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瑩:親子之愛是讓孩子成熟後遠離

親子關係的目標:幫助孩子思想成熟,使其能更好地照顧自己,同時讓他的能力不斷提升。

從人類生命系統的角度看親子關係,我們的生命是經由不斷的生命傳承而維持的。每一代生命傳承的過程細分之下包含:成年(心智成熟)→談戀愛(選中對象)→結婚(成立家庭)→新生命誕生→父母照顧下成長→成年,重複上述過程。所以,親子關係實際上是歸屬於上述的「父母照顧孩子成長」這個部分,它的先決條件是家庭,它的後續階段是孩子發展出足夠的照顧本人的能力,是為成長。然後,他也會展開自己的生命傳承的過程。

因此,親子關係的目標很簡單,同時也很清楚,就是幫助孩子培養出足夠的能力,讓他可以充分成功地照顧本人的人生。讓本人有成功快樂的人生,其中包含創造一個最佳的家庭環境,讓新生命在其中得到良好的照顧及成長。照顧本人的能力包含:1.對世界事物的了解;2.有成熟的思維能力,讓他在面對選擇時做出好的判斷,面對困難時想出解決方法;讓他在處理與其他人有關的事務時可以不斷地得到這些人的接受、尊重與愛戴。

過分慈愛的母親

香港有一位國際級的心理治療大師李維榕,我一個學生曾參加過她在國內舉辦的一個治療工作坊,並看到這樣一個個案:一位30多歲的女兒在爸媽陪伴下參加治療工作坊,輪到她的時候,李維榕看著她說:「你過來,坐我旁邊吧。」這個女兒轉身問媽媽:「媽媽,她叫我過去,我要不要過去?」媽媽說:「過去過去,女兒乖,媽媽陪你過去。」然後,這位媽媽就攙扶著女兒走到李維榕旁邊坐下。我的學生跟我從剛才短短的那個小環節就已經發現非常大的問題,30多歲的女兒在這樣的情況下還需要這樣問媽媽,她怎麼能照顧自己的人生?這位母親的回答充滿了母親的慈愛,可也正是這份母親的慈愛,在過去30多年裡使得女兒不能成長,以至不能在很小的事情上照顧自己。所以,愛是可以傷人的。光有愛不夠,父母還需要引導孩子培養出能照顧自己的能力。

還不能獨立的兒子

另外一位學生告訴我,她住在上海,朋友中不乏那些成功富有的父母。有一次,她參加一個太太團的周末下午茶,其中的十來個母親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因為我這個學生是研究心理學的,所以她一坐下來,很多太太就轉向她,向她詢問她們正在爭論的一件事:張太太的兒子,是否現在就要去美國完成中學的學習?張太太的兒子現年16歲,正準備升高一。他念的是國際學校,成績很好。所以張太太認為,現在把孩子送到美國念中學,將來他念大學的時候就會更容易成功。

陳太太說:「我覺得孩子還太小,不應該離開父母。」

李太太說:「要是我,我就捨不得讓孩子離開身邊。」

唐太太說:「讓孩子早一點出去磨鍊一下也是好的。」

然後所有人都問我這個學生:「你是專家,你怎麼看?」

我的學生說:「張太太,你跟兒子談過這個問題嗎?」

張太太說:「談過,但兒子不願意。」

我的學生說:「既然兒子不願意,為什麼你還這樣考慮?」

張太太說:「他爸爸覺得男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出息,就是因為他不願意,才需要把他送出去好好磨鍊他的意志,現在孩子的力量太不足。」

我的學生說:「那這個孩子平時的生活怎麼樣?」

張太太說:「他的學習成績很好,我們用了好幾年時間給他安排這所學校,我們給他安排最好的補習條件,學英語,還有其他好幾個科目,所以他是很優秀的。我就是不明白他為什麼不願意出國,也許他不願意離開我吧。」

我的學生說:「聽你這樣說,好像這個孩子每天的學習負擔很重。他有自己的時間嗎?有運動、跟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時間嗎?」

張太太說:「每個禮拜我們給他安排了三次游泳,他游泳很棒,在學校里也得過獎,所以他在運動方面是足夠的。其他的就沒有了,因為學習太忙。」

我的學生問:「他的起居飲食方面呢?」

張太太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出一點嫌惡:「這個當然不需要他操心了,我們家裡有三個用人。」

我的學生說:「這個就是問題。在美國,即使有同樣多的用人提供生活起居服務,很多人仍覺得很困難,更何況你的孩子。我相信,如果他要繼續在學校生活的話,他需要很多的能力來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而他現在的生活有這麼多人來操心,他是完全沒有這些準備的,他到了那邊一定很苦。」

張太太還在申訴:「他遲早都要面對的,早一些不是更好?」

我的學生說:「早一些是更好,可是這個『早一些』最好是在沒有離開父母之前。他在出國之前,已經能夠完全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能夠安排出自己的時間做一點自己想做的事,這才是具備了照顧自己的能力。他沒有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到了外國,他不單生活辛苦,在學校里也會讓同學、老師看不起,他的壓力會很大。這些壓力越積越多,最終會影響他的學習,導致他的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最後我的學生說:「一個孩子的成長,必須是照顧自己人生的能力的不斷增強,其中既包含學習的能力,也包含生活起居的能力。」

就算是小學的孩子,一方面很享受在家裡媽媽或者保姆為自己做的一切,讓自己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或者不喜歡的,如學習);可是另一方面,他也會跟同學比較那些可以拿出來炫耀的能力,如果他的最少,他心裡肯定很不舒服。這個同學能做件事,那個同學能做五件事,而自己卻只能做一件事,這種情形不僅會讓孩子心理上不舒服,還可能引發孩子的不自信。孩子的這些能力是需要通過讓孩子「幹活」才能夠培養出來的,所以能力是自信的基礎。沒有能力又需要表現信心,那就只能通過吹噓、誇大來實現。他們嘴上雖然說得好,可心裡畢竟還是慌的。

所以,親子之愛是讓孩子成熟後遠離!


推薦閱讀:

深秋正是流感高發季節,用這5招提高孩子免疫力
擇吉剖腹生子能給孩子帶來富貴命嗎?
自控力差?「坐不住」、「沒規矩」。孩子還有救嗎?
如何管教愛撒謊的孩子
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TAG:孩子 | 親子 | 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