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昨晚落幕:16歲武亦姝奪冠 小姑娘有何願求?

2017年2月8日訊,16歲小姑娘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一舉奪冠,憑藉不俗的實力和沉著穩定的心態給觀眾留下極深印象,更成為網路內外的熱議焦點。

16歲小姑娘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一舉奪冠

武亦姝是上海復旦附中的一名在讀高中生,她的詩詞儲備量大,即使和文學專業博士生對決也分毫不弱。在《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場比賽的個人追逐戰中,武亦姝9道題全部答對,得到308分,成為本季詩詞大會在這個環節里的最高分獲得者,在昨晚的決賽中,她又是9道題無失誤打破了自己的紀錄,得到317分。主持人董卿表示,在這個環節里,一般獲得200分就算很厲害了。在爭奪攻擂資格的飛花令環節中,她的表現更是出色。昨晚的飛花令以「酒」為題,一人一句對擂,小姑娘一時興起,連說三句酒字詩,而並沒有要求對手也同樣對擂三句,即便如此,最後還是獲勝。

更令人為之傾倒的是武亦姝在賽場上的從容自信,比如搶答時表現勇猛,用她的話說:「先搶下來再說,反正我都會的。」 再比如,讓她一戰成名的那次飛花令主題字是「月」字,武亦姝說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之後,被提醒這句詩重複了。飛花令有時間限制,非常考驗參與者的詩詞積累和心態,好幾位選手都是在被提醒重複之後,一時緊張無以對答才落敗的。而武亦姝不僅沒慌,還微笑著迅速脫口而出《詩經》里《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一句詩里包含四個「月」字。

有專家估算,武亦姝至少有2000首詩詞儲備量,不過,她並不是純粹靠死記硬背的「詩詞復讀機」,在節目中盡顯對古詩詞的喜愛。武亦姝的老師黃榮華說,飛花令里她背誦的詩詞,幾乎都是復旦附中《中華古詩文閱讀》校本教材中的必背內容,「但這屆學生學完這本書(指《中華古詩文閱讀》),能背出來的可能就她一個。」 純粹是因為「喜歡」而背,武亦姝說,古詩詞里有太多「現代人完全給不了的感覺」。她奉陸遊為 「男神」,宿舍書架上只有一本書,就是陸遊的《放翁詞》。在詩句里,她能夠感知陸遊性情中可愛有趣的一面,覺得那是一種很特殊的溫柔和深情,有時候也可以很明快、很清新。陸遊一句「我與狸奴不出門」就能讓她喜笑顏開,彷彿看到了那個天氣不好就不出門,在家摸貓的陸遊,讚歎「多麼可愛的一個人!」她也愛蘇軾,感覺讀東坡詞能讓人有好心情,蘇軾可以根據人生境遇調整心態,不知不覺中,這種豁達的人生觀也讓她有勇氣笑對各種挑戰。

參加過兩季《中國詩詞大會》的評委蒙曼對武亦姝的印象是:寵辱不驚。而這種態度並不是因為特別胸有成竹,她評價:「去年的冠軍是特別的氣定神閑,武亦姝有點大勇若怯,她老覺得自己不行,她要贏了誰,她就會說:『真的嗎,真的是我嗎?』我覺得這個小孩有一顆閃閃發光的心,對什麼都抱有一顆好奇心,對勝負看得沒有那麼重,沒覺得自己很牛。」詩詞大會總導演顏芳對武亦姝的比賽心態印象最深刻,「她很單純,對詩詞是一門心思讓自己開心的那種喜歡,題目答對了當然好,錯了也沒關係。最後奪冠,她並沒因為當冠軍而感到多麼的激動和興奮,如此穩重成熟的心態在這個年齡太少見了。」

在詩詞大會成為網紅後,武亦姝和家人商量,婉拒了所有採訪,她表示:「我覺得比賽結果無所謂,只要我還喜歡詩詞、只要我還能享受到,就夠了。」節假日里,武亦姝的朋友在網上發了幾幅她隨手寫的便箋,其中一句是道家《清靜經》中的名句:「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本報記者 金力維

場外

央視詩詞節目帶火「飛花令」

本報訊(記者孫文文)昨晚,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正式落下帷幕,這檔節目的熱播不僅引發了大家對中國傳統詩詞文化的關注,關於節目主持人董卿以及「零零後」漢服才女武亦姝、北大才子彭敏、北大工科博士陳更等參賽者的話題也頻頻刷屏,掀起一股新媒體傳播渠道的「詩詞熱」。記者查詢發現,「漢服」的百度指數由2800上漲至3400,並在節目開播後迎來兩次搜索高點。網上還出現了「挑戰古詩詞」等朋友圈互動小遊戲。

節目中有一個設計精彩的「飛花令」環節,部分網友覺得節目中限於時間,「飛花令」飛得不夠久,就在微博、貼吧、論壇、微信朋友圈裡繼續找志趣相投者比試下去,引得一長串接龍。在節目開播後,「飛花令」的百度指數也由不到2000一路上漲至12000附近。

只觀看總不如親身體驗過癮。記者發現,有公眾號已經開發出朋友圈互動分享詩詞遊戲。微信公眾號「小數據」推出了考驗詩歌記憶力的「古詩詞衝刺100句」互動遊戲,限時10分鐘,每一題均為四選一,答對多者得分高,並可分享至朋友圈。公眾號「詩詞世界」開發上線的「挑戰古詩詞」分享小遊戲也再一次火爆,目前閱讀參加者已經近4萬人次。

快評

膜拜詩詞大會 馬上去背詩?

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普及了《詩經·七月》中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火了一位16歲的詩詞學霸武亦姝,然後,恐怕《唐詩三百首》又會熱銷一時。看過比賽,馬上捧起詩集背詩去?馬上給家裡的孩子列出一年背完《唐詩三百首》的硬指標?那麼這檔眾口稱讚的文化節目與普通娛樂節目也別無二致,無非博了個觀眾驚奇和興頭上的幾天熱乎勁兒。詩詞之美,因人而美,《中國詩詞大會》展現出的大美是詩詞里千百年來積澱的人世情懷,更是百人團選手們對詩詞的那份赤誠之愛,在我看來,後者之大更勝前者。

賽場上奪冠的武亦姝,讓人很自然地找到這樣一個邏輯,少年學子憑的是巔峰時期的記憶力碾壓對手,否則,那些教學多年的語文老師,名校中文系博士生怎麼都成了她的手下敗將。恐怕台上那幾位侃侃而談的點評嘉賓同台競技,也未必能有勝算。當然,記憶力固然是一個重要原因,但武亦姝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並非她的詩詞儲備量,而是對古詩詞的由衷喜愛,颱風呆萌。從沒有鏡頭拍到過武亦姝因為擊敗對手或說出冷僻佳句便意得志滿,每次點評嘉賓講述詩詞背景故事時,她都像個課堂里聽講的學生,探著腦袋眼神直愣地聽呆了,連連點頭,模樣格外有趣。

每逢有少年天才出世,人們最想知道的便是天才如何養成。武亦姝所在的上海復旦附中語文教研組長黃榮華認為,武亦姝只是個例,更多的與她個人愛好和積累有關。節目里還有一位13歲的侯尤雯,是從百人團進入挑戰賽環節的最小年齡選手。侯尤雯說,自己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因為對於古詩詞她是「自學成才」。奶奶在她1歲時教她認字,2歲多開始教她讀詩,小學五年級時,一本《唐詩三百首》幾乎滾瓜爛熟。侯尤雯的父母說,教育一定要遵循孩子的個人興趣,如果不是喜歡的,學什麼心裡都會有抵觸。武亦姝的老師黃榮華說,曾有學生兩年里找了他五六次,問為什麼要背那麼多古詩文,可不可以不背。也有家長質疑:為什麼高考只佔6分的古詩文默寫,在復旦附中平常的測試中要佔到二三十分,要學生花那麼多時間去背?的確,說到實用,除了學生考卷里那幾分試題,古詩詞在當代已是無用之美,然而因其無用便讓人脫去了功利心,此時的吟誦與背,皆是真愛。

《中國詩詞大會》是以競賽形式展開,但意不在賽,而是找共鳴,激發興趣。總導演顏芳告訴記者,節目中的詩詞出處以中小學課本為主,一定不能讓生僻難住大家,要讓觀眾都能有一個共鳴,知道或者知道一點點,這樣可以跟隨,而不會失去樂趣,所以才在題目的形式上玩出很多花樣。顏芳經常跟出題老師說:「對不起,難為您了。」顯然,要找一些冷僻的詩句很容易,但把「白日依山盡」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出成好的題目來是相當難的。現在回頭去看,顏芳覺得這樣的堅持是對的,因為很多少年時代熟記的詩可能都會有些囫圇吞棗,而節目補足了這方面的功課。《最強大腦》火了,社會上各種記憶力培訓班一時風起,掌握了記憶術的方法用於背古詩詞,半年熟記《唐詩三百首》也不在話下。但《中國詩詞大會》並不是記憶能力的較量,這檔節目最想讓觀眾看到的是,百人團從孩童到喋喋老者,他們為什麼熱愛古詩詞,而每個人因其經歷遭際不同,都有與眾不同的獨特理由,每個人為詩詞觸動的個人情懷也並不相同。

古人說,人無癖不可交,以其無深情也。《中國詩詞大會》最為可貴的是放大了一種毫無功利的深情,詩詞只是一個媒介,觀眾若能領略到,其實不需要花費一分錢,僅有一「痴癖」就足以給顛簸的人生帶來別樣的美好,這檔節目才算是盡意了。 (金力維)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

推薦閱讀:

繼摩洛哥後 新的一年中國護照免簽和落地簽國家都是哪些?
中國簡史(2):上古篇
中國硬招重挫美國:讓美軍灰溜溜地撤出南海
馬克龍愛情故事如何讓中國人心動
中國自己的犬種

TAG:中國 | 詩詞 | 姑娘 | 16歲 | 中國詩詞大會 | 武亦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