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法要:【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卷上】82[問。云何解脫心][答無解脫心。亦無無解脫心。即名真解脫...

[問:云何解脫心?]什麼叫做「解脫心」?

[答:無解脫心。亦無無解脫心。][即名真解脫也。]

「無解脫心」就是不著一個我得到解脫之心,叫做「無解脫心」。

真正解脫的人,他一定一個念頭都不會著,所以不著一個得解脫心。

你要說我要求解脫,我要求解脫,那個念頭就卡死了。

萬法本來沒有捆綁你,你解脫什麼?

就像佛在《楞伽經》,釋迦牟尼佛前面有一條繩子。世尊就問大慧菩薩,說:

大慧!我現在把這一條繩子打一個結,再把它解開來。

大慧!這樣是不是把繩子解開來呢?

這大慧菩薩就回答說:不,世尊,這個不名,不叫做把繩子解開。

因為這個繩子本來就沒有打結,不須要解開。

我們知道了,我們看到,色、聲、香、味、觸、法,卡住了,就打結了。

現在悟到無所得,就解開了。

世尊說:只是恢復原來的心態而已,沒有打結,根本就不須要解開。

意思就是你只要不執著相,不要著相就沒有打結,你不須要解開,對不對?

見一切色相本來就空,你不要打結,就也不須要解開來。

繩子好端端的,你為什麼要把它打結。

清凈自性好端端的,你為什麼要執著,對不對?

我們一執著,再把它修行,再把它解開來,只是恢復原狀而已。

可是你不用功夫,你就不知道怎麼解,怎麼下手,怎麼回歸到原來的本位啊!

「無解脫心」,「也無無解脫心」,也不能說沒有解脫心,對不對?

事實上他就是解脫。

所以這個「無解脫心」,前面第一句就是說:

當我解脫的時候,我不著一個解脫。

真正解脫的時候,也不能說他沒有解脫,事實上他就是解脫,「即名真解脫也」。

[經云: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法」就是能令我們覺悟的真理。

佛所說的,能令我們覺悟的真理,叫做「法」。

我們借著「法」,是要悟到真理的,云何在文字及音聲當中執著呢?

所以「法尚」且「應該舍」,「何況」與真理無關的世俗法,非法之法呢?

「何況是非法」呢?

這個如果站在《有》的跟《空》的角度是這樣解釋的,

「法」,它是《有》,「法」連這個《有》統統要舍,何況有一個《空》可說呢?

因為有建立空,空建立有,有無是對立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這有另外一個角度,釋迦牟尼佛講的正法,還是要放下。

不能著一個我修正法。

何況那些不能了生死的邪法。

也有這樣批註的,釋迦牟尼佛講的這個法,正法,不能著於文字,

這些文字、語言、觀念統統要放下。

法師只是善巧方便,透過音聲,叫你悟到無生的義理。

包括釋迦牟尼佛講的這個「法」你都不能執著。

「何況」那個不能了生死的「非法」。

邪知邪見的惡法,但是有的人,把這個「非法」說這是《空》。

意思就是說《有尚應舍》,《何況有空可說可舍》,是這個意思。

[法者是有。非法是無也。]

「法者是有」,那麼「有」這個能令我們覺悟,能啟發我們的法,

「非法是無」有的人批註是把說「非法」認為那是空,也可以。

所以[但不取有無。即真解脫。]真正解脫。

我們這個世間不是「有」就是「無」,不是《有相》就是《無相》。

這個《無相》不是我們體悟的那個畢竟空的《無相》,是比較之下的《無》。

這個有杯子,那個沒杯子,不是著「有」就是著「無」,世間就是這樣子。

迴向偈一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迴向偈二願生西方凈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推薦閱讀:

樓宇烈教授:禪宗「自性清凈」說之意趣
陳寅恪:禪宗六祖傳法偈之分析
淺談禪宗稱謂中的借稱
05禪宗思想與大圓滿法
禪宗初祖至六祖

TAG:禪宗 | 頓悟 | 宗法 | 無解 | 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