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孫奭的風骨與擔當

孫奭是北宋著名經學家,他為漢儒趙岐的《孟子注》作的疏解流傳至今。《宋史》說他「守道自處,即有所言,未嘗阿附取悅」。晚年,他以翰林侍講為少年宋仁宗授課,尤重立身「端莊」。上課時,小皇帝難免左顧右盼,甚至足敲御座,他便拱默不講,仁宗不得不「竦然改聽」。這裡只說他在天書封祀時的正氣與擔當。宋真宗正為宋遼澶淵之盟而沾沾自喜時,大臣王欽若卻挑唆道:「這可是寇準以陛下為賭注,孤注一擲換來的城下之盟。」城下之盟,《春秋》所恥,宋真宗是知道的,立馬像吞吃了蒼蠅。不久,寇準罷相,王欽若執政,他揣摩迎合,說動宋真宗「神道設教」,藉以把自個兒哄抬成「天命所歸」的偉大君主。正月初三,天書祥瑞如期而至,降落在皇城承天門樓上,上寫「趙受命,興於宋,付於恆;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大意說,趙宋受命於天,「付於恆」就是傳給宋真宗趙恆,他才是「守於正」的正統所在,而「世七百,九九定」無非形容趙家國祚綿長。宋真宗當月改元為大中祥符元年(1008),「大中」即天書說的「守於正」,「祥符」就是「天瑞」之意。一時間天下爭言天書,群臣竟賀祥瑞。皇帝打算借天書搞封禪,召問孫奭,他徑引孔子的話作答:「臣只知道天何言哉!豈有天書?」一點沒給臉。大中祥符三年,繼泰山封禪後,宋真宗又動議赴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祭祀后土。孫奭列舉十條理由,上疏堅決反對。他提醒皇帝,興師動眾遠祀地祗,是「輕棄京師根本,而慕西漢虛名」;天下連年災害,陛下理應修德,豈能聽信妄議,遠勞百姓,巡遊不已,忘乎社稷;聖王都先恤人民,後祀神祉,如今大興土木,水旱交至,饑饉居多,卻勞民事神,神靈豈會接受!陛下所為,不過效法漢武帝與唐明皇,崇尚虛名,誇耀後世而已;唐明皇不惜太平,終致禍敗,現在有人竟援為故事,倡導仿效,我深為陛下不取。在尖銳批評後,他請皇帝「少賜清問,以畢陳說」。宋真宗派內侍去徵求意見,孫奭再次上疏,言辭更加激烈。他警示說:倘若執意遠巡,祭祀汾陰,不念民瘼,不恤邊患,怎麼知道今日戍卒里就沒有陳勝,饑民里就沒有黃巢呢!撰造祥瑞,假託鬼神,才畢東封,便議西幸,輕勞車駕,虐害饑民,指望安然往返,便自以為成就了大勛績。陛下以祖宗艱難之業,為姦邪僥倖之資,這是我所以長嘆而痛哭的啊!《春秋》說,國之將興,聽於民;將亡,聽於神。我不敢妄議,請陛下裁擇。其時,氣象異變,秋旱冬雷,皇帝仍恬然受賀祥瑞,孫奭忍無可忍,
推薦閱讀:

男人,不能擔當,別找情人
年終專稿 ▎ 圍術期醫生:未來麻醉醫生的責任與擔當
看得破的人,處處都是生機;看不破的人,處處都是困境。拿得起的人,處處都是擔當;拿不起的人,處處都是疏忽。放得下的人,處處都是大道;放不下的人,處處都是迷途。想得開的人,處處都是春天;
累不是一種無能,而是一種擔當
不忘初心,做新時期敢於擔當的共產黨員黨課講稿

TAG: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