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心語
一、什麼是太極拳?
學太極拳絕不是乾巴巴地練一套拳架,太極拳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我國的優秀文化遺產。太極二字來自《易經》,易經是太極拳的理論基礎,稱哲拳。太極拳是《易經》的陰陽對立統一法則和《道德經》、《黃帝內經》哲理在拳術中的具體實踐,沒有這些內在支撐的拳是空架子,是徒有虛名的太極操。
老莊哲學認為:宇宙大人體,人體小宇宙,天地人一體同理。宇宙不以人為中心,人來自大自然,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人類應該順應大自然的法則,即天人合一,才能生存、繁衍、發展。先人依據這些理論,並結合《內經》的人體經絡臟腑學說,創造出技擊兼養生的太極拳。
老子提出,萬物的變化是正言若反,「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剛者易折,柔者難摧」,「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即柔弱能勝則強。柔弱的含義一是低調,大海姿態最低、最謙虛,而百川歸海;二是靈活多變,變易是《易經》的原則之一,一陰一陽道也。這些法則在太極拳的技擊中是以柔克剛、以小制大;在修身養生上體現清凈、自然、無為、柔韌。太極拳主要不是拳腳功夫,而是頭腦中、心靈中的功夫,學太極拳首先要修鍊一種沖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保盈持泰,謙受益、滿招損;凡事不要做得太滿,太過,要留有餘地、空間,保持心境寬舒平衡。其次要建立太極拳的思維、理念,太極拳的運行法則與人們的常識、習慣全然不同,所以必須放棄人們固有的認知,改變立場,改造思想,用太極拳的理念來練拳,不是人去練拳,而是用拳練人;有被動練拳,減法練拳之說。這些理念如用意不用力,內外合一,松靜自然,陰陽一體、虛實變易,勁發周身一家等。
中國古代的養生方法是導引術和吐納術,導引是氣功,吐納是腹式呼吸。太極拳是把二者結合在拳式中為一體,是內外結合,動靜結合的內養功。其呼吸和平常一樣,順其自然;逐漸過渡到深長、柔慢、勻細的腹式呼吸。
一般的拳操、運動是通過肌肉的用力來完成,這是拙力、形動,是外功。練太極拳用力要小而再小,幾乎到肌肉不參與;而是在身心安靜、放鬆的狀態下,用意念引導循經走穴催發肢體自然內動進行柔韌的拳式運動,以經絡、穴位的感應來運化全身;肢體的動作是被動的、自然的。太極拳是籍氣感(潛意識)循經脈運行而運動,肢體動作與經絡運行同步,這是神、意的內動,是身、心、靈合一的運動,是內功。應該指出,只有人體松靜自然,大腦電波以α波為主時,才能打開潛意識的大門產生氣感循著經絡運行;所以心靜、放鬆是練太極拳的不二法門,和基本要求。一分松、一分功,松到一無所有是真功。要松得乾淨,身上一絲一毫不能承外力,即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
由此可見練太極拳的功效與其它運動大不一樣,其以養氣通絡、暢流氣血、調和氣血平衡為主。養氣是減少人體能量不必要的損耗,通絡是疏通經絡的堵塞,使氣血暢流全身,充盈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人生疾病是大多是氣血的阻滯不暢而致身體臟腑功能失衡,人體自有自動控制、調節功能,經絡暢通了,就能調控氣血流到這些部分,使其恢復陰陽平衡,從而祛病、健身、延年。
二、怎樣練太極拳?
太極拳名家王培生指出,練太極拳要有意念導引,在陰陽、動靜、虛實上下功夫,式式有虛實,處處有太極,方能漸趨上乘。大道行簡,主要應抓住下列五點:
1、無極。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
太極功夫有兩項:無極和太極。必須先有一個無極的靜功,才能產生太極的動功。無極就是太極拳的起式、預備式。傳統太極拳師十分重視無極的修鍊,因為它是身法的總要求,是拳式的基礎狀態。必須先練好起式,且打每趟拳時,先要認真做好起式,確立身心的出發點,靜極生動才開始行拳,這是無極生太極。無極式練好了,太極拳的要領:心靜、體松、中正、虛靈頂頸、氣沉丹田等就自然掌握了。每一拳式完成時和最終行拳結束的收式,動極生靜,這是太極返歸無極;靜動循環無端。其中每式完成時不是靜止點,是平衡點,所以還要練好單腿的無極式。拳經要求「守住中定盤拳架」,中是形體的中正,定是心態的安舒;無論在靜在動都要保持中定,在動勢中以腰脊為中心軸,上身脊椎拎直做整體平移或旋轉,這是拳式的築基功,一定要做好,因為太極拳的要旨是要永遠保持自身的平衡和穩定,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在養生中也極為重要。立身中正可以用經絡的穴位來定位,口訣:鼻對臍(神闕),耳垂肩(肩井),臀部(環跳)坐腳根(後腦、尾閭、腳跟垂直對齊)。簡單來講:每個拳式的定勢要做到頂頭、塌胯;胯以上虛靈頂頸到頂,不露喉,虛以上;胯以下下松沉實到腳,不露胯,實其下;有上下相對拉長的彈性勁,鬆開腰;呈胸虛腹實的健康體態,有「上虛下實中間空靈」之說。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尾閭中正的體態對養生、防病有極大的好處。
練無極式首先心要靜下來,拋棄社會生活中的一切牽掛思慮,回歸大自然,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享受自然界的恬靜和安逸,心靜如水,心平如鏡。其次形體要放鬆,以意念引導做到立身中正,肌肉不緊張,骨關節鬆開,全身唯頭頂百會穴上懸外,其餘肢體都順著地心引力自然松沉到地,百會到會陰成一條垂直線。單是意氣縱向鬆開達不到真松,特別是肩、肘、胯三大關節很難鬆開,因此還要同時橫向園散,身軀外形成肩圈、腰圈、圈三道氣圈(直徑1米左右),在打拳中形成三道氣圈如呼啦圈,在意念導引下,內氣向外擴散時,從下而上,由內往外鬆散,無限膨脹,就是松、散、放,形成一個旋轉、滾動的圓氣球,向內收斂時,從上而下,由外往內收攏,就是緊,聚,收。即身體三維度放鬆,才能產生內勁。太極拳是用意念通過肢體動作對人體關節、骨骼、韌帶、肌肉進行三維度、柔和、微量的拉伸,使其微量變大,從而練內功,發內勁。一緊一松、一張一弛地運行。做好了無極式,才開始穩靜、緩慢、自然地行拳。
以上要求都是意念活動,是心裡想的,有些外形與意念相符合,有些只是想,外形並不顯現出來,尤其不要用力去做。
2.形意合一先在心,後在身。勢勢存心揆用意。
拳式的動作要用意念導引,意動形隨,即形意合一。形體動作服從意念的調遣、支配;形體與意念不可有須臾的割裂和分離。手外伸時,意念指揮、統率著手向外,意想全身關節筋骨放長,心意也隨之而開。手內收時,意念指揮、統率著手向內,意想全身關節筋骨收斂,心意也隨之而合;靠近身體時,意念移至小腹(丹田)。意念一外一內輪流運行,內外合一,循環無端。熟練後可配合眼神和呼吸的運用,意領手動,眼、神隨之。這種練法可使意念始終集中專註,不會散亂。意念的內顧十分要緊,手內收時忘記意念返回會使以後的動作沒有意念,丟失了太極拳的精髓。手是人類特有的工作器官,是表達意念的主要工具,也是訓練大腦的機關;且人體有六條經脈的原發點在手梢,所以拳式以手上某處用意來引領顯現。
進一步提高時,在練拳中由身心合一進入天人合一,想像與大自然環境如山水、樹木、花草等交流、融合;手外伸時,心意隨之舒展到天際無窮遠,其大無外;手內收時心意收回到身內丹田一點,其小無內,與天地同步;你的呼吸就是天地在呼吸,拳的開合就是天地在開合,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練太極拳要充分體現意念的想像力,將拳理落實到拳架中去,如隨著拳式的升降出入,想像:肢體在空氣中游泳,在水波上行船,隨波逐流。太極拳講究心理因素與生理因素的互動,經絡是心理與生理的橋樑,以心理活動改變生理狀態,在技擊和養生中產生非凡的效果,如現代社會人的緊張、壓力、焦慮、恐懼等情緒可以通過練太極拳化解。
3.陰陽變換動之則分,分為陰陽。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
太極拳的起式,肢體不動渾然一體為太極,有一動就分陰陽。人站立在地上,腳是根基,腿是支持,動作由腳而發。人體12條經脈中6條是以腳為原發點。起式兩腳分開站立,身體重量由兩腳分擔,陰陽未分為靜態;拳式開始動作則分陰陽,體重所在的腳、腿為陰、為實;另一不承受體重的腳、腿為陽、為虛。「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分清虛實,肢體才能靈活變換,保持平衡和穩定。如腳下不分清虛實犯雙重之病,則用意不用力是一句不落實的空話。打一套太極拳就是陰陽、虛實變易的過程,太極拳的拳式沒有一個不是陰陽變易形成的;陰陽變易是從腳下開始的,功夫全在腳上,悟性就在腳。陰陽變易是漸變,如實腳承重為10,虛腳為;變換中實腳從10—,用減法;虛腳從—10,虛腳不用力,虛腳不幫忙;虛腳慢慢變為實腳,實腳慢慢變為虛腳,一實一虛,一張一弛。但每個拳式必須要做足,做到位,才進行下一個拳式。循環無端,如長江大河之水綿綿不斷、滔滔不絕。
4.節節貫串周身節節鬆開,節節貫串。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
鬆柔是太極拳的靈魂,要鬆柔,肢體運行中,各關節節節貫串是關要,拳式開始時,肢體周身關節節節鬆開;關節處處虛空斷開,如脫臼一樣,不相牽連,如線連木偶,身軀不被牽動穩如泰山,拳式進行中在意念的導引下,一節帶動一節,依序而動,如一條索鏈,梢節帶領、中節跟隨,根節追達,節節貫穿、細緻、協調地運行,如蛇游蟲爬。但內勁貫通的順序恰恰相反,根節發動,中節控制。梢節顯現,快如閃電,稍縱即逝;意念一想即逝;用時則有,用過即無。在全身是勁起於腳,運行於腿,通於腰及背脊,帶動臂、手,形成周身一家的整勁。
以上幾點總結為一句行拳口訣:上下一條線,腳下陰陽變,頭上虛靈頂,雙手空松轉。
太極拳大師楊禹廷把太極拳複雜多變的拳式分解為奇偶數開合的陰陽單動,陰動時,為收斂入骨,意想開胸、張肘、塞腰、松垮,意念從周身向下松到腳下;陽動時,為舒展,意念由腳而腿而腰,自下而上,由內向外松張綳起,節節貫串,松到手梢。想像在兩腳前如有一束弧形氣柱升騰而起催發兩手向上,園轉進行,流動起來形成的一個勢就是內勁。真傳一句話:「太極拳就是周身不掛力,一陰一陽兩個動作做對了,一通百通。」
用意不用力不僅是手不用力,不亂動,不妄動;腳、腿的邁步、身體重心的轉移都不能用力。身體重心的轉移不能用腳蹬地的橫向推力,也不能靠腰胯的來回蕩動,這會造成地面很大的反作用力而破壞身體的平衡,還會阻斷意念在經脈中的運行。身體重心的轉移要用虛變換和節節貫串的方法來實現。在意念引導下,在身體自然向下,松沉到虛腳,虛腳掌虛落、虛腳趾虛落平,虛腿膝虛進、虛腿胯虛落,再移動身、松腰胯、開園檔而成弓箭步,頭、背、腰、後腿腳成一條斜直線,完成身體重心的轉移,各個關節依順序逐節運行,不可隔三跳四去動。這種練法是順著經脈的走向,所以能貫通經脈,保障氣血流暢。
5.求虛靜實中求虛,動中求靜。致虛極,守靜篤。
大道以虛靜為本,求虛靜是太極拳高級階段的修鍊方法。練太極拳一定要靜,一定要虛,心中無物為虛,一念不起為靜。心靜為內功。初練拳時是實打實的練形,以掌握拳式及正確的姿勢,練到一定程度後,必須加強意念的運用,勢勢揆其用意;最後要於無形中求之,無我無為,全身通空,心空、手空、腳空,空空地摸,空空地練,體悟虛無的氣勢,這是實中求虛。身心放空了,身內的濁氣,病氣會散發出去;大自然的能量會貫注進來。太極拳的起式是靜中生動,收式是由動返靜,這種靜動的變易要貫徹到每式中,每式開始時,都要心中一靜,守住中定再開始行拳式。並且要在動式中,時時、處處作由動而靜的想像,視動如靜,動中始終有靜,心不外馳、十分寧靜地行拳;這是動中求靜。這種動而不動於中才是真靜,是長期修鍊太極拳自然形成的終極目標。太極拳以靜御動,雖動猶靜的練法是運動著的氣功,是動功中的靜功,一動全身無一處不動,唯心總是靜的,動以養身,靜以養心是把動與靜完美結合的養生功,在求虛靜的自我修鍊中,追求老子「致虛極,守靜篤」的境界,打拳如莊周夢蝶,人蝶不分,如夢逰一般。
打太極拳如行雲流水,流水最能表明太極拳,流水和太極拳都是具有能量的,水輕輕地流淌、慢慢地釋放;拳輕輕地練,慢慢地打就是柔,拳就能養生。水整體地爆發、快速地釋放;拳發整勁,快勁,就是剛;拳就能搏擊。太極拳如水,柔弱,順自然而不爭,輕柔如風吹揚柳;但水滴石穿,有強的軟實力;練太極拳要從「上善若水」中得到啟迪。
練太極拳有三不:一不用力,用力則斷。二用意不能過於執著、拘泥,用意重則滯,過猶不及,中庸之道才能和諧平衡;在有意無意之間才是真意。三不用法,上述要求都是法,應該是先有法,後無法,過河後要把渡船捨棄,道法自然,「自然」就是自己的樣子,萬物保持自己的樣子,裡面就有道了。練拳才能拾級而上登入太極拳的神奇殿堂。
推薦閱讀:
※五十二式太極功夫扇教學視頻 李德印
※太極雜說22-23-24
※太極拳中最重要的精髓是什麼?
※太極拳視頻 宗維傑吳式四十五式太極拳競賽套路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