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讀書】點評民國經典國語課文
06-20
【教育讀書】點評民國經典國語課文 中華書局出版的《民國經典國語課》,這是一套很特別的兒童讀物。它的 300多篇選文都來自於上世紀前半葉的近百套小學語文教科書,包括曆史故事、戰爭故事、民間故事、童話、笑話、遊記見聞等內容。 民國年間不少教材生動活潑,完全從兒童的角度和兒童的心理出發,立足兒童的體位,充滿童心童趣。讀後有種很新鮮很輕松的感覺,語言也挺美,和現在的語文不一樣。是的,這些飄過幾十年光陰卻鮮活依舊的課文,會給一代人帶來閱讀的享受。 讀書是對一個初入人世的孩子最好的啓蒙,讀書,可以給孩子的精神打上最鮮亮的底色。一本好書,它可以是也應該是經得起「反芻」的。 現在選幾篇散文詩歌,給大家欣賞。 晨 風 晨風輕輕地飄,來把小窗兒敲,它說:「小朋友們該起早,你想天青、霜白,屋上炊煙未裊,春初的早上,空氣多麽好!」 晨風鳴鳴地吹,來把小窗兒推。它說:「小朋友們別貪睡,你看梅黃、松翠,窗前紅日相窺,春初的早上,風景多麽美!」 (本文出自《國語新課本》初級小學用第六冊,世界書局1933年版) 這篇題爲《晨風》的小文,親切可愛,充滿童趣。「天青、霜白,屋上炊煙未裊」與「梅黃、松翠,檐前紅日相窺」二句畫面感十足,青、白、黃、翠的顔色搭配,清麗和諧;「未裊」與「相窺」兩個動態詞組逼真描摹,精妙傳神。兩段文字兼具對仗和押韻,朗朗上口。整個小文蘊涵著一種靈動、雅緻的美感。 賣 花 都市中人煙稠密,每無隙地蒔花。鄉村農人,則攜花入市售賣。或供盆栽,或供瓶養,或供婦人簪戴,得利頗豐。於是賣花成農家職業。其供婦女簪戴者,尤以女子售之爲宜。每逢春曉,宿雨初霽,旭日上窗,長街短巷中,時有喚賣花聲,清肥可聽。所謂「賣花聲」也。 (本文出處《新撰國文教育科書》新學制小學初級用,第六冊,商務印書館1926年版) 這篇凝煉的古文其實是三年級用的。「清肥可聽」四字別出機杼。 賣花詞 花朝過了,清明近了,賣花時候,春寒料峭。賣花人早,賣花聲俏,賣花人說花兒巧。壓鬟也要,簪襟也要,折枝插入瓷瓶好。剛剛春到,匆匆春老,一春賣卻花多少? (本文出自《新撰國文教育科書》新學制小學初級用,第六冊,商務印書館1926年版) 這也是三年級的,寫得像宋詞,讀之口角噙香。 春 天 太陽光從窗外射進來。在光當中,看得見極細的塵屑在那裏浮動。一股暖氣薰得我周身舒服;過了一會兒,竟覺得熱烘烘了。一陣清香拂過我的鼻頭邊,擺在桌子上的一盆蘭花有三朵開了。碧綠的花瓣,白底紅斑、舌頭一般的花蕊,怪有趣的。蘭葉的影子描在白牆頭上,就同畫幅上畫著的一般。 我走到庭前。看見階石旁邊的一個泥洞裏出來三個螞蟻。它們慢慢地前進,走了一段便停一停,彷彿在那裏探路。又有一個螞蟻出來了。它獨自爬上階石,在太陽光中急速地前進。 什麽地方傳來蜂兒嗡嗡的聲音?我擡起頭來尋,尋不見。可是聽到了這聲音,就彷彿看見了紅紅白白、如山如海的花。 我走出了大門,細細的柳條上,不知什麽時候染上了嫩黃色。仔細看去,說它黃色也不對,竟是異樣可愛的綠。輕輕的風把柳條的下梢一順地托起,一會兒便又默默地垂下了。 柳樹下的池塘裏,魚兒好快樂呀!成群地遊到這邊,遊到那邊。白雲、青空以及柳樹的影子,都在水中輕輕地蕩漾。一幅活動的畫圖!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不自主地說:「完全是春天了!」 (本文出自《初小國語教科書》第八冊,國民政府教育總署編審會編,教育總署自刊,1941年版。) 【點 評】 寫到春天,往往會寫到發芽、開花、蝴蝶,終究顯得一般化。但只要你用心觀察,春天可以在一盆開放的花裏:「碧綠的花瓣,白底紅斑、舌頭一般的花蕊,怪有趣的。蘭葉的影子描在白牆頭上,就同畫幅上畫著的一般。」春天可以在螞蟻前行的隊伍裏:「又有一個螞蟻出來了。它獨自爬上階石,在太陽光中急速地前進。」春天可以在蜜蜂嗡嗡的聲音中:「聽到了這聲音,就彷彿看見了紅紅白白、如山如海的花。」春天可以在細細的柳條上「異樣可愛的綠」。還有魚兒的出遊,可能沒想到也是春天的到來吧,單位池塘裏的金魚在冬天都藏到假山的石頭縫裏,沒餵食四個月了,最近天氣暖和才出來。所以作文要尋找角度,善於細心的觀察。 菱塘和魚籪 在多水的地方,處處都是河流,河面較闊的地方,中間照常通行船隻,河兩邊多植菱。鄉下人在那些河岸近旁處,作繩索圍繞著,當作界線。每當夏秋之間,只見東一區西一區的菱蕩,好像田畝一樣。 這些河面,當然是屬於公衆的,怎能被他們的劃區栽菱呢?原來他們的向地方政府繳納過水糧,才取得這種權利,正如領種公田一樣。 他們還有的在河港裏設籪養魚,也一樣須納水糧。我們如果駕船出去,除了河旁的菱蕩外,有時還看見高出水面的竹籪,好像細密的籬笆一樣,遮攔在河上,但中間船隻常常要經過的地方,竹籪較低,成爲齊水面的樣子。船隻經過時,那些細軟的蔑條壓入水中,擦著船底,沙沙的作響。等到到經過一段路,到了那邊出口的地方,也照樣的有竹籪攔著。鄉人們就常常這樣養著魚。水是依舊的可以流著,船是照常的可以行,但魚因爲兩面有竹蔑圍著,不能外遊。 有些地方,水中往往建起小小的水閣,底下用竹木打著樁,上面用木板、竹條、稻草,構成很簡單的小屋,那是在夜間住著人看守魚蕩的。我們從前人的詩有「兩三星火是瓜洲」,及「江楓漁火對愁眠」等句。所謂漁火,就是指所點的燈火了。漁火,在暗夜裏,一星一星的映在水上,或是一閃閃的耀著,那是多麽富於詩意的美景! 秋風起時,水面上一叢叢的菱,結起實來,或是青菱,或是紅菱,同樣的鮮嫩可愛。每天一清早,那些種菱的人家,劃著小船,或是劃著特製的木盆,揀那肥碩的鮮菱。你若是碰得巧,向他們購買幾枚新採的來吃,自然是更有滋味。 說不定某種原因,他們也許不在清早,而在夕陽欲落,晚煙將起的時候采,那麽,你就是不吃他們的菱,單只看,也會看出味道來。 若是采菱的人,是鄉下人家的小姑娘,她們總很高興,愛唱歌。一邊采菱,一邊唱歌,這些從綠葉清波間發出的歌聲,何等到的好聽啊! 你可曾聽過菱歌?最好是在夕陽欲落,晚煙將起的時候,讓夕陽與晚煙做出畫意,而你卻可坐在環洞形的石橋上,靜靜地聽,並且同時也可瞧瞧風景,這趣味兒是不壞的,我不騙你。 (本該出自《高小國語課本》第三冊,李小峰、趙景深編,青光書局1933年版) 【點 評】 這篇文章展示了一幅我們曾經熟悉的江南風情畫,也許我們通過回憶也能寫出這樣的文章,但我敢說,結尾的三小節未必會想到這麽寫吧!這升華到一種意味,文筆和審美的高低在這裡就顯示出來了。還有最後一句:「這趣味兒是不壞的,我不騙你。」用的是小朋友的口吻,顯得非常親切,一下子更貼近了小朋友的心。你也許會說:「我從沒聽到過菱歌,怎麽會想到寫這啊?」這倒也是,現在再抄錄一首《采菱歌》吧! 采菱歌 晚風清涼天氣晴,坐只小船去采菱。 菱塘水淺小船過,一劃一劃向前行。 手翻菱葉把菱采,菱角尖尖紅又青。 隨口唱個采菱歌,水底魚兒也來聽。 本文出自《新編制初小國語讀本》第三冊,呂伯攸編,中華書局1937年版》 【點 評】 「菱歌清唱不勝春」,這是李白的詩。采菱女在勞動中,發自內心的歌聲,質樸而清新。「一劃一劃向前行」,看似平凡,又極生動,沒見過采菱,是寫不出這樣的句子的。最後一句「水底魚兒也來聽」,就有種趣味了。 【護生篇】 動物也是一條生命,應該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主眼中是一般大小的。在大自然中,我們應該怎樣和動物和諧相處呢?正因爲這些可愛的朋友,我們的生活才多了那麽多溫暖和快樂,從某種意義上說,傷害動物,也就是傷害我們人類自己。這兩篇課文講的是愛護生靈,勸戒殘殺的故事,從小就培養起一顆仁慈、悲憫的心。 可憐的黃鶯 慧生的舅父送慧生一支汽槍。他常常練習射擊,到後來,百發百中,庭前的樹葉子,任意指定那一片,都能打中。 一天早上,他背了槍,出去遊玩。走到山上,足力有點乏了,便坐在樹橛子上歇息,手裏玩弄著氣槍。 他偶然注目到草地上,見許多黃色白色的小花,錯綜開著,吐出芬芳的幽香,引得蝴蝶和蜜蜂,在四周飛舞。再擡起頭來望望,見遠處村落中,古樸的茅屋,潔白的粉牆,點綴得像圖畫一般。又仰起頭來看看,只見樹上有一隻黃鶯,從這枝飛到那枝,宛轉歌唱。 他技癢了,擎起槍來,對准黃鶯打去。「砰」的一聲,打個正著,黃鶯翻落在地上。 「哈!打得巧呀!」他歡呼一聲,好像得了勝利一般,滿臉高興,飛跑到樹下。但是當他拾起那黃鶯時,得意的臉上,忽然帶了愁容。那可憐的黃鶯,頭低垂了,翅膀塌下了。胸前一道殷紅的傷口,流出點點的血,漬在羽毛上。一隻能飛能唱活潑潑的小鳥,不能再飛,不能再唱了! 他想:「要是我不打他,他現在還在綠蔭中,唱快樂的歌吧!還在樹枝上,翩翩跳舞吧!他也許有爸爸媽媽,在家裏等他回去吧!」他手裏托著那可憐的黃鶯,眼裏流淚了。 他又想:「這小鳥在綠蔭中唱歌,在樹枝上跳舞,正和我在山上遊玩一樣。假使有一個人,這時無故拿了槍來打我,我願意嗎?我不難受嗎?那麽,我爲什麽要打他呢?」他手裏托著那可憐的黃鶯,低著頭,深深懺悔了。 他沒精打采,回到家裏,找了一個小盒子,把那可憐的黃鶯,放在裏邊,埋在園中柳樹下。 下半天,他就把那枝氣槍送還舅父,說道:「這支槍,使我做殘忍的事,我不要了。我更希望從今以後,世界上永遠沒有槍炮這一類東西!」 (本文出自《新中華國語讀本》小學高級用第一冊,朱文叔編,中華書局1932年版) 【點 評】 「好鳥枝頭亦朋友」,故事裡講的是打死黃鶯後的懺悔,其實與打死麻雀是同一理的。曾幾何時,我們荒唐地把麻雀當作「四害」,發動人民戰爭進行圍剿。上屋搗巢,用鑼鼓竹桿敲趕,小學生用彈皮弓打,誰打得多,誰就受到表揚。這自由活潑的小鳥,頃刻之間,血淋淋地喪失了生命,誰也沒感到一絲惋惜和憐憫。如果孩子們當年能讀到這樣的課文,還會集體麻木不仁嗎?還會有殘忍的心嗎? 這篇課文有兩處詳寫,一處是黃鶯生存的美麗的環境,一處是黃鶯被槍擊後的慘狀,悲劇就是把美撕裂了給人看,引起心靈的震憾。 小 鼠 去年的一個春夜——很清閑的一夜,已過了九點鍾了,弟弟們都已去睡覺,只我的父親和母親對坐在圓桌旁邊,看書,吃果點,談話。我自己也拿著一本書,倚在椅背上站著看。那時一切都很和柔,很安靜的。 一隻小鼠,悄悄地從桌子底下出來,慢慢的吃著地上的餅屑。這鼠小得很,它無猜的,坦然的,一邊吃著,一邊擡頭看看我——我驚悅的喚起來,母親和父親都向下注視了。四面眼光之中,它仍是怡然的不走,燈影下照見它很小很小,淺灰色的嫩毛,靈便的小身體,一雙閃爍的明亮的小眼睛。 我拿著手裏的書,輕輕地將它蓋上。它竟然不走。隔著書頁,我覺得它柔軟的小身體,無抵抗的蜷伏在地上。 我按著它的手,方在微顫,母親已連忙說:「何苦來!這麽馴良有趣的一個小動物……」 話猶未了,小貓虎兒從簾外跳將進來。父親也連忙說:「快放手,虎兒要得著它了!」我又神經錯亂的拿起書來,它仍是怡然的不動。——一聲喜悅的微吼,虎兒已撲著它,不容我喚住,已銜著它從簾隙裏又鑽了出去。出到門外,只聽得它在虎兒口裏微弱淒苦的啾啾的叫了幾聲,此後便沒有了聲息。——前後不到一分鍾,這溫柔的小活物,使我心上颼的著了一箭! 我從驚惶中長籲了一口氣。母親慢慢也放下手裏的書,擡頭看著我說:「我看它實在小得很,無機得很。否則一定跑了。初次出來覓食,不見回來,它母親在窩裏,不定怎樣的想望呢。」 (本文出自《高小國語課本》第二冊,朱翊新編,世界書局1937年版) 【點 評】 俗話說:「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但當你面對著一隻溫柔的小活物,它「很小很小,淺灰色的嫩毛,靈便的小身體,一雙閃爍的明亮的小眼睛。」它無機得很,也許是初次出來覓食,你忍心一下子置它於死命嗎?老鼠會傳染疾病,這對於人類來說是害物,但不是它本身有意識的罪責。撇開是否應該消滅它不說,這篇課文主題是教導孩子從小就應該懷有顆仁慈的心、悲憫的心。如果對動物尚能如此,那麽對人類也會有顆更博大的關懷和仁慈心了。 【四季篇】 四季是美麗的。 那時的田間山林,處處有勞作的好風景。孩子們和大自然離得很近,他們在春天去遠足,去踏青。一望無際的鄉野裏,碧綠的麥苗、金黃的菜花、淡紅的紫雲英,條條塊塊,絢麗多彩。牧童騎在牛背上,短笛蹦出歡快的樂曲。那時的夏夜,月光灑在院落裏,孩子們圍繞在一起,聽搖著蒲扇的老祖母講古老的故事,螢火蟲在夜空中飛,劃出一道道美麗的弧形,或者撲著翅膀停在草叢裏,綠熒熒一閃一閃的。那時的冬夜,可以圍爐,炭火映著孩子們的臉,暖暖的,熏得人慢慢睡去(由於老房子漏風,不大會引起煤氣中毒)。 那時的孩子沒有電影電視電腦遊戲機,他們有更多的時間放在讀書寫字、與兄弟姐妹遊戲、幫父母的勞作上,他們讀的是什麽書呢?讓我們坐上「時光太空梭」,回到七八十年前,去看一看關於四季方面的課文吧! 農家四季歌 春季裏,春風吹,花開草長蝴蝶飛。 麥苗兒秀了,桑葉兒正肥。 夏季裏,農事忙,才了蠶桑又插秧。 早起勤耕作,歸來帶月光。 秋季裏,稻上場,谷像黃金粒粒黃, 身上雖辛苦,心裡卻安康。 冬季裏,雪初晴,新做棉衣軟又輕, 一年農事了,飽暖笑盈盈。 (本文出自〈新編初小國語課本〉第六冊,呂伯攸編,中華書局1937年版) 【點 評】 對農民一年四季的農事活動進行了描寫,以簡練的筆墨畫了四幅田園四季的風景畫,重點是在介紹農事,帶著贊美的感情歌唱了種田人的辛勤勞動。這首時序歌既可使小朋友們獲得有關一年四季農作物生長和農事活動的知識,又能使他們在情緒感染中受到農業勞動美的熏陶。 四季風歌 哥哥講過故事,恰巧有一位堂嫂嫂來看我們,我請她唱歌,她就唱了下面四首歌: 春季風 春東風,暖烘烘,雨灑桃花萬樹紅。 夏季風 夏南風,熱蓬蓬,日映蓮池水也紅。 秋季風 秋西風,燥鬆鬆,霜侵楓葉滿山紅。 冬季風 冬北風,冷凍凍,雪壓梅花半朵紅。 我聽了堂嫂嫂唱的四首歌,都有了「紅」字韻,就想起一個故事來: 從前,有許多詩人一塊兒吟詩,各人都要吟出一句帶「紅」字的詩句。哪知有個不會吟詩的人,也在那兒,他冒充詩人,隨口吟了一句「柳絮飛來片片紅」,柳絮是白色的,怎麽會紅?許多詩人都譏笑他吟得不對。這個不會吟風弄詩的人,害羞萬分,沒法聲辯。幸虧其中有個詩人替他聲辯說:「這是末句,還有一句上句,原詩是"夕陽返照桃花岸,柳絮飛來片片紅。』」那許多人聽了,才交口贊許。 (本文出自〈分互用兒童教科書兒童南部國語〉初級小學第八冊,陳鶴琴、梁士傑編,兒童書局1934年版) 【點 評】 這篇《四季風歌》組成,前半部份是歌,後半部份是故事,這樣內容顯得較爲豐富多彩。每季風的前兩句很口語化,最後一句又很詩意化。尤其是「雪壓梅花半朵紅」,粗粗一看,怎麽是半朵紅呢?再一想,哦,還有半朵被雪壓住了。這「半」字是詩眼,這就叫煉字。如果我們寫,大概會是「雪壓梅花花更紅」,但落入了俗套。 十二個月的農産物 父親講這落花生,又對我們說:「落花生是農産物的一種,你們知道十二個月的農産物麽?」 哥哥說:「我知道的。我會一首《十二個月的農産物歌》,唱給大家聽: 一月裏,蘿蔔壯,壯得像臂膀,紅紅白白陳列在街坊。 二月裏,大蒜香,香得要人嘗,連莖帶葉調味佐羹湯。 三月裏,番薯甜,甜得吃不厭,山樣高地堆積滿農田。 四月裏,蠶豆熟,熟得要脫殼,家家戶戶采豆來剝肉。 五月裏,大麥黃,黃得似金光,一天到晚農人打麥忙。 六月裏,稻秧長,長得綠洋洋,遠遠近近青蛙閣閣響。 七月裏,鮮藕好,好得味兒妙,脆皮嫩肉老人都可咬。 八月裏,蓮子鮮,鮮得人人羨,打開蓮蓬粒粒是鮮蓮。 九月裏,芋艿旺,旺得遍市場,多買少買價錢不較量。 十月裏,晚稻收,收得滿升鬥,一年糧足農家沒憂愁。 十一月裏白菜多,多得無棵數,大江小河到處菜船過。 十二月裏冬筍肥,肥得真可喜,嫩芽出籜調整好滋味。 (本文出自《分部互用兒童教科書南部國語》第七冊,陳鶴琴、梁士傑編,兒童書局1934年版) 【點 評】 從前小學大多是用方言讀書的,讀的時候是拖著調子吟誦的,也是種唱。這篇是教科書中的「南部國語」,也就是用江浙一帶的吳方言讀的,這十二月的農産物也是南方人非常熟悉的,文字淺顯,語言通俗,琅琅上口,如果我們用蘇州話來讀,就別有一番風味和親切感了,你說是嗎? 如果普通話讀,有些地方反而不押韻了,比如:熟、殼、肉,還有肥、喜、味,在普通話中不屬於同一個韻部。用吳方言讀,就很順口。 四時景 寒梅嶺上香,舒青眼,裊垂楊。只一番風信,春意滿江鄉。啼黃鳥,喚醒了紅紫芬芳。正夭桃穠李花齊放,又細柳新蒲葉漸長。蜂作陣,燕成雙。也來點綴好韶光。 櫻桃樹上空,青梅熟,綠蔭濃。又南風吹去,夏景滿寰中。張烈日,熏染了南北西東。使田禾野草參差碧,教榴火荷花次第紅。飛白鷺,疊雲峰,水天也覺趣無窮。 園林暑漸收,涼風至,是清秋。問清秋何在?秋在樹梢頭。蟲唧唧,叫徹了長夜悠悠。看碧天雲淨雁銜月,聞丹桂花開香滿樓。菊花盡,百花休,芳園冷落使人愁。 江山多寂寥,潮水淺,樹木凋,方晚秋時候,忽忽又冬朝。北風緊,刮破了大地重霄。這淩淩水土冰成坼,那漠漠雲天雪自飄。春回否?寒怎消?請君忍耐看梅梢。 (本文出自《複興國語課本》高級小學第三冊,沈百英等編,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 【點 評】 我非常喜歡這首典雅的詩。 作者用了四種不同的韻,分段將春、夏、秋、冬四季作了形象而傳神的描述。一些五言和七言的句子,都用近體詩的聲律,讀來和諧而上口。詩的文字也十分優美而流暢,許多句子的對仗也用得好,全詩詩意特別濃郁。我不由爲當年的那些孩子們感到慶幸,因爲他們能讀到這麽好的課文,孩子們受詩意的熏陶和美感的培育,會慢慢懂得對自然和生命的熱愛,甚至去禮贊。 民國時期小學語文課文選粹 一、父母之恩 人初生時,饑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父母乳哺之、懷抱之。有疾,則爲延醫診治。及年稍長,又使入學。其勞苦如此,爲子女者,豈可忘其恩乎? 二、路遇先生 余兒行路中,遇先生。鞠躬行禮,正立路旁。先生有命,兒敬聽之。先生有問,又敬答之。俟先生去,然後行。人皆稱爲知禮。 三、自 立 凡物莫不有死。草、木、鳥、獸、昆蟲,有朝生而暮死者,有春夏生而秋冬死者,有十年百年千年而死者。雖有遲速,相去曾幾何時?唯人亦然。方其生時,勞之以所爲,淫之以所好,汩之以所思。其經營不已,若無複有盡期者。及其氣散而死,則然不能肉其白骨,與草木、鳥獸、昆蟲之變滅何異乎? 君子知之,故不以形體之有無爲生死,而以志氣之消長爲生死。吾今日形體無恙而志氣已竭,斯爲死矣。吾志氣配乎道義,發乎文章,且與天地同流,而奚有於形體乎?固簡策所載古聖賢人,雖死已久矣,而其輝光常如日星之爛然,蓋其人至今存也。然則死而不死,亦在人之自爲之而已。士宜何如自立哉? 四、蝸牛之教訓 童子自校歸,默默然若有所思,母怪而問之。童子曰:「今日習算,我答數未合,同學皆笑我,號我爲鈍人;我思此鈍人之名,胡獨加諸我者?」母曰:「鈍何害!汝不見牆上之蝸牛乎?其行甚遲,而奮進不已,卒造乎其極。汝苟以蝸牛爲法,則勤必有功,雖鈍何害!」童子聞言,遂勤學。無何,童子學大進。每試,輒冠其曹。向之號爲鈍人者怪之。童子曰:「此蝸牛之所教也。蝸牛緣壁行,雖紆緩而行不止;吾見而感之,因力學不倦,遂得有今日。使非蝸牛,吾無以致此。」 五、廣益子的筆記——燕和竹的談話 我的書房外面,有幾竿竹;讀書疲倦了,常走出去散散步。有一天,正在散步的時候,忽然聽得竹枝上有呢喃的聲音;擡頭一看,見一隻燕子站在竹枝上,彷彿笑著和竹說:「竹兄,你夏天不能避太陽,冬天不能避霜雪。試看我秋涼就去,春暖就來,按著時令,換棲息的地方,何等自由自在呢?」 竹好像也回答道:「我有忍耐的性質,所以不避極熱的太陽,和極冷的霜雪;並且當草木凋零的時候,我仍舊是枝葉扶疏,和那松柏一樣茂盛。燕兄,你看我何等自由自在呢?」 我聽了這些話,心中想了一會兒,說道:「有理!有理!燕有燕的習性,竹有竹的特質,他們都是能夠適應環境的。」便把他們問答的話,用筆記了下來。 六、中華職業學校工場記 上海有個中華職業學校,校裏附設各種工場,學生半天上課,半天做工,在那裏實行「工讀主義」。這職業學校,有四個工場:第一是鐵工,第二是木工,其次是琺琅和鈕扣工。 鐵工場,有煤油引擎一座,全場機器都靠它來發動;那出品的精良,製作的迅速,自然要勝過單靠手工的好幾倍了。木工場做的是西式傢具,價廉物美,頗受社會歡迎。琺琅工,在本國卻是一種首創的藝術。鈕扣出品種類很多,也是他們校裏的新工業。 他們的營業很發達,出品的銷路極廣。據說在民國九年的時候,鐵工場定做的貨,有兩千四百多件,價值達三萬元;鈕扣,木器和琺琅的定貨也很多,都有應接不暇的樣子。 那些學生,在工作的時候,個個著了工服,盡心竭力的作工,好像不覺得有什麽勞苦,實在使人非常欽佩。我國從前的讀書人,自己看得身份很高,不屑做農工商那些職業。後來學校裏的學生也不免受了這種影響。等到卒業之後,往往謀不到適當的生活;因此社會上便又添了些失業的人。 現在看到職業學校的情形,知道我們國裏的職業教育,漸漸有人注意,將來大有振興的希望,這要算可喜的一回事了! 七、我何嘗…… 同學聚於談話室。張生言曰:「蘇生有二過失:一爲善怒,一爲作事倉卒。」爾時蘇生適從門外過,聞之,怒甚,疾趨入室,披張生頰。同學皆怪蘇生。蘇生曰:「彼謂我善怒,而又作事倉卒。"我何嘗』善怒?"我何嘗』作事倉卒?彼誣我耳!」同學皆曰:「爾今者如何?非善怒耶?非倉卒耶?爾胡不自思!」蘇生默然。 若蘇生者,其同學非之,吾人亦莫不非之,以其聞過而不自悔改也。然吾人必當返省:吾嘗聞朋友道吾之過失,吾對之果如何耶?毋若蘇生謂「我何嘗……」! 八、街頭音樂師(一) 維也納京城裏,有一位街頭音樂師。白發滿頭,衣衫襤褸,下身安著一個木腳,在街頭奏著四弦提琴,一步一跛的走過來。那音樂師的「義犬」,替他可憐的主人,銜了一頂舊帽子,向著行人,等他們投錢。原來那天是祭日,可看的東西很多,誰願意聽這老調的音樂呢? 到了「日薄西山」,來看熱鬧的人,也漸漸兒回去了。帽子裡面卻還一文錢沒有。那老人望著西下的夕陽,歎了幾口氣;也沒有奏琴的氣力了。只得向旁邊的一塊石頭上坐下,用兩手撐著額角,掉下淚來。有一位文士站在樹的後面,瞧見了這種情形,就連忙走到老人面前說道:「請將提琴借我玩一會兒。」說了,就接著那琴隨手奏起來。 九、街頭音樂師(二) 文士拿了琴弓,只向弦上一挨,那優美的聲音,就應弦而起。恍若雲中仙樂一般,十分動聽。那老人聽得呆了,只管向著提琴和那文士的手,不轉睛的看。心想:「爲什麽這提琴,有這樣好的聲音呢?」遊人從四面圍攏來聽,頃刻築成了一個人山。那文士奏出的音調,沈重時,大家都覺得要被他卷向海底裏去。正在這樣想,那琴忽然變著輕快的調子,大家又覺得恍被春霞引著,悠悠閑閑的飛山過嶺去了。那一種變化無窮的妙曲,一刻兒令人聽得心醉,好像到了百花盛開的時候,見了陽春煙景;一刻兒又令人恍若到了秋天木葉枯落的時候,悲傷寂寞,幾乎掉下淚來。一時大家都被那琴聲,將神魂奪去。覺得除了這妙曲以外,什麽事物都不聞不見了。一會兒,那文士把手停著不奏,大家就抓錢向那義犬銜著的帽子裡面投去。也有銅錢,也有金錢、銀錢,如下雨一般的投著。一刻兒,那帽子盛滿了。老人收拾了帽內的錢,自己又把空帽子伸出去一回。一刻兒,錢又盛滿了。於是那文士就動手奏奧大利的國歌,聽的幾千個人,都脫了帽子,互相唱和。奏完國歌之後,那文士把提琴還給老人,將眼睛對老人打一個招呼,向人縫中一鑽,不知去向了。那時候太陽早已沒了,燈火的光,在街上這裡一點、那裏一點的閃閃爍爍。但是大家都不知道那位文士究竟姓什名誰,只同聲贊歎道:「那奏的聲調,真是神曲……」原來這人,是法國的提琴名家叫亞曆山大·布歇。 十、可憐的黃鶯 慧生的舅父,送慧生一枝獵槍。他常常練習射擊,到後來,百發百中,庭前的樹葉子,任意指定那一片,都能打中。 一天早上,他背了槍,出去遊玩。走到山上,足力有點乏了,便坐在樹橛子上歇息,手裏玩弄著獵槍。 他偶然注目到草地上,見許多黃色白色的小花,錯綜開著,吐出芬芳的幽香,引得蝴蝶和蜜蜂,在四周飛舞。再擡起頭來望望,見遠處村落中,古樸的茅屋,潔白的粉牆,點綴得像圖畫一般。又仰起頭來看看,只見樹上有一隻黃鶯,從這枝飛到那枝,宛轉歌唱。 他技癢了,擎起槍來,對准黃鶯打去。「砰」的一聲,打個正著,黃鶯翻落在地上。 「哈!打得巧呀!」他歡呼一聲,好像得了勝利一般,滿臉高興,飛跑到樹下。但是當他拾起那黃鶯時,得意的臉上,忽然帶了愁容。 那可憐的黃鶯,頭低垂了,翅膀塌下了。胸前一道殷紅的傷口,流出點點的血,漬在羽毛上。一隻能飛能唱活潑潑的小鳥,不能再飛,不能再唱了! 他想:「要是我不打他,他現在還在綠蔭中,唱快樂的歌吧!還在樹枝上,翩翩跳舞吧!他也許有爸爸媽媽,在家裏等他回去吧!」他手裏托著那可憐的黃鶯,眼裏流淚了。 他又想:「這小鳥在綠蔭中唱歌,在樹枝上跳舞,正和我在山上遊玩一樣。假使有一個人,這時無故拿了槍來打我,我願意嗎?我不難受嗎?那麽,我爲什麽要打他呢?」他手裏托著那可憐的黃鶯,低著頭,深深懺悔了。 他沒精打采,回到家裏,找了一個小盒子,把那可憐的黃鶯,放在裏邊,埋在園中柳樹下。 下半天,他就把那枝獵槍,送還舅父,說道:「這枝槍,使我做殘忍的事,我不要了。我更希望從今以後,世界上永遠沒有槍炮這一類東西!」 十一、基礎是在下層的 從前有個姓王的人,他承受祖上遺産,很有錢。 一天,他到朋友家裏去。那朋友姓李,住的是一所三層樓房,造得堂皇富麗,軒敞疏朗。他走上第三層樓,推窗四望,只見近鄰的亭台樓閣,都俯伏在他的腳下;遠處的山水景物,也一覽無余,盡入目中。他羨慕極了,心裡想到:「我的錢,比他多,可是住的房屋,只有二層,太簡陋了。我何不也起造這樣的一所樓房,裝裝場面呢?」 他回到家裏,立刻叫一個木匠來,問道:「三層樓房,像李家那樣的,你會造嗎?」 木匠說:「那就是我造的。」 他說:「好極了,給我照樣造一所。」 木匠先量好地,打好圖樣,然後築陰溝,搭引架,打樁,砌牆,照著程序,一層一層,從下面造上去。 他看見了,忙對木匠說:「不對。你先從第三層造起;造好了,再造下面的兩層。」 木匠詫異道:「先生,那不能。只有從下面造上去,沒有從上面造下來的。」 他搖搖頭說:「你太笨了!從上面造下來,和從下面造上去,不是一樣嗎?怎說不能呢?」 木匠說:「先生,你要知道,基礎是在下層的。」 十二、和聾子講話 一個老農夫在麥田裏工作。小學生走過來,站定了看。老農夫對他一笑。小學生見那老農夫笑容滿面,很是和氣,就問他說:「您今年高壽?」老農夫說:「刀豆?田裏種的是麥子,不是刀豆啊!」小學生說:「我問您今年幾歲。」老農夫說:「米貴?米自然比麥子貴些。」小學生搖頭說:「不是。我問您多少年紀。」老農夫說:「不錯,這是我自己的田地。」小學生很急地說:「您是聾子嗎?」老農夫笑著說:「天冷了,哪兒還有蟲子呢!」小學生大聲說:「我說聾子,不是說蟲子。」老農夫說:「喔!凍死。有許多蟲的子還伏在草根裏,等下了雪,才會凍死呢。」 小學生不再問了,一面走,一面說:「您聽不清楚,算了罷。」老農夫說:「噢,再見。你叫我孫老伯,但是我並不姓孫啊。」 十三、知難行易 (1)略一動手 今天我和馬立群到兒童圖書館去看書,書上有一個故事這樣說:有一個主人,住在天津。他家裏的自來水管子壞了,就自己動手修理;修理了四天,自己還是修理不好。到了第五天,他叫自來水廠裏的工匠來修理。工匠略一動手,自來水管子立刻修理好了。 那個主人問工匠說:「你的修理費,要多少錢?」 工匠說:「我的修理費,要十元零四角。」 那個主人說:「你只略一動手,怎麽要這許多錢?而且要的錢,爲什麽又不是十元的整數,卻有四角的零數呢?」 工匠說:「十元的整數,是我的知識錢,四角的零數,是我的手工錢。如果你嫌太貴,我可以情讓手工錢,只要一筆知識錢,你說好不好?」 那個主人想了一會說:「值得,值得!你的一筆知識錢固然要照付,就是手工錢也不必情讓了。」他這樣說著,就付給工匠十元零四角的修理費。 (2)知識錢 我和馬立群看完這個故事,不知道什麽叫「知識錢」,便去請問周老師。 周老師說:「這是說一件事,做起來很容易,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卻很難。自來水誰都會用,只要把水龍頭一轉,水便流出來了。可是自來水管子的構造,用的人都不知道。工匠因爲知道自來水管子的構造,所以他才會修理。那個主人看見工匠略一動手便修理好了,起初覺得他不值錢,後來想了一想,才知道這個工匠要是不明白自來水管子的構造,那能修理呢?覺得這工匠的知識,是很值錢的。 不但修理自來水管子是這樣,我們日常做的事,也是這樣。我們日常做的事,只會做,不會懂得其中的道理的,正多著呢!這就是"知難行易』。」 (3)爲什麽要吃飯 我和馬立群對周老師說:「你說的"知難行易』,我們還不大明白。請老師舉個例子給我們聽。」 周老師說:「譬如吃飯這件事,吃起來非常容易;就是才生下來的小孩也會吃奶,可是有多少人會懂得這裡邊的道理呢?現在,我問你倆,人爲什麽要吃飯?」 馬立群說:「人不吃飯,就要餓死了。」 周老師說:「爲什麽人不吃飯,就要餓死呢?」 馬立群說:「不知道。」我也說:「不知道。」 周老師說:「你倆不知道吃飯的道理,可是你倆天天都會吃飯,這便是"不知也能行』的意思。這樣看來,我們就可以知道無論什麽事情,都是做起來很容易,懂得其中的道理卻很難!」 我問周老師:「那麽,你知道人不吃飯,就要餓死的道理麽?」 周老師說:「我有一個比喻,人好像是一個火車。我們要想火車跑得快,必須把煤和水上足。火車所以能夠前進,便是因爲他吃了煤和水,發生了一種活動的力量。再比喻說,人又好像是一盞煤油燈,我們知道煤油燈沒有油,是燃不著的。我們要想煤油燈能發光,一定要上煤油給他喝。火車要吃煤和水,煤油燈要喝煤油,這正像人要吃飯一樣。火車若沒有煤和水就不會走;煤油燈若沒有煤油,就燃不著;人若沒有了吃的喝的,也就不能活了。」 (4)衣食住行 周老師講過吃飯的道理,又教我們唱下面四首歌: (一)縫 衣 人要穿衣了,叫手趕快把衣縫好,衣怎樣縫?手不知道,便去請教大腦。大腦教手:拿著針,穿了線,把衣縫好。 (二)燒 飯 人要吃飯了,叫手趕快把飯燒好。飯怎樣燒?手不知道,便去請教大腦。大腦教手:拿著柴,燃了火,把飯燒好。 (三)造 屋 人要住屋了,叫手趕快把屋造好。屋怎樣造?手不知道,便去請教大腦。大腦教手:拿著斧,砍了樹,把屋造好。 (四)築 路 人要走路了,叫手趕快把路築好。路怎樣築?手不知道,便去請教大腦。大腦教手:拿著鈀,平了土,把路築好。 十四、找小黑 (1)小黑失迷了 昨天放學,回到家裏,弟弟忽然對我說:「從前天下了那場大雨以後,我們的小黑就不見了!」 我對弟弟說:「小黑和東鄰家的小白,非常要好,他倆常在一塊兒玩耍。弟弟!你可到東鄰家去找找看。」 弟弟說:「我去找過了,小黑不在那裏!」 這時,我有點著急,就和弟弟走出門外,到處去找。每到一處,我們便高聲地叫:「小黑!小黑!……」但是這樣地一面叫一面找,找了許多處,終於沒有找到。於是我們沒精打采地回家來。 我們剛回到家,看見小白站在東鄰家的牆上喵喵地叫。以前,小白和小黑在一塊兒玩的時候,我們無論是叫小白,或是叫小黑,他倆總是很快地跑到我們面前來;就是捉他們,他們也不躲藏。可是今天我們叫小白,小白無論怎樣也不過來,只是站在東鄰家的牆上,喵喵地叫。 失迷了小黑,不但我們不高興,小白似乎也很難過哩! (2)寫一張廣告 弟弟找不到小黑,很著急地對我說:「在近處找不到小黑,我們走到遠處去找他罷!」 我給弟弟這樣一說,忽然想起一個法子來,就對弟弟說:「到遠處去找,腳是走不遍的;還不如用手寫一張廣告,登在報上。看到小黑的人,見了我們的廣告,他一定會把小黑送還我們。」 弟弟聽了我的話,很歡喜地說:「這個法子好極了!我們就擬一張廣告的稿子罷!」弟弟說了,就先擬了一張廣告的稿子給我看,問我行不行。我接過來一看,那廣告的稿子,像下面這樣寫著: 找小貓 前天下了一場大雨,我家失迷了一隻小貓,名叫小黑,全身是黑色的,只尾巴尖上有些白毛。如果有人看到他,請費神把他送到我們這裡來,我們是非常感激的! 李季秋、李季冬同啓 六月十四日 我看完弟弟擬的廣告稿子,就對弟弟說:「弟弟!你擬的廣告稿子很好,可是我們的住址,沒有寫在廣告上,叫看到小黑的人,往哪裏送呢?」 弟弟知道不寫住址是不行的,連忙把「請費神把他送到我們這裡來」一句刪去,改寫:「請費神把他送到太和莊清平裏十八號」。我說:「這樣行了,可送到報館裡去登了。」 (3)送一個小飛機 今天,廣告在報紙上已經登出了,還沒有人送小黑來,我和弟弟很是挂念。 正在挂念時,忽聽見有敲門聲。我和弟弟跑到門邊,開門一看。 呵!沒有比這再快活的了!一位十二三歲的小朋友,抱著小黑,笑嘻嘻地站在我家門口。弟弟趕快接過小黑來,我趕快把那位小朋友讓到客堂裏。 我問那位小朋友:「你叫什麽名字?你在什麽地方看到這只小貓?」他說:「我叫蕭慈。大前天,下了一場大雨,那時我在姑姑家。等雨停止了,我從姑姑家走回家去。走到太和莊的西頭,看見這只小貓,給大雨淋得走也不會走了,在那裏叫得很可憐。那時,我不知道這只小貓是誰家的,恐怕他受凍挨餓,就把它抱回家去。今天,我看到你們的廣告,才知道這只小貓是你們的,所以把它送來。」 我們非常感激蕭慈,就把我們心愛的玩具——小飛機,送給他。他一再推辭,不肯接受。可是我們再三再四地送他,非讓他接受不行。他弄得沒法推辭,就說了一聲「謝謝」,把小飛機接受了。 十五、棉 衣 先生說:「冬天快到了,你們的母親,都忙著替你們做棉衣了。母親做棉衣的辛苦,你們知道麽?這裡有一篇《慈母手中線》的小說,還有《遊子吟》和《縫衣曲》兩首詩歌,你們讀了,不免要流下淚來呢!」 (1)慈母手中線(趙景源) 「咦!今年的天氣怎麽冷得這樣早?……」希明的母親坐在窗前,正替希明縫衣,自言自語著。 已經是秋深了,窗外的楓葉由綠色變爲淡紅色,經了霜轉成血紅色。在一陣陣的西北風裏,一片片的紅葉便離別了樹枝;飄,飄,飄,飄到地上。許多落葉在地上被風吹著,發出一種怪寂寞而淒涼的聲音,——「沙,沙,沙!」 希明是個獨養兒子,母親當然特別疼愛他。天氣冷了,母親最關心的一件事,就是早些把棉衣縫好,免得孩兒凍壞了身體。 一針,一針,希明的母親用心地縫。縫好了衣袖,再縫領。生怕縫的線不牢,把線縫得特別地密。 「明兒今晚放學回來,看見新衣,一定喜歡得很!」希明的母親把快縫成的衣服細細地看了一看,臉上露出一個微笑,心裡他似乎滋潤了一下。 一陣銳利的西北風吹來,夾著幾片落葉的沙沙聲,突然使希明的母親,獃獃地想起了自己幼小時候的事情。 這已是三十多年前了,希明的母親還是個女孩子。那時候女人不大題名字的,希明的母親是第三個,是最小的一個,所以稱做三女女。 一年的秋季,三女女的母親替三女女做棉衣,戴著老光眼鏡,一針一針地縫。辛辛苦苦縫了幾天,縫好了,以爲三女女一定很高興。那知三女女嫌長厭短,堅不肯穿;他母親竭力勸他,他仍舊不肯,卻把新棉衣扔在地上,大哭大叫。他母親就很傷心的說了這幾句話:「三女女,我的乖乖,快快起來穿罷!媽媽年紀老了,將來你再要媽媽縫衣,也不能夠了!」三女女依舊不肯,哭個不住。他母親也哭了。 …… 希明的母親正想到這裡,聽得鍾聲連敲四下,猛然想起希明快放學回家,連忙一針一針地縫。縫了幾針,深深地責備自己那時候不該違拗,使母親傷心。 「唉!母親已去世十幾年了!現在再到那兒去看母親呢?現在那裏還有母親替我縫衣呢!」希明的母親自言自語,不覺眼淚撲簌簌地落下來。 希明的母親看看時鍾已快四點半,加緊把希明的衣服縫好。 「呀!」的一聲,希明背著書包,推進門來了。 「乖乖,今天颳了風,身上冷麽?——趕快來把新棉衣穿穿看。」母親很關心地向希明說。 「媽媽,你做的衣服,不是過長便是過短……」希明走到他媽媽身前,看了新的棉衣,漲紅著臉說。 「好乖乖,媽媽爲你縫了幾天,已經辛苦得很。將來媽媽年老了,或者死了,你到那裏去請媽媽縫衣?……」他傷心地說著,眼淚落在希明的新衣上了。 希明看了他母親落淚,自己的眼睛裡也落下如珠般的淚;就伏在他母親的膝蓋上,嗚嗚咽咽地哭了。 一陣陣的西北風,從窗外吹進來,還夾著一二片落葉。 (2)遊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3)縫衣曲(姜元琴) 一針一針又一針, 窗前燈下, 母親一人, 那管天冷,夜深, 那管眼花頭昏, 只怕凍壞孩兒身。 縷縷細線, 條條粉痕, 記著!母親的苦心! 十六、一個試驗 王先生講起孫中山先生的「知難行易」學說,同學們都不很明白。還有人說:「知比行難,我們不相信。」 王先生說:「做個試驗來證明一下,你們總可相信了。」他拿了一面小國旗,升到旗杆頂上。叫大家設法拿他下來;但手不準碰到縛旗的繩和旗杆。 大家望著桿頂的國旗,靜靜地思索。 但是許久許久,誰都想不出方法來,大家都搖搖頭,說道:「手不準碰到旗杆和繩,怎麽拿得下來呢?這實在是很難的。」 最後,陸愛華忽然跑去拿一把剪刀來,把繩剪斷,國旗便掉下來了。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嚷著說:「這是很容易的啊!」 於是王先生笑著說:「知道了方法再去做,本來是很容易的。可是做的以前,要想方法,卻很難很難。否則,爲什麽大家想了許久,還只有陸愛華一個人想到呢?現在你們相信知難行易的學說了嗎?」 「相信了!相信了!」大家很高興地回答。 十七、小姑娘 有一個小姑娘,只喜歡玩耍,不喜歡做事。 有一天,媽媽對她說:「你應該做些事。」 小姑娘說:「媽媽,讓我玩玩罷。」 媽媽說:「好,我來帶你出去玩。」 媽媽帶著小姑娘,走出大門,看見地上有許多螞蟻。 小姑娘說:「螞蟻真快活!一天到晚,爬來爬去,不做什麽事。」 媽媽說:「螞蟻也做事的,他們爬來爬去,正在找吃的東西。」 媽媽帶著小姑娘,走進花園,看見許多蜜蜂。 小姑娘說:「蜜蜂真快活!一天到晚,飛來飛去,不做什麽事。」 媽媽說:「蜜蜂也做事的,他們要採花汁做蜜。」 媽媽帶著小姑娘,走到小河邊,聽見青蛙叫,各各各各。 小姑娘說:「青蛙真快活!常常唱歌,不做什麽事。」 媽媽說:「青蛙也做事的,他替我們吃掉害蟲。」 媽媽帶著小姑娘,走到田邊,看到一條蚯蚓鑽到泥裏去。 小姑娘說:「蚯蚓真快活!鑽在泥裏,不做什麽事。」 媽媽說:「蚯蚓也做事的,他替我們挖松泥土。」 媽媽帶著小姑娘回家。 小姑娘說:「螞蟻、蜜蜂、青蛙、蚯蚓都能做事,我也要做事了。」 媽媽說:「好,你想做些什麽事?」 小姑娘想了一想說:「我來掃地罷。」 十八、梅 雨 今天還是下雨,真是下不完的雨! 已經六月中旬了,但因陰雨連綿,昨天晚上,睡時還蓋上棉被呢。 屋子裏牆也出汗,礎石也出汗;桌沿、凳面都濕漉漉的,觸著手,又膩又粘。書架上的書籍,上月剛剛拂拭過,今天抽出一冊來看看,面上已經斑斑點點,生了白黴。氣壓太低,空氣中水分太多,只覺得全身筋骨弛懈,呼吸也不很爽快。這樣的天氣,一個不小心,就容易害病。 院子裏,東一個水潭,西一個水潭。小小的雨點落下來,水潭面上,便起了很多圓渦,慢慢兒放大放大,織成紛亂的魚鱗紋。檐溜一滴一滴的,掛在檐頭顫動,一會兒,這邊落下一滴來;一會兒,那邊又落下一滴來。牆上的青苔,分爲鮮綠,許多蝸牛滿牆爬。花壇裏的各種草花,好容易才抽莖長葉,柔株不勝雨水的重壓,都歪歪斜斜偃臥著,看去怪可憐的。還有那老公雞,也側首垂尾,很無聊的躲在檐下。 趁現在雨小,出去走走罷。只見天是一片茫茫的灰色,地也是一片茫茫的灰色;遠山不見了蹤影,近峰也只有一個淡淡的輪廓。到處聽得「泥滑滑」「泥滑滑」的啼聲,夾著「閣閣閣閣」東一聲西一聲的蛙鼓。「今年不欠秧田水,」披蓑戴笠,正在田裏耘草的村中人,都面有喜色,不覺得久雨的沈悶。 走過鄰家果園,原來樹上的青梅,已經在不知不覺之中,轉成了很分明的黃色——啊!這真正是「黃梅天氣!」 十九、乘 涼 一個夏天的晚上,小華、小明和小弟弟,大家洗過了澡,在門外乘涼,聽見田野裏一片咯咯咯咯的叫聲,熱鬧得很。小華就想起了一個謎兒,說出來叫小明猜,他說:「我是一隻小動物,唱起歌來咯咯咯,後腳長大前腳短,肚皮雪白背皮綠。專在田裏吃害蟲,幫助農人保五穀。」 小明想了一想,說:「我知道,我知道,這是青蛙。」 小弟弟一手拿著芭蕉扇,一手拿著玻璃瓶,跑來跑去,撲螢火蟲。他一面撲,一面唱:「螢火蟲,夜夜紅,飛到西,飛到東。快快飛進小瓶中,給我當做小燈籠。」 二十、怎麽不生長 樹秧種在地上,慢慢的長起來了。 小傻子想:「樹種在泥裏會生長,別的東西種在泥裏也會生長罷。」 小傻子拿了一粒冰糖,埋在泥裏;過了幾天去看看,冰糖沒有了。 再拿一隻小蝦,埋在泥裏;過了幾天,再去看看,小蝦爛了。再拿一個雞蛋,埋在泥裏;過了幾天,再去看看,雞蛋壞了。 小傻子覺著很奇怪,說道:「咦,我種的東西,怎麽都不長呢?」 二十一、明兒和蜜蜂 這是九月間一個早晨,明兒剛剛睡醒,太陽光已經照入屋子裏。有一隻蜜蜂,跟著太陽光飛進來,滿屋子的飛繞著,嗡嗡的響著。這聲音,吵得人不能再睡,明兒跳起身來,把窗子打開,想讓蜜蜂飛出去。 但是,那蜜蜂並不飛出去,因爲天氣雖然很好,庭院中曉寒未退,不如屋子裏和暖,所以那蜜蜂只是滿屋子的飛繞著,嗡嗡的響著;並且上上下下,前前後後,竟老在明兒的周圍打圈子。明兒有點惱了,覺得非趕它出去不可。 明兒拿一塊手巾,很狂暴的趕那蜜蜂;蜜蜂飛到什麽地方,手巾也撲到什麽地方;蜜蜂雖然時時在避著手巾,可是總不肯飛出去。明兒有點怒了,看準了用力一撲,撲個正著,蜜蜂跌在窗邊,一動不動。死了嗎,還是發暈呢?要是發暈,那麽新鮮的空氣一進來,它就會蘇醒轉來吧,會立刻飛出去的吧。這時候,明兒有點悔了,悔不該下這毒手,把這可愛的小蟲撲殺。它是勤勞的小工人,它對於我們,是有益無害的,爲什麽要撲殺它呢?再蹲下身子去仔細看看,它還是一動不動。 誰知過了半小時的模樣,這蜜蜂竟突然嗡的一聲,飛了起來,很快的鑽出窗去,在窗外清新的空氣中飛著,好像沒有遇過險一般。 明兒於是放心了,而且很感謝這蜜蜂,感謝它裝死裝得像,使自己不致再下更厲害的毒手。 二十二、一千多人做成的糕 叔父留侄兒吃午飯。吃完之後,叔父說:「明天下午,我還要給你吃糕,這糕是一千多人製成的。」侄兒說:「這糕要一千多人製成,想必比房屋還要高大吧?」叔父說:「明天下午,你便見分曉。」 第二天下午,侄兒散課回來,再到叔父家裏去。進門之後,一意留心那一千多人做成的糕,暗暗窺探叔父怎樣預備。可是奇怪,一點兒也沒有動靜。他一面和叔父談天,一面不住的注視四周,好像搜尋什麽秘密。一會兒糕來了,卻是一種很平常的百果糕,並不特別高大。 侄兒說:「這就是昨天所說的糕嗎?」叔父說:「正是。」侄兒說:「叔叔,昨天您不是說一千多人做成的嗎?」叔父說:「你先吃些,然後取了石板、石筆,幫我計算做這糕的工人有多少。」 等到侄兒一塊糕吃完,叔父說:「要做糕,先要磨粉;粉是米磨的,米是稻舂的,稻是農夫耕種的;你想,種稻、舂米、磨粉,不是已經好多人了嗎?耕種必須犁,制犁必須鐵匠、木匠;舂米必須臼,磨粉必須磨,造臼造磨必須石匠。你想,這其間,不是又要好多人了嗎?還有果子,是從遠地運來的;種植果子的、運輸果子的、販賣果子的,統計起來,豈不是又要好多人了嗎?還有……」 叔父說到這裡,那侄兒就說:「好了!好了!叔叔,已經有不少人了!」叔父說:「我還沒有說完呢。我們蒸糕,就想到礦工供給我們的煤,鐵工供給我們的鐵鍋;蒸的時候,因爲用布襯在下面,又想到種棉的、采棉的、紡紗的、織布的以及製造紡織機器的,不知還要加上多少人呢!」 侄兒說:「是,是,我相信做成這塊糕,的確要一千多人。」 二十三、中秋夜 今天是中秋節,天氣晴明爽朗,使人十分適意。晚上,空中的月亮,圓圓的好像一個銀盤,光明皎潔,顯得格外亮。那些小星兒,一閃一閃地,似乎看不出什麽光來。花畦裏的晚香玉和菊花,罩著流水一般的銀光,彷彿在牛乳中洗過澡,顯得特別美麗。微風吹過,一陣清香。這時候,葉和花輕輕搖動,從這邊傳到那邊。 我對弟弟說:「我看見風的腳步了。」 弟弟跑來問:「哪兒?怎沒聽見聲響?」 哥哥轉頭看著我們說:「風搖花葉輕掃影,月到中秋分外明。」 姊姊看哥哥,笑著說:「當真是個小詩人!自己的詩竟跟古詩連在一起了。」 哥哥坐住不動,笑著,拉著腔調唱: 「誰是詩人? 詩在那兒? 詩是靜靜的月光, 詩在搖動的花上。 誰是詩人? 詩在那兒? 詩是葉兒的輕響, 詩在風的腳步上。」 媽媽聽了,很高興地說:「真是出口成章,無怪他們稱你爲詩人。」 二十四、自強的鬧鍾 床前放著一隻鬧鍾,滴答滴答,終夜不停地走動。走到早上,忽然一陣亂響,驚醒了自強的好夢。自強惱恨地說:「你這鬧鍾,爲什麽這樣好動,一分一秒也不肯放鬆?現在又鬧得我睡也睡不成功。」 鬧鍾還是滴答滴答地走動,好像回答說:「勞動!勞動!勞動!做工!做工!做工!我要喊醒偷懶的人們,叫他們快把光陰看重。要是悠悠忽忽把時間白送,到了老年,一事無成,不免要懊悔苦痛。你看東方的太陽,又大又紅,農人已下田耕種,工人已出門做工,只有你還睡在床中,好不懵懂!」 自強心裡一動,立刻起身,洗臉早餐,走到校中。從此天天早起,上學用功,不敢再把時間白送。 二十五、三棵銀杏樹 我家屋後有一片空地,十丈見方的開闊,前邊、右邊沿著河,左邊是人家的牆。三棵銀杏樹站在那裏。一棵靠著右邊,把影子投到河裏。兩棵在中央,並著肩,手牽著手似的,像兩個親密的朋友。 這三棵銀杏樹多大年紀了,沒有人能夠知道。我父親說,他小的時候,樹就有這麽高大了。經過了三十年的歲月,似乎還是這麽高大。三棵樹的正幹都很直;枝幹也是直的多,偶然有幾枝屈曲得很古怪,像畫幅上畫的。每年冬天,赤裸的枝幹上生出無數的小粒來。這些小粒漸漸長大,長得像牛、羊的奶頭。 到了春天,綠葉從奶頭似的部分伸展出來。我們歡喜地說道:「銀杏樹又穿上新衣裳了!」空地上有了這廣大的綠蔭,正是遊戲的好場所;我們便在那裏賽跑,唱歌,扮演狩獵的戲劇。經過的船隻往往在右邊那一棵的樹蔭下停泊,搖船的乘此吸一管煙或者煮一鍋飯,這時候,一縷縷的煙便裊起來了。 銀杏樹的花太小了,很容易使人忽略。去年秋天,我一邊拾銀杏果,一邊問父親道:「銀杏樹爲什麽不開花呢?」父親笑道:「不開花哪裏來的果?待來春留心看吧。」今年春天,我看見了銀杏的花了,那是很可愛的、白裏帶點淡黃的小花。 說起銀杏果,不由得想起街頭「燙手爐,熱白果」的叫賣聲來。白果是銀杏果的核,炒過一下,剝了殼,去了衣,便是綠玉一般的一顆仁,雖然並不甜,卻有一種特別的清味。這東西我們都喜歡吃。 秋風陣陣地吹,摺扇形的黃葉落得滿地。風又把地上的黃葉吹起來,我們拍手叫道:「一群黃蝴蝶飛起來了!」待黃葉落盡,三棵老樹又赤裸了。屈曲得很古怪的枝幹上偶然有一兩只鷹停在那裏,好久好久不動一動。襯著天空的背景,正像一幅古畫。 二十六、籃球比賽 本地的兩個中學比賽籃球,我們特地跑去看。十個比賽員身體非常靈活,手腳非常敏捷,才衝到這一角來,一會兒又趕到那一角去了,好像一群機警的獵狗。他們無論怎樣都可以接球、發球,仰扳著身子也行,旁折著腰肢也行。要接球的時候,跳將起來,衝上前去,球就到手了。要讓球的時候,閃過一點,蹲下一點,那就避開了。有時甚至於故意跌倒在地上,也爲的要讓球通過。 他們雙方都有熟練的陣勢。看見球在己方手裏的時候,就一個一個跑到適當的地位去。那個球將怎樣拋出來,將拋到多麽遠,都似乎料得準的。幾個人專等把球傳遞過去,投進籃裏。看見球在敵方手裏的時候,一個人就貼近拿球的人,另外一個人就監視著敵方預備接球的人。他們都想把球搶到自己手裏,再拋給己方的同伴。 上面說的只是一霎時的陣勢罷了,實際上決不會這麽簡單。只等球一脫手,局面完全變化了:雙方攻守的情形,每人活動的姿勢,沒有一樣不是新的。那個球拋來拋去絕不停歇,場上時時刻刻現出新的局面。那是無論如何描摹不盡的。 十個人在場上湧來湧去,好像波浪一樣。每一個人的每一個動作,都和全場的形勢相呼應。這正像波浪的一衝一激,和全江全海的水互相關聯一樣。他們差不多忘了一切,忘了自己,僅這麽活動著,活動著,合成個活動的集體。 二十七、「你很有東西好寫呢」 「先生,我昨天回去,翻開日記簿來預備寫日記。可是想了半天,一個字都沒有寫。我覺得沒有什麽好寫。」 「怎麽說沒有什麽好寫?」 「譬如什麽時候起身,什麽時候到學校,什麽時候回家,那是天天差不多的,星期一上什麽課,做什麽工作,星期二上什麽課,做什麽工作,那又是個個星期一個樣的。如果把那些寫上去,就跟記流水賬一樣,有什麽意思?」 「那些本來可以不寫,除了那些,難道就沒有可寫的嗎?」 「還有什麽呢?」 「你雖然說想了半天,實在還不曾好好的想。現在我問你,昨天上課的時候有沒有想到什麽?」 「試驗空氣彈力的時候,我想到另外一個試驗方法。瓶子裏盛著一半水,把一根管子穿過瓶塞,通到水裏,如果在管子的上端吹氣進去,嘴離開的時候,我想水該會噴出來。只因昨天算術題目太多了,沒有來得及照樣試驗。」 「我再問你,昨天在學校裏或者別處地方,做了什麽事情沒有?」 「昨天放學回去,遇見一位老太太,有六十來歲了,兩手提著衣包,滿頭是汗,兩條腿好像提不起來的樣子。我看了心裡很難過,就替她提了衣包,走了兩條街,送她到她女兒家裏。」 「這樣說來,你很有東西好寫呢。自己想到了一個試驗方法,還沒有照樣試驗,要不要記載下來,供將來參考?」 「要的,要的。」 「做了一件滿意的事情,這是快樂,不是很值得記載嗎?如果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那是過失,不是更應當記載嗎?」 「把過失記載下來,免得第二回再照樣去做:是不是這個意思?」 「你的話對了。」 「先生,我現在懂得怎樣寫日記了。」 二十八、老實話(一) (根據〔蘇聯〕班捷列也夫原作改寫) 夏天的一個下午,我帶著本有趣味的書,走進小公園裏,揀個蔭涼地方坐下來,細細的看。那本書真有趣,一直看下去,看到眼睛發花,不能再看了,才合上書本站起來。看看天快黑下來了,公園裏的遊客都回去了,公園的看門人正在搖鈴,快關門了。我怕公園關門,加緊腳步往外走。突然間,聽見灌木叢後面有人在那兒哭,我就轉向旁邊的小路走。那邊有一所不很高大的石屋子,牆根前站著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是他在哭。 「餵,你怎麽啦,小孩子?」我走上前去問他。 「沒什麽,」他像聽到命令似的,不哭了。 「怎麽沒什麽呢?誰欺負你?」 「沒有誰欺負我。」 「那你爲什麽哭呢?」 他一時回答不出來,因爲剛剛停止哭,眼淚還在流,鼻子還在抽動,說話有點困難。 「走吧,」我對他說。「你看,天黑下來了,公園快關門了。」 「不行。」 「怎麽不行呢?」 「我不能走開。」 「究竟怎麽回事?你不舒服嗎?」 「不,」他說。「我好好的。」 「那麽,你爲什麽不能走開呢?」 「我是站崗的。」 「站崗的?站什麽崗啊?」 「你不明白嗎?我們在做遊戲。」 「嗯,做遊戲,你跟誰做遊戲呀?」 小孩子不做聲,歎了口氣,才說:「不知道。」 我想,這小孩子一定神經有毛病。 「你聽著!」我對他說,「你說的什麽話?哪有這種事,你在做遊戲,又不知道跟誰做遊戲。」 「是啊!」小孩子說,「我不知道哇!原來我坐在那兒,走來一群大孩子,對我說:"你願意做打仗遊戲嗎?』我說:"好。』他們指著一個大孩子對我說,"他是元帥,你是中士。』那個元帥領我到這裡,指著石屋子對我說,"這是我們的火藥庫,派你當一名哨兵,站在這兒。上級沒有命令,你不得離開崗位。』我說,"好。』他又說,"你要說句老實話:不離開崗位。』我就說:"老實話,我不離開崗位!』」 「以後怎樣呢?」我問他。 「以後嗎?我就站在這兒。」 「你站得很久了?」 「那時候天還是亮亮的,現在快黑了。」 「那一群大孩子到哪裏去了呢?」 「我想他們已經走了。」 「怎麽會走了?」 「他們把我忘了。」 「那你爲什麽還站在這兒?」 「因爲我說下了老實話。」 「那你打算怎麽辦呢?」 「我不知道。」小孩子說完又哭起來了。 老實話(二) 我正想笑出聲來,立刻又忍住了。我想,這有什麽可笑呢,小孩子做的完全對。既然說下了老實話,就得站在這兒,不管是遊戲不遊戲。 我很想幫他一個忙。可是怎麽辦呢?把那些淘氣的孩子找回來嗎,從哪兒去找?他們早已各自回到家裏,怕連晚飯都吃過了。 「你肚子餓了吧?」我問他。 「是啊,我想吃東西了。」 「那麽,」我想了一想,「你趕快回家吃飯去,我暫時替你在這兒站崗。」 「那怎麽行呢!」小孩子瞪眼看著我。 「爲什麽不行?」 「你不是軍人呀!」 我抓了一下後腦殼,心裡想,「對呀,只有軍人,才可以命令他離開這個崗位。」我就說,「你等一會!」說著,立刻拔腳向公園門口跑。門還沒有關,看門的還在老遠地方搖他的鈴。我站在門口等著。也許會有什麽軍人走過,一個尉官,不,即使是一個普通的兵士也好。可真倒黴,街上一個軍人都沒見。好,那邊有一些穿黑大衣的人走過來了,看去像是海軍,但跨過街去一看,原來是些年青的工人。接著又走過一個穿漂亮大衣的鐵路人員。這對於我有什麽用處呢?我失望了,想吃點東西再回到公園裏去看那小孩子,忽然看見拐角頭電車站上站著一個軍官。我從來沒有這樣高興過,趕快跑過去。那麽巧,剛剛跑到,電車已經靠站,那個年青的軍官——炮兵少校——正要擠上去。 我上前抓住他的手。向他說:「少校同志,等一下,少校同志!」 「什麽事?」 「是這麽一回事,」我說,「在公園裏,一所石屋子旁邊,有個小孩子站著崗……他不能離開那兒,他說下了老實話……他年紀很小……他在哭。」 「這跟我有什麽關系!」少校同志吃驚的看著我。電車已經開走了,他很生氣。但是經我詳細說明以後,他就說:「走,我們走!這是應當幫忙的。你爲什麽不早說明白呢?」 我們走到公園門口,看門的正好把鎖掛上。我就請他稍等幾分鍾,我說還有我的小孩子在裡面。我和少校同志好容易在黑暗裏找到了那所灰白色的石屋子。小孩子還是站著,還在哭,聲音很低。我叫他一聲,對他說:「你瞧,我領了一位長官來了!」他看到少校同志,身子挺立起來了,好像高了好幾寸似的。 「哨兵同志,」少校同志向他說,「你是什麽階級呀?」 「中士,」小孩子挺著身子說。 「中士同志,」少校同志說。「我命令你離開這個崗位!」 小孩子靜了一下,抽一抽鼻子,說:「你是什麽階級呀?我看不清你的肩章幾條杠。」 「我是少校。」 小孩子把手舉在帽沿上,說:「是,少校同志,我下崗了。」 他說話那麽響亮,那麽幹脆。我們再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小孩子也很愉快地笑了。 我們三個人舉起輕松的腳步,走出了公園。 《新編高級小學國語課本》第三冊第六課、第七課,劉松濤等編, 華北聯合出版社1949年8月發行 二十九、自然故事 大 山 我國大山,首推昆侖。最高處達一萬七千餘尺。在西藏之北。其東行之脈,分爲三支。北支起青海之北,經蒙古、滿洲達山東,泰山屬焉;中支起青海之南,經甘肅、陝西、山西入河南,恆山、華山、嵩山屬焉;南支起西藏之東,經雲南、貴州、湖南等省,衡山屬焉。 三十、植物怎樣傳布種子 小蘭隨著她的母親走向田莊裏去,正走的時候,看見一個農人,拿著鐮刀,割路旁的薊草。 小蘭道:「母親,這是爲什麽?我想薊草生在路旁,並無什麽妨礙呀!」 說時,她們已經走到農人身邊,她的母親就和農人說:「我的女孩子,要請教你爲何割去薊草。」 這農人放下鐮刀,一面拭去額上的汗,一面回答道:「這是有害的植物。 它的種子有翅,一到成熟,便隨風飛揚,散布各地;結果就滿田都生出薊草了。所以趁著種子沒有成熟的時候,一律割去。」 她們聽了農人的話,再向前走。不多時,小蘭走過籬邊,衣服上粘著無數的植物種子,又問道:「母親,這些是什麽東西?」 他的母親答道:「這些是竊衣子,有很小的刺,刺端有鉤,動物一觸著它,它就用鉤抓住,附寄在它們身上到別處去,好像僱用動物替它布種一般。」 小蘭驚異道:「母親,怎麽!植物也會僱用動物布種麽?」 她的母親微笑道:「不但如此,植物還會貼招工廣告呢。你可知道那些野櫻桃一類的種子是怎樣傳布的?」 小蘭道:「我想這些種子,大半是被鳥類吃了罷。」 她的母親道:「不錯,那果汁和果肉,雖然給鳥類吃了,裡面的種子,卻有硬殼保護著,鳥類決不能破碎它。就使吞下去,也不會消化,排泄出來,還是落在地上。所以那鳥越飛得遠,種子便越傳布得遠。」 小蘭道:「是的。但是究竟怎樣去貼招工的廣告呢?」 她母親答道:「小蘭,你可記得櫻桃成熟了是什麽顔色?」 小蘭道:「櫻桃成熟變成紅色。」 她母親道:「這就是招引鳥類來傳布種子的廣告呀。」 母女倆一問一答,不知不覺的就走到了田莊了。 三十一、天亮了(節選) 暮色漸漸的濃了——淺灰、深灰,以至於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動物,做了一天的工作,都忙著休息了。一群一群的鴉雀,鼓著兩翅,喳喳的叫著,向林中飛來,在大樹上繞了幾繞,各尋得他適當的枝頭歇下。 夜深了,他們都熟睡了。有的還在那裏做夢——夢見肥美新鮮的食物,夢見與同類爭食,爭巢,夢見被小兒追擊,夢見被鷙鷹搏襲。 一輪明月,由東方靜悄悄的慢騰騰的升了上來。到了中天,那掩映著他的雲也漸漸的散了;他要躲也無從躲,只是把光送到地面上來。那大地也穩穩的承受著他的光,一片通明,變成了水晶世界——卻有些陰森的寒氣。 林中有一個小鳥,忽地一覺醒來,看見白光照眼,伸著頸兒。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滬外語神童能操五國語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第一二一集(國語)視頻、文字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第一集 (國語) 視頻、文字
※如何精通多國語言 李光耀的5大學習心得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第二0四集(國語)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