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一路向南的旅行背後有你不知道的人與自然  錢江晚報

黑臉琵鷺把浙江當第三個家,中華秋沙鴨在安吉水庫偷偷撒歡這場一路向南的旅行背後有你不知道的人與自然

本報記者 施雯

黑臉琵鷺

  每年9月,遍布全世界的幾十億隻候鳥,組成了地球上最大規模的生物遷徙隊伍,這場從北到南的旅程,充滿了瑰麗和意外——

  浙江的稀客中華秋沙鴨,被發現在安吉的水庫里成群結隊嬉戲;4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來到玉環漩門灣撒歡……今年在浙江,通過對秋季遷徙水鳥同步調查,發現了不少難得在浙江露臉的珍稀遷徙水鳥。

  但就在11月3日凌晨,上虞森林公安發動突襲,抓捕了7名盜獵者,共解救了21隻綠頭鴨、5隻琵嘴鴨、4隻骨頂雞。這些鳥兒都是在途經浙江時,被盜獵者捉到的。

  偶遇的驚喜和血色的遷徙,交織在自北向南的遷徙之中。

  城市中的鳥兒越來越少,但針對濕地和候鳥的保護近幾年來卻在不斷升級。這看似矛盾的現實之間,藏著人與自然的無言溝通。

  規劃時300公頃的杭州灣濕地

  如今擴到了5000公頃

  每年10-11月,寧波杭州灣濕地都會迎來遷徙越冬鳥類的大駕光臨,作為浙江候鳥的最大棲息地,每年這個季節,濕地就會出現近3萬隻候鳥休憩、過冬。

  這個時候,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濕地生態研究組博士焦盛武,會從杭州驅車趕往那裡,在國家林業局杭州灣濕地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工作一兩周。每年春秋冬三季,他都會在站里做觀測和研究工作,這已經是他堅持的第12個年頭。

  今年的11月6日,焦盛武在杭州灣庵東濕地水域發現了國家一級重護動物——東方白鸛,他如獲至寶。在東亞一些國家,這類鳥已經消失,浙江也非常罕見。

  其實,杭州灣濕地自然灘涂的水鳥,鴴鷸類數量最大,佔總量80%-90%。越冬時期主要包括黑腹濱鷸、環頸鴴、灰斑鴴、青腳鷸;遷徙季節主要種類有黑腹濱鷸、環頸鴴、黑尾塍鷸、紅頸濱鷸、大濱鷸、鐵嘴沙鴴等。

  目前,杭州灣濕地一共發現27種國家保護鳥類,水鳥包括一級保護的白鶴、白頭鶴、東方白鸛、遺鷗和中華秋沙鴨;二級保護的黑頭白?、黑臉琵鷺、白琵鷺、卷羽鵜鶘、小天鵝、白額雁、鴛鴦等。

  這樣的亮眼數據背後,是浙江對「誰給候鳥安全的家」的回答。

  焦盛武表示,其實從整體來講,鳥類的棲息地越來越少,而一些公園遊客數量增多,鳥類也躲了起來,不過總的來說,對保護鳥類和保護棲息地工作也是越來越重視,就拿杭州灣濕地來說,這塊濕地保護就是在專家的推動下建立的,從規劃時300公頃,擴大到了5000公頃。

  ●數說背後:

  2014年10月,浙江明確提出濕地保護的兩個階段性目標:即確保到2017年,全省建立省級以上濕地公園30個、濕地合理利用示範區50個、濕地生態教育基地50個、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60%。

  黑臉琵鷺、中華秋沙鴨

  這些珍稀鳥兒都來了

  這次的調查中,有驚喜:

  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調查隊員在這次的調查中共發現了4隻,就在玉環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裡,它們與其近親白琵鷺組成14隻越冬集群,棲息於濕地的蘆盪深處。

  在這次調查中,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系畢業的調查員鍾悅陶,在安吉賦石水庫發現了18隻中華秋沙鴨,這也是該地第一次發現這種鳥的蹤跡。類似的驚喜,還有很多。但背後的努力卻不容忽視。

  「候鳥的遷徙不僅要克服飛行疲勞、氣候突變、天敵捕殺,最大的威脅還是盜獵者的『天羅地網』。」做了十多年野鳥保護志願者的錢斌連連嘆息,「盜捕候鳥會危害整個物種生物鏈,許多候鳥已處於消亡的邊緣。」

  而浙江越來越重視濕地保護,大量興建的濕地保護區使得當地的生態出現了良性循環,鳥類增多。同時重拳打擊,也使偷獵和殺戮正在逐漸減少。

  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劉寶權也告訴錢報記者,他發現黑臉琵鷺和白琵鷺的那天,是11月6日。當時他帶著調查隊劃著一隻皮划艇,緩緩潛入漩門灣濕地的深處,在一處灘涂的高地上,遠遠就發現了琵鷺的身影。

  黑臉琵鷺有著琵琶形的長嘴,臉部靠近嘴邊是黑色。它最大越冬棲息地位於台灣地區的南部,其次是香港后海灣和深圳紅樹林。此前連續幾年,黑臉琵鷺都曾到漩門灣落腳,漩門灣極有可能成為其全球第三大越冬棲息地。

  在全世界6種琵鷺中,黑臉琵鷺的數量最少,它們和白琵鷺一起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對生態環境要求很高,根據國際鳥盟發布的數據,目前全球僅3000來只。

  「其實,這次琵鷺在浙江舟山、金華等地也有零星發現,但是漩門灣似乎是它們最理想的棲息地,每年秋冬季節都有鳥友發現成群蹤跡。我們覺得,主要原因是漩門灣濕地公園保育區人跡罕至,灘涂水比較淺,溫度也比較適合該類鳥越冬。」它能將浙江選擇為新家,正從側面反映了這些年浙江對濕地對候鳥的保護。

  ●數說背後:

  浙江各地在開展清網護鳥大行動,森林公安、執法大隊、木材巡查大隊執法人員,鄉鎮幹部,黨員志願者等紛紛加入,截至11月4日,全省累計出動2091人次、消除網具312張。

  浙江人在努力

它們也在適應越來越綠的浙江

  鍾悅陶是浙江省野鳥會的成員,這個組織曾多次承擔中華秋沙鴨的全國調查,此前在黃岩長潭水庫也有發現這種鳥。

  這次在安吉賦石水庫發現的18隻中華秋沙鴨,讓他感到很意外,因為這種鳥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必須在北方原始森林的樹洞內繁殖。由於棲息地減少,現在很少能看到它們。

  「觀鳥愛好者的觀測設備都是自購的,長焦鏡頭加相機的價格,基本在10萬元以上,而專業級的望遠鏡,一台也在萬元以上。」

  「我從2010年開始觀鳥,去省內、江蘇、北京、黑龍江、雲南等地都觀過鳥,之前並沒有觀測到過中華秋沙鴨。11月6日那天,我們坐船觀測時,發現一群正在岸邊嬉戲的中華秋沙鴨,它們的冠羽特別長,一眼就認出來了。」

  鍾悅陶看來,該鳥一直喜歡在湍急水流的溪水中捕食小魚蝦,能在水庫發現它們,說明它們也在改變,已逐漸適應了開闊平靜水域。

  而與鳥兒打交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比如為看到最多的鴴鷸類水鳥,焦盛武就非常有經驗——先摸透海水的潮汐規律。

  「它們在海邊灘涂覓食,迅速捕捉蛤類。但在潮水來襲前的2個小時,它們會集體騰空,飛向岸邊的濕地、水庫躲避。而靠近岸邊的蘆葦盪里隱藏著大量的綠頭鴨、斑嘴鴨、羅紋鴨、琵嘴鴨、綠翅鴨、鳳頭潛鴨等。」

  灘涂離開觀鳥點其實很遠,所以鳥類騰空飛往岸邊的時候,是最佳的觀測時間。

  焦盛武說:「在自然紀錄片中,會捕捉到鳥兒漫天飛舞的壯麗鏡頭。在浙江,這樣的場景大概只能在寧波杭州灣濕地看到。最多時,會看到上萬隻鴴鷸類水鳥騰飛的畫面。」

評分

  • 1
  • 2
  • 3
  • 4
  • 5
  •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 | ?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版權所有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我這十年走過的
    旅遊旺季收尾了:在這個累成狗的夏天,你有哪些扎心故事?
    去盧浮宮就看三個女人!
    無緣生在揚州,在這裡終老也不錯哇|我最喜歡的中國十個城市
    是不是旅行網站上的遊記、攻略絕大多數都是女士寫的?

    TAG:旅行 | 自然 | 人與自然 | 背後 | 知道 | 錢江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