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句句經典之二

《論語》是我國的經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歷代的統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統治中國近2000年.《論語》當然也就穩坐了2000年的寶座.直至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論語》的地位才開始動搖.文化大革命時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進1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對人們的束縛,《論語》從此埋沒人間.《論語》究竟是什麼內容?為什麼他被古人視為經典,而後又成為所謂「封建統治者的工具」呢?懷著這些疑問,我漫步於《論語》的花園,嘗試著去感受其中的奧秘. 粗看《論語》,不過是1本語錄,和《毛主席語錄》沒什麼差別.可細細品來,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幾乎都包含在語錄的字裡行間.《論語》里最常見的辭彙,無非是中庸、君子、禮仁云云.中庸卻是《論語》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難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對人處事採取不偏不倚、調和折衷的態度」.這種思想體現了當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對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終保持中立.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爭端,但過度的「忍」卻能使1個民族沉睡,古代中國的發展就是1個有力的證據.中庸是儒家的為人之道,體現了儒家學派的軟弱性.君子是一個意義深刻的詞.從小就聽說什麼「君子動口不動手」、「觀棋不語真君子」等,感覺君子就像個獃獃的人似的.事實上,君子就是孔子他們儒家學派的1種自稱,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後從之斗」,都體現了君子的優良品質.與君子相對的當然就是小人了,小人並非是壞人,只是素質沒有君子高罷了.《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質地位往往與小人相差甚遠.毛澤東說過:「小人累君子,君子當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見君子的物質生活是那麼的悲慘!禮,表現了孔子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孔子生活在動蕩不安的春秋時代,諸侯國不遵守「周禮」,鬧得一團烏煙瘴氣.孔子的禮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孔子致力於維護3綱5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當魯國大夫季氏「8佾舞於庭」時,孔子憤怒地說:「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仁,是孔子的道德觀,這後來發展成為了他學生孟子的政治主張.孔子認為,「克己復禮為仁」.克制自己,遵循「禮」,這就便是「仁」了.「仁者愛人」,這裡愛的「人」是指上層社會的王室貴族:尊重朝廷貴族,「不犯上」,也說明孔子對「禮」的尊重.此外,孔子還把「仁」當作「人」的標準:「仁者,人也.」 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說過:孔子「這種所謂仁道,很顯然的是順應著奴隸解放的潮流的.這也就是人的發現.」縱然,《論語》經歷了兩千個春秋,並不能完全適合我們現在的思想,但是它畢竟是經典中的經典.經典永遠不會過期,我們要批判地繼承這些中華傳統文化,讓《論語》為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總之,《論語》是我們必讀之經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推薦閱讀:

一人一張經典碟——馬克·諾弗勒·《費城之旅》
一句話經典語錄:寬恕別人,也就是搭救自己。
陳益峰:經典八字案例分析
34奇門經典案例欣賞
匆匆那年經典語錄

TAG: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