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建構唯物的意識形態

何 慶

創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之人文體系——健康文化理論體系,旨在將社會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精神大眾化,夯實社會主義思想基礎,鑄就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發達國家。這就涉及創新建構科學的、健康的、唯物的意識形態。意識的向上運動形成思想,鑄就精神,方有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的發達國家。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社會主義精神的鑄就、社會主義發達國家的建設,都有賴於創新建構科學的、健康的、唯物的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這四個字包含意識的形與態。這裡意識的「形」指思維活動,「態」指心理狀態。那麼,什麼決定心理狀態?社會角色。不同的社會角色決定不同的心理狀態,而不同的心理狀態決定不同的思維活動,則不同的思維活動決定不同的意識,不同的意識決定不同的行為。所謂意有千變萬化,人有千姿百態。

每個社會的意識形態都是複雜的,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應當反映該社會佔統治地位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並為其服務。當今中國,唯物的意識形態反映現存社會裡孕育著的文明因素,並為建立新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務。唯物的意識形態既是公民性的,亦是社會性的。公民性是指唯物的意識形態在個體層面,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民的自律文化,自律文化的作用,是產生自覺行為。社會性是指唯物的意識形態在社會層面,是社會主義社會規範性的約束機制。

倫理學是道德的科學。道德是意識形態的內涵,而課程既是意識形態的載體,也是意識形態的文件。因此,新時期道德建設就是創新建構唯物的意識形態。這裡提及的道德之道指理想人格,道德之德指立身依據與行為準則,構成新時期社會主義國家公民道德建設之結構。而社會主義社會公德建設,則由社會主義國家公民的個體道德和與之相適應的國家的規章、制度等構成。

又因為,在社會主義社會管理學方面,精神指思維活動、心理狀態和意識。這裡唯物的意識之形與態,剛好與唯物的精神互為內涵。即理想人格為唯物的意識之形——思維活動,立身依據為唯物的意識之態——心理狀態,唯物的意識即社會主義國家公民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準則。

中華民族優秀的管理文化——以家經濟為背景,以血緣為基礎,以親子之愛為輻射核心所形成的心理原則——家倫理,支撐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歷程。而今,經濟的全球化、人的角色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人不僅僅是家經濟背景下的家庭成員,更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社會成員,因此人的生存與發展有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和領域,揭示出「類存在物(馬克思用語)」需要「類倫理」的支撐問題。

創構類倫理,首先需要創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之人文體系,運用人文教育打造社會主義國家公民的社會性人格、民族性道德、政黨性史觀,以創新建構科學的、健康的、唯物的意識形態。

習近平總書記在「8·19」講話中強調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唯物的意識形態具有豐富的內涵。科學的、健康的、唯物的意識形態是指唯物的意識形態系統的系統,而唯物的意識形態系統的系統,是在唯物史觀語境中的價值理性體系。在唯物史觀語境中的價值理性體系,由唯物的價值點以及分解價值點構成價值量。而在眾多的價值點以及分解價值點匯聚的價值量中,他人的信任乃至敬仰是人生獲得的最大價值,也是最高的人文素養和生存境界,體現出來的是生存意義。其運行關係是:唯物的意識之順向運動或目標性的逆向運動是指唯物的價值運動,且唯物的價值運動在形成社會主義思想的同時,鑄就社會主義精神,這就是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是人類的正文化。因此,創構類倫理,是以經濟全球化為背景、以新時期社會主義國家公民的人性化道德為基礎、以公民之愛為輻射核心,所形成的社會性人格與人道主義。

創構類倫理,將從三個層面逐步提升「類存在物」——社會主義國家公民的生存境界,以夯實社會主義思想基礎,鑄就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使社會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精神大眾化,這將有力地推動社會主義發達國家的建設進程。

第一個層面,在新常態下打造社會主義國家公民完整人格和與之相適應的立身依據與行為準則之系列教學,創新建構公民人性化道德,即唯物的、人性化的意識形態。

其一,打造公民的責任意識是完整人格培育的第一個維度,稱之為生存理念,表述為「視勇於承擔責任為愛之表現,在現實生活中認真地、完整地、充滿自信地履行社會生活中多種角色賦予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打造公民責任意識,一方面,需要打造具有唯物意識的認真的理性行為、具有唯物意識的完整的理性行為和具有唯物意識的自信的理性行為。具有唯物意識的理性行為簡稱唯物屬性。唯物屬性是公民社會化的職業功能。因此說,打造具有唯物意識的認真、完整、自信的理性行為,就是在培育公民賴以生存的社會化的職業功能。例如,具有唯物意識的完整的理性行為的打造,是做事的計劃性、嚴謹性和完整性思維的打造。完整性思維的打造,是不同的人生時段,需要的課時量不同,最佳培育期為小學四年級。另一方面,不同的社會角色有不同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多種社會角色就有多種社會責任和義務。這就是說,打造公民的責任意識,內涵錯綜複雜且體大思精,是在社會主義國家公民思想梳理和完整人格重塑的過程中,致力於將社會主義社會責任的全民化。

其二,打造憂患意識與節約意識及精細化管理思維。這是完整人格培育的第二個維度,稱之為生存修養,表述為「心為子憂,行為民善,在現實生活中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分錢、一分鐘」。這既是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的培育,也是精細化的人生管理、家庭管理乃至組織管理、社會管理思維的培育。

其三,打造公平意識和規則意識。這是完整人格培育的第三個維度,稱之為人格修養,表述為「視名利為自然、明人生之愛理,在現實生活中以尊重老人、同情弱者、喜愛孩子為完整人格之表現」。這裡提及的「視名利為自然」是指政治公平。因為,只有政治公平,社會才能穩定,人們才能夠安居樂業,這是創構文明的政治生態之開發與實踐應用設計。這裡提及的「明人生之愛理」是指公民了解愛的道理,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開發與實踐應用設計。也就是說,每一位公民都能夠由於自愛而勤奮、由於愛家而明理、由於愛子而節約、由於愛國而志堅,並視勇於承擔責任為愛之表現,這是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創新建構以「愛」為核心,並「視勇於承擔責任為愛之表現」的社會主義文明社會運行新規則,和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管理制度。

第二個層面,在新常態下打造社會主義國家公民成熟人格和與之相適應的立身依據與行為準則之系列教學,創構公民集體化道德,即唯物的、集體化的意識形態。這是建構在打造完整人格和與之相適應的立身依據與行為準則的基礎之上,進而增加的另一個維度之內容,稱之為價值修養,表述為「視創造社會價值的人生經管能力為人生之根本財富」。這是對人生之根本財富的重新認知和認定,達到對人生之根本財富的物質與精神的價值轉換,通過糾正對人生之根本財富的認知偏差,進行反腐倡廉建設的開發與實踐應用設計。

第三個層面,在新常態下打造社會主義國家公民理想人格和與之相適應的立身依據與行為準則之系列教學,創新建構公民社會化道德,即唯物的、社會化的意識形態。這是建構在打造完整人格、成熟人格和與之相適應的立身依據與行為準則的基礎之上,再增加一個維度的內容,稱之為生存境界,表述為「作為類存在物,著眼於人類的健康發展與文明進步」。

總之,中國有句老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創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之人文體系——健康社會管理文化理論體系,運用人文教育創新建構科學的、健康的、唯物的意識形態以人之初為始,致力於傳播唯物意識,培育理性行為,佔領唯物陣地,建設唯物陣營,以解決社會主義國家的文化衝突與協調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是創新建構社會主義社會規範性的約束機制之進程。這一進程,是奠定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直至實現社會主義國家長治久安之不可撼動的、穩固的基石之歷程。

(作者系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推薦閱讀:

造富時代:富翁增速之快14年罕見 財富總額再創新高
魏思:一家蟄伏多年的AI公司中的持續創新者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中國榜單專欄
創新的準備工作
賬戶創新難助券商逆襲 (14.7.11)
淺論基層法庭如何參與社會管理創新

TAG:創新 | 意識 | 建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