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緊縮誘發災難可能更大
過度緊縮誘發災難可能更大
資金緊張全面彰顯,從土地出讓金大規模的減少,到銀行到處利用理財產品拉存款,再到高利貸肆意橫行中小企業告貸無門。而需要用錢的地方卻如同嗷嗷待哺的小雀兒:地方相關負債高達4.9萬億,1000萬套保障房需要更多的資金來撬動,大量的企業大呼錢緊需要融資延命。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都在關注貨幣政策是否緊縮到頭了。厲以寧日前發文炮轟「一刀切」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做法,稱引發了市場「普遍感覺到緊縮狀態」,由此或致使中國經濟進入通貨膨脹同時經濟衰退的滯漲狀態。在當前的形勢下,在實行貨幣流通量向所謂正常水平回歸時,很可能引起產品供應鏈斷裂和企業資金鏈的斷裂,從而出現企業停產、工人下崗的情況,並使承包土地的農民收入下降。如果把已經偏緊的貨幣流通量誤認為還沒有回歸到正常水平,繼續緊縮,從結構層面來講,加劇經濟結構的不協調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2008年誤判形勢的樊綱先生對此有不同意見,認為經濟增長8%才是正常的,而谷源洋卻學究氣十足地說,「只有一個國家的經濟連續四個季度是負增長,通貨膨脹高達兩位數,才能說這個國家出現了滯漲」。這一次我們力挺厲以寧,因為他是從實際出發,而不是從本本出發。連續十二次上調準備金,確實製造了全面錢荒的局面,並沒有給所謂的物價上漲致命一擊,反倒是推高了資金的實際使用成本。
我們此前屢次對於上調準備金和加息政策有異議,並非針對調控的目的,即遏制物價和土地房產價格上漲。而是針對達到這種目的的手段,產生了強烈質疑,我們更願意從歷史現實的角度,指出遏制物價上漲,必須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我們此前有過詳盡的論述,此次略說一二:
其一,調整信貸政策,信貸政策真正體現促進那些有效率的企業壯大,而不是貸給那些已經沒有任何效率,整日依靠貸款轉化高利貸和到處以此變為投機資金的企業,唯有如此,中國經濟才不至於損失真正的驅動力。這比所謂的貨幣政策緊縮,要強上幾倍。調金加劇了資本存款遊資化,加息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成本,這些都是要轉嫁到價格上來的,請問這是促使物價和房價下調的措施嗎?還有所謂的升值消除通脹論,簡直是無視歷史現實胡說八道,從2005年中國升值以來,中國物價和房價下調了嗎?如果說升值有利於降低通脹率,其實就是將你的成本推到山頂上,然後再摔死你,你都沒錢買了,物價不就降下來了嗎?實際上來說,即使摔死了,也不一定降下來,因為需求不足最終會以各種面貌出現的。答案不在書上,而在現實的邏輯中。
其二,降低生產和生活成本,是物價下調的關鍵。我們的物價成本裡面,大多是稅費以及管理成本,還有雁過拔毛的物流成本。中國是高稅收的國家,同樣,我們的管理費用也不小,有一個日益膨脹的公務員隊伍,有一個收費不按法律出牌的各種各樣的大蓋帽和紅袖章。還有橫亘於馬路中央層層疊疊的收費站,含著更多壟斷利益的加油站,以及到處罰款以謀私利的馬路經濟。這樣,帶給消費者的是物價上漲,雖然上述部門和官僚尋租不會與普通市民和農民發生直接的衝突,但是,卻將這種更為緊張的關係,轉嫁給銷售者、生產者與消費者。我們看到了供需雙方在爭論之後無聲的嘆息,比如說賣肉的在肉價提高之後,嘆息所售豬肉減少三分之二,而銷售者看著五年內漲了三倍的豬肉,也是吃不起。再比如,城管和小販上演全武行,原因也在於,市場管理費太高,這些小販租不起正規的攤位。緊張是現代社會的特徵,我們必須要消除這些緊張關係的經濟根源,就必須要從降低管理費用開始,我們要想增加我們的有效需求,就要讓百姓有需求能力,不能從成本上掏空生產者的生產能力,也不能從成本上掏空消費者消費能力。
其三,堅決遏制銀行創造準貨幣的做法,遏制以資源來過度擴張貨幣的行為。我們的貨幣超發了多少?現在M2的餘額已經超過了76萬億,這是什麼概念,很顯然,大量的流動性是商業銀行過度貸款所致,也是資源從沒有標價到有價格再到高價的循環過程所致。比如說土地從沒有價格到有價格再到越來越高,這些需要更多的貨幣,形成了信貸的惡性循環,如果不加以打破這種循環,債務危機爆發在所難免,現在地方負債已經很嚴重了,很多企業的債務關係也是很緊張,在股市上融資已經沒人願意投資了。
最後,再強調一下,我們不是反對控制物價和控制房價,而是針對控制房價和物價的方法和工具,產生了質疑。
推薦閱讀:
※八字預示災難的大運
※愈是有大災難,心愈要定,愈要能沉得住氣
※和情緒不穩定的人在一起,是場人生災難
※天朝式P2P—一場商道邏輯混亂的災難
※八字災難篇匯總
TAG: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