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後現代主義思潮與佛教
06-20
【1】為什麼稱「西方後現代主義思潮」 後現代主義思潮是一種近二、三十年興起的並迅速滲入西方社會各階層及各學科領域的一種觀念及思維模式。其主要特點就是反傳統、非理性與非邏輯。 之所以稱「西方」,是因為這種內容興起較晚,目前東方各國,尤其是中國,日前對此並不了解,也沒有太多的這種思潮的進入,中國人目前對西方哲學、觀念與思維模式的了解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後現代主義在西方也是一個新的內容,本身也僅集中於近二、三十年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中。但在哲學思想及具體科學上,已經早有滲透。東方的中國,目前對此幾乎一無所知。 為什麼稱「思潮」,因為後現代主義,雖然寇以「主義」之名,但你找不到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其本身是非邏輯的,而體系要求有嚴謹的內容邏輯關係,所以,後現代主義,從目前來看,在內容上形成不了所謂的系統性,所以,它具備一個「主義」的特徵作用與能力表現,即是以思潮的現象而存在的。 所以,後現代主義是什麼,現在無法定義,定義本身就不符合後現代主義,它滲透於每一個層面而沒有獨立理論體系的一種觀念及思維模式。 【2】後現代主義的來源與表現 後現代主義的主要來源就是非理性主義,非理性主義的開創者我個人認為明顯角度是從克爾凱郭爾開始的,而成型於叔本華與尼采,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框架。以後的存在主義、現象學、人本主義、哲學人類學等等基本是在這個大的框架中細化的結果。 由於其分散性,非整體性、非邏輯性,所以我們無法用系統性的描述來進行整理,只能從表現及來源的綜合說明上,來陳述後現代主義的一些不完整特徵。 1、存在主義:存在即合理。任何事物不需要理由,也可以需要理由。你愛一個人是因為什麼?你可以說出無數個理由,但完全可以不需要理由,因為你說出的任何理由,都只針對你自己可理解,你覺得不可理解的理由,不代表不是理由。你不理解,可能別人理解。所以,理由成立不成立,完全在於持這種理由的人自己理解不理解,認同不認同。所以事物本身不存在理由,理由僅是自己感覺理解的一個說法。人需要事物有個理由,但事物沒有理由。 2、現象學:真實不可知。後現代主義的一致特徵幾乎都持現象學的理論,簡單說,客觀事物進入人的感覺器官,到被人的意識接收,在意識中形成影像這個過程中,必然存在失真與變形。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面前的事物,與我們意識到自己已經看到的這個意識中的影像,是不同的。差異存在多少,客觀的說——不知道。按傳統邏輯思維,不知道,是無法判斷的,你不知道這個東西是不是真的,你就無法說是真的,也無法說是假的。所以,必然導致一種不可知論。 3、解構:前邊已經說了,不可知是確定了,但在現實,不可知解決不了現實問題。我餓了——是真的生理反映在頭腦中的反映嗎?這種思維在現實中無意義,那麼就必然有一個結論——就是餓了。可按科學的角度分析,應該是不知道餓是不是真的。那麼怎麼辦?後現代主義給出了個解決辦法——解構。這個解構與哲學上的解構主義還不是完全一樣,但有些內容類似。所謂後現代主義的解構,就是把原先的內容全部拆解-重構。如同把一個已經搭好的積木成品再推倒,重新堆積,但再堆積時,沒有依循的固定思路,不進行所謂合理不合理的設計。這結合了存在即合理的觀念。你說小塊的放上邊、大塊放下邊穩定,我偏不這樣,能倒過來,就算放完倒了,至少可以放。由此導致了所謂非邏輯,以及對傳統合理性的否定。 就知道後現代主義都有什麼表現? 懷疑一切:比如歷史學。一個歷史事件是真實的嗎?我們都知道歷史的記錄是人記錄的,記錄時依據是各種資料與傳聞,記錄者本人是沒有可能親自體驗自己記錄的所有內容的,甚至少量的親身經歷,也會因為主觀所持的觀點不同,角度、立場不同,而有所記錄上的情緒針對性的暗示表現。所以,任何歷史,都是可疑的,只要往最深最細的地方去考查、追問,無法找到所謂的真實。甚至後現代可以這樣——歷史上有沒有拿破崙、黑格爾都可以被懷疑。這個在解構歷史學中表現非常明顯,而且已經是現代西方歷史學的主流因為之一。這種觀念在歷史學研究中的滲入,甚至在一戰以後就已經形成了,比後現代思潮進入普通人的觀念還要早。 非邏輯性:傳統的邏輯思維是:因為某些原因,所以有某些結果。但我們前邊已經看到,懷疑論、不可知論無法成立任何邏輯性,這是結果是這個原因導致的嗎——可懷疑-不可知。但現在的事實就是這樣,怎麼解釋——存在即合理。比如:我們為什麼活著,哲學家、社會學家、各種各樣的學者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後現代的答案就是——沒答案。你活著了就是活著了,不需要理由,但反過來,你給出理由了嗎?給出了,就可以否定,也可以肯定。因為可以懷疑,也能夠懷疑,也有證據懷疑。但你自己認同自己所承認的理由,又是一種理由的存在,它必須要合理,所以,又得肯定其合理。導致的結果就是—— a、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有這些結果 b、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沒有這些結果 c、因為這些原因,所以談不上這些結果 d、這些原因是原因,這些結果是結果,兩者沒關係 e、…… 以上都是成立的。你找不出任何傳統的邏輯思維中的邏輯性。因為我喜歡這個東西,所以我喜歡這個東西;因為這件事不應該做,所以這件事應該做;因為不對,所以就是對;……他們不需要什麼所謂的邏輯,存在嗎?就是合理,也就是邏輯。 藝術上的表現最明顯,不對稱就是美,一幅畫上一個完全看不出是什麼的一個東西長著翅膀就是天鵝;這天鵝的翅膀一大一小,就叫一樣大;天鵝腦袋上畫棵樹,這就是現實的反映;……這就是美。化妝時,一個女孩子可以把眼睛畫的超大,超出傳統觀念所理解的大小比例了,但這叫美,或者叫另類,是可欣賞的。照相時的表情不一定非要笑,可以把左臉完全擠在一起,右臉完全放鬆,這就叫藝術。等等等等。 可能很多人感覺不可理解,很抱歉,你不理解,他們自己理解,至少我能理解,傳統的對稱圖形我能依美的角度欣賞,後現代不對稱的美我也能有欣賞的感覺。如果你不理解,沒辦法,說句好聽的,是你的傳統思維方式太固化了,說句不好聽的——如面對一個肢體動作,豬不能理解人,只能理解豬;而人能理解豬也能理解人一樣,你——笨到家了。 【3】西方後現代主義思潮與佛教的比較 雖然後現代的觀念是非邏輯性,但在非邏輯性中,可以允許邏輯性的存在。不過,總的來說,後現代的非邏輯所承擔的主要功能還是反邏輯。比如,按道理說,原因導致結果,可以允許。但在事實中,如果允許了這種邏輯,後現代的非邏輯怎麼表現?理論上,可以同時承認,但現實中選擇具體做法的時候只能選擇一個,後現代在現實中的選擇是非邏輯,在觀念上可以承認邏輯。這也恰好符合了後現代在意識與行為角度上的非邏輯。形成了完美的統一。具體科學方面,按後現代的理解:歷史的真實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但因為不可能,歷史是真實的。這個歷史事件可能是發生了,但具體怎麼發生,當時人的心理活動是不是象歷史記錄的,全都不可而知,它的真實性就是完全不真實。 東方的中國與印度傳統思想中,也具備這種非理性的內容,比如佛教,但它與後現代的不同時,它不把這些內容混在一起進行討論。而結論在各自的範疇中起作用,不進行混同,還以歷史舉例—— 1、這個歷史事件是真實的,我們就以它是真實的角度進行研究,結論也是真實的結論。 2、這個歷史事件是可以追問真不真的,它可以懷疑,也值得懷疑,所以,我們在懷疑它的角度進行懷疑,結論也是可疑的。 3、這個歷史事件是假的(至少完全可以假設它是假的),我們就在它是假的角度進行假設,結論也全是假設。 後現代主義在做結論時如前所述,這個歷史事件是真,因為它不是真,所以是真,也所以它是假的,因為不可知,所以導致它真,等等等等。 而佛教如果就此結論時,是分成三塊,在真的角度是真,在假的角度是假,在可懷的角度是不可知。 兩者在觀察上是類似的,在結論時,後現代仍在努力找出所有結論的一個統一性,正是這種對統一性的要求,導致了非邏輯,因為理論上一個因導致一個果,而現在需要三個因需要通過排列組合的方式導出無數個結果(因為結果與結果之間還要用邏輯關係因果起來)。所以導致了一種用傳統眼光看非常混亂而無限下去的結果。作者:烈火
推薦閱讀:
※曼德拉:一個被西方杜撰的「傳奇」!
※道教二十八星宿之西方七宿
※向左走 向右走的西方
※古代西方女性禁止穿褲子?
※【第十要】 西方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