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我們每當遇見陌生人時,總是會問:「你是誰?」或者「你從哪裡來?」但沒有習慣
推薦:學會認識自己作者 生根活佛
我們每當遇見陌生人時,總是會問:「你是誰?」或者「你從哪裡來?」但沒有習慣問自己:「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而且很少人去思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句話的意義在哪裡,更沒有人去思考未生我之前誰是我?我從何來?生我之後我又是誰?我死後又去哪裡?我又是誰?關於我是誰的問題千年以來是個疑案、又是個迷。
但大家不知為何千古以來人人都喜歡自稱為「我」,不知「我」的迷網捆住了自己,也很少人想去破這個迷網,也不想了解破網的秘訣。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我們的生命是由母親給予的,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誕生於愛,是由母愛哺育的。母愛的種子就是我們生命的密碼和語言,我們每個人從生下到死亡,每天慢慢成長與成熟的,很多人認為是「我」在成長,實際上並不是「我」在成長,而是我的身體和意識在成長。
還有一個問題,大家都承認自己老了會死,死的是「我」,但死的並不是「我」,而是「我」在身體中五行分散,意識離開身軀,所以叫做死。
但「我」還沒有死,而且很快投入另一個母親的懷抱。就像我們的生命一樣,我們生就是我們的生命離開自己母親的懷抱,我們的生命走完漫長的人生之後會死的,死就是我們的生命又投入母親的懷抱。簡單的說我們生命來自於母愛,最後依舊歸回母愛的懷抱。
所以「我」應該也有生命那樣來源和歸屬,但人們對「我」的來源和歸屬認識是個很難破滅的迷網,這表示我們還沒有徹底的認識自己,也沒有認識到我。
在生活之中「我」不能缺少一個愛,需要一個真正的愛,真正理解愛的真諦,生命才是絢爛多彩,生生不息,循環不止的。那麼,需要愛的是我們的身軀,還是我們的語言和意識?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身軀和語言不理解愛的真諦,只有我們的意識才能理解的,需要愛的是我們的心,但大家很難理解的是我、心和愛之間秘密的關係。在生活中有愛心的人們,心中也有「我」,但他們心胸開闊,善解人意,樂於助人,生活過得美好,愛在彼此傳遞的過程中會不斷地升級、擴展,直到嚮往更加圓滿的生存形式,而且愛能治癒世上所有的疾患和痛苦,讓我們感到愛的力量是巨大、豐厚的。
失去愛心的人們,心中也有「我」,但他們心胸狹窄,善意誤解,斤斤計較,而且心中產生一種恨,在仇恨和計較傳遞的過程中生活過得苦悶,而且恨帶來疾病和痛苦。所以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不是同愛、我、心不是同類的,但它們之間複雜難解的問題是起源,心是先來,還是我和愛是先來的?
我小時候就有個願望,打破愛、我和心起源的迷網。慈祥的母親經常跟我說:「傻孩子,你的問題很簡單,沒有我就沒有愛,有了我才能有愛,也有恨。」說起來很簡單,但我總覺得事情不是那麼簡單。大家都知道,愛和恨是心中而產生的,但心又從哪裡來?我又從何處來?
很多人不認識自己是誰?就在執著「我」的牛角里轉來轉去,永遠跳不出來,煩惱和痛苦折磨一生,沒有找到心靈究竟的快樂,把世間的快樂當成究竟的快樂,但所謂世間的快樂都是暫時的快樂,不是永久的安樂。
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認識到所謂世間的快樂最終是苦,他們根本不稀罕世間的快樂。他們應用無私的愛,擁抱所有的人,內心啟發重他輕己。他們的心裡只有愛,沒有恨,因為他們徹底地認識到自己與「我」。
他們開發內心的潛力,不斷地探索心靈快樂世界,掌握生命的鑰匙,嚮往光明的道路。「有愛才有安樂,有恨就有苦悶」 這句民間俗語說得很有道理。我們詳細地觀察世界的每一個角度才能發現所有的法在變化,同時感覺到自己也在變化,但變化的並不是「我」,是我們的身軀和意識。
我們還要深刻地思考自己到底在尋求什麼?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什麼?獲得的結果又是什麼?你才能精確地知道你的內心,到底在尋求什麼,也不知道為了什麼,結果又是什麼。
學會內心思考,並付諸於行動,所有你得到的,才會帶給你預期的效果和真實的目的,而不是盲目地人云亦云,忙得不知所作為何,最後落得失去「自我」,只有無邊的空虛和無聊。我們人是由身體、心靈、神識構成的,缺一不可。如果一個人失去了愛的神識,僅剩下恨和肉體的空殼,在他們的身上從不看到生活的氣息和新鮮的活力,也沒有正常的生活,他們只會走向自然滅亡的道路。
古往今來,人們在大自然的環境里,依靠腦力和體力而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獲得物質和精神財富,這些財富被佛教稱為世間的財富。
世間的發展總是有限的,世間的財富只能滿足於人體感官的慾望和低層次的精神需求,有時世間的財寶也還會帶來多餘的痛苦,因為人類最本質的痛苦和煩惱,還是沒有得到解決。
一個思考力強大與內心開放的人,不追求世間的財富,因為他們認識到所有世間財富的本質是痛苦,對身體和精神有刺激。有些人群內心得不到開發,沒有正確理解世間財富的本質,所以他們為了自己與「我」,不斷地增加財富和權力,在強烈追求的目標中自己受到無止盡的煩惱和痛苦。
但他們從沒有回頭思考過「我」的本質和世間財富的本質是什麼?所以煩惱和痛苦糾纏不清。我們把人的身軀割裂成千塊萬片也找不到煩惱和痛苦,也找不到心靈和神識,更找不到人們自稱的「我」,所以我們對自己的人身了解還是太少了。沒有智慧的人拋棄了靈魂和心靈,為了自己與「我」,在煩惱和痛苦、疾病和戰爭,恐懼和擔憂之中希望獲得快樂和安詳,這些人在自己或者別人身上發生痛苦經歷也不會覺醒過來,只有一切事物追求到尾才知道是一場夢幻。
現代人努力的方向投入到身外世界的物質上,不斷地改造和發展,但發展到盡頭也得不到人身內心的和諧和快樂。那時候,擁有大量知識和高級素質的人們,會逐漸摒棄物質利慾的低級生活,反而尋找內心的問題,不斷發掘心靈的世界,這些人還有討論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人身安全等為人們有利有益的事,也會認真地思考人生直接相關的生、老、病、死的問題。
有些大智慧的人在思考生老病死的問題上,徹底的認識到自己與我是誰。我們感受煩惱和痛苦時,不必爭辯對與錯,因為很多人在爭辯對錯的過程中浪費了珍貴的生命,最後還是得不到答案,也消滅不了煩惱。只有把痛苦和煩惱的根源找出來,才能徹底地消滅它。
在尋找煩惱和痛苦的根源時才發現它的源頭是執著有「我」的心念,我們再進一步尋找執著有「我」的心念又從哪裡來?這樣一步又一步地尋找源頭時才能徹底地認識到我是誰。
我們每個人都是「五蘊」和合而形成的,所以我們應該從自己的「五蘊」中尋找「我」,五蘊指的是色、受、想、行、識。
「色蘊」包括體內的血脈骨肉;「受蘊」代表精神的感受;「想蘊」是所謂的思想;「行蘊」是心造作活動的作用;「識蘊」就是人們對境界相觸產生的分別作用。
我們在五蘊中尋找我時,身體是由四大元素(地、水、火、風)構成的,不光是人體,世間一切有形物質都是由四大造作而形成。我們即使把人的身軀徹底分解成細胞也找不到我,從外界的物質上更找不出來「我」;
精神的感受可分樂受、苦受和舍受等,我們從精神的感受每一個角度去尋找「我」也無望獲得;思想是自力辯察各自對境不共形相之心所,心所可分五十一種,我們把思想和思想的對境分析去尋找「我」也找不到;
心造作所有的活動和行為每一個角度去尋訪「我」也無法獲得答案;識蘊是似於意境中多分蘊積,自力了別各各境界自體之心,識蘊可分八種,八識和八識的對境都不一樣,但我們從八識的每一個角落去認真地思考,認真分析也找不出來人們自稱的「我」。那麼,人們自稱的我是什麼呢?我可以毫不疑問的回答,人們自稱的「我」是個假名,人們為身體、精神的二者和合取了一個假名叫「我」,我並不是外在的物質,也不是內在的精神,更不是實有存在的法。有些宗教「我」分大我和小我,特別是印度婆羅門教引申為個體靈魂神我和宇宙靈魂大我。
總的來說,人們固執地以為有個不變的我存在,被外在的假我矇騙,並不斷地滿足它的永不知足的慾望。為了滿足「我」的要求,人們越來越精通科學技術,每天都在創造新的物質和低級精神需求,外在的物質不斷豐富發展,本來以為創造來的物質應該給人類帶來幸福和快樂,
但是,反而給人類帶來更多的煩惱和無法彌補的傷害,人們的內心越來越得不到滿足和喜悅,而且感覺活得太累了,這就是被假我蒙敝帶來的惡果,這也是沒有認真思考「我是誰」的後果,所有的煩惱來源於執著和對假我的追求。
人們內心的智慧沒有打開,人們就不了解「我」的真相,加上無明遮蔽我們的真心,所以人們心中產生有「我」的念頭,從此固執有我,引起輪迴的煩惱和痛苦。我們把關注外界的目光,深入透視到自己的內心,隨時隨地深刻地思維妄念等一切事物產生的根源,才能獲得內心的快樂!也認識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智慧開發的人不會把時間浪費在盲目的追求上,反而尋找生命中永恆的解脫。
認識自己,從而了解別人,不分你我的區別,一切都平等地對待,所以他的生命之光越來越照亮,照亮著自己的內心,並且照耀到眾生,照耀到宇宙。
推薦閱讀:
※轉載:《陽宅十書》論宅外形【四】
※癌症的秘密已經解開:請大量轉載 ,造福眾生!
※(36)[轉載]盲人斷命賦文
※[轉載]寄禪法師引出高僧轉世的公案
※[轉載]在做人中完美. 在完美中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