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審美性及實現方式探究

公文審美性及實現方式探究不同體裁的文章有著不同的美學境界,會體現出獨特的美學價值。長久以來,學界對公文及公文的研究方向明確在公文的實用性及使用價值上,存在明顯的「重文學,輕文書」傾向。文學作品與公文涇渭分明,文采是前者的專利,公文語言視文採為雷池,創作文學作品需要講究語言藝術,擬寫公務文書則不必談什麼辭令。這種觀念導致許多公文呆板枯燥、毫無美感,甚至造成了公文寫作格式化、固定化、無創新的僵化局面,制約著公文的發展。  縱觀歷史,我國古代公文曾有許多傳誦千古的名篇,體現出對「尚用」觀念的追求和對「美文」傳統的繼承。例如,我國最早的散文《商書》中的《盤庚》篇,是商代統治者曉諭臣民的一篇文告,屬下行公文。這篇公務文書所用的語言大都是當時的口語。 其中有一些比喻,如「予若觀火」,「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若火之燎於原」,「人唯求舊,器非求舊,唯新」,等等,形象而生動,流傳至今,成為我們民族語言的精華部分。又如戰國末期李斯寫的《諫逐客書》,是當時稱為「上書」或「書」的上行公文。文章中心突出、破中有立、前呼後應、脈絡貫通、筆勢縱橫、語意酣暢、排比鋪張、辭藻豐富,可以說是後來漢賦鋪陳藻飾的先聲。西漢初期賈誼的《治安策》,是漢代上行公文「策」的代表作;晁錯的《論貴粟疏》,是漢代上行公文「疏」的代表作。 前者針砭時弊,切中要害,語鋒犀利,言辭激切,正像後世評論家所評, 「筆甚峭勁」、「筆情逸冷」。後者則引古論今,剖析現實,立論精闢,邏輯嚴密,語言質樸簡練,詞意明暢通曉,沒有繁縟的鋪敘和華麗的辭藻,卻在平易之中寄寓深意,足以引起最高統治者的重視。又如,諸葛亮《出師表》,精闢透徹,條理分明,言出肺腑,誠摯感人,其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等句成為千古名言。李密《陳情表》,筆調曲折動人,詞意婉轉凄惻,其語言的錘鍊,足為後人取法。而「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等句,成為至今膾炙人口的佳句。這些公文中表現的濃重的情感色彩,富于思辨魅力的理性特徵以及鮮明的個性意識使其成為中國古典美學的典型代表。  公文的實用性體現在公文受體對公文內容的認識、理解、執行的程度。公文語言的表現力、說服力、感染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會直接影響公文實用價值的實現。如毛澤東的公文就將實用性和審美性完美融合。「……這不過是一股逆風,一股歪風,是從防空洞里跑出來的。」(《整頓黨的作風》)「……這是因為它除了洋氣之外,還有一點土氣。也算一個創作吧!誰說我們的人一點創作也沒有呢?這就是一個!」(《反對黨八股》)。這些生動自然、文采斐然的語言將深刻的革命道理、複雜的對敵鬥爭形勢,以及黨的方針、政策等生動、簡明、通俗易懂地詮釋出來,更利於幹部、群眾理解執行。由此可見,增強公文語體審美性是以保證公文質量為前提的優化美化,它是錦上添花,而非嘩眾取寵、華而不實、形式主義。在現代,隨著社會的進步、文明、雅化,公文寫作作為人類實踐活動之一理應與時俱進,其受重視程度的與日俱增帶來了公文寫作的整體水平的躍升,「有文」與「無文」已成為衡量公文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  公文作為重要的管理工具,寫作的根本目的在於真實、有效、準確地傳達公務信息,完成「依法行政和進行公務活動的重要工具」的社會職能。公文寫作以行文主旨需要為前提,在尊重公文語體基本特點的基礎上,遵循一定的公文審美的原則,最大限度增強公文表達效果,實現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的統一。  一、求真原則  公文語體中,美是從屬於真的。「真」即寫作材料的真實性。公文的生命是真實,公文中內容美的體現首先在於信息的真實和準確,絕對自由的審美活動在公文寫作過程中是不存在的,公文所含的一切公務信息必須是客觀事實。公文中表現的美是從屬於真的,是一種「依存美」。 公文的根本特性和社會功用與文學作品不同,公文因實用而產生,它所反映的任何事物、任何一個細節都實實在在地存在於客觀,求實情、講實話、辦實事、見實效是公文的本質。公文與事實相符,要求的是體現方針政策的正確和事實上的真實。因藻飾詞句忽視了事實,這種緣木求魚、舍本求末的做法在任何文章中都不會有良好效果,甚至可能會形成公文寫作中官僚、形式主義泛濫,生拉硬扯、草率從事、忙於應付、無病呻吟、官僚作風盛行的局面,隨之產生的空文、假文、無用文將會嚴重影響工作作風和工作效率。  公文內容的真實準確來自於:寫作主體本身尊重客觀事實,深入實地調查研究,獲取可靠信息,追求公文的真實美;觀點鮮明正確地體現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以講實效、求實績、高度負責的態度處理公文活動。  1.主旨的鮮明正確原則  公文的觀點立場要鮮明肯定,不含糊其辭、模稜兩可。公文內容是對客觀存在的真理的正確揭示,既要符合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也要符合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客觀事物發展規律。觀點鮮明正確的真理性,反映出公文的社會責任感和境界美。如《中共中央關於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決定》,不僅豐富發展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還揭示出與時俱進的客觀規律,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觀念與中國當代實際問題相結合的產物,是共產黨人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和堅持不懈探索真理的證明,自然會得到各族人民的擁護。  公文的主旨,應立足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革的偉大實踐,立足於黨和政府帶領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偉大創舉。它集中體現了公文作者崇高的理想、觀念和情感,折射出公文「崇高美」的美學價值。  2.材料的真實可信原則  只有真實準確的材料,才能把握真實信息,體現真實情況,從而形成對事物的客觀正確的分析和判斷,使公文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和生命力。材料的真實,是指公文中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等的客觀實在性。公文所用的一切材料,必須是經調查核實、確鑿無誤的材料,每一個數據、每一個細節都不能輕易放過。公文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意見、決定、報告、請示、通知、通報等文種,材料的不客觀會直接導致決策失誤,嚴重影響公文的嚴肅性、權威性、可行性。  客觀存在真實還有局部與整體真實,現象與本質真實的關係的把握,公文追求的是整體的、本質的真實,表現出駕馭全局的智慧美。  3.行文態度的嚴肅認真原則  公文在辦理公務的過程中,具有強有力的權威性和鮮明的政治性,力求嚴肅嚴謹、質樸準確。公文是實施公共事務管理的工具,措施辦法要具實效性、可行性。如全篇空話套話、對問題處理敷衍塞責、無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策,就會失信於民,失去公文在管理國家政務中的工具作用。  二、致用原則  「實用」 是公文寫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公文的立身之本,公文美是一種實用美。公文在上傳下達,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處理行政事務時,體現出工具性的本質屬性。公文因直接作用於日常生產、工作和學習而具有實用美。公務信息為公文的主要內容。公務信息的社會實用價值表現為上傳下達、商討工作、溝通情況等等。  在公文寫作中,脫離公文的實用價值而去片面追求審美價值是不可取的。公文的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互相交織、滲透,而非決然對立。一份優秀的公文既要充分展示社會實用價值,又要滿足不同審美主體的審美需求。有些公文古板嚴肅有餘,生動活潑不足,只會板著面孔講官話、套話;有些公文只是充當「傳聲筒」, 照搬照抄上級精神,敷衍應付了事;有些公文完全模式化,千篇一律,缺乏結合實際的新內容;有些公文語言乾癟、陳詞濫調,讀來味同嚼蠟。樸實並非枯燥,莊重並非死板,缺乏完整嚴密的理性思維,缺乏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表達方式的公文,其執行效力自然大打折扣。  三、規範原則  公文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經反覆錘鍊,形成約定俗成的、獨特的體制特色和規格要求。使公文具有相對獨立的形式美。  1.語言表達的規範  公文語體特殊的交際功能,要求公文用語準確、簡明、樸實。語言準確是信息真實的基礎。公文用詞肯定、明確、無歧義,言簡意賅,無贅詞冗句。運筆平白直敘,實話實說,質樸無華。  公文中不同的文種,在語言風格、選詞旨趣上有區別。譬如:「章程」「條例」語意周密、面面俱到;「決定」「命令」要威嚴肯定、簡明可行;「請示」要一文一事;「通報」要講清事實、褒貶分明、態度明確;「報告」則不得夾帶請示事項。上行文言敬語恭,下行文威嚴中顯平易,平行文互相尊重、禮貌待人。  公文語言是否規範,對發文單位的權威、形象、工作效率有直接影響,規範的語言表達是為實現公文的寫作目的而服務,使公文內容易於理解執行,同時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  2.行文邏輯的規範  公文要求結構嚴謹、完整統一,講求起承轉合、過渡照應,增強事實表述或說理論證的邏輯性,體現出布局嚴密的邏輯美、完整美。同時,公文要求語言表述概念清晰,判斷準確,推理嚴密。語言是思維的外衣,精準生動的語言表達來源於條理縝密的思維,混亂的、不合邏輯的思維必會嚴重干擾公文真實準確的信息傳達。例如:《××工程學院關於呈請審批正高級增補指標的報告》,此公文使用了「報告」文種。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2000年)規定「報告適用於向上級機關彙報工作,反映情況,答覆上級機關的詢問」,也就是說,「報告」側重彙報性。「請示適用於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准」。也就是說,要求上級機關必須批複的公文內容,只能以「請示」行文。這則公文的實際情況是請求上級審批增補指標,期復性很強,應該使用「請示」行文。再如「在此次特大洪澇災害中,抗洪軍民經過48個小時與洪水搏鬥,奮不顧身地跳進激流,終於保住了大壩,戰勝了洪水。」此段話病誤在於違背了事物發展的邏輯規律,正確順序應為抗洪軍民先跳進洪水,之後與洪水搏鬥,戰勝了洪水,最終保住了大壩。  可見,行政公文選詞用句是在符合邏輯基礎上進行的,邏輯嚴密是公文語體審美性存在的基礎,如果表達的內容前後矛盾、不合事理,即使辭藻華麗,也是難以有說服力的。  四、得體原則  任何公文都有其特定的角度。角度說來似乎抽象,卻又具體地體現在公文的字裡行間,特別是用語、語氣、文種類別方面。  1.用語得體  用語方面,即使一些常用詞語,也常常反映著公文角度。比如,同樣是要求受文一方按公文所說的去做某事,也應當根據適當角度來選用詞語。帶強制性的公文里用「必須」,指示規定性的公文則用「應該」,角度就很得體。如果用「擬請」、「煩請」、「請」於指示類公文中,那就不得體了。相反,報請性的公文一般用「擬請」,商洽性公文用「請」、「煩請」, 角度都很適宜。如果用「應該」、「必須」,角度同樣不得體。  語氣方面也存在隨著角度不同而帶來的差別。比如, 同樣是把某些規定知照有關單位和人員,語氣也不盡相問。 下達帶強制性的命令,常用這樣的詞句:「以上各項,必須嚴格遵守,違者將嚴肅懲處。」公布涉及工作事項和日常生活相關的內容,常常用這樣的詞句:「上述規定希望大家自覺遵守,以維持良好的環境和秩序。」草擬報請上級機關批准某種規定的請示,常用這樣的詞句:「以上規定當否,請指示」。不同詞句表現了三種不同的語氣,反映了各自不同的特定角度,都可說是得體的。  2.文種得體  公文語言雖不排斥藻飾著色,但是,從不同門類公文的內容特點和表達需要出發,運用時又必須十分審慎、嚴格。公文語言允許具有個人風格和感情色彩,但在運用時須講究分寸、注意適度。  以誇張、比喻等傳統修辭手段為例,在那些以表彰或懲戒為內容的通報、決定等公文形式里,恰當使用誇張、比喻,會增強生動性和感情色彩,有助於內容的表達。例如:「我軍所到之處,敵人望風披靡,人民歡聲雷動。」(《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毛澤東)「望風披靡」一詞的誇張意味,與「歡聲雷動」形成鮮明的對比,鼓舞了我軍的士氣,襯托出了我軍的聲威。相反在命令、公告、指令、請示之類公文文種中使用比喻、誇張,就可能會影響公文的莊重性和嚴肅性。  3.語境得體  「語境是交際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的因素。適應環境是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一個基本原則」。語境分為言外和言內語境,語境的相關要素是存在變數的,它使語言的表述因時、因人、因地而進行調整和修飾。而語體是人們在長期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功能變體,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一般不會因為某個人而輕易改變。構成公文語境的各要素,諸如行文主體、行文關係、受文對象以及國際國內政治環境等,有指向性和確定性強的特徵。因此,公文的語言表述方式必須充分認識其語境的特殊性,綜合考慮行文主體和受文對象的身份、把握行文關係、了解社會政治環境等因素,選擇、加工、調整、提煉語言,以增強表達效果。  五、雅俗共賞原則  無論哪種形式的公文,都具有一定的群眾性和廣泛性的特徵,因此公文語言不僅要特別注意約定俗成,還要做到雅俗共賞。所謂雅俗共賞,就是既要莊重大方又要通俗易懂,也就是使用人們常說常用的文明語言。具體地表現為語言風格的平易、和緩和禮貌。  下行公文,如上級對下級的命令、指示、通告、批複之類,要求絕對平易與文種特徵不相符。但是,公文總體來說主要任務是商量問題,洽談工作,以維繫公務活動的有序開展,平易就顯得十分重要。平易與裝腔作勢、嘩眾取寵是不相容的。即使是在下行公文里,在不影響公文權威性的前提下,也應盡量有所體現。例如,有的批複中對下級機關的請示內容,不說「不予同意」、不同意」,「而說「不擬同意」,就是平易語言風格的具體體現。對一些公文形式來說,語言和緩,應當根據具體情況而程度不同地有所體現。所謂語言和緩,就是要深入淺出,平和透徹,使人心悅誠服,達到語言表達的最佳效果。  禮貌,也就是要謙虛,具體體現在上下級機關和平行機關的關係中。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應當謙虛誠懇,既要嚴格要求,莊重嚴肅,又要設身處地體貼下情,在公文的用詞和語氣方面也應當予以注意。下級機關對上級機關應當尊重,既要反對無端傲上,又要反對曲意逢迎,主要反映在公文的字裡行間以及感情色彩方面,應當特別注意分寸。平行的或不相隸屬的機關之間應當以誠相待,切忌 「有求於人笑嘻嘻,無求於人繃臉皮」。這類公文用語應當保持商量、探討的語氣。有求於人,也用不著阿諛奉承;人求於我,也不可以故意拿人一手。它不僅僅是公文語言問題,而且涉及工作作風和思想作風。  公文寫作中蘊含著豐富的美的內涵,為了更好地實現公文的實用價值,必須同時追求審美價值,從而滿足公文主體、客體的審美願望與審美情趣,規範公文寫作格式,提高公文寫作質量,更好地發揮公文的社會功用。
推薦閱讀:

不是大就行的……還要符合大眾審美觀,像這種大過頭的……
時代的審美
愛人間如何防止出現審美性疲勞?
男女思維方式差異漫畫,男女審美不同圖解
美人鑒賞 ? 張敏 - 有女妖且麗,具英姿霞韻。

TAG:審美 | 方式 | 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