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低價葯新政出爐:本土大葯企將受益 外資貴价葯或受抑制

低價葯「天花板」式的定價模式昨日被正式廢除。

如業內預期,國家發改委昨日公布低價葯定稿和目錄清單。清單共包含533個品種,超過1100個劑型,在保持「化葯3元、中藥5元」以下這一標準不變的情況下,較此前徵求意見時的890個劑型又有所擴容。

由於新政規定取消低價藥品最高零售限價,並要求調動醫療機構、醫生和患者合理優先使用低價藥品的積極性,有分析指,此舉意圖從源頭上解決臨床常用低價葯短缺的同時,也透露出新的藥品價格管控導向,即引入市場調節機制,修正此前非專利、非原研、非獨家品種「唯低價」招標的做法。該導向預計將對以生產普葯為主的本土大型製藥企業構成實質利好,但將對外資貴价葯等品種形成抑制。

低價葯清單出爐

作為對4月15日8部委聯合發布由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研究通過《關於做好常用低價藥品供應保障工作的意見》的進一步落實,昨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改進低價藥品價格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並未超出業內預期。

據南都記者了解,在5月7日,北京、廣州等地多個企業即已獲悉國家發改委將正式出台低價葯新政和藥品清單。

昨日發布的清單顯示,國家發改委制定的中央清單總計包括化藥品種283個、中成藥品種250個,其中,中藥獨家品種佔中成藥品種約16%。

依照通知,上述藥品清單公布後,各地價格主管部門須在今年7月1日前向社會公布本級定價範圍內的低價藥品清單,並建立低價藥品清單進入和退出機制,實行政府指導價的藥品,符合低價藥品標準的,價格主管部門要及時將其納入低價藥品清單。

「從政策上看,低價藥品實行清單管理並動態調整,在日服費用內由企業根據市場、成本等要素進行自主定價,這不僅改變了原來最高零售價定價的『天花板』模式,也將大大提高企業的生產積極性。」這是廣葯集團總經理助理黎洪的看法。

有助保證藥品質量

一位熟悉低價葯新政出爐過程的資深專家昨日對南都記者表示:「這一政策對老百姓而言,意味著低價葯有了保證生產成本的底線,而這一底線將有助於保證藥品質量。」

在質量保障性還存在問題的情況下,以往追求「唯低價」的舉措,已令用藥存在安全隱患。以安徽省此前的招標為例,即曾招出了1毛錢的牛黃解毒片和6毛錢的大輸液,隨後以蘋果皮替代板藍根入葯的蜀中假藥問題被曝光。

「發改委新的政策,其實突出的是在日費用『西藥不超過3元,中成藥不超過5元』的前提下,讓企業自主去調整自己的成本、價格,更多地引用了市場的機制。這種做法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既有的『唯低價』政策的一種否定。而這種否定的目的是保障用藥安全,舉措則是鼓勵大企業以微利換取廉價葯市場,鼓勵企業做品牌和質量。」前述資深專家進一步指出。

普葯或變「白天鵝」

三精製葯[-1.41% 資金 研報]作為國內普葯的典型企業,一度是哈葯集團利潤的主要貢獻者之一,但其最新披露的財報卻顯示,去年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為646萬元,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公司的凈利潤更是虧損高達2527萬元。

而低價葯目錄的落地,被市場普遍認為將哈葯、上藥、華葯、廣葯等老牌大型製藥企業產生實質性的利好。

據南都記者了解,低價葯「中標死」已經是近兩年來的一個普遍現象。醫院和藥店藥品斷貨消息不斷被披露,廉價基本藥物短缺,導致患者無葯可用或只能選擇高價葯的困境。

廣東藥學院臨床葯系陳吉生教授曾對8個省市基本藥物招標採購進行分析,結果發現8省市共有44個目錄內的品種沒有企業中標;另有87種劑型沒有中標產品,且未中標藥物數量排在前3位的就有目前在中國老年患者中擁有極大需求的心腦血管系統用藥。

廣葯集團董事長李楚源向南都記者坦言,因為按照日均費用不超過5元的標準,廣葯七成產品是屬於低價葯,目前廣葯集團2000多個品種批文中,將近35%的產品沒有生產,其中不少是受困於價格與成本因素。

「我們認為隨著低價藥品目錄的出台,普葯生產企業將迎來發展機會,有望從醜小鴨變成白天鵝。一些普藥品種的利潤率將大幅提高,而普葯占營業收入比重較大的葯企,其盈利能力將大幅提高。舉例來說,成本0 .1元,售價0 .2元的藥品,如果售價提高到1元,銷售量不變的情況下,利潤是原來的9倍,這種提升幅度是不容忽視的。」華安證券譚丁源此前如是分析指出。

外資貴价葯或受抑制?

就在老牌大企業紛紛為低價葯政策叫好的同時,市場中看空外資原研葯的觀點也在不斷蔓延。

代表外資葯企的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製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 D PA C)昨日並未反對國家發改委的低價葯政策。該委員會昨日發給南都記者的回應指,「低價葯目錄的推出有助於確保常用低價藥物的產品質量,促進低價藥物的生產和使用。」

R D PA C此前曾表示,為了進一步確保患者利益還應進一步完善配套措施,相關部門應使進入目錄的品類的價格不高於既往的招標價,防止進入目錄的藥物價格大幅攀升加重患者負擔。而這一說法,在一些本土企業看來,意在防止本土葯企因低價葯政策受益而變得更具競爭力。

有接近R D PA C的人士昨日向南都記者稱,雖然R D PA C會員企業也有阿司匹林腸溶片等品種日費用低於3元,但即便是低價葯,其會員企業的藥品與國產仿製葯的價格也存在差異。

此外,來自市場的消息還顯示,一些跨國製藥企業在新的形勢下,已經在加速牽手國內的製藥巨頭。就在發改委公布低價葯政策和清單的前一日,全球最大的家族製藥公司勃林格殷格翰與廣藥籤約,攬下了廣葯旗下潘高壽葯業等部分普藥品種的市場推廣合同。而國葯控股高級研究員干榮富昨日對南都記者表示,低價葯政策對內外資用藥結構和產業格局的影響大不大,還需要看政府部門之間的配合大不大,或者說政府部門的頂層設計。眾所周知,基本藥物目錄此前由衛生部門牽頭制定,而此次出爐的低價葯目錄則由發改委牽頭。

有接近中國醫藥[-0.57% 資金 研報]企業管理協會的人士昨日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醫藥市場已經有2萬億的產值,而低價葯僅為1000多億的產值,即便替代效應產生,對整個醫藥產業的影響還是有限。不過,南都記者也注意到,就在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低價藥品清單後,李嘉誠昨日被爆將聯手廣葯,借白雲山和黃中藥這一合資公司平台,斥資10億元擴大白雲山復方丹參片、白雲山板藍根、白雲山消炎利膽片等共51個品種G A P種植基地和和G M P生產車間。

近年國家發改委對

藥品最高零售價調整

2007年4月

吡喹酮等260種西藥平均降幅19 %

2010年11月

頭孢曲松等部分單獨定價藥品平均降幅19 %

2011年3月

162種抗微生物類和循環系統類藥品平均降幅2 1%

2011年8月

82種激素、調節內分泌類和神經系統類等藥品平均降幅14%

2012年3月

53種消化類藥品平均降幅17%

2012年9月

95個品種抗腫瘤、免疫和血液系統類等藥品平均降幅17%

2013年1月

400多種呼吸、解熱鎮痛和專科特殊用藥等藥品平均降幅15%

推薦閱讀:

外資流入創6年新高·每日商報
報告稱中國高凈值人群1/3有海外資產
新規發布十日 外資設立券商首份申請亮相
美國追查公民海外資產致部分華人放棄綠卡

TAG:低價 | 外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