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生命不過一場絢爛煙花

「我們倆劃著船兒采紅菱呀、采紅菱,得呀得郎有心,得呀得妹有情……」

北宋崇寧年間,汴梁城內的公園,兩個年輕人,正一邊劃著小船,一邊喝酒擼串。

不知不覺,天色已暗,兩人調轉船頭,匆忙往回趕。

但水中酒駕,難度極大。不聽使喚的小船,搖搖晃晃,跌跌撞撞,驚起了鷗鷺,碾折了藕花,也惹得船上的女青年,詩興大發: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聰明如你,這個女文青,就是北宋的李清照。這一年,她才十八歲,卻憑藉一首《如夢令》,火遍京城,讓天下的同齡人,滿是嫉妒恨。

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生於濟南。父親李格非,是宰相韓琦的門生,也是蘇門「後四學士」之一,為官清正,頗有才名。

母親王氏,是著名狀元王拱辰的孫女,自幼飽讀詩書,博學多聞。連惜字如金的《宋史》,都稱其「亦善文」。

成長在這樣的家庭,十幾歲的李清照,便愛上了吟詩作賦,填詞譜曲,閑暇之餘,總會寫個三言兩句,不是嘟嘴賣萌,語帶嬌嗔:

綉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便是故作深沉,思考人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偶爾還會點評歷史,思昔撫今:

五坊供奉鬥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

何為出戰輒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

寥寥數筆,點贊者眾。尤其「綠肥紅瘦」之句,諸多文壇大咖,「莫不擊節稱賞」,贊其「人工天巧,可稱絕唱」。

至於「五坊供奉鬥雞兒」之詩,更是刷新了直男癌的性別認知,原來一個懵懂少女,看待「安史之亂」,也可以做到一針見血、字字珠璣。

SO,北宋的禮部,可以禁止女子應舉,卻阻擋不了她走紅的腳步。實力在線的李清照,很快便名動天下,圈粉無數。

公元1101年,李清照嫁給了趙明誠。他們的愛情故事,是典型的「瓊瑤模式」。

第一次見到趙明誠,李清照便小鹿亂撞,又羞又慌: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好在這個年輕人,早就是她的鐵粉。確認過眼神,他遇上了對的人。幾天後,趙明誠便委託長輩提親,娶回了心上人。

婚後的李清照,儼然一個幸福的小女人,經常陪著酷愛古董的趙明誠,逛廟會,淘寶貝。

若有心儀之物,即便貴得離譜,也要典當衣物,收入囊中,然後一邊吃著點心,一邊欣賞碑文,快樂得像是「葛天氏之民(原始部落中的小康社會)」。

那段時間,李清照寫出來的新詞,也能甜到齁死人,不是「老公老公我問你,我與花兒誰美麗」: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便是「真的好想你,我在夜裡呼喚黎明」:

瑞腦香消魂夢斷,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自帶旋律的狗糧,足以讓單身狗憋成內傷。

生活總是有晴有陰,明天會怎樣,誰都說不準。

彼時,北宋的 「元佑黨爭」,餘波未停。身處宦途,個人和家庭的命運,全都繫於朝廷。

李清照也不例外。先是父親李格非,因反對新政,被逐出京城,罷為庶民。

後是公公趙挺之,遭到蔡京迫害,剛剛退休,竟染病身亡。趙家兄弟三人,也被革去官職,遣回青州。

本就是佛系官員的趙明誠,便將全部身心,投向金石碑文。作為妻子,李清照提供了360°的支持。

知道丈夫的事業投資大、燒錢快,青州十年,她幾乎不買新衣、不戴首飾,不進飯館、不吃大餐。但只要看到古玩字畫,都會毫不猶豫地買下。

此外,她還充分發揮才女的優勢,幫助趙明誠撰寫《金石錄》初稿,這部考古考據學的鴻篇巨製,千年之後仍然極具價值。

陪著摯愛的人,一起做最愛的事,世間的幸福,莫過如此。

安定下來的李清照,索性將居住的地方,命名為「歸來堂」,並自號「易安居士」。語出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有志不在室陋,心安無懼地小,縱是清貧落魄,照樣田園牧歌。

為了感謝妻子的陪伴與付出,李清照三十一歲生日那天,趙明誠特意在她的畫像上題詞:「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堪偕隱」,直接將其定性為德藝雙馨、淡泊寧靜的藝術家。

這應該就是愛情最好的模樣,既能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也能蝸居檐下,嘗盡酸甜苦辣。

本以為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朝廷的一紙詔令,又讓李清照的生活,掀起了波瀾。

公元1121年,趙明誠被啟用為萊州太守,後又改知淄州。

丈夫遠走他鄉,李清照獨守閨房。各種空虛寂寞冷,全都化成了長調與小令,「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就在李清照嗟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之時,北宋的國運也開始急轉直下。

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汴京失守,徽宗、欽宗被俘,康王趙構在商丘匆忙即位,是為南宋高宗。

同年,趙明誠母親病逝,為了躲避戰火,他借用奔喪之機,將十五車文物,轉運到了江寧。

李清照則留在青州,繼續照看其他文物。她明白,這些字畫捲軸、金石碑文,就是丈夫的身家性命。

不久,青州淪陷,兵荒馬亂中,足足十間房屋的古董器具,一夜之間,化為灰燼。

但手無寸鐵的李清照,還是冒著生命危險,穿越火線,在金兵的鐵蹄下,搶出了些許珍稀之物。

夫妻團聚之時,趙明誠已是江寧知府。個人生活雖然暫得安定,但國難當頭,遍地烽煙,李清照的心情,頗不平靜。

身處江寧,她的詩詞作品,除了追憶往昔,觸景傷懷,「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更多的則是批判苟且偷安的朝廷,抒發山河破碎的悲憤,「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字裡行間,文風大變,少了一些兒女之態,多了幾分家國情懷。南渡之後的李清照,已從天真浪漫的女文青,蛻變成心繫家國的女詞人。

萬萬沒想到的是,她連續寫了幾篇爆文,抨擊南渡君臣,贏來無數掌聲,卻被自己的丈夫,偷偷打了一記悶棍。

時局動蕩,軍心不穩,江寧發生兵變。身為知府的趙明誠,竟然趁著夜色,棄城而逃。

李清照心碎了一地,羞愧到窒息,對丈夫充滿了鄙夷。

等到叛亂平息,她才找到丈夫。

趙明誠暈倒在一間小屋,身邊堆放的,是從青州運過來的文物。

看著孱弱枯瘦的丈夫,還有滿屋的古董器具,李清照低頭不語。

她終於知道,在丈夫心裡,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不久,趙明誠改知湖州,赴任離別之際,他一再囑託妻子:「誓與金石共存亡」。

就是這短短七個字,讓晚年的李清照,顛沛流離、辛勞之極。

兩個月後,趙明誠患上痢疾,在建康病逝。四十六歲的李清照,從此孤苦無依。自己沒有立身之地,文物也無安身之所,她有些不知所措。

就在此時,不知從何處傳來謠言,說趙明誠曾經將所藏之物,贈與金人,有通敵之嫌。

李清照聽說後,又急又氣,為了力證丈夫清白,她決定將剩下的文物,全都上交朝廷。

國破家亡之際,這個小小的決定,卻是一場備受煎熬的遠行。

即位不久的宋高宗,正在金兵的追擊下,倉皇逃竄於免費包郵區。

年近五旬的李清照,只得孤身一人,攜帶數車文物,追尋天子腳步,跑遍了江浙滬。

往返奔波,卻屢屢撲空,途中又歷經盜匪和叛亂,那些古董器具,很快就損毀大半,個中艱險,毋庸贅言。

但丈夫屍骨未寒,遺言猶在耳畔,身心俱疲的李清照,不敢有絲毫怠慢,對劫後餘生的文物,「如護頭目」般,極為愛護。

她現在只有一個願望,就是守著丈夫的遺物,安安靜靜地終老江湖。

殊不知,一場更大的風浪,正等著她自投羅網。

公元1132年,李清照抵達杭州,在朝為官的弟弟李迒,為其尋得一處棲身之所,四年的輾轉奔波,總算告一段落。

但苦命的李清照,還沒來得及喘息,無情的病魔,又摧毀了她的身體。

「欲至膏肓」之際,一個名叫張汝舟的男人,突然闖進了她的生活。

先是噓寒問暖,煲湯嘗葯,後又以「如簧之說」和「似錦之言」,非常莊重鄭重隆重地向她求婚。

善良的李清照,一直相信愛情。加之疾病纏身,無人照應,溫暖體貼、善解人意的張汝舟,便趁機溜進了她的心門。

徵詢弟弟意見後,猶豫再三的李清照,還是選擇了再婚。

這無異於一顆重磅炸彈,震驚了學界文壇,引爆了坊間輿論,也幾乎毀掉了她一世英名。

宋元乃至明清,諸多文化名人,都給了李清照「不終晚節」的差評。

當然,這都是時代局限使然,那些封建衛道士,只瞧得見男權受侵,卻看不到女權覺醒。否則,李清照的改嫁行為,不至於廣受詬病。

事情還沒有結束。

再婚後不久,張汝舟便露出了真面目:他接近李清照,是覬覦那批文物。

幾次霸佔遭拒,他惱羞成怒,開始對李清照拳腳相加,「遂肆欺凌」。

委曲不能求全,隱忍也換不來安寧。李清照不是愚蠢的傻女人,面對暴力和欺騙,她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離婚。

在萬惡的舊社會,從來沒有女子「休夫」之說。除非丈夫犯了律法,妻子方可改嫁。

張汝舟本就劣跡斑斑,獲取他的罪證,自然不難。

但南宋朝廷,卻有一個奇葩規定,妻子檢舉丈夫,不論罪名是否屬實,舉報之人,都要入獄兩年。

這也動搖不了李清照的決心,她要不惜一切代價,換取最後的尊嚴(此處應有女同胞的掌聲)。

幾天後,她向朝廷揭發張汝舟「妄增舉數入官」,涉嫌學歷造假、履歷造假,這可是大不敬之罪。

一代才女,控告再婚之夫,李清照的逆天之舉,迅速引起轟動,甚至驚動了宋高宗。

領導一重視,後果更嚴重,張汝舟很快就被革職流放,李清照成功逃離魔掌。

事後,經翰林學士綦[qí]崇禮等人鼎力相助,李清照只被關了九天,便重獲自由(請再次響起掌聲)。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先經喪夫之痛,又歷騙婚之辱,遲暮之年的李清照,寂寞孤苦,無依無助,「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晚景雖然凄涼,意志卻從未消沉,歷盡滄桑的女詞人,依然滿腔熱血,心繫故土,為躍馬中原、收復山河,屢屢寫詩打CALL,「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

當然,更多的時間,她都在校勘和整理丈夫的遺作,「每閱此書,如見故人」,這本《金石錄》,是趙明誠畢生的心血,也幾乎是李清照晚年生活唯一的寄託。

公元1143年,《金石錄》完稿並「表進於朝」,李清照終於長舒了一口氣。此生,她再無遺憾,了無牽掛。

她的生命,也開始了倒計時。最後的幾年,病痛和寂寞,給了李清照無盡的折磨,「病起蕭蕭兩鬢華,卧看殘月上窗紗」「落日熔金,暮雲合壁,人在何處」。

這些她都能忍受。

作為一個真正的文化人,只要有書、有花、有風景,便可忘卻憂愁、化解苦悶,「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藉藉,木犀花」。

真正讓她寒心的,是一位十歲的小女孩,當面拒絕成為她的門生,理由是「才藻非女子事也」。

我才不會像你一樣,天天舞文弄墨,做個壞女人。

字字錐心!李清照愣在原地,久久未能出聲。

也罷,此生顛沛流離、波折無數,滿是閑愁暗恨、離懷別苦,甚至遭人譏諷、飽受非議,又幾時有過言語?

生命不過一場絢爛煙花,一切終將歸於寂靜。

都隨他去吧。

公元1155年(存疑),李清照懷著對故土和親人的思念,伴著「多少事、欲說還休」的寂寞,在西湖邊的茅屋裡,孤獨地閉上了雙眼。

一代詞宗,千古第一才女,就這樣消香玉隕。

窗外,雨疏風驟,綠肥紅瘦,湖水拍打著堤岸,捲起浪花層層,藕花深處,似乎又響起陣陣吟詠之聲: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參考文獻:

《宋史》 元 脫脫

《碧雞漫志》 南 宋王灼

《堯山堂外記》 明 蔣一葵

《清波雜誌》 南宋 周煇

《琅嬛記》 元 伊士珍

《後山居士集》 北宋 陳師道


推薦閱讀:

演過最美的鬼,做過最衰的狐狸精,如今她一心向佛……她的人生,堪比煙花
秋水踏紅,煙花雨,誰解輕籮,半凝愁?
是誰把光陰剪成了煙花
傾一城煙花,伴一世清歡
香港回歸20周年煙花匯演全攻略

TAG:生命 | 李清照 | 煙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