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雜談:多一些領導 少一些管理

「管理不是領導嗎?」不是,管理和領導是企業工作中不能相互替代的兩個側面。

我們通常認為管理崗位是領導崗位,管理工作是領導工作,於是誤將管理等同領導。人們以為管理是做具體事務工作的經理人,領導是公司最高層。領導動腦子,出主意,動嘴皮子,經理們動手,執行;經理向領導彙報。此外,人們對領導內涵有不同的理解,語義的歧異也造成概念上的混亂。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這兩者融為一體,無須有意識地將兩者區分開來,特別指明某項工作是管理,或某項工作是領導。管理和領導沒有高低主次,也沒有輕重緩急之分。

可是,企業管理髮展到今天,經理人的領導力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優秀企業在考察、提拔人才時,十分注意領導素質。一些世界級的公司更提出最新的管理理念:多一些領導,少一些管理。可見,管理和領導不是一回事。

讓我們先回顧這兩個辭彙的原始意義。

「領導」:引領人,指導人,指的是提出一個向前或向上的目標,得到人們的擁護和自願的跟隨,最終到達更高、更美好的境界。

「管理」:管轄人,處理事,指的是用外力限制個人意志、用制度規範行為和習慣以達到預期結果。

領導的內涵是前瞻,進步,創造,未來。人們跟隨領導者向前進,是出於自願,因為目標一致。領導者不靠權勢,也不能靠強迫。

管理則不然。我們談到人的管理的時候,通常是針對紀律鬆散、員工懈怠、效率低下的現象,因此總是和嚴格聯繫在一起,目的是不出問題。管理者必須有名分,才能實施管理。能把下屬管得服服帖帖,那叫本事。管理帶有強制性,處理不當往往造成對立和緊張的人事關係。

人們天性愛「管人」,不願「被管」,這揭示了管理包含的根本性矛盾:對於實現目標它不可或缺,但是它又可能打壓積極性、束縛生產力。

領導和管理在企業工作中相輔相成,然而是功能迥異的的兩個側面。他們在企業中的作用可以用下面這張表勾勒出來:

兩者的差異很明顯:領導抬頭看路,管理埋頭拉車;領導意在開拓業績,管理關注鞏固成果;激發領導的是個人進取精神,驅動管理的是職務賦予的責任。管理是用外力限制人的自由、用制度規範下屬的行為和習慣,以實現預期的結果。領導則提出一個前進的目標,得到人們擁護並自願跟隨,最終達到更美好的境界。

用一個具體事例也許更有助於說明。企業里如果出現質量問題,經理人會:

1. 分析問題原因,制定改進方案,避免再出次品;2. 對於責任人,區別情況,給予培訓,教育,或懲戒;3. 次品本身回爐,返工,或標明次品降價處理,不得已才報廢,將財務損失降至最低。

這樣處理質量問題,妥善全面,分寸得體,無懈可擊。這是管理。

張瑞敏1985年面臨次品冰箱時作了另一種選擇:砸爛!當時,冰箱緊俏,須憑票購買。價格亦不菲,相當於中等收入職工的兩年工資。冰箱即使是次品,也能湊合用,在那緊缺經濟年代,「處理品」由於價格低廉,比正品還熱門。拿它們去開後門,走關係,或者獎勵優秀員工,怎麼也比砸了強!張瑞敏不會連這個帳也算不清,砸自有砸的道理。在他眼裡,質量後面掩蓋的問題遠比次品本身致命。人們缺乏質量概念,工作不精益求精,沒有為客戶負責的意識,是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問題。用76台次品冰箱換來人們的警醒,增強企業素質,業績上一個台階,值!張瑞敏沒有就事論事處理次品,而是將缺乏責任心的員工引領到處處為客戶著想的境界。這是領導。

如果以上表為參照,不難發現,我們的經理人管理多,領導少。他們把主要的時間花在規劃運作,執行預算,完成指標,管理流程,控制成本,協調關係,解決麻煩,考查員工,實施獎懲等崗位責任明示的事務上,而在發現潛在問題,尋找改進機會,確定努力方向,建設協作型關係,發展員工能力,創造有利於員工發揮聰明才智的環境等方面所給予的注意力甚少。這顯然不是我們追求的狀態。如果你把企業管理得和昨天一樣好,你頂多獲得跟昨天一樣的業績。

如果我們去考察西方優秀企業,我們一定會發現他們的規章制度簡約,人事管理寬鬆,工作場所的氣氛友好活潑,但是員工工作態度認真,效率高。這當然經歷了漫長的過程,非一日之功。不可否認的是:協商取代命令,信任代替控制,個人作用讓位給團隊協作,股東利益服從共贏目標,使員工釋放出巨大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是造成這個局面的關鍵。

管理多、領導少正是我們和國際優秀企業的差距,是我們提升競爭力的瓶頸。要改變我們管理的落後狀態,提倡少管理,多領導,用一個中國化的說法「三分管理,七分領導」,也許是個不錯的辦法。

提升企業管理人員的領導力,已引起東西方企業界的普遍關注。時下時興的「以人為本」「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團隊合作、企業文化、組織有效性等觀念,「授權」、「教練(或輔導)」、「引導(facilitation)」、「領導勝任力」等方法,就是企業界提升領導力,改善管理努力的明證。管理學者在比較企業核心競爭力時,最近增加了一條評選標準:領袖型人才的首選僱主(best employer of leaders),指的是企業吸引、留住領袖型人才,並為他們創造發揮機會的能力。

為什麼會出現管理多,領導少的現象呢?因為管理有規定指標,領導卻沒有硬性任務,再者,管理可以導致直接結果,領導則可能造成失誤,因為前瞻性與不確定性共存,未來本是未知,風險不言自明。然而,企業的生存靠管理,發展靠領導。如果你不管理,是失職;如果不領導,你根本不稱職。

其次,管理多、領導少同我們的文化習性有關。我國的等級制傳統使我們習慣於服從,習慣於本分,習慣於被領導。以儒教為代表的中國主流文化提倡的「溫良恭儉讓」和被理解為折中調和的中庸之道又使我們遠離了

敢於領導、敢於出頭的精神;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態度;承接責任、勇於擔當的勇氣;以人為本、尊重他人的修養;積極創新、主動變革的意識。

我們身邊多的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埋頭苦幹、任勞任怨的榜樣,和「請上級放心」、「保證完成任務」的模範部屬,缺的是不斷進取,將一個一個終點變為新起點的人物。以中國人的聰明、勤勞、忍耐的品質,配備以上素養,不如虎添翼么?

再者,管理多,領導少的現象還和能力有關。許多企業做過職位能力分析,將他們的結果綜合起來,剔除專業和技術能力後,涉及中高層管理者的能力有二十來條。我們可以將它們分為三類。

第一類:市場開拓、銷售、客戶管理、時間管理、組織計劃、成本控制、項目管理、應變、處理危機、結果導向;第二類:溝通、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第三類:人際關係、團隊合作、激勵下屬、影響、自我意識與控制、宏觀視野、擔當精神、拓展業務、不斷創新、主動變革。

第一類是做好當前工作的管理能力;第三類是創造未來的領導能力。第二類是管理和領導都需要具備的能力。企業測評的結果是,我們經理人的一類管理能力較強,二、三類的領導能力極弱。

一個經理人可能是一流的管理者,但不是自覺的領導者。由於將管理混同於領導,結果疏忽了領導職能。針對這種情況,界定管理與領導的差別,是加強領導意識,鍛煉領導能力的前提。

好經理未必是好領導;好領導也未必是好經理。作為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只管理不領導不可取,只領導不管理也不現實。我們要的是兩者兼顧,兩種能力均強的領袖型經理人。


推薦閱讀:

對雲封老師的一些對句
關於閱讀推廣的一些思考
關於探戈舞的一些,,,(未完待續)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甘願
關於中國繪畫史的一些基本認識

TAG:管理 | 領導 | 雜談 | 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