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手工業的進步
一、素稱發達的官營手工業
什麼是手工業?
是指依靠手工勞動,使用簡單工具的小規模工業生產。開始從屬於農業,主要表現為家庭手工業。原始社會晚期,隨著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手工業脫離了農業,形成獨立的生產部門。
請概述官營手工業的發展變化。
中國的官營手工業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商周時期,手工業由官府所壟斷,形成官營手工業一統天下的局面。官營手工業由政府直接經營,它利用國家權力徵調最優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產不計成本,產品大多非常精美,但這些產品主要供官府、貴族消費,不是商品。中國古代手工業「歷史悠久,素稱發達」,點明了古代中國手工業的一個重要特徵。
古代冶金技術的發展變化
項目 |
技術 |
發展 |
冶金技術 |
冶銅技術 |
原始社會晚期:掌握 |
商周時期:繁榮 |
||
冶鐵技術 |
西周:已有鐵器 |
|
戰國:鐵農具推廣 |
||
兩漢:高爐煉鐵 |
||
東漢:水排,用水力鼓風冶鐵 |
||
鍊鋼技術 |
兩漢:炒鋼技術 |
|
南北朝:灌鋼法 |
||
16世紀以前一直領先世界 |
冶銅技術原始社會晚期,掌握了冶銅技術。商周時代,青銅鑄造進入繁榮時期。
冶鐵技術西周:已有鐵器;戰國:鐵農具推廣;兩漢:高爐煉鐵;東漢:水排,用水力鼓風冶鐵。
鍊鋼技術兩漢:炒鋼技術;南北朝:灌鋼法。
總結:中國很早就掌握冶銅技術,新石器時代晚期已出現小件青銅器,夏朝已能鑄造比較講究的青銅器,商周時代進入青銅器鑄造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秦漢時代青銅器的鑄造技術又得到進一步發展。人工冶鐵最早並不是由中國人發明的,但在春秋時期我國也已開始了人工冶鐵和使用鐵器。戰國時鐵農具逐步推廣,到漢代已取代木、石和青銅農具。東漢時,杜詩發明水排,用水力鼓風冶鐵,更使中國的冶鐵技術長期領先於世界。春秋晚期,中國已能製造鋼劍。魏晉南北朝時期還發明了灌鋼法,使鋼的產量和質量大大提高。16世紀以前,中國的鍊鋼技術一直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古代制瓷業的發展變化
項目 |
朝代 |
發展 |
制瓷技術 |
商朝 |
燒制出原始瓷器 |
東漢 |
燒出成熟的瓷器 |
|
北朝 |
燒出成熟的白瓷 |
|
唐朝 |
形成南青北白兩大制瓷系統 |
|
宋朝 |
制瓷技術大放異彩,出現五大名窯:官窯、汝窯、哥窯、定窯和鈞窯 |
|
明清 |
瓷器種類豐富 |
商朝燒制出原始瓷器
陶尊(圖1),瓷器的前身,表面有印花圖案太棕黃色玻璃釉,造於商朝中期,河南鄭州出土,高28.2厘米。
西周原始瓷豆(圖2),高6.1厘米,口徑13.8厘米,底徑7.5厘米。蕭山長河(今屬杭州市濱江區)塘子堰出土。
圖1 圖2
東漢燒出成熟的青瓷
東漢早期的青瓷(圖3),有兩個層釉,釉色溫潤,非常難得的是保存完好。浙江是青瓷的搖籃,東漢時瓷器剛發明出,這件器物可以說是最早的國瓷器之一。
圖3
圖4
北朝燒出成熟的白瓷。
北齊雙系罐(圖4),直口,圓腹,餅形足。高13.4厘米,上口和底徑均為6.3厘米。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兩大制瓷系統。
秘色八棱凈水瓶(圖5),21.7×2.3厘米,瓶為圓口,長頸,圓腹,頸底部飾三周台階形八方弦紋。肩腹部豎向凸飾八條稜線,圈足。
「官」字款五尖瓣白瓷盤(圖6),1985年西安市北郊火燒壁出土。口徑13.5厘米,高3.4厘米。盤口為五尖瓣花形,胎白質細,釉色潔白瑩潤,造型精巧,足底刻有「官」字款。是唐朝定窯產品。
圖5
圖6
宋朝制瓷技術大放異彩,出現五大名窯
圖7
圖8
汝窯出戟尊(圖7),14×11.5厘米。器形古樸稚拙。釉質光潤平滑,開魚仔紋片。足底有3個芝麻狀支釘痕,其中兩枚緊靠足牆,支釘斷截面呈白色,這種緊靠足牆的芝麻狀支釘痕成為汝窯器的一大特徵。「奉化」楷書刻款殘。
宋代定窯孩兒枕(圖8),此枕為一卧姿男童,他雙臂環抱,伏卧在木榻上,頭側墊在左臂上,右手拿個繡球,雙腳交叉蹺起,一副天真頑皮的神態。胖胖的圓臉,雙目炯炯有神,身著長袍,外穿坎肩,下著長褲。衣紋線條和衣著、木榻上的刻花裝飾簡潔流暢。定窯瓷器「象牙白」的色調和質感,給人以自然恬靜、高潔的藝術感染力。
明清瓷器種類豐富
青花八仙紋蓋罐(圖9),明宣德年間製造,高41厘米。
青花琺琅黃地軋道綠彩三多紋牡耳尊(圖10),清乾隆年間製造,高35.3厘米,器形奇特,色彩鮮明。上有「許人出品」四字二行篆書款。
圖9
圖10
我國制瓷業的歷史發展說明,瓷器是由陶器發展而來,制瓷工業經歷了從青瓷到白瓷,又從白瓷到彩瓷的幾個階段。中國古代制瓷業歷史悠久、技術高超、工藝精湛。
古代絲織業的發展變化
項目 |
朝代 |
發展 |
絲織技術 |
原始社會 |
養蠶並有了絲織品 |
商朝 |
有了織機,能織出多種絲織品 |
|
西周 |
能生產斜紋提花織物 |
|
西漢 |
政府的東西織室有數千工人 |
|
唐朝 |
絲織技術提高,吸收了波斯的織法和圖案風格 |
|
宋朝 |
品種繁多,吸收了花鳥畫中的寫實風格 |
|
明清 |
水平超過前代,特別是細密精緻的鍛 |
(1)原始社會養蠶並有了絲織品。
(2)朝有了織機,能織出多種絲織品。
(3)西周能生產斜紋提花織物。
(4)西漢政府的東西織室有數千工人。
織法和圖案風格。
宋朝品種繁多,吸收了花鳥畫中的寫實風格。
明清水平超過前代,特別是細密精緻的緞。
穿枝花紋金寶地(清中期),體現了絢麗輝煌的藝術特色。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綢的國家。後來,絲織業不斷發展,西周的絲織品除平紋織物外,還出現斜紋提花織物。戰國時期,絲織品不僅產量高,質量也好。漢代絲綢之路開通後,中國的絲綢開始大量外銷,長盛不衰,深受各國人民的歡迎。蘇州、杭州是著名的絲織業中心,設有官商,專門生產供宮廷消費的絲織品,明中期以後為市場生產的民營絲織業日益興盛。使用的花樓機結構複雜精密,專門織造精細的絲織品,以妝花緞最為精美,清中期以後又從中發展出「金寶地」的新品種,輝煌富麗。
二、艱難經營的民間手工業
民間手工業分為幾種?其發展過程如何?
家庭手工業以紡織為代表,作為農戶的副業。
民營手工業,主要生產供民間消費的產品。
發展——春秋戰國和秦漢
遭受摧殘——魏晉南北朝
恢復和發展——隋唐
產量增多——元朝
資本主義萌芽——明朝中後期
由此可知從經營形態上看,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是我國古代手工業的三種主要經營形態。
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三者不同
經營形態 |
管理方式 |
產品 |
流通方式 |
官營手工業 |
政府直接管理,集中、大作坊 |
武器軍用品和官府貴族生活用品 |
不再市場流通 |
民營手工業 |
民間私人自主經營 |
民間消費的產品 |
在市場流通 |
家庭手工業 |
農戶的副業 |
供自己消費和交納賦稅的產品 |
剩餘部分出售 |
三、中國古代手工業享譽世界
為什麼中國獲得「絲綢大國」的譽稱?
中國絲綢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國曾被外國學者譽為「絲綢之源」。絲的發明和絲綢的製作,是中華文明的見證。而西方,到很晚的時候才學會養蠶繅絲。有一個人們常說的笑話:大約到公元3世紀時,古羅馬一位叫保薩尼亞斯的學者說,絲是從一種好像金龜子一樣但比之大兩倍的小動物體中取出的。賽里斯人(即中國人)把它們養4年,喂它們吃小米,然後從它們的殘骸中獲取絲。這當然是很可笑的,說明西方一直到公元3世紀時(我國已在魏晉時代),還不了解絲是怎樣提取的。到學會種桑、養蠶、繅絲,就更需要一段時間。
我國先民從距今五六千年前,就熟練地掌握了養蠶繅絲的技術。古希臘人把中國叫做「賽里斯」,即「絲綢之國」。在古羅馬,愷撒大帝曾身穿絲綢長袍去看戲,引得在場的貴族羨慕不已,他們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黃金去購買絲綢。後來上等絲綢每磅競值黃金12兩,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絲綢。
為什麼西方國家稱中國「瓷器大國」?
(1)唐朝時,中國瓷器大量輸出國外,遠達歐洲、非洲。
(2)明清時,通過海上絲綢之路,瓷器對外的銷量更大。
絲綢之路有「沙漠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和「草原絲綢之路」三個概念。
中國古代以冶金業、制瓷業和絲織業為代表的手工業生產歷史悠久、技術高超、工藝精湛、產品質量優良,長期居於世界前列;在封建自然經濟下,中國古代農業文明高度發達,中國科技水平領先於世界,中國古代科技的進步極大地推動了手工業生產的發展,我國古代手工業生產也呈現出很高的水平。15世紀以後,商品經濟發展,封建自然經濟趨於瓦解,科技走向衰落,古代農業包括手工業生產逐漸衰落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中國科技包括手工業生產在近代落後的根本原因。
推薦閱讀:
※卸骨術跖趾關節卸脫法之進步踩蹍法和被抱踏腳法
※哪些實用的小技巧、小方法、好習慣能讓人每天進步?
※陽宅風水:孩子住正南必學業進步,主卧在西南則緣分較淺,貌合神離
※進步先進前步 退步先退後步
※13步暗示法引領孩子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