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認識「男閨蜜」 | 你的男閨蜜是哪種類型?

推薦

作者:沈東

原標題:《男閨蜜:青年女性的性別抗爭與個體焦慮》

來源:《中國青年研究》2015年12期

編輯:

eve

社長說

男閨蜜有女朋友了怎麼辦?

——好好好,你的後宮被別人娶走了,

我知道了,下一個

●●●

如何正確認識男閨蜜?

「男閨蜜」是一種交際現象,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成為青年女性爭相追捧的新型男性形象。從男性和女性兩個角度,可以將「男閨蜜」劃分為四種類型,不同類型「男閨蜜」有著不同的內在邏輯。

男閨蜜,何以可能?

從電影《失戀33天》到都市情感大劇《我愛男閨蜜》,「男閨蜜」成了一個高頻辭彙,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成為青年女性爭相追捧的新型男性形象。實際上,從最初「藍顏知己」「婦女之友」再到現如今的「男閨蜜」,稱謂更替的背後蘊含著男女性別結構的微妙變化,同時也反映了青年群體的情感訴求,更加折射了當代青年女性的時代風貌。

「男閨蜜」與「閨蜜」是一個相對應的概念。閨蜜,顧名思義就是指閨中密友,是女子生活中的一個角色,最初是用來專指女性朋友。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閨蜜」實現了性別上的突破,表現為「女性」向「男性」的轉變,即男女之間相互分享私密事、無話不談,交往程度不及情侶,但是發揮了情侶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釋:「通常指關係比較好的男性朋友,可以是知己,但一般不存在男女之情,朋友之上,戀人未滿,親密無間。」與男閨蜜相近,但期又有明顯區分度的另外一個男性形象就是「暖男」。

其實,「暖男」與「男閨蜜」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其內在的分析視角與情感底色完全不同。一般而言,「男閨蜜」是一種朋友角色,其最初的情感底色就是朋友之上、戀人之下;而「暖男」則不然,「暖男」是青年女性從找尋理想配偶的角度,並將其定位在戀人的男性角色。簡言之,對一位青年女性而言,「男閨蜜」意味著友人,而「暖男」則是一個理想的戀人形象。

根據新華網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80%的職場女性渴望有「男閨蜜」。而新浪調查則顯示,在問及「你有男閨蜜嗎」這一問題時,70.3%的人回答「有一兩個」;搜狐網則對這個話題做了同樣的調查,結果顯示有71.27%的女性回答擁有男閨蜜。

且不論網路媒體的調查數據是否準確可靠,但就從電影、電視劇、網路媒體、社會名人以及各個職業群體中青年女性的人際交往狀況來看,「男閨蜜」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男閨蜜」現象的存在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那麼,「男閨蜜」何以一夜之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男閨蜜」可以分為哪幾種類型?其內在邏輯是怎樣的?「男閨蜜」現象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心理特徵?

基於此,筆者選取了20位青年女性,她們的學歷層次涵蓋了大專、本科、碩士以及博士,職業分布有企業白領、在校學生、家庭主婦、高校教師以及公務員等,年齡在20~35歲,同時根據研究需要並出於尊重對象的保密要求,訪談了部分可接觸到的「男閨蜜」。筆者通過參與觀察、深度訪談以及電話、QQ、微信聊天等形式進行跟蹤式研究,歷時近一年。本文試圖對青年女性「男閨蜜」現象進行社會學解讀,並勾勒其背後的社會心理特徵。

「男閨蜜」的類型劃分與內在邏輯

「男閨蜜」看似是由幾部影視劇引發的青年男女交際時尚,然而,其背後隱藏著內在的邏輯。「男閨蜜」現象牽涉的是一種性別關係,表徵了一種性別結構的安排。本文首先對「男閨蜜」進行類型學劃分,把握不同類型「男閨蜜」的內在邏輯,進而探究「男閨蜜」現象所蘊含的時代內涵。

1. 按照男性的行為動機,可以劃分為:

候補型男閨蜜。

儘管從女性角度看,「男閨蜜」只是一個男性朋友角色,即所謂的「朋友已達、戀人未滿」,並明確表示永遠不會「滿」。但是,這只是青年女性一廂情願的角色定位,並不能代表「男閨蜜」們真實的動機。在訪談中,就有一位被稱為是「男閨蜜」的朋友談道:「雖然現在我不是她男朋友,但是不代表我以後就不是。追女生嘛,總是有個過程的。只要我努力地去接近她,總有一天可以追到的。」而且,從實際看,確實發生了這樣的情況。

在一年多的跟蹤調查中,確實有一位青年男性從「男閨蜜」的角色定位脫穎而出,晉陞為男朋友。但是,當初問及該女生時,卻明確將其定位於「男閨蜜」。而且,該男生當初也非常樂於「男閨蜜」形象,並盡職盡責地扮演好「男閨蜜」角色。該女生後來也談道:「當初真心沒看上他,也沒準備讓他做我男朋友,只不過後來才慢慢發現他的好,做我男閨蜜時就覺得他挺好使喚的,叫他幹嘛就幹嘛,現在想想,也算被他給騙咯!」

候補型男閨蜜往往隱藏著巨大的行為動機,即不是為了成為男閨蜜而去扮演男閨蜜,而是通過男閨蜜期間的表現來贏得青年女性的芳心,男閨蜜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傾訴型男閨蜜。

與候補型男閨蜜不同,傾訴型男閨蜜僅僅是作為青年女性的密友而存在,其最初的動機和最後的角色都不會向男朋友轉化,這種類型的「男閨蜜」只是目的,而非手段。在訪談中,筆者發現,傾訴型男閨蜜大多是將青年女性作為自己的姐姐或者妹妹來看待。

一位訪談對象談道:「她和我妹妹年齡差不多,有時候我就把她當成我妹妹了。」在男女交際互動中,青年女性也確實將其定位於「好姐妹」,並且非常樂意與這樣的「男閨蜜」交往。

有位女性談道:「有些話不方便和家人說,但是卻可以和他說,而且他人也很好,非常幫助我,就和『好姐妹』一樣。」一方面,傾訴型男閨蜜的存在可以增加青年女性對異性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豐富青年女性的業餘生活,滿足情感需要。

2.以女性婚姻為時間節點,可以劃分為:

婚前男閨蜜。

結婚前,親屬、同學、同事在青年女性的人際交往以及情感交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結婚後,隨著婚姻家庭生活重要性的提升,青年女性的心理認知結構發生了轉變,由過去的被關注對象轉變成關注他人的主體,即婚後青年女性不斷調整自身的角色,努力經營婚姻、管理家庭或者照顧子女。

因此,婚姻不僅是青年女性角色轉變的重要標誌,更是青年女性心理認知結構轉型的臨界點。

隨著未婚青年女性社會化程度的加深,原先基於血緣、親緣關係的男性角色不能很好地滿足其對異性的認知需要,而男性配偶的缺失導致了情感交流的缺位,在這種情況下,「男閨蜜」便很好地填補了這一角色,成為青年女性的主要交流對象。

本文的訪談對象便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我現在工作很忙,朝九晚五,交往圈子很小,平時父母又不在身邊,找個男閨蜜,也可以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吧,在父母面前還可以當『男朋友』,緩解一下壓力(逼婚的壓力)。」

在本文的案例中,擁有「男閨蜜」最多的群體就是青年學生和企業白領。可以說,「男閨蜜」是青年女性與異性交往過程中產生的一個未預期的後果,即在男女交際互動中產生了一種朋友之上、戀人未滿的情感。

婚後男閨蜜。

婚後男閨蜜不僅僅是婚前男閨蜜在時間上的一種延續,從實際調查來看,無論是交往形式、情感預設、互動頻率以及未來走向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且,婚後男閨蜜的表現形式更為複雜,背後的生成邏輯也不統一。

從本文的研究來看,至少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婚後男閨蜜:一是婚前男閨蜜在時間意義上的延續;二是青年女性在婚後才結識的「男閨蜜」。

筆者只接觸到少數幾位訪談對象承認有婚後男閨蜜:「我的這位男閨蜜和其他人不一樣,我和他從小就生活在一起,他也成家了,我們更多的像是兄妹」。

可以發現,已婚青年女性對是否存在「男閨蜜」以及「男閨蜜」的性質等問題上有著強烈的價值判斷,並且這種價值判斷更多地呈現出保守的意味。

通過對「男閨蜜」的類型學劃分,我們可以清晰地把握不同類型「男閨蜜」的內在邏輯及其背後的情感底色。

本文分別從男性和女性兩個角度對「男閨蜜」進行分類,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男閨蜜」現象。必須要說明的是,這種分類只是相對而言的,通過男女之間的情感互動,這四種類型的「男閨蜜」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實現相互轉化的。在實際生活中,絕大多數的「男閨蜜」都是這四種類型的綜合體。

比如,一個男性可以在女性婚前扮演其傾訴型男閨蜜的角色,但是最後卻有可能演變成女性婚後男閨蜜;而一個候補型男閨蜜也許最終只能成為青年女性的婚後男閨蜜。

性別抗爭視域下「男閨密」現象的三維透視

「男閨蜜」現象的產生有著強大的社會結構動因,是新時代女性對傳統女性形象的反叛與超越,同時也是當代青年女性對既定性別結構的一次隱形抗爭。這種性別抗爭,不是外顯的社會行為,而是內嵌於青年女性群體思想深處的社會心理特徵。

在性別抗爭的視域下,「男閨蜜」現象的可能與可行是傳統與現代、個體與社會、動態與靜態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必須從個體、群體與社會三個維度來透視,準確把握「男閨蜜」現象的可能影響與可行途徑。

1.「男閨蜜」現象表徵著中國社會性別結構的變遷

傳統中國,男尊女卑一直被認為「天經地義」,不只是男性如此肯定,女性也如此自肯[4]。近代以來,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男女平等」的思想觀念為社會各界所接受,中國社會開始由「男高女低」的社會性別結構向「男女平等」的社會性別結構過渡。

改革開放以來,教育的普及推動了青年女性社會地位的不斷攀升,以至於在社會競爭中青年女性與男性「平分秋色」,在某些領域甚至超越了男性。並且,現在45周歲以下的青年女性大多是70後、80後以及90後,她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成長於優越的生活環境。

當代青年女性不認同甚至不接受傳統中國社會對女性的價值定位,她們敢於表達自己的情感訴求,追求新穎的生活方式,在男女交往中採取更加開放、主動的態度。

「男閨蜜」現象就是在開放的社會結構中,在「男女平等」的性別結構安排下,青年女性在人際交往中積極主動、大膽表達自我的體現。

而且,青年女性「男閨蜜」現象也會形塑一種全新的男女性別關係,即不僅會進一步促進青年女性的自我表達,並在一定程度上從外部賦予男性以新的形象。「男閨蜜」是青年女性的一種文化構想物,是一種話語實踐,是對男權主義意識形態統治的突破。

2.「男閨蜜」現象反映了青年群體對傳統女性形象的反叛與超越

在傳統中國社會中,男性被賦予優勢地位的同時,也承擔著更多的責任;女性處於一種男權的統治下,被規訓為被動服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女性更多地屬於自然因素的生理有機體,在社會和文化生活中並不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男閨蜜」現象就是對傳統女性形象的反叛與超越。

青年女性在婚前可以積極主動地擴大人際交往,即使婚後也可以選擇自己的交往對象,結交「男閨蜜」。

而「男閨蜜」更是打破了傳統男性的形象,即青年男性在與女性交往時不再高高在上,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平等甚至被動的姿態,去迎合女性。「男閨蜜」現象所折射的不再是傳統社會中單一、刻板的女性形象,更多地表現為一種溫情脈脈,甚至有點曖昧不清的男女性別形象。

這種男女性別形象的變化,在說明女性社會地位上升的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面印證著社會的開放程度,反映了青年群體性別意識的覺醒。

值得注意的是,從過去的藍顏知己、婦女之友到現在的男閨蜜,青年女性從過去的羞羞答答到現在的大膽公開,「男閨蜜」成為青年女性群體中的一種普遍社會現象,並通過報紙、網路、影視劇等現代傳媒呈現出來,這在中國社會青年群體中尚屬首次。

或許可以說,「男閨蜜」只是青年女性向中國男權社會宣戰的一個口號,抑或是女性主義思潮影響下青年女性超越傳統中國社會認知模式的一次嘗試。

3.「男閨蜜」現象也是個體青年女性緩解社會壓力、釋放情感需求的途徑

當代社會,青年女性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承擔著更多的責任,並面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一方面,隨著社會的進步,青年女性享有了過去男權社會下所不曾享有的學習、工作、交際等方面的權利;

另一方面,社會在短時間內還不能完全接受青年女性這一全新的形象,在工作、學習、交際等方面,青年女性所取得的成就難以得到社會的認可,社會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以傳統的標準,如家庭、婚姻來衡量一位女性。

因此,青年女性在取得各方面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各種壓力。再加上學習年限和婚姻年限的推遲,一時間,學習、工作、婚姻等多重壓力疊加到青年女性身上,成為壓在青年女性身上的「三座大山」。

「男閨蜜」剛好成為青年女性學習、工作、生活中的一縷新鮮空氣,既能扮演「閨蜜」的角色,在必要的時刻又能承擔「男朋友」的功能。基於此,青年女性才會大膽公開地宣稱「我愛男閨蜜」!

其實,青年女性對「男閨蜜」的認知並不是簡單的「男朋友 閨蜜」,而是一種介於男朋友和閨蜜之間的第三種角色。社會對這種角色的理解是閨蜜的形式與男朋友的功能,但是,青年女性卻將其定位於朋友之上、戀人未滿。

從宏觀性別結構、中觀青年群體以及微觀青年女性三個維度對「男閨蜜」現象進行透視,有助於我們理解「男閨蜜」現象的內在邏輯,把握青年女性性別抗爭背後的動因及其影響。傳統性別結構在束縛、規訓青年女性的同時,青年女性也在不斷地超越傳統性別結構,並推動性別結構的變遷。

基於內外因素的綜合作用,青年群體既是性別結構的參與者,也是性別結構的推動者,並最終表現為對性別結構的反叛與超越。

隨著性別意識的覺醒,青年女性在社會分工中不甘落後,她們渴望在社會競爭的各個方面都能夠取得與男性平起平坐的地位,並最終在性別結構安排中取得優勢地位。男閨蜜,是青年女性性別抗爭的當代表現,是不滿性別結構安排,突破傳統性別結構的一次嘗試。

「男閨蜜」現象折射青年女性個體焦慮

「男閨蜜」現象反映的不僅僅是青年女性交往對象性別的變化,更是男女互動過程中青年女性社會地位上升的重要表現。而且,社會轉型時期,「男閨蜜」更是成為傳統中國向現代中國轉型的性別符號特徵,不僅是女性告別傳統女性形象的口號,更是性別結構變遷過程中斷裂的信號。

這種斷裂並非消極的和被動的,而是積極主動的。只不過,在當下的中國,斷裂在帶來性別關係重組的背後,也引發青年女性一定程度上的個體焦慮。

這種個體焦慮並非由於青年女性獲得平等地位之後的一種自由選擇,更多的是因為青年女性以一種更為隱秘的方式變成了男權社會的代言人。

1.「男閨蜜」現象造成青年女性認知困惑

「男閨蜜」現象的生成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是,「男閨蜜」現象一旦形成,其本身也會作為自變數發揮作用,影響青年女性的社會性別認知。

在中國傳統社會,閨蜜僅僅限於女性,但是,「男閨蜜」現象打破了青年女性對「閨蜜」的既定認識,即閨蜜不僅可以由同齡女性來擔任,更可以讓青年男性來扮演。

男性不僅可以擔任男朋友,還可以成為男閨蜜。「男閨蜜」現象不僅挑戰了傳統中國社會男性的固有形象,也衝擊了當下社會大眾的性別認知結構,在青年男女當中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社會性別認知困惑。

這種認知困惑,不僅表現為青年女性對男性的認知困惑,更表現為青年女性對自身以及對周圍社會的認知困惑。而且,這種社會性別認知困惑一旦形成,便很難改變,更會影響隨後的移情與行為。

2.「男閨蜜」現象促使青年女性移情障礙

「男閨蜜」現象在一定條件下會影響青年女性對自身、對男性以及對社會的性別認知困惑,進而促使青年女性的移情障礙。

移情障礙就是指青年女性在學習、工作、生活中不能正確地對待自身、他人以及社會,不能有效地進行情感表達,在與他人的互動中不能準確地進行情感交流。

具體表現為:在家庭生活中,難以和配偶進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在學習工作中,容易和異性同學或同事產生曖昧不清的聯繫;在社會交往中,沉溺於一種或明或暗,說不清、道不明的男女關係中。

這種移情障礙處理不及時,很有可能會誘發青年女性的學習、工作甚至家庭危機,並進而影響當事人的行為偏差。從實際來看,移情是青年女性個體焦慮的中間變數,如果這種移情障礙能夠得到有效的矯正,個體便能夠獲取正確的社會性別認知,並正確地處理社會行為關係。

3.「男閨蜜」現象誘發青年女性行為偏差

行為是個體在認知、移情之後的一種外顯化過程,是內在思想情感外在呈現的結果,認知能力、移情水平與個體行為的頻率存在著密切的聯繫。

「男閨蜜」現象隱藏的個體焦慮在認知、移情層面出現,但最終還是會通過個體行為偏差顯現出來。這種行為偏差既是認知困惑、移情障礙的結果,也是社會轉型期性別結構失衡在個體層面的反映。行為偏差突出的表現為青年女性的戀愛、婚姻、家庭等人生選擇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青年女性的初婚年齡不斷推遲,出於多種原因,青年女性在短時間內又難以尋找到合適的人生伴侶,內心的煩悶得不到釋放,「男閨蜜」的出現則剛好填補了青年女性的這一情感需要。

其實,「男閨蜜」現象誘發的行為偏差不在於青年女性有「男閨蜜」,而在於青年女性沉溺於與「男閨蜜」的情感互動而忽視與男朋友以及閨蜜的情感交流,或者說,這種行為偏差體現為青年女性只有男閨蜜而無男朋友和閨蜜。

認知困惑、移情障礙以及行為偏差形塑了青年女性的個體焦慮,這種焦慮有多種表現形式。有的以個體對社會、對他人的認知形式表現出來,有的以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中表現出來,還有的以青年女性在個人的人生選擇等問題中表現出來。

其實,不論個體焦慮以何種形式表現出來,焦慮的背後所反映的都是一種結構性制約下個體的行為選擇問題。

「男閨蜜」現象所折射的個體焦慮是轉型期中國社會整體性焦慮在青年女性群體中的獨特反映,這種焦慮,既有整體結構型的制約,也有群體力量的推動,更有個體自主行為的選擇。

結語

轉型期,「男閨蜜」現象蘊含著青年女性對性別結構的無形抗爭,以及抗爭下的個體焦慮。

實際上,青年女性的性別抗爭並不是西方女性主義在中國社會作用的結果,而是源於近代以來一系列的社會革命,國家解放女性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將女性對男性的依賴轉變為女性為國家的認同。

只不過,這種認同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效的社會整合。在影視、廣告、網路等大眾傳媒的作用下,青年女性的性別抗爭得以呈現出來並加以放大,並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現代傳媒的曲解。

而且,「男閨蜜」不僅被電視網路傳媒消費,還被青年女性群體自身消費,並以一種時尚的方式表現出來,當作告別男權社會的符號。

但是,不僅僅是青年女性在建構著「男閨蜜」現象,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的「男閨蜜」也在建構、消費著青年女性。青年女性自以為是「男閨蜜」,現象的主導者,其實不然,青年女性逐漸演變成被市場營銷、被社會建構、被大眾傳媒奴役的群體。

正因為如此,青年女性才會在性別抗爭的同時,遭受著強烈持久的個體焦慮。表面上看,個體焦慮彷彿是由於青年女性的性別抗爭所觸發的,其實,個體焦慮來源於性別抗爭內在邏輯的錯誤理解與片面適用。

未來,青年女性唯有釐清性別抗爭的前提與假設,方能消解個體的焦慮,促進「男閨蜜」向男朋友與閨蜜的轉化。

參考文獻:

[1] 調查:八成職場女性渴望有個男閨蜜[EB/OL].新華網,2012-02-0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2/03/c_122654165.htm.

[2] 男閨蜜,真的是愛情備胎嗎?[EB/OL].新浪網.2013-12-09.http://survey.eladies.sina.com.cn/result/86708.html.

[4] 你有男閨蜜嗎?[EB/OL].搜狐網.2014-11-15.http://women.survey.sohu.com/poll/result.php?poll_id=55577.

[4] 韋政通.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109.

[5] 孫燕.女性形象的文化闡釋[J].中州學刊,2004(5):78-82.

[6] 高宣揚.當代社會理論(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24.

[7] 孫艷艷「.女漢子」符號意義解析—當代青年女性的角色認同與社會基礎[J].中國青年研究,2014(7):11-15.

[8] 朱穎,廖振華.當代女性媒介話語權缺失探析[J].江西社會科學,2008(8):227-230.

[9] Mingyuan?Chu,Meyer,A,Foulkes,L,Sotaro,K.(2014)Individual?Differences?in?Frequency?and?Saliency?of?SpeechAccompanying?Gestures:The?Role?of?Cognitive?Abilities?and?Empathy,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pp.694709.

[10] 李若建.機遇與成本:大都市青年女性的就業、教育、婚姻狀況變遷研究[J].南方人口,2010(2):25-31.

[11] 李小江.女性/性別的學術問題[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73.

[12] 李立文,余沖,張明.大眾傳媒視野下的青年女性形象[J].當代青年研究,2007(1):46-49.

●●●

1

看完之後

你對男閨蜜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呢?


推薦閱讀:

深井冰:姑娘別笑了,閨蜜已經把你出賣了
犯我閨蜜者,雖遠必誅!
閨蜜至上
「閨蜜門」風暴擴大 韓檢方著手問訊朴槿惠·每日商報

TAG:閨蜜 | 男閨蜜 | 認識 | 確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