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主義緣何產生

深入學習實踐群眾路線官僚主義緣何產生

2013年8月15日 12:12-新論 稿件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奚潔人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原常務副院長奚潔人問:中央決定整肅包括官僚主義在內的「四風」,猶如大旱逢甘霖,令人拍手稱快。但有人提出,如果不先撼動官本位的土壤,就很難在現實生活中有效地破解官僚主義。請問,官僚主義是怎麼產生的?是「官本位」思想滋生了官僚主義嗎?——上海光復西路范奕剛答:官僚主義是指脫離實際,脫離群眾,不關心群眾利益,凌駕於群眾之上,做官當老爺的領導作風。它是違背黨的性質和宗旨,與黨的群眾路線完全對立,為當前群眾所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作為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官僚主義古今中外都存在。它本質上是剝削階級舊官僚及其機構的惡劣習氣,但無產階級執政黨的領導機關和幹部也極易沾染這種習氣。列寧強調,官僚主義是長在布爾什維克黨肌體上的「膿瘡」,「如果說有什麼東西會把我們毀掉的話,那就是這個」。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階段,也不斷地進行過反對黨內官僚主義的鬥爭。建國後,毛澤東同志就曾告誡全黨:「我們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長官僚主義作風。」鄧小平同志在上世紀80年代曾指出,消除官僚主義,「制度問題不解決,思想作風問題也解決不了」。當前,官僚主義的具體表現至少有幾種:一是高高在上,官氣十足。不深入基層,不深入群眾,不願做艱苦的調查研究,決策時不尊重群眾意願。二是精神懈怠,不思進取。常憑主觀意志拍腦袋,既脫離群眾,又脫離實際。當太平官,缺乏改革創新勇氣。三是長官意志,衙門作風。不關心幹部群眾的合理訴求和合法權益。對領導很負責,對下級態度粗暴,對群眾情感冷漠。四是特權意識,鋪張浪費。講排場,擺闊氣,迎來送往,前呼後擁,甚至追名逐利,以權謀私等。官僚主義的根本問題是領導與群眾的關係問題,是領導在對待群眾問題上的錯誤觀念以及不良習氣,涉及到幹部的思想作風和精神狀態,核心是群眾觀、權力觀和價值觀,關鍵是對待群眾的態度、情感、行為方式和領導方法。官僚主義的產生,有歷史文化根源,其中就包括「官本位」意識的作祟,但也有現實客觀原因;有體制機制問題,也有個人領導作風問題;有人生觀、價值觀問題,也有思想認識和工作方法問題。究其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封建主義思想影響的殘餘。中國經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官本位」意識、封建等級觀念根深蒂固,要真正剷除這種影響,將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其次,是領導制度和領導體制上的不完善。當年鄧小平同志認為,官僚主義的「總病根」,與長期實行高度集權的管理體制、缺乏必要的行政法規和有效的責任制有關。應該承認,這些「病根」還沒有根除,同時在現代化進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不正確的政府與市場關係以及繁瑣的行政審批制度等,也是滋生官僚主義的制度性原因。再次,是對新形勢下黨面臨的重大「考驗」和「危險」,思想認識不到位,領導能力不適應。一方面,由於黨長期執政容易產生精神懈怠和權力依賴。在革命戰爭時期,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感性實踐上容易懂得,離開了人民群眾我們黨和軍隊就有成為「無水之魚」危險的道理。執政以後,黨代表和領導人民管理國家和社會,少數黨員幹部誤以為自己是居於群眾之上的管理者,造成個別幹部對權力的依賴、迷信,甚至崇拜,看不到群眾的力量,對脫離群眾的危險喪失警惕。另一方面,改革開放和社會轉型期,新的情況和問題層出不窮,面對利益格局的多元化、群眾需求和思想的多樣化、社會矛盾的複雜化,幹部的領導能力不適應,出現了新的「本領恐慌」。但有同志又不虛心,不善於向群眾學習,思想方法簡單片面,主觀主義地處理問題,助長了長官意志、辦事效率低下等官僚主義。破除官僚主義需要綜合治理,尤其要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當前,應該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點圍繞領導與群眾關係這個本質和要害來進行。第一,加強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教育,增強宗旨意識和執政為民的理念,克服封建等級觀念和特權思想。對「官本位」社會風氣來個大掃除。第二,健全完善直接聯繫群眾等領導制度,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真正做到「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防止和糾正」。第三,發揚黨內民主和加強人民民主,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群眾在幹部選拔任用和領導機關考核、評價、問責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堅持「權為民所用」,把權力關進籠子,保證其服務人民,接受人民監督。第四,以整風精神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增強自我修養能力。提高領導幹部、領導機關在貫徹群眾路線上的自我反思、自我修復、自我革新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推薦閱讀:

絕對主義和馬基雅維里主義:專制主義的兩種類型
石平:反對宗派主義山頭主義 堅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色」何在?
任何問題都是主義之下的問題
為什麼民主化常常導致民族主義衝突?

TAG:官僚 | 官僚主義 | 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