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上,我們會把團隊的成員分為兩類:管理者和執行者。 管理者通常是一個團隊的領導,其主要職能,是根據決策層制定的發展目標,從業務層次制定分計劃,並交由執行者執行。 而執行者要做的,就是根據管理者制定的業務計劃和目標,從職能領域安排自己的工作計劃,細化和量化工作。
實際工作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統計團隊員工人數的時候,管理者會有意無意地把自己漏掉,專列在管理者或領導者的名單里,與員工劃清界限。 這些人沒有意識到:事實上,自己首先是個承擔責任的員工,然後才是行使權力的管理者。他們忽略了一個基本的規則,即權力與責任是統一的,權力只是為了行使責任服務的,除了保證責任的有效執行之外,權力不應該代表其他什麼。 忘記自己職責所在的結果,導致了許多管理者要被動地應對複雜局面,將自己拖入事務纏身的泥潭。 最為典型的表現有:
1.等待任務。作為團隊的管理者,自己沒有計劃和目標,一味等待上級的任務命令,一旦完成任務便萬事大吉。被動的任務驅動思想根深蒂固,使得他們懶得思考,更懶得行動。 2.救火。由於缺乏對全盤的系統思考和安排,導致經常有一些本不應該發生卻突然出現的事務,為了處理這些意外事件,管理者要放下手中的工作,做協調、做公關,不僅浪費時間還分散精力。 3.管理混亂。管理者的惰性導致了員工跟風,沒人催就不做事的思想滋生。這種惰性導致有些人不管事,有些事無人管,彼此推委扯皮,管理嚴重混亂。 4.簽字排隊。由於沒有規劃好工作,也沒有有效的授權,大事小事都由管理者一把抓,員工簽字排隊,工作效率低下。同時也給員工一種錯覺:事情難辦找領導,無形中給管理者的工作添加了壓力。 所以,管理者的首要工作不是如何管理別人,而是先問問自己:我的職責是什麼?我要怎麼做?如何做一個高效的管理者?
要管理別人,首先得管好自己,通過以下幾個步驟,可以幫助管理者進行高效的自我管理: 1.做好職務分析。清楚自己的職責和許可權,積極主動地與上級溝通,獲得他們的確認。如果能制定一份科學的職務說明書,作為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就能使工作更有效率。 2.規劃團隊的組織結構。根據職務說明書的職責要求,對團隊的組織框架做出有效的分析和規劃,將職責科學劃分到各個業務單位,明確業務單位的人員和職責,給他們一份職責明確的職務說明書,使員工明白自己對他們的期待和要求,更加有方向的工作。 3.做好授權。明確各業務單位的職責後,需要給予相應的權力,各自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強化團隊的自我管理意識和主人翁責任感。 4.為團隊工作立項。使工作變被動為主動的最好辦法就是為工作立項,變任務型為項目型,將細化的項目分解到員工個人,給每人確立一個角色,給予相應的許可權和截止時間,用項目管理的方式驅動團隊前進。
5.實施績效管理。績效管理也是一種變被動為主動的有效辦法,它能做到前瞻性管理,在問題出現之前就解決掉,還可以更加高效地領導團隊提高績效能力。將績效管理引進管理實踐,有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作者CLAIRE LIU為世界經理人網站副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