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需建築在普世價值基礎上

簡介:哈佛教授杜維明與中山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袁偉時,討論了究竟怎樣對待中國傳統文化。袁偉時認為,不應該過度美好傳統文化。現代西方文明吸收了伊斯蘭文明、中華文明的精華...信仰自由和言論自由是文藝復興以來形成的現代文化的精粹;「不虞匱乏的自由」是社會主義精神;「免於恐懼的自由」總結了希特勒的國家主義,以及專政主義的負面教訓..不能否定傳統文化有天生弱點。例如,雖有一些抗議精神,但制度上沒有形成權力制約;沒有形成法治精神,對經濟自由也是壓制的..先秦諸子思維方法缺少邏輯、實證精神。他認為仁、義、禮、智、信,應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礎上。否則,它只能為宗法專制服務。杜維明指出,現代西方所代表的基本核心價值,是紮根在西方的普適價值,但同樣有一些可以是紮根在中國、在東方的普適價值。究竟怎樣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杜維明VS袁偉時2010年12月02日 10:26南方周末仁、義、禮、智、信,應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礎上。否則,它只能為宗法專制服務。——袁偉時:中山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中國近代史專家。在自由之外要帶進公正。在理性之外,要帶進同情、慈悲。在法治之外還有禮讓。個人尊嚴以外,還有社會和諧。現代西方所代表的基本核心價值,是紮根在西方的普適價值,但同樣有一些可以是紮根在中國、在東方的普適價值。——杜維明:哈佛大學教授。他提出儒學的第三期發展,為儒學的現代轉化開拓了國際視野。

否定三綱,肯定五常?子云(主持人):袁老師覺得「五四」是對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而杜維明先生則認為「五四」把儒家的老底子都壞掉了,為什麼?杜維明:有點斷章取義。我的觀點是「繼承五四」和「超越五四」。「五四」知識精英對儒家的創造轉化有極大貢獻。但對一種源遠流長的文明全盤否定,把一個民族的沒落,全歸結在儒家文化頭上,有些粗魯。不能平心靜氣地判斷傳統核心價值的優質部分,就像倒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倒掉一樣殘酷。當時的精英認為激烈批評傳統文化,即能為學習西方創造條件,還認為西化了,就充分現代化了。今天,最普通的知識人也知道,這種極端心態必須超越。袁偉時:新文化運動從1912年開始。蔡元培做教育總長,下令「小學讀經科,一律廢止」;「忠君與共和政體不合,尊孔與信教自由相違」,必須從教育方針中剔除;公民道德的全部要旨就是法蘭西大革命揭示的「自由、平等、親愛」。它對傳統文化不是全盤否定,只批判、否定傳統文化中的「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杜先生曾提出,新文化運動應肯定仁、義、禮、智、信,我贊同,但想補充,五常的道德規範應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礎上。否則,它只能為宗法專制服務。杜維明:我基本同意。我曾認為三綱是權威主義、等級主義、男性中心主義。王元化先生以前提倡新啟蒙,晚年跟我說,不要輕易否認三綱。他說,陳寅恪在為王國維寫墓志銘里,說三綱六紀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價值,我很驚訝,要進一步思考。我所了解的三綱是從《白虎通義》開始,並不是孔孟儒家最基本的價值,但五常毫無疑問是。三綱五常是雙軌形式,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如,夫婦有別的那個「別」並不是差別,而是分別。以前男主外女主內,現在也可以女主外男主內。《白虎通義》里,君為臣綱,並不只是說君是重要的,大半都是臣對君的不合理、不合情的行為做批判;父為子綱,也多半是子對父的批判;夫為婦綱,多半是婦對夫的批判,有很多要進一步考慮。五倫、五常也是普適價值,西方的自由、平等、博愛、法治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和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可以平等對話。儒學要對一些糟粕,特別是從三綱引發的不合現代精神的東西,創造性轉化。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張力袁偉時:王元化對陳寅恪那段話的理解有問題。陳先生在《王觀堂先生輓詞並序》明確說「吾中國文化之定義,具於《白虎通》三綱六紀之說……其所依託以表現者,實為有形之制度」,隨著「社會經濟制度劇疾之變遷,綱紀之說,無所憑依……亦終歸於不可救療之局」。民國以來,很多知識分子想對三綱重新解釋,有人把君為臣綱,解釋為職業的忠貞精神,對上級的尊敬、尊重。非常勉強。現代社會的這種關係,人格、法律地位平等,與三綱格格不入。三綱確如陳寅恪講,無可療救。現在的危險,是對傳統文化過度美化。每個古文明都有自己的貢獻,17世紀後,匯合成為現代文明,它的代表者是西歐、北美。現代西方文明吸收了東方文明很多東西,包括伊斯蘭文明、中華文明的精華。吸收了這些,它就締造了一個文化高峰,就是「現代文化」。信仰自由和言論自由是文藝復興以來形成的現代文化的精粹;「不虞匱乏的自由」是社會主義精神;「免於恐懼的自由」總結了希特勒的國家主義,以及專政主義的負面教訓。傳統文化在歷史上的貢獻應該肯定,但不能否定它有天生弱點。例如,雖有一些抗議精神,但制度上沒有形成權力制約;沒有形成法治精神,對經濟自由也是壓制的。結果,市場經濟和現代社會制度在中國傳統文化里發展不起來。再加上先秦諸子思維方法的弱點:缺少邏輯、實證精神,也發展不出現代科學。這樣,當東方社會轉化為現代社會時,面臨抉擇:要不要接受現代文化?知識階層的一些人還在製造各種借口,來抵抗現代文明。一個借口是反對西方中心論,認為人類文化是多元的。這對一個落後的東方國家聽起來很舒服。還有一個借口是不要拿現代西方文化同傳統中國文化比。但是,現代文明是無法遮蔽的一面鏡子。為什麼兩個不同體系的傳統文明,一個自行轉化為現代文明,一個卻至今仍在蹣跚學步?中國知識分子老想發揚儒家文化,沒想將世界上的一切文化的精華吸收過來,創造新的思想。現在的主要問題在這裡。現代性大同小異子云:袁老師最擔憂的是權力站在儒家後面?杜維明:這是你給他點出來的,他沒講,也許是這樣。袁老師剛才講的,很多地方我完全贊同,很多有保留。確實不能把西化、現代化、全球化分裂,它們沒有明顯的疆界,不可能獨立存在。現代文明是主流,但不是獨一無二的。1948年,文化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提出影響世界的四個典範人物,有蘇格拉底(包括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釋迦牟尼,耶穌基督與孔子。在這個論述中,主要的精神文明包含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的精神文明、印度的精神文明以及中國所代表的精神文明。袁老師似乎把它們懸隔起來,認為現代文明一個突出表現就是市場經濟,還有法治、自由、個人的尊嚴。的確,這些價值是人類共享的,但不是靜止的,需要不斷發展。人們常以中國文化中糟粕的糟粕與西方文化中的精華的精華相比。中國文化的代表人物即是魯迅所批判的阿Q精神、續妾,抽鴉片煙,而西方文化的代表則是自由民主和個人尊嚴。這樣比較,對中華民族的自信有非常大的摧殘。一個民族要發展,尤其在危難中自救,除了政治、經濟、制度建構方面的改變,還需非常深刻的文化乃至文化心理的建設。現在很重要的就是怎樣使我們的心態改變。我像牟宗三先生一樣認為,一個民族自信心徹底喪失,它是無力的、無氣的、無理的,一個失去自信的民族,要向西方學習真正有意義的東西,可能性太小了。在對傳統文化進行非常強烈的批判時,一定要真正了解它的精華,把它的優質部分好好保護,批判糟粕與發揚精華相輔相成。「五四」的精英們,對於真正繼承、發揚傳統並創造性轉化傳統的力度不夠。甚至包括蔡元培。蔡元培要以美學代替宗教,把經學整個拋棄了。要重新認識這個大難不死的傳統。袁老師提的那幾點,我有一些不同意見。1.袁老師說在整個中國傳統中沒辦法發展出一個市場經濟,馬克斯·韋伯他們理解,一度中國的市場經濟很蓬勃。比如宋代,國內及海上、陸上都有貿易。當然,它只是一個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傳統文化也發展出一些科學技術。一直到17、18世紀,一些中國的技術、科學跟西方比,不一定落伍。比如在生物、醫學、農業技術,甚至官僚系統方面,都有長處。2.不應用現代的西方和古代的中國比,不應用西方最傑出的價值和中國最糟糕的價值比,有更好的比較方式,但我不是專家,不敢冒昧述說。歷史上,整個東亞社會,所謂儒教文化圈被西方吸引的力度非常大。這些大的文明能夠充分現代化,確實在西方模式之外,有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比如在日本、台灣(地區)或香港地區,或現在中國大陸沿海,確實有新的發展道路。這個新的發展,與自由民主的發展有相契處,也有文化上不相契的地方。不能說台灣(地區)、日本、韓國不民主,它們都屬於儒家文化圈。3.現代性是多元的。從袁老師的角度來看,這只是一個借口。但確實不能用幾個主要普遍規律或基本因素,概括龐雜的現代性的獨特性。我們曾以為要把傳統徹底消除,才能進入現代文明。其實,傳統文化是塑造現代文明的基石,是背景,是「零」,它加在任何數字後面,都是十倍百倍的增加。如果德國沒有強烈的日爾曼民族主義,或英國沒有一種漸進的對宗教重視的過程,美國就沒有市民社會,也無法形成現代的社會形態。日本、韓國、中國的路都有很大不同,越南也有所不同。我的基本觀點是,現代化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文化形式。以前講古今中西之爭,現在只是古與今的問題。不能把中國當做落後,西方當做現代,中國有現代有落後,有古有今。中國能不能走出一條現代中國的獨特道路,我不知道。我基本上贊成袁老師,對西方的學習與理解還要更強。即使現在,中國也還要深刻理解啟蒙。要注意的是,啟蒙在西方又受到很多批評,包含女性主義、社群主義,還有像文化多元主義、宗教的對話,相當複雜。中國現在對西方現代性的理解,多半是過去五十年西方發展之前的現代性,要注意最近的發展。袁偉時:這樣補充很好,討論更加深入。但我想,各個民族的現代化,應該大同小異。基本方面大同,比如制度上不能不要市場經濟,不能不要個人的自由、獨立,民主、法治,但各個國家沒有完全相同的具體形式。不同文明之間有衝突,更需對話袁偉時:現在,盲目的民族自大還非常厲害。有些解釋太過勉強。比如碰到環保問題,就說天人合一是最好的解決環境問題的哲學基礎。但現在最好的環保對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環保觀念也來自西方。杜先生對民族自信的講法,有一些問題。比如德國的民族自信就招來世界大戰,它對於民族主義沒有警戒;日本政治上沒有現代化,招來軍國主義,也是二戰的元兇之一。對東方來講,還是民族主義阻礙接受現代文明,這是主要障礙。有的人不恰當地美化傳統文化,抗拒現代文明。有人美化墨子,說很多邏輯都在裡面有了;有的則說《易經》裡面有現代性。中國有民本思想,人人都承認。但它沒有發展成比較系統的,有制度性的東西。杜先生講,中國的宰相有相權,知識分子有批判精神,是接受了西方觀念的人回過頭去看,有誇大、美化。宰相只是棋子,皇帝要處理你,一句話就夠了。杜維明:極端的民族主義不是民族自信,兩者有根本不同。納粹的產生,不是來源於德國人的自信,而是產生於極端的民族主義。現在西學的影響已經很大,傳統文化的聲音非常薄弱。語言就很明顯。政治、經濟、社會、哲學、宗教這些名詞都是外來的。以前中國沒有「哲學」,沒有「社會學」,是從日本過來的。嚴復想把society翻成「群」,比較符合傳統,大家沒接受。但如果一天到晚在傳統文化中找現代因素,也危險,我也不贊成。西方文化、中國文化發展的過程,有很多值得比較。我認為,現在的時機已經成熟了,文明之間對話,已經有了氣氛與基礎。我要補充:自由、民主、人權、法治這些觀念都是現代不可或缺的,同時現代性面對21世紀的生態環保、精神的沒落等問題,還要把很多的其他文明的價值帶進來。在自由之外要帶進什麼呢?公正。在理性之外,要帶進同情、慈悲。在法治之外還有禮讓。個人尊嚴以外,還有社會和諧。就是說,現代西方所代表的基本核心價值,是紮根在西方的普適價值,但同樣有一些可以是紮根在中國、在東方的普適價值。美國內部的民主制度比較完善,但國際間的政治民主制度根本沒有建立,基本美歐說了算。我的朋友亨廷頓,提出「文明衝突」,他晚年說,如果文明有衝突,那文明對話更必要。西方文化人對自己文明的反思,在很多方面,比東方文化人更深刻,反思力更強大。美國人對東方的了解非常缺乏,他們太傲慢,認為所有普適價值都在那邊,不需要向我們學什麼。他們今後會在文化層面出問題。十年二十年後,世界將是另一種格局。「儒表法里」不成立袁偉時:現在流行一個觀點:「儒表法里」,包括一些自由主義學者講:儒家非常完美,不好的東西都是受到法家的影響。我認為這個觀點不成立。陳寅恪先生對儒家和傳統社會制度的關係分析得非常透闢。他說:「李斯受荀卿之學,佐成秦治。秦之法治實儒家一派學說之所附系。《中庸》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即太史公所謂『至始皇乃能並冠帶之倫』之『倫』),為儒家理想之制度。漢承秦業,其官製法律亦襲用前朝。遺傳至晉以後,法律與禮經並稱。儒家《周官》之學說悉入法典。夫政治社會一切公私行動莫不與法典相關,而法典為儒家學說具體之實現。故兩千年來華夏民族所受儒家學說之影響最深最巨者,實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關於學說思想之方面,或專有不如佛道二教者。」(《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審查報告三》)說得太精彩了!我懷疑不少「儒表法里」鼓吹者,有沒有讀過這個報告。仁義禮智信是不是「習慣法」杜維明:哈佛法學院有位韓國學生,叫咸在鶴,他的博士論文認為,儒家禮樂的觀念和憲法很相似,在傳統韓國社會,禮所起的作用類似憲法。禮有像現代英美的習慣法。子云:我對此有疑問。習慣法的前提是保障自由,保障一些基本權利,約定俗成而來。而仁、義、禮、智、信則是作為禮教,起源是官方的教化,逐漸沉澱下來,對某一階層進行壓制和管教,我認為不能叫習慣法。杜維明:你講的我大部分贊成,但你認為是壓制、管教我不贊成。官方,包括皇帝都很受此限制。皇帝絕對沒有隱私權,一言一行要求公正,壓力很大。內朝和外朝官吏制度之間的抗衡,非常重要。在日本,官是公,私是對一般的人民而言。但在中國,官、私、公三者分開來。黃宗羲把官當作一個私慾集團。如果認為中國整個古代文明都是專制的,認為知識分子沒有獨立性,這站不住。認為美國是一個完全自由民主的發展過程,也站不住。子云:禮教不僅是倫理道德,還是一套制度規範。包括怎麼下跪、怎樣哭,女孩怎麼笑……都很仔細,也固化成了制度,這一套不那麼可愛。從三綱里找現代性的可能非常稀薄。杜維明:你認為西方在前現代沒有這一套嗎?束胸、纏腰,比包小腳還要厲害。因為縮腰,有的二十多歲就死掉了。不要總覺得東方的文明比不上西方的文明,不能有這種自卑心理。對西方平等的觀念,也要加以分析的欣賞。比如今天,美國兩個最不平等的制度是大學和跨國公司。跨國公司主宰員工,大學校長主宰教員。子云:跨國公司的總裁與普通員工有區別,主要是在人格上平等。杜維明:毫無疑問,這是兩個層面。但說到人格平等的價值,儒家傳統里同樣非常深刻。比如社會各有分工,但犧牲10%、5%的人為社會大眾造福,也完全不符合儒家精神,所謂「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限於篇幅,刊發時有刪節)
推薦閱讀:

馬來西亞北馬霹靂州吉輦江夏堂黃氏宗祠2018年新春大團拜聯歡晚宴
炎龍在線 內家功夫|傳統文化 - 內家功夫教學專區 - 教學二區 - 拘馬鞭 ● 五手 教...
黃屋村引領文明新態勢 記省文明村東莞東坑黃屋村傳統節日二十會
易經學習入門-洛書知識
【傳統文化】讓你的家族一代旺過一代的秘密

TAG:建築 | 中國 | 文化 | 中國傳統 | 傳統文化 | 傳統 | 價值 | 中國傳統文化 | 普世價值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