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應果斷收購戴姆勒-賓士


蘋果在造車。

蘋果在大肆地、瘋狂地招兵買馬,蘋果在做無人駕駛,蘋果在做3D高精地圖,蘋果還在搞動力電池,蘋果在與博世等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協作。

但是,蘋果沒有造過汽車。

摩根士丹利很捉急,他們認為,蘋果應該立刻、馬上將特斯拉收入囊中。蘋果的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對特斯拉讚賞有加,認為會是下一個蘋果。早在2014年12月份,投資人埃里克·傑克遜就建議庫克拿出450億美金溢價50%收購特斯拉。當時的人們認為他是在胡扯,現在的特斯拉已經值560億美金了。

事實上,為了汽車製造,蘋果一直在各種「忙活著」。就在6月份的最後一天,Fisker的創始人Henrik Fisker和他的超級汽車Motion受邀訪問蘋果總部,遭到曝光。此舉被輿論視為蘋果想收購Fisker。2016年9月,《金融時報》爆料,蘋果在洽購邁凱倫,甚至都已到了報價階段,出價15億美金,但最終未能成交。

在2015年8月,德國媒體《經理人雜誌》報道了庫克訪問了寶馬萊比錫工廠,生產寶馬純電動汽車i3的工廠,庫克盛讚寶馬在碳纖維車身上的創新,並探討是否可以聯合製造蘋果品牌的汽車。顯然,慕尼黑郊外的汽車製造商對「代工」毫無興趣。

2016年3月,寶馬的代工廠麥格納被傳出與蘋果正在進行合作,蘋果柏林秘密研發中心同時遭到曝光,儘管那時蘋果「Titan」項目正在經歷負責人扎德斯基的離職事宜。2016年9月,彭博社一方面聲稱蘋果要終止「Titan」項目,另一方面又爆料麥格納的10多名工程師「潛伏」在蘋果的工廠里。彭博社是多麼勇於自我打臉。

這麼多的「風聲」,說明庫克為了蘋果汽車的生產,四處出擊,操碎了心。

蘋果應該買一家車企嗎?

這是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對於庫克老爺而言,蘋果不希望養一堆製造工人,這會弱化蘋果的科技基因,大幅度增強製造基因,從讓蘋果看起來會變得不夠「性感」,甚至影響估值。

這個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企業,只有10萬的員工,然而它的代工廠富士康擁有幾百萬員工。

但是,麥格納值得依靠嗎?蘋果加上麥格納組合能否培養出一個汽車界的「富士康」?

這個問題的答案充滿疑惑。

首先,麥格納僅僅是個小批量整車組裝供應商,在全球只有一個代工廠,位於奧地利的格拉茨,這個工廠在巔峰時,年產量達到20萬輛,那時候它在ODM 寶馬X3。隨著X3產銷量超過10萬輛,時任寶馬CEO雷瑟夫決定將該款車轉到北美工廠生產,麥格納的代工業務遭到重創。

2016年,麥格納完成了7.5萬輛整車的代工生產,2015年的這個數據是10.4萬輛。且為多個品牌的多個車型提供服務,單車型的數量最多在2萬輛左右。作為世界上第三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2016年的營業額高達360億美元,代工營收只有22億美元。

麥格納代工車型的核心特點是小眾細分市場的產品,量都不大。比如賓士的G級,30多年的總銷量才30多萬輛。對於賓士而言,如自己改造產線或增加產能製造G系並不划算,直接交給麥格納做ODM生產省時、省心、省錢。如果規模能夠做起來,則會轉到自有工廠生產。

麥格納代工廠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個性化小規模細分市場的柔性化生產能力,在成本上有具競爭優勢。一旦批量和規模超過10萬輛,車企自身生產的效率和成本優勢就會顯現出來。

汽車製造業和手機生產有很大不同,比如車身的衝壓、焊接、塗裝,發動機和變速箱等核心部件通用性太差。麥格納在一個工廠里為大概為5個不同汽車品牌的多個車型同時進行代工生產,模具、夾具以及零部件管理的複雜度大幅度提升,生產自動化水平顯然會大打折扣,對工人的技能要求和培訓要求也更高,將增加成本。

手機的生產則完全不同,幾乎所有的配件均來自於供應商,手機製造商的核心工作是UI的深度定製、軟體驗證、硬體集成、品牌和營銷。組裝工作門檻和汽車比,低太多。且手機產品對安全和質量要求和汽車也相去甚遠。

當然,蘋果依然可以扶持麥格納:讓他們為蘋果建造新的工廠,購買新的生產設備,培訓新的工人,共同做大。

這對麥格納而言,會非常愉快,一方面能夠獲得代工的營業額;同時,它將會成為蘋果汽車最重要的零部件供應商。不僅僅是汽車領域的「富士康」,還是汽車領域的「三星」。

但對於蘋果而言,麥格納並不具備大規模生產的經驗,它將會與麥格納一起,遭遇如今特斯拉遇到的痛苦的產能爬坡階段。對於汽車製造商而言,3萬輛也許可以用手敲出來,10萬輛是一個檻,30萬輛又是一個檻,60萬輛是一個體系,100萬輛是另一個體系,200萬輛又需要爬坡。

同時,在前期,蘋果i-car在採購上不具備競爭力,供應商在協同研發時依然會心存疑慮,蘋果自身天價的研發費用攤銷也很不給力。

直接買下一個汽車製造商,上述的問題將會得到完美的解決,是更優選擇。

任何事業機會,都有時間窗口。汽車行業的革命,屬於正在進行時。不像2005時的世界,人們飽受功能機的蹂躪,手機巨頭根本還找不到智能手機的感覺。因而,喬布斯可以從容不迫地用了3年時間重新定義手機,鄭重告訴世界,智能手機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2017年,汽車工業的情況與彼時截然不同。一方面,傳統汽車企業有著非常強烈的緊迫感,拚命向智能汽車轉型過渡;同時像特斯拉這樣偉大的企業已經露出崢嶸,更多的人相信,對汽車產業帶來顛覆的,會是特斯拉而不是磨磨唧唧的蘋果;此外,大量的初創企業殺入這個行當,他們希望能夠在變革中掌握千載難逢的創業機遇。

蘋果不是在任何一個領域,都能像割麥子一樣收割走市場份額。比如在移動支付市場,面對中國強勁的競爭對手,顯得無計可施。在Siri這樣的語音助手市場,已遭遇到了亞馬遜、微軟、谷歌、Facebook和百度的強勁挑戰。哪怕是在最強勢的智能手機市場,在與中國競品的纏鬥中,也在大量地丟失市場份額。

一旦汽車產業形成新的產業格局,強大如蘋果,恐怕也只剩下做吃瓜群眾的份。

錢太多,怪我咯

截至現在,蘋果的市值為7964億美金,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儲備高達2600億美金。可買來半打車企。最重要的是,這些錢躺在賬上,並不能為股東增值,是巨大的浪費,理應用於為未來而投資。在科技爆炸、市場瞬息變幻的時代,用儲備的現金收購企業、資金、技術、能力和市場,布局未來是明智之舉。

為什麼蘋果應拿下賓士?

在大多數時候,人們傾向於建議蘋果賣下特斯拉,哪怕是在此前不久特斯拉的年報發布會上,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還詢問馬斯克,如何看待評估收購特斯拉的可能性?馬斯克的回答是,截止目前他們沒有找我。

截止昨天,特斯拉的市值為558億美金,已成為美國市值最高的車企,但他上半年的產量只有4.7萬輛,基本相當於通用汽車1個工作日的產量。

特斯拉高估值的原因不在於它是電動車,而在於它是智能汽車:擁有良好的用戶體驗,並不斷積累用戶數據,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股市為此給了它很高的溢價。對於蘋果而言,特斯拉擅長的東西,蘋果都有,比如智能駕駛,車聯網,車載OS等系統,而且比特斯拉更出色。蘋果不具備的東西,比如汽車的大規模製造經驗,供應鏈管理等能力,特斯拉都沒有。因此,特斯拉並不是蘋果的菜。

購買一個具備一定規模的傳統車企是蘋果更好的選擇。理由如下:

1、 蘋果可以買到成熟的製造技術,供應鏈管理經驗,成熟可靠的人才隊伍和研發體系;

2、 蘋果可以買到市場份額;

3、 蘋果可以將自己的自動駕駛、車聯網及車載OS等AI和軟體技術嫁接到傳統車企的車型上,大幅度攤薄研發費用。

通用、福特這些普通品牌看起來並不適合蘋果,因為品牌調性不符。全球範圍內的豪華品牌,最適合蘋果收入囊中的恐怕就是戴姆勒-賓士。

戴姆勒-賓士大廈

首先,奧迪和雷克薩斯被大眾和豐田全資擁有,蘋果想收購的難度太大。

其次,寶馬被匡特家族牢牢地控制在手心(46.7%的股比和絕大多數投票權),這個家族幾乎是德國和歐洲最強大的家族,姐姐蘇珊娜·克拉騰財富180億美元,弟弟斯特芬·匡特財富156億美元,長年盤踞在全球福布斯排行榜的高位。寶馬,作為赫伯特·匡特留給孩子們的遺產,蘋果休想從他們收購奪走祖宗留下的基業。

賓士,其實在早年匡特家族的另一支控制了這家德國豪華車品牌15%的股份,但被賣掉了。現在最大的股東是科威特投資局,只佔股6.8%,第二大股東是雷諾-日產,占股3.1%。無論是股權,還是投票權,均非常分散。

另外,儘管蔡澈老爺爺看起來在CEO崗位上幹得不錯,超越寶馬成為豪華車銷量冠軍。然而2016年整個年度,戴姆勒賓士的股價依然下挫9%,從77.58歐元跌倒70.72歐,沒能跑贏大盤。2017年,賓士的銷量繼續走高,然而股價繼續跌跌不休。截止昨天,戴姆勒賓士的股價已從年初的70.72跌倒了60.89歐元,整體市值已只有647億歐元,真是不折不扣的悲劇。

相對於寶馬擁有接近半數股比的戰略股東,賓士在戰略上缺少穩定性和一致性,在某些關鍵的戰略上的投入不夠堅決。毫無疑問,賓士也更容易被收購,易於以一個合理的價格進行收購。

和寶馬相比,賓士的業務布局更加完備,除了轎車,還擁有卡車和客車業務,且擁有龐大的體量,賓士是世界最大的卡車製造商。這有利於蘋果將自己的業務擴張到所有汽車的品類。

可行性分析?

蘋果收購戴姆勒-賓士的可行性總結如下:

1、蘋果足夠有錢。有著巨大的市值,龐大的新進儲備,非常良好的正向現金流。市盈率為17.92,而賓士的市盈率是6.55,市值只有645億歐元,財務上的賬非常容易算。

2、戴姆勒-賓士的股權結構分散,併購行動易於操作。溢價不會太狠。

3、蘋果的業務能力和戴姆勒-賓士的業務能力有著巨大的互補性。蘋果擁有AI、制動駕駛、AR、車載OS、應用商店、Siri語音助手等所有軟體和應用生態;戴姆勒賓士則擁有汽車行業的研發、製造、銷售服務成型體系,百年的聲譽、豪車龐大的市場份額。可聯手打造完美的智能汽車。

4、收購的融合有多重思路,蘋果需要處理如下問題。

A、雙品牌運作。毫無疑問,戴姆勒-賓士的品牌熠熠閃光,並不比蘋果遜色。而且是地球上第一台汽車的發明者。被蘋果收購後,戴姆勒賓士可獨立運營,甚至於不用退市,股價將水漲船高,因為在蘋果的支持下,賓士將解決所有面向未來的智能駕駛、車載OS、車載娛樂等全部問題。蘋果的i-car一方面可以復用賓士研發和製造能力,但同時可以用於重新定義汽車產品,打造新的銷售渠道和新的商業模式。

B、人員的融合。互補性團隊在融合中的問題,遠遠小於誇大市場份額型的併購,如滴滴和快的合併、美團和點評合併。當然,任何收購都將會面臨這個問題。但如果能以獨立上市公司的方式進行運營,這些問題將更容易得到解決。

過去很長時間裡,庫克一直在看一些小的標的,比如邁凱倫或Fisker。這些小打小鬧的收購,不足以支撐蘋果變革汽車產業的雄心。Tim Cook,在的蘋果CEO任上,有機會顛覆另外一個更加偉大的產業——汽車,應該需要更加果斷的行動。是時候在市場上撈一些大魚了。

如果蘋果能果斷出擊,拿下戴姆勒-賓士,毫無疑問,將會給全球汽車產業帶來巨大顛覆。一方面,豪華車市場會被改寫;另一方面,像特斯拉以及大量的初創企業,估值將會大幅度遭到重挫。

建約車評,由原搜狐汽車新聞部、評論部主編、市場總監,考拉FM副總裁,停開心CEO余建約主持。如果你是汽車圈中的業內人士,如果你想用「葛優躺」的姿勢瞬間一網打盡車圈前瞻科技和深度報道,如果你想持續拉升逼格,這個號你值得擁有。


推薦閱讀:

我軍空降特種兵的單兵裝備到底有多貴?平均每人身上裝備一輛賓士
認識《群書治要》——古聖先王是如何賓士天下的
2012款賓士C63 AMG轎跑車亮相紐約車展

TAG:蘋果 | 賓士 | 收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