圍北京,所以下令逮捕袁崇煥,並於1630年將袁處死。因此,崇禎帝殺袁是誤殺。

但也有研究者認為,崇禎帝殺袁並非誤殺,而是蓄意。殺袁的真實原因,是崇禎帝擔心袁崇煥及東林

黨人妨礙其專制皇權,袁成了皇權與大臣之權衝突的犧牲品。明朝後期太監專權,崇禎帝即位後,除掉魏忠賢閹黨,起用東林黨人,但當閹黨對皇權威脅減弱時,崇禎帝又著力削弱大臣勢力,從依靠東林黨回歸到倚用閹黨群小殘餘。袁崇煥崛起於這種環境下,成為閹黨餘孽傾陷的對象。他為人耿直、豪放,敢說敢為,且主持整個對後金戰局,權勢頗重,偏偏崇禎帝猜忌心極強,專權欲極盛。因而袁崇煥只要稍有不慎,必會惹上殺身之禍。袁崇煥殺明遼東悍將毛文龍,先斬後奏,就是一大不慎,事後他悟道:「文龍大帥,非臣所得擅誅。」而崇禎帝「驟聞,意殊駭」。明末史家談遷說,崇禎帝因為正期待袁崇煥「五年復遼」,故暫時容忍袁目中無君之舉,但暗中採取了不少監視牽制措施。至「己巳之變」,後金兵大舉人犯,圍北京城,崇禎帝感到靠袁崇煥復遼已無望,賴以維繫君臣依存關係的支柱消失了。此時,後金施反間計,內廷閹黨捏造袁引敵協和、擅主和議、專戮大帥3大罪狀,崇禎帝有足夠的時間辨明是非。有史實表明,反間計、誣告皆瞞不過崇禎帝,都不足以置袁崇煥於死地。但崇禎從鞏固皇權、防止大臣結黨這一目標出發,決定殺袁,並徹底摧毀東林黨勢力。

因此,這種觀點認為,反間計只是促使崇禎帝逮袁下獄,而殺袁的真正動因乃是為維護專制皇權。

推薦大家關注以下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有趣有料資訊,公眾號id:goldenhistory(長按複製到微信添加)

推薦閱讀:

UC頭條:你聽過最心酸的一句話是什麼
女人頭條
UC頭條:男人多吃六種肉促性強精
為驗證古墓隨葬品,真挖出了漢末王莽所賜寶物,算官盜還是考古?-今日頭條
旅行頭條

TAG:袁崇煥 | 秘密 | 今日頭條 | 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