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做的三件事,哪個皇帝都不會放過他,崇禎有被黑的嫌疑

明末大將袁崇煥之死,一直以來是一個難以下準確定論的問題,有人說是崇禎疑心太重,錯殺忠臣,也有人說是袁崇煥不懂為臣之道,咎由自取。對此,筆者也有些自己的觀點,權當娛樂。

袁崇煥在明朝,被認為是個反叛者,是不和諧的因素;在清朝,他卻是英雄,是後世頂禮膜拜的對象。總之,不同的王朝,不同的眼光,會給出不同的解釋。

實際上,袁崇煥在早期並不是一個軍事人才,後來成為鎮守邊關的大將也是被逼出來的。明朝萬曆四十六年,即公元1618年正月,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師,正式向大明宣戰。

戰爭的初期對明朝而言,絕對是毀滅性的,努爾哈赤一戰勝薩爾滸,二戰得撫順,三戰得鐵嶺,四戰攻陷瀋陽,五戰降廣寧。幾戰下來,明朝遼東盡失,兵鋒直至山海關,京師危在旦夕。

在國家危難之際,袁崇煥臨危受命,被委以遼東防務的重任。在他的防禦之下,八旗鐵騎吃盡了苦頭。

寧遠城一戰,努爾哈赤被袁崇煥的紅衣大炮擊傷,隨後鬱鬱而終;不久,即位後的皇太極捲土重來,欲報殺父之仇。至此,滿洲人對袁崇煥即恨又怕;而明朝,則視袁崇煥為力挽狂瀾的大英雄,崇禎更是如獲至寶,對他委以重任。

此時的袁崇煥,功高震主,得意洋洋。在與老闆的一次對話中,袁崇煥為博崇禎一笑,他腦袋一熱,就說出了歷史上那就最有名的話:「計五年,全遼可復。」

可以說,這是一句水分相當大的話,完全是忽悠老闆的話,事實證明,就是這句話,造成了袁崇煥最後的結局。

忽悠崇禎也就算了,不久之後,袁崇煥又幹了一件更為大膽的事,他未經請示,私自殺了大將毛文龍。儘管袁崇煥拿著尚方寶劍,擁有先斬後奏的權力,但是身為大老闆的崇禎皇帝,是最討厭這樣的下屬的。

此時的袁崇煥,還不是很明白,崇禎對於自己的信任已經降到了冰點,而他的老對手皇太極也沒有閑著。

崇禎二年(1629),皇太極繞道長城,避開了袁崇煥的防線,直接進攻北京。袁崇煥立刻率軍北征,他把能帶的兵全帶上了,看見袁崇煥馳援京師,崇禎很高興,剛想誇他幾句,可是接下來的事情,崇禎就不開心了。

整整五天,皇太極去哪兒,袁崇煥就去哪兒,皇太極在北京附近燒殺搶掠,袁崇煥全當沒看見,不管崇禎如何督戰,他就是不出兵。

其實袁崇煥也是有苦衷的,畢竟自己人少,雙方又都是騎兵,這種情況下,沒有城池保護,直接和敵軍打野戰,無疑就是找死,他只能尋找戰機。

眼看敵軍要進攻北京,袁崇煥慌了,他來不及向上請示,馬山揮師進京,準備勤王。殊不知,袁崇煥的目的是好的,但是他犯下一個致命錯誤,私自帶兵進京,按大明律法,這就是要造反。

然而,崇禎不管有什麼想法,大敵當前,他還得重用袁崇煥,但是對袁崇煥的信任,已經不復存在了。第二天,袁崇煥與皇太極在廣渠門展開大戰,雙方鏖戰五個小時,皇太極終於不敵而撤兵。

但是,皇太極在撤兵的時候,故意效仿《三國演義》中周瑜用蔣干盜書的反間計,將被俘的太監楊某監於帳中,讓他偷聽到「袁經略有密約,不日即輸城矣」的密探,第二天又故意將楊太監放跑。

楊太監跑回北京後,將聽到的話報告給了崇禎,崇禎聽後大怒,他比曹操還聽話,立刻把袁崇煥投入獄中,次年八月以「謀叛欺君」的罪名被處以磔刑,肢裂於北京西市。

可伶的袁崇煥,就這麼稀里糊塗地死了。更有甚者,很多老百姓不明事理,他們聽說袁崇煥勾結滿洲人通敵賣國,便都搶他被割下來肉吃,史載:「將銀錢買肉一塊,如手指大,啖之,食時必罵一聲,須臾,崇煥肉悉賣盡。」

對於袁崇煥的死,我們一般都會怪崇禎疑心重,捕風捉影,殺了袁崇煥自毀長城,等等。其實袁崇煥的死,他自己要負更多的責任:

1,不該在領導面前誇下海口,五年收復遼東。

2,不該拿著雞毛當令箭,斬殺大將,讓崇禎難堪。

3,不知道揣摩領導的心思,沒有和同事搞好關係。

俗話說朝中有人好做官,多個朋友多條路,如果袁崇煥能和朝堂同事搞好關係,在長達一年的審訊期間,同事為他說情,拿出證據,沒準崇禎也會手下留情。

從袁崇煥自身問題上,我們或許看到了一些端倪,本是一個能拯救大明危亡的人,卻落得這樣一個結局,令人唏噓......


推薦閱讀:

袁崇煥的末路:己巳之變
袁崇煥冤情的背後,容易被煽動情緒的民眾的可怕一面
此人是臭名昭著的大漢奸,投敵前一戰績遠大於袁崇煥寧遠之戰
崇禎兩位才華出眾大臣洪承疇與袁崇煥誰更優秀
袁崇煥為何是大明對清作戰的不二之選?

TAG:皇帝 | 袁崇煥 | 崇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