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俠門內功秘法

俠門內功秘法俠門內功秘法修鍊大要  在我國的氣功發展史上,最早明確提出「存在一個長生不死境界」的人,是東漢時期的張陵及其著作《老子想爾注》,從而開闢了氣功修鍊通往仙境的途徑。  縱觀我國氣功史,從先秦到西漢時期,曾出現過三家氣功流派。一是醫家的吐納導引術,二是早期道家的守靜致虛功夫,三是大易、黃老、爐火參同派的內丹術。三家鼎立,各有春秋,共同奠定並融匯了我國古代氣功學的博大體系。  特別是自唐宋以後,內丹術興起,成為道教、丹家和養生家們修鍊的「至要之大者」,出現了「唯金丹是一條修證正路」的鼎盛局面。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內丹術與前兩種氣功流派有著本質的不同。前兩種氣功流派順應人體陰陽和生化的自然之機,調整陰陽的平衡,促進氣血的運行暢通,以達到強身卻病、以盡天年之目的;而內丹術則是逆人體陰陽生化的自然之機,行陰陽顛倒之術,通過對精、氣、神的內煉,逆轉人體的衰老機制,使人體壽命大大超越了自然壽命的極限,從而實現「長生不老,修道成仙」的理想境界。  內丹術是道教煉養功夫的核心,也是道教集靜功、動功、房中、服餌等煉養功夫的綜合發展。內丹家將人身比作爐鼎,以精、氣為藥物,以神為運用,經過「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三個程序的煉養步驟,使精、氣、神在體內聚凝不散,並將這種聚凝不散的融合物稱作內丹。  內丹家認為:由太初無形無象的「道」生出真元之氣,分化了陰陽,陰陽再生成三,三衍生出芸芸萬物,是為順行。即有生有死、生生不息的造化之道。內丹術則是逆而行之,所謂煉精化氣,合三(精、氣、神)為二(氣、神);鍊氣化神,合二(氣、神)為一(神);煉神還虛,一歸無極(道)。從而達到重返本源、長生在世的理想。這就是「順者生人生物,逆則成仙成佛」的內丹理論。  內丹家所講的精、氣、神,是指人體先天秉賦的元精、元氣和元神。其中精是基礎,氣是動力,神是主宰,以神馭氣,以神煉精。煉丹所處的身體部位稱作丹田,性命雙修是其修鍊的主要內容。  內丹之稱始見於南朝,《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說:「借外丹之力修內丹,欲安眾生先自安。」隋唐之際,內丹術逐漸為社會知曉,至唐末五代,研討內丹修鍊之術已成為一種風氣,其中以鍾離權、呂洞賓、崔希范、譚峭、陳摶最為著名,他們為內丹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到了宋元時期,內丹術取替了外丹術,盛行於社會,並且形成以道教南宗、北宗為主體的宋元內丹派,成為我國古代氣功史上最重要的流派。其後,在此基礎上又產生了東派、西派、伍柳、三豐等眾多支派,內丹術成為道教中人追求長生不老的主要手段。  然而,由於歷史年代的久遠,古典文獻中不僅語言晦澀,隱語連篇,借喻累牘,使人難以理解;而且又借用了外丹術大量的煉丹術語,諸如爐鼎、起火、藥物、火候等等,特別是其丹道周天的運煉,既難以掌握,又危險重重,非明師指點、口授心傳不可。  為了摸索出一條安全可靠的修道捷徑,無數先輩進行了不懈的研究和努力。例如清代黃元吉所傳的內煉丹法,遵循道教傳統丹法的特點,從下照氣穴著手,默視陰蹺(會陰穴)之氣,主張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三件功夫一時了結,可謂至精至簡。  漢代後期佛教傳入我國,對我國的傳統氣功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特別是佛教「三脈七輪」的氣脈學說,以及「禪定」的修持方法,對我國的傳統氣功起到了充實和推動的作用。例如清代道士閔小艮,根據佛教的中脈理論,首創「中黃直透法」,為氣功修鍊提供了一條捷徑。可惜的是,這種修鍊方法被當時的氣功界斥之為「鬧黃」,沒能得到普及。 「仙道」的修持依據是建立在我國古代聖賢們通過直覺觀對生命現象的深刻認識而逐步總結出來的。我國傳統的道教認為,人體本身具有兩大功能,即尋常功能和特異功能。尋常功能依賴於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而產生出視覺、聽覺、聞覺、味覺、觸覺和意識。這些功能為一般常人所具有,屬於欲神(亦稱識神)所顯露的陰性功能。特異功能則指天眼通、天耳通、天香(聞覺通)、辟穀(味覺通)、重身、輕身、隱身、飛升、變化等身態功能,是依據氣功修鍊中念力和慧力等元神顯露的功能,屬於陽性功能。因此,開發特異功能的途徑,是陰陽顛倒,遠六根所具有的陰性功能,近元神顯露的陽性功能,達到六根互用的混元境界。  這也就是說,人的生命現象存在著兩重性或者說存在著兩種形式。一種是以六根為基礎的陰性生命,他(她)是通過六根的感知能力來確認自己和世界萬物的物質存在,從而產生出七情六慾和各種思維意識活動。另一種則是以元神顯露為基礎的陽性生命,「仙道」的修持依據就是開發這種元神所顯露的陽性生命。如果講的更加確切直接一些,即是以元神顯露的陽性生命。如果講的更加確切直接一些,即是以元神所顯露的陽性生命代替或更換以六根為基礎的陰性生命。  那麼,什麼是「元神」呢?《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神為主論》曰:「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即先天以來一點靈光;欲神者,氣稟之性也。元神乃先天之性也,形而後有氣質之性,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又曰:「蓋心者君之位也,以無為臨之,則所以動者元神之性耳;以有為臨之,則所以動者欲神之性耳。有為者日用之心,無為者金丹之用心也。」  這就是說,元神即先天以來的一點靈光,是先天之性,它藏於心。有為之動則為欲神(即常人所表露的陰性功能),無為之動為元神(即氣功狀態下所顯露的陽性功能)。  我們從其它古典丹經中也可以看到,元神又稱作「先天神」,它是在接受父母的「精血」組成胚胎時即已形成並存在的。它不受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的支配,而主宰人的生命活動。道教的內丹運煉,即是以元神為用。所謂「乃先天虛無正一之氣凝結而成像者」,即是道教注重真神(元神)、真身(由元神運煉出來的聖胎)修鍊的真實寫照,決不是什麼虛幻。  中國俠門是在我國明末清初創立起來的武林門派。這一時期正是我國武術和氣功趨於成熟和完善的歷史高峰。以李秀英為代表的俠門先輩,對明清之際各門派的武術、氣功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實踐。作為俠門內功秘傳大法之一的「靈光大法」,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誕生的。  綜合古往今來的修仙之路,必須要具備兩個先決條件。一是築基煉己,以修持命功為基礎,通過煉精化氣,恢復破損之體,為徹底改變肉體的陰濁之質,變凡體為仙體做好能量方面的準備。二是「致虛」,不致虛無以徹見本源,顯現元神。同時,俠門在黃元吉和閔小艮等先師的啟發下,對「靈光大法」的修鍊程序和步驟進行了巧妙的設計和安排。下表為「靈光大法」的修鍊全程:  坤道築基功(斷龍秘法)  乾道築基功(降虎秘法)  靈光修鍊(五部通靈法)  空中求靈(靈光神通法)  靈光聖胎(長生入視法)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到,「致虛」是從「煉精化氣」的築基階段直接過渡到「煉虛合道」的中間過程,跨越了傳統內丹術「鍊氣化神」和「煉神還虛」兩個修鍊階段。這一中間過程的具體修鍊法門,即是以五部要穴的開通為特點,尤其是以開通「會陰穴」為主要特色(此穴在佛道兩教是絕對禁止打開的)。修習者在百日築基之後,只要貫通了小周天,無論是否見到性光,均可進入五部要穴的開穴修鍊;促使修鍊者快步邁入「煉虛合道」階段,在「虛無空定」的氣功狀態之下,自然會徹見本源,顯現元神靈光,哺育靈光聖胎。這與傳統內丹術「以神為運用」的修持原則並不矛盾。  自古以來求道修仙者眾多,但修成者甚少。究其主要原因,皆因難以致虛。為了達到致虛境界,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總結出一大堆繁雜而又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口訣或玄機。諸如「十三虛無」、「禪坐真機」、「空不空玄機」,以及各種修心、加持、助功等等法門。孰不知,人練法而法也煉人,開通人體的五部要穴之後,使修習者的身心直接與宇宙溝通,渾為一體,這種至精至簡的方法,前人探索了近千年。而開通「會陰穴」的法門,時至今日的氣功界,仍然是默守成規,不敢越雷池一步。  會陰穴古稱陰蹺穴。按丹經所言,此穴是任督二脈的總樞,沖脈的起點。《張紫陽八脈經》曰:「陰蹺一脈其名頗多,曰天根,曰死戶,曰復命關,曰生死竅。上通泥丸,下透湧泉。倘能知此,使真氣聚散,皆從此關竅,則天門常開,地戶永閉,尻脈周流於一身,貫通上下,和氣自然上朝。陽長陰消,水中火發,雪裡開花,所謂天根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  醫學和氣功與奇經八脈的關係十分密切,明代著名的藥物學家李時珍特撰《奇經八脈考》以備學仙醫者筌蹄之用。他認為:「八脈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氣之祖,采之惟在陰蹺為先。此脈才動,諸脈皆通。次督、任、沖三脈,總為經脈造化之源……凡人有此八脈,俱屬陰神,閉而不開,惟神仙以陽氣沖開,故能得道。……是故醫而知乎八脈,則十二經、十五絡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脈,則虎龍升降,玄牝幽微之竅妙得矣。」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陰蹺脈與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蹺五脈會於睛明而上行,與眼的功能極為密切,因此亦有眼根在會陰之說。  張紫陽和李時珍在論及陰蹺穴時,雖然是與陰蹺脈混而兼述,但其位置明確,功能詳備。例如李時珍在《奇經八脈考》中說:「要知西南之鄉乃坤地,尾閭前、膀胱後、小腸之下、靈龜之上,此乃天地逐日所生氣根,產鉛之地也……得之者,身體輕健,容衰返壯,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驗也。」並且感嘆地說:「丹書論及陽精河車,皆往往以任、沖、督脈、命門、三焦為說,未有專指陰蹺者。」  明代尹真人高弟所著的《性命圭旨》,將陰蹺穴明確地定位於會陰穴位置,並將其稱之為虛危穴。會陰穴的異稱、位置和功用也散見於其他的丹經之中。如《天仙正理淺說》將會陰穴稱為「尾閭界地」,云:「尾閭者,二十四脊椎骨下盡處。界地者,三岔之路,上通丹田,下之前通外腎,下之後通尾閭。」《大洞玉經》又將會陰穴稱之為「伏梁下戶」。「……伏梁下戶是大小腸窮相近間隔處當中。秘訣雲,伏梁下戶,在陰囊之後,肛門之前,二陰中央也。」《道法會元》將會陰穴之氣稱之為「太乙」,云:「太乙者,乃會陰穴至陰之氣也,其穴在穀道、水道後,正陷於其氣。」  從以上的經典論著中我們可以得知:會陰穴不僅是人身通氣、八脈之總樞,乃眼的根系所在。此穴上通泥丸,下透湧泉,是生精造精之竅,真氣的聚散皆以此竅為轉移。血脈周流、全身貫通、氣血流暢、百病亦無、容衰返壯、延年益壽,皆於此生,為全身通氣之寶地。故而《黃庭經》云:「閉塞命門保玉都者此也,閉子精路可長活者此也。」《性命圭旨·利集》云:「……水火發端也在此處,陰陽變化也在此處,有無交入也在此處,子母分胎也在此處。」正如《翠虛篇》所總結的那樣:「此穴干涉最大,系人生死岸頭。」  內丹術將會陰穴視之為「地戶禁門」,只因先聖曾有言「天門常開,地戶永閉」,便成為歷代丹家必遵之法旨。為什麼地戶要永閉呢?《黃庭經》對此進行了解釋:「蓋真陽初生之時,形如烈火,狀似炎風,斬關透路而也必由此穴經過。因閉塞緊密,攻擊不開,只得驅回尾閭,連空焰趕入天衢(內丹術認為人體中有四個真氣聚集和運行的通道,稱之為氣街。這裡所指的天衢即上丹田頭部氣街〈腦〉),往上奔一撞三關,直透頂門,得與真汞配合,結成丹砂。非拘束禁門之功,而誰歟。」《天仙正理淺說》也對此進行了論述:「昔曹老師先上蒲團,先得大葯。用七日之功,到五日之間,忽丹田如火珠,直馳上心,即回下馳向外腎邊,無竅可出,即轉馳向尾閭沖關。此皆真氣自家妙用,非由人力所至。」由此看來「地戶永閉」的原因是為了進行丹道運煉的需要。所以《參同契》云:「築固靈株者此也,拘束禁門者此也。」  佛教密宗將會陰穴稱之為密處和鐵門。其位置處於中脈的底端,是人身陰經的匯聚點;它與中脈的頂端、全身陽經的匯聚點百會穴遙遙相對,從而構成人體的陰陽兩極。密宗認為,人身會陰處(密處)貯存著不盡的能量,稱之為「靈蛇」。氣功修持的關鍵是激活這條眠睡的「靈蛇」,使其在以中脈為軸的七輪之間遊走,以使衝天脈結,貫通天頂。因此,密宗雖然對密處的修持十分重視,但也不主張開啟鐵門,而提倡密處永固。  俠門認為:無論是道教的內丹運煉,還是佛教的禪定修持,都是為了達到「六根互用」和「八識歸元」的致虛境界。只有在致虛境界中,才能開發元神,凝結成象;才能明心見性,達到極樂的彼岸。兩教教義和氣功修持的途徑雖然各異,但殊路同歸,均是為了達到開發先天本性(元神)之目的。  道教的內丹術,無論是南宗的清靜丹法還是北宗的清靜丹法,雖下手之初或先修命或先修性,但都是以「心為君」,強調離諸妄想,虛心實腹,返還虛無之先天。先天既返,元性才能顯露,元氣才會產生,元精也會隨之旺盛。如果修心不純(煉己不純),不返先天(虛無境界),則葯源不清,不能結成金丹。因此,「煉己還虛」均被南北二宗視之為至關重要的第一步。然而,身處人慾縱橫的凡世,酒色財氣的誘惑,七情六慾的干擾,若不是德才兼備、極度聰慧的上智之人;若不是在人生旅途中遭到重大打擊和挫折而看破紅塵之人,「煉己還虛」談何容易?  內丹術本源於外丹之術,我們從其大量的外丹術語中即可理解這一歷史淵源的關係。內丹家將人身作為爐鼎,以自身的精氣為藥物,以抑制「欲神」(修心)為綱領,採用漸進之法開發元神,充分顯露出古代小生產者的歷史局限性。「靈光大法」則是以自身為鼎,宇宙為爐,通過五大要穴系統的全面開放,特別是會陰穴的開放,使修鍊者的身心直接與宇宙溝通,快速進入天人合一的致虛境界;並調用宇宙間的巨大能量(爐火),熔煉凡體的陰濁之質,恢復和培育元神的先天之性。正如《青華秘文》所云:「元性見,則元氣生;元氣生,則元精產。」精氣神本來是相依並存,滅則皆滅,「真靈之體實從虛無里胚胎」(李涵虛),何必只局限在體內有限的空間里,苦苦運煉金丹!  由於「靈光大法」特殊的修鍊程序和結構,免去了很多有關爐鼎、藥物、火候等內丹術語的解釋,也避免了很多有關性光顯現層次等方面的闡述。如果談到「靈光大法」的修鍊秘訣,概括起來只有兩個方面:  1、五部要穴的開通秘訣  五部要穴的開通如此重要,致使一些修習者產生了一種思想壓力。其實五部要穴的開通並不難,關鍵是要掌握好開穴時的心態。氣功修持的總要訣是「松靜自然,自然而然」,開穴也是如此。如果我們在修鍊開穴時,恨不得馬上就打通要穴,有意識地去執意追求;由於意念過重或過於專一,反而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特別是會陰穴的開啟,往往是在有意無意之中,在心情愉快平靜的情況下突然被開通,這便是開穴的秘訣之一。  其次,五部要穴的開穴順序也很有學問。首先要打通會陰穴,然後再依次開通百會穴、天目穴、湧泉穴和勞宮穴。只要一打通會陰穴,修習者馬上便可進入「定靜空無」之功境,奇經八脈、中脈系統和全身的十二正經隨之便可很快地貫通,並且能夠激發出天眼功能;百會穴、天目穴等其餘各穴的開啟,均可水到渠成。以上兩點便是開通五部要穴的真機秘旨。  我們通過築基功的修鍊,自身已經具備了開穴的動力(真元之氣),再加上密咒這一利器的配合,要穴必開無疑。五部要穴全部開啟之後,呼吸自然會得到調整;淡泊無欲之心態得到進一步的增強;對以後的仙道修為自會融化貫通;對宇宙、對人生之真諦的理解自會徹悟,修習者將在意識形態方面產生質的飛躍。  2、「迴光返照」的千古秘訣  凡是對佛教和道教的氣功理論有初步了解的修習者,都會注意到這樣一種現象:即「眼」在氣功修持中極具重要的作用。  從佛教的氣功理論而言,在對人體生命現象的認識方面,是以「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八識的唯識學觀點來闡述的。在這八識中,將「眼識」和「耳識」排在最前面。從佛教氣功修持成就而言,「五眼」、「六神通」、「三身四智」所涵蓋的特異功能,「眼」的特異功能(即從「肉眼」至「佛眼」)貫穿於始終;並把「眼」的最高特異功能「佛眼」視之為獲得「大圓鏡智」、生成法身的最高成就。不僅如此,大量的佛教經典都闡述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佛教「五眼」、「六神通」和「三身四智」等特異功能,皆以眼根和耳根而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藏密噶舉派的「四脈七輪」之說。其中的第四脈「噶底水晶之管」、「從肉團心後上行至後頸窩,分二支經左右身後入於左右兩眼瞳仁」(《藏密噶舉派大圓鏡智普及研討》)。難怪當今氣功師有從「眼」的修持來挖掘和整理古典氣功,看來確有卓見。例如唐坤國、陳治親所著的《天目功》即是實例。 道教的六根直覺觀也是將眼和耳排在六根之首,並對「眼」的生理功能及其在氣功修鍊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深刻的闡述。現舉幾例如下:  《西嶽竇先生修真指南》:「經曰:眉下五輪,全在定中起。五輪者,眼也。有血輪、氣輪、水輪、金輪、瞳輪,謂主息入定中作也。真人曰:定中運水火於目中也。故崔公以眼為鏡,要得之五力,乃大道之源,皆在眼力也。白睛屬肺,赤脈屬心,黑睛屬腎,瞼黃屬脾,中有一點瑩明者屬於肝,五藏精華聚於眼也。」  《靈樞·大惑論》:「眼是由五臟六腑的精氣而成的,也是營氣、衛氣與寄附其內的魂、魄循行流動產生神氣的地方。……眼是心的使者,心是神歸宿的場所。」  《胎息經》:「天之神發於日,人之神發於目,目之所至,心亦至矣。」  《青華秘文》曰:「心之不能靜者,不可純謂之心,蓋神亦役心,心亦役神,二者交相役,慾念生焉。心求靜必先制眼,眼者神遊之宅也,神遊於眼而役於心,故抑之於眼而使之歸於心。」  《周易參同契》曰:「原本隱明,內照形軀。」清朱元育註:「生身受氣之初,本來一點靈明(指元神),人人具足,只因後天用事,根寄於塵,塵轉為識,日逐向外馳求,未免背覺合塵,認奴作主,故必須時刻收視返聽,一點靈明自然隱而不露,深藏若虛,從此默默內照,方知四大假合之軀,總歸幻泡,當下便得解脫矣。」  《元始天尊說太古經注》:「天尊曰:忘於目則光溢,泯於耳則心識常淵,兩機俱忘,是謂太玄。」  《道法會元》卷一八九載:「夫人之元辰(指元神)外寄於目,內藏於心,目則外視於萬物,心則內馳於萬機。心目所馳,神亦奔往……人能收心返照,內養形神,則元辰自見矣。」  從以上古典文獻的闡述中,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  (1)眼是由五臟六腑的精元之氣構成的,也是神氣產生的地方。眼不僅具有能量,也是元神出入遊動的場所。  (2)眼與元神有著密切的聯繫。元神雖然歸宿於心,如不抑之於眼,元神則游於眼而役於心,使心內馳於萬機,不得安寧。  (3)如果能夠抑制於眼,再泯之於耳,達到「耳目俱忘」的氣功狀態,即可內養形神,進入還虛的上乘境界。  「心」,儒曰靈台,道曰靈關,釋曰靈山。三教同一法門,總不外此靈明一竅。「人自受生感氣之初,稟天地一點元陽化生此竅,以藏元神」(《性命圭旨·亨集》),「心通,萬法皆通;心靜,萬法皆滅。此一門如來真定者也。凡修道者,先修心定之法,即得定法,還丹不遠,金液非遙,仙道得矣」(《諸真聖胎神用訣》)。然而,心定或心靜,必先制兩眼,這便是「眼」的第一個千古秘訣。  「迴光返照」又名「內照返觀」。光,即目光。斂光向內,即名回光。以神守中,謂之返照。《呂祖師先天虛無太一金華宗旨》曰:「故回光,即所以煉魂,即所以保神,即所以制魄,即所以斷識。古人出世法,煉盡陰滓以返純乾,不過消魄全魂耳。回光者,消陰制魄之訣也,無返乾之功,只有回光之訣,光即乾也。回之即返之也。只守此法,自然精足,神火發生,意土凝定,而聖胎可結矣。」這便是「眼」的第二個千古秘訣。  總之,「眼」在氣功修鍊中具有兩大功能:一是安神定心的致虛功能,二是化陰增陽、儲能凝能、培育元神(聖胎)的能量功能。在「靈光大法」的築基修鍊中,充分發揮兩眼所具有的這兩大功能,要求修習者的兩眼、天目和雙耳同時收視返聽、迴光返照。特別是進入「煉虛合道」的育胎階段,運用兩眼的能量功能進行「內照返觀」,就顯得極其重要了。  我國道教是一種以生為樂、重生惡死的傳統宗教。氣功修鍊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長生不死,即身成仙」。這也是道教區別於其它宗教最本質的特徵之一。這種傳統的思想觀念,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最起碼、最普遍的美好願望。  所謂的「神仙」,是古代方士或道士們理想中超脫凡世、神通變化莫測的長生不死者。又稱之為神人、仙人或真人等。《釋名·釋長幼》稱「老而不死者為仙」,因其具有神通變化,故稱之為神仙。  神仙之說始見於《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葛洪《神仙傳》則謂仙人「或竦身入雲,無翅而飛;或駕龍乘雲,上造天階;或化鳥獸,浮游青雲;或潛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氣;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間而人不識;或隱其身而莫之見;面生異骨,體有奇毛,率好深僻,不交流俗。」真人之稱則始見於《莊子·天下》:「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淮南子·本經訓》:「莫生莫死,莫虛莫盈,是謂真人。」唐代以後,歷代帝王多以真人稱號授與某些歷史人物或當時的著名道士。例如唐玄宗封莊周為「南華真人」,元世祖封丘處機為「長春演道主教真人」。道教中也以此尊稱歷代的祖師,如稱張伯端為「紫陽真人」、王重陽為「重陽真人」、呂洞賓為「純陽真人」等等。  據《性命圭旨·元集》記載,呂洞賓曾經考察過列仙譜傳,始知從古至今,成仙者千萬餘人,拔宅者八千餘處。因此,呂洞賓非常感嘆地於景福寺壁題詩一聯,云:「莫道神仙無學處,古今多少上升人。」  為了使實修者少走彎路,直入大道,現將「靈光大法」修鍊全程中各個階段的重點、注意事項,以及各階段的相互聯接開示如下,以供參照。  通過「靈光聖胎功」和「棄殼升仙法」的持久修鍊,「靈光聖嬰」(元神)日趨哺育成熟,自然會從百會穴處沖舉飛升。沖舉飛升時修持者會感到全身的氣光從腳下向頭頂突然涌去,六根震動,三光(即紫光、金光和紅白相間之光)布滿眼幕和頭頂;同時還會感覺到身體在不停地抽搐和顫抖,隨後便渾身麻木,失去所有的知覺。  當修持者再次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微涼清爽,並伴有一種飄浮感時,即可發現,自己已經飄離在自己肉身的上空。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此時的肉身雖然脈搏還在微微地跳動,呼吸也好像似有似無,但卻像植物人那樣失去了所有的意識活動能力。而你的第二條新生命——「靈光體」(元神),具有你原有的各種思維意識和身態活動的能力。你可以靠近你的肉身進行觀察,你可以用意念的速度上天入地,到你想要去的任何地方去;你也能用意念之力暫時停留在某一個時空;你自己(靈光體)知道什麼時候返回肉體,也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再一次沖舉。修道至此,冥冥朗朗,沒有什麼硬性的規定和限制,肉身實質上已成為你暫時寄居的場所而已!  當你返回肉身約一分鐘之後,你又成為了「你」。  實修者修持到「靈光聖嬰」(元神)能夠沖舉飛升之時,將面臨著兩種修持成就的選擇。一種是徹底脫離肉體,達到古人所講的「棄殼升仙」的天仙境界。另一種則是「長生久視」,實現古人所追求的長生不死,置身於世的美好理想。而這兩種生存形式的修持選擇,均是在「靈光聖嬰」轉變成為金色或紫金色的靈光之體之後,再進行最後的抉擇。  「靈光大法」的修鍊全程需時六年。百日築基,當年開穴;二年獲得靈光神通,三年獲得聖嬰成就。由於實修者的天賦不同,其功力層次一般可分為三等。掌握本門武功絕技,並且能夠發氣制人者,俠門稱之為世俠(即民間所傳頌的俠客);掌握靈光神變成就者,俠門稱之為靈俠(即民間所傳頌的劍客);獲得靈光聖嬰成就者,俠門稱之為天俠(即民間所傳說的仙人)。這些稱謂如今已沒有什麼現實意義,也不必深究。  作為俠門內功秘傳大法之一的「靈光法仙術」,雖然與煉金丹之理相同,「聖聖真真,無不借金丹之理以喻明夫仙道」(《天仙正理直論》),但俠門功法不屬於佛道門庭的範疇,它是超於宗教之外的仙家實修功夫,對此不可不加以區分。望有緣獲得此法者細心參悟,心合妙機,意通道法;心誠志堅,持之以恆;早日功德圓滿,歸一合道,順利完成生命再造修持實踐的整個過程。俠門內功秘法----周天功(上)  《周天功》原名為「元始丹坤亞方術」,相傳為老子所創。後經歷代宗師深修細悟,日臻玄妙,嫡傳於道堂,鮮為人知。  此法最大的特點是不進行任督二脈的小周天運煉,而是通過六種不同的周天修持,即可達到人不煉丹丹自成,人與宇宙混元一體之境界,為後人提供了仙道修持的又一捷徑。  由於《周天功》具有功法嚴謹、要求嚴格、簡明易學、功效顯著;主張悟性達理、性命頓悟直超、在堅持中求進步而自知再修之法等特點,被俠門收錄於本門內功秘法之列,亦有「周天遁四術」之稱。  應傳統養生愛好者的要求,現將全套功法和盤托出。    一、強身功    (一)獨默天地  面對北斗星自然站立,兩腳站立成外八字形,兩腳間距與肩同寬;全身放鬆,心解神安,兩臂自然下垂,五指自然伸展(圖1)。如此靜置片刻之後,開始做以下各式動作。    (二)吞星吐河  嘴-|-#-!-Chun微張,牙齒微開,舌尖輕輕抵住下牙床。吸氣時,氣流要緩勻,勿急勿躁,意想北斗星化為流水存入腹中丹田;呼氣時,提腹丹田之氣(即凹腹),意想口中吐出一股泉水,注入並推動銀河巨浪翻騰一樣(圖2)。一吸一呼為一遍功,持續吐納18—36遍之後,仍然保持此態熱不變,心靜神安地靜置約二分鐘,再接做下式動作。  修鍊重點:此式採用的是逆式呼吸之法,即吸氣時腹腔眠凸起;呼氣時腹腔凹陷。吞吐時,舌面不能隨吐納起伏,並注意與意念的緊密配合。   (三)大鵬騰空  舌尖輕抵上齶,牙齒微開,口-|-#-!-Chun閉嚴,兩臂抬起與肩平,成為一條直線,掌心向下,五指併攏,自然平伸,神態安詳(圖3)。吸氣時,腳跟提起,兩臂屈肘,手腕下彎,五指自然分開,指掌自然地隨兩臂高展過頭六寸左右。動作要舒緩,不可突然(圖3、圖4);呼氣時,兩腳跟落地,雙肘漸直,手掌漸翹,五指自然向上,雙掌下落與肚臍水平即可(圖4、圖5)。起落要隨呼吸的節奏進行,如同大鵬展翅騰空一樣。一吸一呼(即一起一落)為一遍功,共做18遍功。  「大鵬騰空」做完之後,恢復自然身狀身態,原地邁走邊輕微地跺腳,兩臂同時隨步伐前後擺動;前擺之臂與身體的角度約75度,後擺之臂與身體的角度約45度,呼吸略急促(圖6),持續活動約一分鐘左右,接練下式。  修鍊要點:  1、此式在修鍊過程中,-|-#-!-Chun齒不動,舌頭要平實不能顫動,只用鼻子進行呼吸。吸氣時要勻緩,呼氣時要急促,同時要意注腹丹田。  2、呼吸與兩臂、兩肘、兩掌腕、兩腳跟的動作,均要做到協調一致,舒展大方。    (四)推山填海  面對北斗星自然站立,兩腳相距與肩同寬,雙目微閉。意想自己體如青松,迎風斗雪;好像面前有一座齊天大山,伸手即觸。山後是一片大海,白浪滔天,無邊無際(參看意境圖7)。  吸氣時屈肘伸指,屈肘時要穩緩,掌心向前,五指叉開略曲,手背遮放於肩前相距約二寸許;-|-#-!-Chun張齒開成橢圓形,舌後縮,舌尖微微向下,氣流隨吸氣之「哈(hā)字音湧入咽喉,急吸快止。與此同時提肛、收腹、擴胸、容氣於胸腔(參看意境圖8);呼氣時,雙臂突然推直,掌心向前,五指不變,掌隨氣出,快速而迅猛,呼氣發出「噗(Pù)字音,牙齒微開,舌頭後縮,-|-#-!-Chun如小孔,以胸腹力綳之勢呼出,要突然噴射,由急到緩,口齒不變,儘力呼凈(參看意境圖9)。持續修練18遍—36遍功。  意念配合:推出之意在倒,意續山倒聽水聲;山倒之聲為「嗵」(tōng),填海之聲為「哇」(wā)。  收式動作:雙腳自然叉開,雙手卡腰,腳跟站定,左右轉向活動腰部。之後,自然踢腳約一分鐘,再接做下式動作。  修鍊要點:  1、-|-#-!-Chun、齒、舌與呼吸及發音的要求,在此式修鍊中很嚴格,要認真做好。  2、雙掌的推出與曲收均要與呼吸相協調,富於節奏感。動作不宜過急或過緩,身體可隨推縮和呼吸進行前後適度的擺。但腿要直,腳要穩。   (五)仙指畫圖  面向北斗星自然站立,兩腳站成外八字形,兩腳間距與肩同寬。意想身體如同風擺柳樹,神態輕鬆自然,目米前視(圖1)。雙臂伸向上前方,肘自然彎曲,拇指和食指結成圓,中指自然伸出,四五指彎曲而不觸手掌,高舉於頭頂七寸左右,成或寫或畫神態(圖10)。兩中指相距六寸,向外畫圓,畫出的圓直徑為一尺六寸左右,謂之反向構卦(圖11)。畫圓時,身體的重量應放在前腳掌上,上身隨構卦動作微微擺動。  意念配合:畫圓時,意想指端發出白光,畫出的是銀光閃爍的光環。  收式動作:畫圓約兩分鐘之後,雙臂曲於胸前,雙肘環身前後擺動,開胸擴氣(圖12;並作三次深呼吸。然後再原地漫步約一分鐘,接做下式動作。  修鍊要點:  兩中指畫圓時,要提肛收腹擴胸。用鼻呼吸要和畫圓相協調,富有節奏感;氣流要勻緩,勿急忽躁,與意念活動緊密配合。    (六)水中摸玉  面向北斗星自然垂立,雙腳叉開與肩同寬。意想雙膝沒於青山中的泉水之中,好似耳聞水聲,目睹山水秀色。彎腰下蹲,頭要順其自然,勿過仰過低,目眯視,-|-#-!-Chun齒自然張開,舌尖抵住下齒床;雙手自然伸入水中,叉開五指,兩手拇指相距九寸左右,意想水中有一塊長三尺三、寬九寸九的白玉,手撫摸在玉的上面,雙手左右移動,雙腳站穩,身體隨之晃動,若可見可感(圖13)。雙手左右移動撫摸18遍—36遍之後,續練收式動作。  收式動作:閉目仰頭深呼吸九次,然後挺身卡腰正倒走,以九步為妥。  修鍊要點:  口鼻呼吸要勻緩,似有節奏,要與摸玉的動作協調一致,把意念專註於摸玉的柔澀之感上。    (七)具形周天(分為三式進行修鍊  1、頭頂紅日  面向北斗星自然站立,兩腳叉開站成外八字形,腳跟相距與肩同寬,雙肘彎曲約83度,五指併攏,掌心向上,自然向前平伸,僅小指側端處相連。相連處距中脘穴六寸左右,小臂不靠身。-|-#-!-Chun閉齒張,目閉而上視,舌後縮,舌尖懸空無觸;呼吸要自然平和,緩呼緩吸似若睡眼,但呼氣與吸氣之間的間隔需達三秒鐘,鼻吸鼻呼(圖14)。  意念配合:意想頭頂上方六寸之處有一輪紅日。意想15分鐘至70分鐘之後,即可停練。沒有收式動作,隨心意活動即可。  修鍊要點:  (1)注意此式「-|-#-!-Chun閉齒張,目閉上視,舌後縮,舌尖懸空無觸」的體式要求。「-|-#-!-Chun閉齒張」即嘴-|-#-!-Chun閉攏,但上下齒不相抵。「目閉而上視」即兩眼雖然閉合,但兩眼球要向頭頂上方觀想意念中的一輪紅太陽。  (2)頭頂百會穴若有熱、涼之感,或似小旋風旋轉的感覺,均屬正常反映。若出現頭暈,乃為插入雜念所致。  (3)百會穴處若於皮里皮外似有小蟲子蠕動,效果為佳。若眼前閃光或閃現奇異景物為正常,若有光環為最佳。  (4)當百會穴出現上述正常或者最佳感覺之後,便可接修第二式,也可跳級而直接修鍊第三式。  2、胸腹蓄氣  面向北斗星自然站立,兩腳叉開站成外八字形,兩腳間距與肩同寬;兩肘彎曲79度左右,掌心向內(朝懷中),五指併攏,兩掌指相抵,與中脘穴相對,距離約為九分左右,小臂不靠身體(圖15)。-|-#-!-Chun閉齒張,舌尖輕舔上齶,閉目而上視。呼吸自然勻緩,如似睡眠,鼻吸鼻呼,勿急勿躁。  意念配合:以意念領真氣運行,意念和真氣不能脫節,要意氣相連相隨。從百會穴領氣入上星穴,過印堂穴,走素穴進入人中穴,再穿過承漿穴至入迎穴後到天突穴,意念領氣終止於天突穴。隨後,真氣自會下行;真氣不行心臟後自然分行,進入肝肺,後會合於胃,再分入腸脾,會合於腎,最後歸回於腹丹田(參見圖16)。  修鍊要點:  (1)修鍊此式時,胸腹部都會有氣感,氣中帶溫熱,腹丹田有動感,均屬最佳效果。  (2)開始修鍊此式時,不必拘泥於練功遍數,但要堅持修鍊20分鐘以上,待胸腹部有氣感並通蓄之後,要持續6分鐘,方可接修第三式。  3、周天環流  本式形體態式不變,如第二式之要求。  如果以意領氣至天突穴後,15秒種便可胸腹氣通,腹丹田便似有一個直徑約四寸三分大小的球體出現,或左或右旋轉,此時便可很容易地完成具形周天了。如果沒有這種體感,仍然可練此式。  具形周天不必以意領氣,只要按照下列要求去修鍊,即可完成。  雙肘彎曲,大拇指與其它四指叉開,四指併攏,掌心向下,左右拇指輕抵天樞穴(圖17)。照此耐心地靜候,真氣自會從腹丹田分進下肢,進血海,穿過外膝眼進入三里穴,再過解溪穴,從內庭穴繞過大腳趾縫到湧泉穴;再由湧泉經崑崙過承山、委中、殷門、承扶諸穴,至環跳穴而歸於命門穴;繼而再由命門順脊椎過大椎穴、啞門穴,回歸百會。這便是由百會通胸腹經腹丹田繞行下肢於脊椎、順歸百會的具形周天。古人稱之為「運丹法啟式」(參看「具形周天」示意圖)。  通達具形周天之後,每天要修鍊一次,每次以旋轉九周為宜,多則無益。不進收功式,自然結束。結束後自由活動,以順心意而動為好。  修鍊要點:  (1)「具形周天」宜在夜晚9時以後修鍊為好,子時(23點—1點)為佳,其他時間均可。  (2)練功地點可安排在室外,以山川水邊為好,松柏林中尤佳。如天氣不好時,可在室內修鍊。  (3)能在9分鐘內完成具形周天環流九周者,便可進行下步功法的修鍊。

俠門內功秘法----周天功(下)  二、環腦周天    面向北斗星盤膝而坐,右腿壓在左腿上,右腿的小腳趾壓在左腿的陰陵泉穴位上,左腿的大腳趾抵在右腿的足三里穴位上;挺胸收腹,頭要端正。兩手結成托丹式手訣,即右手大拇指與其它四指叉開,形成79度角,四指併攏平伸,掌心向上;左手中指抵住右手掌心的勞宮穴,右手無名指按定在左手的神門穴位上(古傳記載為行間穴,實為隱傳),結成雙手疊合的托丹式手訣(圖18)。閉上嘴-|-#-!-Chun,牙齒輕輕咬住舌尖,閉二目平視,呼吸要輕緩均勻平和,鼻吸鼻呼。  如果修持者不能盤膝,可以坐在凳子或椅子上,右腿的委中穴壓在左腿的膝蓋上,其它要求同上(圖19)。  意念配合:  1、首先要關閉一切雜念的思路,慢慢思索一會周天運行的路線,好像自身安然獨坐於空中一樣。  2、意想百會穴有氣旋轉。旋氣約六分鐘之後,便引氣從百會穴過上星穴,進入天目穴;再由天目穴左右分開繞向率谷穴,繼而合於啞門穴並回歸百會穴。自感以上氣路通達之後,便停止以意領氣,而改為意隨氣行,也就是以氣領意運轉。自始至終持續運轉半小時以上,氣路如果展寬,為好的徵兆(圖20)。  收功時無收功動作,自由活動五六分鐘即可。全腦通運之後必然會出現特異功能。  修鍊要點:  具形周天通達之後,方可修鍊環腦周天,亦可與具形周天交替修鍊。其他要點同具形周天。    三、雙目周天    面向北斗星盤膝而坐,左腿壓在右腿上,左腿小腳趾壓在右腿的陰陵泉穴位上,右腿的大腳趾抵在左腿的足三里穴位上;雙手疊合,結成托丹式手訣(圖21)。  閉上嘴-|-#-!-Chun,牙齒張開成縫,舌尖懸空上卷,閉二目平視,遙看遠方。呼吸為鼻呼鼻吸,要輕緩均勻,心定神安,穩如泰山。  如果不能盤膝,可坐在凳子或椅子上,左腿委中穴壓在右腿的膝蓋上(圖22),其它要求同上。  意念配合:  意想百會穴有氣旋運。旋運約六分鐘之後,引氣從百會穴過上星穴進入天目穴,再由天目穴左右分入陽白穴,繼而由陽白穴繞太陽穴過睛明穴,穿過攢竹穴,走眉中再入陽白穴,似圓周運行,最後回歸百會穴(圖23)。待氣路通達之後,即可以氣領意,讓真氣自行旋運。氣道展寬為好的徵兆,自始至終持續修鍊半小時以上。  收功時無收功式,自由活動五六分鐘即可。雙目全運,必然出現特異功能。  修鍊要點:  環腦周天通達以後,方可修鍊雙目周天。雙目周天可與環腦周天、具形周天交替修鍊。其他要點同前。  四、雙耳周天    面向北斗星盤膝而坐,雙手疊合結成托月式手訣(圖21)。閉上嘴-|-#-!-Chun,牙齒張開成縫,舌上卷抵齶;閉二目仰視上前方。鼻呼鼻吸,呼吸要輕緩均勻。如果不能盤膝,可坐在凳子或者椅子上,左腿委中穴壓在右腿膝蓋上(圖22),其它要求同上。  意念配合:  意想百會穴有氣旋運。旋運約六分鐘之後,便引氣從百會穴過上星穴,穿過天目穴,分左右入陽白穴;繼而由陽白穴經太陽穴過聽宮走耳後至率谷穴,而後直上回歸百會穴。繞耳如圓(圖24)。氣路通達之後,即以氣領意,讓真氣自行旋運。氣道展寬乃為好兆頭,自始至終堅持修鍊半小時為好。  收功時沒有收功式,自由活動五六分鐘即可。雙耳全運,必然會出現特異功能。  修鍊要點:  雙耳周天通達之後,可與雙目周天、環腦周天、具形周天交替修鍊。其他要點同前。    五、太形周天(分為三式修鍊)    1、靜神吐納  面向北斗星自然站立,心靜神安。雙腳站成外八字形,兩腳間距與肩同寬。屈肘,兩手大拇指與其它四指叉開,四指併攏平伸,左右手掌心均朝下,交叉疊合;右手四指在上,拇指在下,壓在左手手背上,兩手拇指交叉似「X」形(圖25)。吸氣時,採用吸譜音「坡(pō)、「嗬(hē)、「珂(kē)、「鷗(ōu)」、「嘩(huā)」、「哈(hā)」,六字音訣吸氣。吸氣要勻,字音要隨吸氣發出,以自己能聽清楚為度。吸氣時要在一口氣中發出吸譜六字訣,吸氣一定要吸足,吸足之後,稍停約六秒鐘至四十秒鐘,再咽一下氣,讓氣全部灌入小腹之後,呼氣,同時發出呼「譜(kū)」字音。呼出要勢如噴泉,儘力呼凈。  修鍊要點:  (1)吸譜六字訣和呼譜一字訣的發音,均以所標註的拼音為準,不得以地方口音代替。  (2)呼氣與吸氣相隔16秒至21秒鐘後,再進行第二次吸氣。一吸一呼為一遍功,需要連續完成九遍功。初練時很不習慣,多練習幾次後便會順其自然,亦可逐步成倍增加。  此式收功無定式,自由活動即可。  2、神步八卦  功前準備:在每天練功之處的地上,預先畫好直徑為七尺九大的八卦圓周,要在中央畫有無極圓心,但不必畫出八卦符號。神步八卦的修鍊,即是在此八卦圓周上遊走。  面向北斗星自然站立,猶如高山上的一棵青松。雙腳站立成外八字形,兩腳間距與肩同寬,挺胸收腹,眼睛眯而有神,神態剛毅。雙手背向身後,右手自然半握,左手輕握右手腕,第四指(無名指)用微力按住右手腕的神門穴;身體自然轉向東北方,此為逆時針轉圈,並目視中央無極圈。  第一步左腳先邁出,身穩步健,腳步輕盈,腰背不彎,呼吸自然;意想腳下蹭走在金環之上,同時目視無極圓,意想無極內有如一團烈火在燃燒,火焰為紅色,雖烈而不炎熱(圖26)。  如此先逆時針走九圈,每圈八步;再順時針走九圈,每圈同樣走八步。切記不要多走。走完後成自然站立式,自然呼吸,無收式動作,自由活動即可。  3、太形周天  面向北斗星自然站立,兩腳站立成外八字形,兩腳間距與肩同寬。雙臂下垂,掌心向內,左右手拇指與中指端相抵成圓,其它各手指自然屈伸;雙目微合無視,心定神安,挺胸收腹提肛(圖27)。  嘴角閉合,中-|-#-!-Chun留小口,牙齒張開細縫;舌靠實下齶,舌尖抵住下牙床,舌兩側抵上牙床兩側,舌形如布瓦,讓氣流由中-|-#-!-Chun小口進齒縫,過舌面,緩入氣管。呼氣與吸氣均如此,鼻子略伴呼吸。  意念配合:  (1)意想百會穴采天陽之氣,大約意想九分鐘左右。  (2)雙領雙環。即用意念導引兩條周天路線在體內運行。  A由百會穴往前入上星穴,進印堂過人中至人迎經天突到膻中穴;繞胸回腹集中於腹丹田。再由腹丹田入陰經分進下肢,穿過內庭至湧泉,返上從身後走殷門,過環跳穴,集中於命門穴,繼而由命門穴順脊椎經啞門穴而回歸百會穴(圖28)。  B引氣由百會穴往後過啞門穴,於大椎穴分進雙臂;由肩進到肩井至手三里、外關,過中指十宣,入勞宮、內關於曲池,再由肩井順原道回歸百會穴(圖29)。  修鍊要點:  (1)以上AB所示的兩條周天路線要同時運行,氣運分明為佳。  (2)太形周天需子時運煉,時間為46分鐘。    六、混元周天    「混元周天」為「周天大法」的了手功法,古代稱為「元始丹坦亞方術」,即俗稱的」遁甲術」。它是在「太形周天」完全純熟的基礎上進行修鍊的周天功法。因此,「太形周天」的修鍊必需達到如下標準:  1、無意念的導引,氣路分明並自行運轉。  2、眼、耳、腦都具通功。  3、發放外氣意到氣到,發補同時。  「太形周天」只要達到了以上三個標準,便可自知混元珍功的修鍊之法,不必言傳。到那時氣運全身,氣道走向分明,天地人混元一體,你便是通天通地的活神仙了。  修鍊混元周天的要訣如下:  1、必子時修鍊。  2、必在前五種周天完成之後。  3、必盤膝合掌於靜園。

俠門內功秘法函授學員疑問解答  「俠門內功秘法」自函授以來,不斷接到學員來信。有的提出各種問題,有的則想知道下次函授的內容。現特選登幾封具有代表性的學員來信,統一進行解答。    一、廣州市****房****來信詢問:    1、練一次築基功全套功法大概需要多長時間為好?  2、如果因時間關係,練築基功能否拆開來練?如把「靜禪功」(百會納氣法)分開來練。  3、站樁功可否睜開眼睛?抱圓樁一般站多長時間為好?    二、遼寧省大連市**** ***來信詢問:    年歲較大之人,能否修鍊好本功法,望李老師在百忙之中,給我指出一條明捷的煉功之路。李老師那裡還有什麼自修函授教材?    三、山東煙台市**** ***來信詢問:    空中求得靈光後如何接法?收歸會陰還是收歸腹田?如何存養?再者,修鍊指導中第七節言道:不練「馬陰藏象」者可放棄築基功,從俠門抗打硬氣功入手築基。此抗打硬氣功能傳給弟子嗎?    四、湖南省益陽市**** ***來信詢問:    我的文化水平較低,能否看得懂函授教材?我已經五十多歲,還能取得成就嗎?  舊納以上學員的來信內容,統一答覆如下:  「靈光大法」本為俠門秘傳之功法,稱其為內功或氣功,是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全套功法圍繞著「生命再造」的修持主題,構成了兩步極為關鍵的修鍊層次。其一是煉己築基;其二是開穴致虛。只要順利地完成了這兩步修持,再無需老師的指導,憑自力即可修鍊成功。  「靈光大法」的築基功與其他門派略有不同,當修持者的身心已經投入之後,便可達到不思性慾的程度(但不是喪失生殖能力)。修持者如有妻室,往往會因此鬧得夫妻不和,我在傳功過程中此例頗多,因此在有關性生活的問題方面,特意強調了一下;這也是俠門不避紅塵的主要原因之一。  已近晚年的學員,力爭「積氣沖關」,以便得以形固延年。隨後再迅速開穴致虛,並放棄「靈光神通」的追求,直接進入「靈光聖胎功」的修持為佳。身患疾病的學員,不必追求百日築基之速,將真氣停留在命門、大椎穴以下部位,讓真氣衝擊病灶,治癒病患。待病體復元之後,再一舉沖關。  整套築基功的修鍊,均要求鼻吸鼻呼(除「三吐納」一式例外);並要求閉目練功,以便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意境中去。站樁過程中可以睜開兩眼,但要做到睜而無視,不為外界所干擾。「抱圓樁」是「調氣法」的預備式,當兩手之間有氣感時即可結束。百日築基期間不能斷功,如因時間關係,可以從簡修鍊,即「站樁功——調氣法——靜禪功」的修鍊程序,這樣可保證功力不退而略有長進。全套築基功如認真地修鍊一遍,需時約1小時45分鐘。如果站樁和打坐的時間延長,就會更久一些。  氣功的修鍊,自古就有「命功靠師傳、性功靠自悟」的說法。因為初修之人,對自己的動作、呼吸和意念的行功是否正確,心理上總是存在著疑慮;如果有老師在身邊示範,心裡就踏實。再者,命功修持階段身體的氣感反映比較強烈,初修者沒有經驗,往往不能理解,誤認為是走偏現象等。有些功法內涵用語言或文字很難表達清楚,如果有老師在身邊心傳口授,學員能夠較快地領悟。  俠門武術和氣功的內容比較豐富,內功秘法有六部,武功三大絕技加一套抗打硬氣功,此外還有《奇功八部》。在近幾年內陸續面世,有興趣者請注意有關的廣告信息。俠門內功秘法函授解答(二)  一、陝西**** ***來信詢問:    我通過104天的築基功修鍊,順利地完成「積氣沖關」貫通小周天。整個過程和體驗基本與老師所講述的相同,只是有三種現象理解不了,請老師指教。  1、當真氣沖頂玉枕穴時,眼前出現一顆血淋淋的人頭骨,當時我很害怕,這種現象連續出現過幾次。另外,我還看到過鮮紅艷麗的桃子和一條灰蛇盤繞飄浮在頭頂上空。  2、貫通小周天的第二天晚上靜坐時,額頭的左前方出現拳頭大的一個光團,中間是微紅色的光核,外層是耀眼的白光。整個光團不僅從左向右慢慢旋轉,而且光核也在向外翻滾。這種現象天天出現。  3、小周天貫通後,鼻子老是流清涕,是不是走偏現象?    二、河南三門峽市**** ***來信詢問:    我原本修的是道家內丹術,屬鬧黃派即倪少通派,由倪振飛老師傳授,以函授形式授功。得到「靈光大法」後,使修鍊進展加快,令人深感貴門派之恩德。現在是元神雖然飛升,但自己仍不能控制它。比如按倪派教材所授,初期階段七天放飛一次,現在達不到;讓它放飛它卻不理,它不定什麼進候自己飛游一次。  請教如何才能使元神聽指揮,有計劃地進行飛游?另外,下一步是粉碎虛空。我看了幾家資料,都是理論上講的整套,實修卻無從下手,盼老師能否指點一個明確方法?  歸納以上兩名學員的來信內容,答覆如下:  俠門築基功要求與「天目功」同時進修,***同學在煉功過程中所看到的人頭骨,實際是自己的頭骨。鮮紅艷麗的桃子是自己的心臟;而盤繞飄浮的灰蛇是自己的腸子。這種現象並不是幻覺,當真氣沖頂玉枕關時即可產生這樣的內視功能。但這種功能並不穩定,只有在入靜較深時方可激發,只在眼前呈飄浮狀。  古人在丹經中有「光如月華之圓明」的描寫,能夠清晰地看到拳頭大的光團及其翻滾旋轉,實不多見。這是形成內丹產生慧光的景象,可能與簡曉東同學年輕體健、精氣強盛有關。  鼻子流清涕在古代丹經中稱之為「玉柱雙垂」,這種現象一般出現在大周天的修鍊階段。這是由於雜念較多,真氣運行於頭頂下至印堂部位時,印堂髓阻不通;又經氣化作用而產生的一種偏差現象,是精氣走漏的證候。排除的方法是凈心靜氣,排除雜念。  有關出元神的問題,我在教材中有較詳細的介紹。從張**同學的來信中可以看出,他正處於出陰神的修鍊階段。出陰神和出陽神(元神)的最大區別在於:出陰神屬於有為之功,是在修持者深沉的意念冥想中進行的。出元神則屬於無為之功,是在修持者空定忘我的狀態下自然產生的。不能進入虛無空定的境界,是不可能出元神的。況且,在出元神時身體感受也異常強烈(見教材),絕不會像出陰神那樣輕鬆。人為地讓元神有計劃地進行飛游,難免落入有為之弊,實不敢贊同。在如何進入虛空境界的問題上,俠門所採用的是「開穴致虛」之法。而佛道兩教均採用抑制欲神的漸進之法,即加強品質道德的修養,不斷地捨棄各種貪慾和慾望而逐步獲得。
推薦閱讀:

比甲內功養陽術
太極內功的學理 王大勇 史紹安
陳式太極拳內功技擊法四步功
武當內功易筋經

TAG:內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