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節」的社會學解讀
11月11日,以4個光溜溜的阿拉伯數字「1」組成了「光棍節」。作為形象而諧趣的節日,「光棍節」已是網路時代年輕人的一個特別日子。
現今光棍知多少
如今,隨手就能從網路摘出幾個與單身「沾親帶故」的詞語:剩女、鳳凰男、隱婚族、單身貴族、白領相親會……或調侃戲謔,或苦澀難言,每個詞都飽蘸著濃濃的社會學意味,還有人生的酸甜苦辣。
現在的光棍有多少?沒有人能說出具體數據。有人這樣推測,「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顯示,0—4歲出生性別比高達123,意味著同年齡人口中有差不多1/5男孩將來只能打光棍。」
形形色色的單身現象
這個龐大的社會隱性群體,是否因為有了「自己」的節日而快樂?
被迫型單身——
被迫,是囿於物質條件的限制。
小崔大學剛畢業,在一家民營公司上班。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砍去與人合租房房租300多元,剩下的只要不覬覦名牌、頻下館子或連遭同學結婚「喜訊」襲擊,尚能勉強度日。尷尬的是,小崔還是個「鳳凰男」。
「鳳凰男」取義於「雞窩裡飛出了鳳凰」,常被貼在來自農村的大學生身上。鳳凰男的題中之義,是需要贍養遠方含辛茹苦培養自己跳龍門的年邁父母。所以,小崔每月要給父母寄些錢,餘下的不足以支撐一場戀愛,哪怕是看電影、吃肯德基、陪女友逛街這樣的「經適型」戀愛模式。
無奈型單身——
無奈,源於追求完美、事不遂意。
小周是一家事業單位的女孩子,人很漂亮,曾經出國留學,追求有情調的生活,是個標準的「小資」。她從大學時代就憧憬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但看著就要奔30了,卻還單身。
她的單身,源於「找不到最適合的男士」。身邊追求者眾多,但她的說法是,「對物質條件要求不高,但要有『感覺』。」總之,有錢的沒品位,有品位的沒錢;自身條件好的,工作不行;工作好的,自身條件欠佳;整體符合要求的,個子又矮;一切都符合了,但又相處不來——有一首歌唱的:「相愛簡單,相處太難……」
這最後一條,說的是她剛剛傷逝的一段愛情。
從此對男士更為挑剔了,有時聽媒人簡單「介紹」,感覺其中某一條與自己的愛情理念衝突,立馬就決定「不見了」。
隨緣型單身——
隨緣,源於心思未定。
小胡是南京某高校的青年教師,雖說已經32歲了,但他總說,緣分未到,無需著急,茫茫人海,總有一位美女在等著自己。
小胡說單身是一種生活方式。他的戀愛經驗還是很豐富的。按他的話來說,豐富的戀愛經歷,給了他豐富的哲學啟迪和「難以想像」的社會學想像力。
雖說「緣分」其實是個虛無縹緲的東西,但小胡還是有自己的幸福標準,他希望找到一位自身條件好的、工作好的、家境好的、父母素質也好的另一半。好像挺苛刻的?但他很輕鬆:「找不到,毋寧等!」
「單身現象」的社會學視角
南京師範大學金一虹教授告訴記者,要將「光棍節放到一個大的文化背景下來看。」
近年來,無論是情人節、母親節、萬聖節、聖誕節等,還是如今的「光棍節」,節日多了起來,社會氣氛也熱鬧了。商家於其間推波助瀾,節日充滿了咖啡、巧克力等商品包裝的氣息反倒更加有味道了。
金一虹教授認為,雖然現在物質條件發達,但是年輕人的社會接觸面其實卻在變窄。以前的經濟不發達年代,社會是個「熟人社會」,交往四通八達,而如今,商品社會裡人情味變淡了,人口遷移成為常態,大量年輕人離開父母、離開原來的生活圈,到一個新的地方工作,交流方式大多為「人機交流」,完全改變了以前的社會交往方式。但人們的內心是渴望交往的,所以,也就能找出理由來擴大交往面,實現「樂活」的人生目標,這也可以解釋為「光棍節」的來由。這裡面,有自我調侃和自我解嘲,卻又透出一股人生自信的味道。這樣群體性的自信,在經濟不發達、文化不包容的時代,是難以想像的。
省社科院副研究員張春龍則認為,「光棍節」提醒我們注意男女人口比例的確出現了失調,很多男人是被迫單身的。而女性單身現象的出現,則需要另外一種解讀。女性隨著社會地位的提升和經濟地位的獨立,追求平等自由的人生理想,分析所謂「剩女」的成分,很多人都是高學歷、高收入,「單身」是主動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沒有任何被迫的成分。這實際上也給男士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升自己素質,來獲得另一半垂青?
歷史鏡頭下的「單身潮」
一些專家告訴記者,國內單身潮流的出現,有深刻的時代烙印。我國第一次單身潮出現在1950年代,我國第一部《婚姻法》頒布,隨之而來的是波及全國的離婚潮。上世紀70年代末,大批「知青」返城,迅速聚集起一批大齡單身青年。而眼下的單身群體,不少人認為是出現了「第三次單身潮」。
單身潮,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那就是,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必然會對傳統的思想觀念來一次,「決裂」,迎接新道德、倫理、觀念的誕生。從全球來看,在20世紀90年代後半葉到21世紀初,各國都在出現新的單身潮。在1940年,獨自生活的美國人不到8%,如今這個比例卻已接近26%。這個趨勢,在日本和我國台灣也愈益明顯。在我國,隨著傳宗接代等觀念淡去,「單身」是對傳統婚姻觀念的某種顛覆。在經濟不發達時代,結婚是人生的必然選項,而一旦人生獲得一定的自由,兼之社會文化出現包容性,獨身、不婚、晚婚之成潮成流就順理成章了。
單身,是個現象,無所謂好與壞、對與錯。關鍵是,在面對這個「單身潮」的時候,社會不能無動於衷。如何營造適合的社會氛圍,是需要人們關注的話題。
推薦閱讀:
※3000萬「光棍大軍」何去何從?
※不做光棍的桃花寶典
※「光棍節」,誰在消費我們的狂歡
※12星座愛情吉日吉時,光棍節找出你最適合的告白時間吧...
※多給越南新娘一點尊重,不要顯示我們的狹隘和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