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難過,修心人沒有委屈,到人間就是還債??

萬丈高樓平地起,

人間善惡意念生。

人的一生的本質和境界其實都有相似的特點,都要經歷從清醒到迷惑,再從迷惑到清醒的過程,學佛也是這樣的。

我們人在學佛當中,一會兒開悟,一會兒學了半天,不知道學了什麼,越來越迷惑,迷失了方向,從真的迷惑後的覺悟,到學佛後的開悟,會讓你慢慢地懂得大智若愚。

我們學佛就是要懂得,真正地把握自己來改變自己,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學佛之後,我們懂得了知無常,懂人生,虛幻世界,那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當你徹悟之後,借假修真,依然是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這就與《心經》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啊。

法喜充滿來解脫,

人間眾生念彌陀。

人生其實是一樣,一個人剛剛開始接觸這個世界的時候,覺得一切都是新鮮的,人家告訴你說:「這是山。」你就說:「哦,我認識的,這是山。」別人告訴你說:「那遠處的是水。」你就認識了水,心裡就想,這就是山水,原來如此。

他以為眼睛看到的就是真理,了解得太膚淺,處於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這種低層次的境界。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在經歷過無數次的煩惱、挫折之後,開始逐漸了解到人生的真諦,他不再有剛開始的心態了,做人開始小心謹慎,這個時候,他看山也感嘆,看水也嘆息。

山,自然不是純粹的山,水,自然不是那麼純粹的水,我們開始在分析哪座山更秀麗,哪個水更清澈。

一個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這個階段,他就慢慢地毀了自己的慧命,因為他不知道人就會這山望著那山高,就會爭強好鬥,永無止境地滿足自己的每一天。

大多數人到了這種境界的時候,就走到了人生的終點了。師父需要你們仔細聽,師父的意思就是要告訴你們人生的意思,是舉一反三的。

人的一生忙於追逐,這類人卻始終無法達到自己的理想,於是抱恨終身,但是有些人通過修行,修心,終於把自己的境界提高到更高的第三重人生的境界,那叫返璞歸真,看到了這個山的本質,看到了人間紅塵的本質,他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就是通過人的開悟之後才能得到的一種境界。

人到了這個境界之後,他就會專心致志地捨去人間的名和利,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就像我們天天在念經一樣,我們不會和旁人有任何的斤斤計較,無求無欲,與世無爭,面對世俗所有的一切事情,哈哈,一笑置之。

若問菩薩何處在,

眾生學佛顯慈愛。

學會開悟,認清空性,就是要把一切看得平淡。很多人痛苦就是因為他放不下這個「我」字,一生不要去追求功名利祿,以免成為慾望的階下囚。

想一想,現在有多少人成為了房奴?一輩子不就是為了還一個房貸嗎?每天早上、下午、晚上不停地在為償還這些債務而辛勤地工作。人在世間慾望無限,但是慾望的滿足和失落就是讓你在不知不覺當中沉醉於你的慾海之中。

人的慾望是永無停息的,因為你有慾望,你就有了喜怒哀樂。所以,有酸甜苦辣的人,就是離不開慾望的人,人在這個世界上處世,師父希望你們運用《西遊記》裡面兩位名人的名字,第一位叫「八戒」,第二位叫「悟空」。

要記住,成功的花,人們只是驚艷它開放時的明艷,卻忽視了它奮鬥時的堅持和汗水。

只有靠意志和堅持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地成功,關鍵是看你能否有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堅持到底的智慧。

師父最後總結這個故事,告訴你們:學佛人把簡單的助人為樂、不貪別人的物質,堅持一生,你就是一個聖人。

把簡單的「阿彌陀佛」念上一輩子,你不造新業,你就是成為佛菩薩的果位。把觀世音菩薩簡單的慈悲用上一輩子,你就是大慈大悲!

不斷地增加慈悲和寬容,這是最好的在人間求解脫的方法,時刻去除貪心和恨心,身口意一切要為眾生著想,這樣你才能超脫眾生的狹隘思維,超凡成聖,不管什麼樣的命運,靠本性的慈悲、心中的善良,精進地學佛,我們一定能改變命運,踏上佛的彼岸。

慈悲喜舍是本源,

除惡修善報佛恩。

學佛人沒有委屈,不要難過,不要苦悶,因為我們到人間就是來消業還債的。我們在人間消不了業,還不了債,你就上不了天。世界上任何事情都要懂得怎麼樣把它滅度,所以涅槃就是一種智慧的超脫。

這個世界有生有滅,你的意念既然生出來了,就要把它滅度掉;我們的肉體既然生出來了,終有一天也會滅度。

要記住,明天存在的,就是代表明天的消亡;昨天存在的,今天已經消亡,好好地把持住當下,你才能超脫啊。

所以,真正能夠解脫的人,那是真正的智者,那真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啊!

敢問佛光何處有,

普照宇宙遍心靈。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好好的珍惜人生

才能在人間重獲新生……

--節選【2016.04新加坡】

修心修行·改變命運

微信號:Lotus-Flower99


推薦閱讀:

《我不允許自己難過太久》:苦難之後
我難過的時候,也是不知所措的
天下英雄出我輩 英雄難過美人關
{轉載}分手了,就請別再讓對方難過
【每日一讀】難過了,請不要告訴別人

TAG:難過 | 委屈 | 修心 | 沒有 | 還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