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及其作用辯證觀

【摘要】本文從廣義的角度比較探討中西方宗教及其作用。宗教是伴隨著人類的需要而產生的,是社會文化現象,是社會的自我意識,是人的自我意識,是人的本質的外在的表現,在人類社會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關鍵詞】宗教社會文化 自我意識 西方 中國 宗教的作用    一、宗教及其作用  從廣義上講,宗教的歷史就是一部人類文化史,宗教是社會文化現象,是社會的自我意識,是人的自我意識,是人的本質的外在的表現。宗教是人類文明的一種普遍的思想傳統,對整個人類思想發展史都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從世界文明的「軸心時代」到現當代,在世界各地先後誕生和興亡更替的各種文明,大多都受到宗教的影響,特別是歷史上許多民族的宗教與民族的文化俱榮俱損,非此無彼,一旦某個民族對自己的宗教失去了信仰,他們的文明勢必走向衰落,這是已經被無數歷史事實所反覆證明了的。  宗教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文化形式。作為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論》這一重要歷史文獻中,從認識論的角度出發,從思維與存在的基本關係入手,對於宗教形成的認識論的根源進行了深刻的陳述:「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採取了超人間的形式。」在這裡,恩格斯強調了宗教的根源是社會對人的異化,通過批判宗教對人的異化進而批判非人化的現實世界,這是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審視和探討宗教時的時代思想成就。從哲學的角度看,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歷史文化現象,自她誕生之日起,如同其他人化的自然觀念一樣,宗教也為人們提供了一套理解人、理解世界、理解人與世界的知識符號系統,宗教一旦成為人們的世界觀,就要影響人們在如何協調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歷史、人與自然等關係方面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    二、西方人的宗教  基督教在西方社會地位的鞏固始於公元四世紀,羅馬帝國統治者開始大力扶植基督教,並使之變成羅馬帝國國教。基督教在羅馬最終取得成功,固然與統治者的扶植分不開,但更重要的是從2世紀末起羅馬帝國內憂外患,局勢動蕩,人們從捉摸不定的現實中逃離,投身宗教以求得心靈上的慰藉,同時統治階級也急需為即將倒塌的帝國大廈尋求一根強大的思想支柱,這在無形中也就為基督教的生長提供了優良的環境。從此,基督教一步步的邁上了西方社會統治的最高峰。  歐洲人乃至整個西方世界的人幾乎都信仰基督教,信仰基督教的人希望可以得永生,耶穌基督說:無論世人犯什麼樣的罪,只要誠心懺悔[注意:不是改過,也不是將功補過]就可以得到上帝的原諒,死後依然可以上天堂。這裡就經常出現一種情況,一個基督徒,在教堂外壞事做盡,而在教堂里,他又誠心的向上帝懺悔,接著又幹壞事,又懺悔。我們實在無法理解這樣的行為,可按基督教教義,這樣的人死後還是能上天堂。看到這裡,我們也許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西方人都信基督教了,說的更直接一點,也許基督教的實質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產生的符號系統。  三、中國人的宗教  中國人的宗教有許多,主要有佛道儒[儒也可算是一種宗教],但中國人並不怎麼專一,可以三樣都信,也可以三樣都不信,反正沒人管你。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種情況,中國人似乎什麼都信,但又好像什麼都不信。中國人同樣根據自己的需求對宗教進行改革,這從佛教的傳入可以看出。中國人在引入佛教時,並沒有照搬照用,而是對它進行了很大的改革,注入了許多中國的東西。中國人的信仰給人的感覺有點像大雜燴,佛教中有道教的,道教中有儒教的,儒教中又佛道都有,挺有意思!中國人的宗教信仰是多元化的,這也就導致了中國人沒有西方人的那種宗教狂熱,雖然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利用迷信來蠱惑人心的事,但這些都不能算是宗教狂熱。中國人信教,更多的是嚴格對自己的要求,更多的是追求一種心靈的寧靜,從不在乎外面怎樣,別人怎樣。所以中國人從來認為信不信教都是自己的事,從不去干涉別人,自己也從不被別人干涉。有了這種觀念,自然就不會產生宗教狂熱。中國人從不奢望永生,我們相信輪迴,一個人這世的福禍同上世有關,這世的善惡,又與下世有關,如此循環不休。所以中國人不相信口頭的悔過,而更看重的是實際行動,只有真正的行動才能得善得惡。    四、辯證對待宗教  中國的三個主要宗教:佛教、道教、儒教(我把儒學也稱為一種宗教),對中國人形成今天這樣的心理狀態和道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拿西方的基督教和中國的宗教做個對比,中國的宗教文化教育我們「人之初,性本善」,西方的宗教正好相反,它認為人生下來是惡的,人的本性也是惡的,每個人的心靈中都有黑暗的一面。西方文化把這個剖露出來、展示出來、批判它、控制它;東方文化是把它包起來、養著它。西方的教堂有懺悔室,進了教堂之後,就把心靈的東西向神述說,把醜陋和骯髒的東西向神訴說了,他就輕鬆了,他的心靈得到了凈化。人是有慾望的,但人必須克制自己的慾望,必須自己(而不是別人)克制自己的慾望。  外國的教堂總是建在城市中心,與民親近。中國的廟宇總是建在深山老林中,與民疏遠。很多人去過西方的教堂,那裡的神是以一種血淋淋的、受苦受難的形象出現的,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聖母不是流血就是流淚,那實則是人的化身,是人的苦難、思想的化身。西方宗教里的神看似是神,其實是人,耶穌的死亡完成了從神到人的蛻變,只有人才能死;而中國廟宇里神的全部高高在上享受著人間煙火。西方人進教堂是為了懺悔;我們進廟是為了「賄賂」,我們因為要辦成某件事,向神祈禱,用錢買了香點上,或放上我們人間吃的瓜果之類供品,默默許願。西方人進教堂是為了解脫精神上的苦難;我們進廟宇是為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苦難。西方宗教的神在受苦,人民不受苦。東方宗教的神在享樂,人民在受苦。文章來源:淘金者論文範文中心  通過上面的對比,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人和西方人在宗教及宗教信仰方面的巨大差異。但在這裡我們不能說哪種更好,因為沒有人能夠判斷。西方人信基督教,他們可以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不斷征戰,不斷掠奪,但也正因如此,才有了現代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而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多元化,使我們寧靜,愛好和平,能與自然和睦相處,但這也導致了我們物質文明的落後,招來了侵略和屈辱。所以說宗教實質上是民族性的一種延伸,是和民族的本質緊密相連的,也就是說什麼樣的民族就信什麼樣的宗教,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  在世界大融合的今天,探討宗教文化應具有一種「全球性意識」,對任何一種宗教及其產生的文化都應給予尊重。這樣,就可避免由於宗教問題所引發的衝突,從而推動世界和平、進步和發展。


推薦閱讀:

執簡馭繁的中醫辯證體系(4)
血證中醫臨床辯證最佳特效方
論辯證邏輯
性與愛的辯證
鬼谷子成事智慧:謀定而動、因事制宜、辯證思維、制服對手

TAG:辯證 | 宗教 | 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