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普京在克里米亞的強硬政策並不高明 | 學術觀察

作者:宋偉(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俄羅斯總統普京有著健壯的體魄、強大的氣場,能開戰鬥機,可以與專業相撲選手過招。作為一個政治強人,他在俄羅斯的執政時間已經超過15年。對他治下的俄羅斯是更加專制還是更加穩定,人們的看法不一、褒貶也不一。令人同樣印象深刻的是普京敢說敢做的外交風格。在克里米亞危機爆發後的不到半年中,他就成功地從烏克蘭手中奪回了克里米亞半島;儘管受到了來自美國及其盟友的壓力,但是普京與中國、印度、越南等國關係的加強一定程度上緩衝了西方國家制裁的不利影響。

2014年3月18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宮向議會上下兩院發表電視演講,就克里米亞問題闡述俄方立場。

因此,在許多人的眼中,他是戰鬥民族的典型代表,甚至有俄羅斯歌曲唱道「嫁人要嫁普京這樣的人」,而剛剛當選美國總統的特朗普更是多次公開讚揚普京的領導力:「我這樣告訴你,在領導力方面,普京能得『A』,而我們的總統做得卻沒那麼好。」的確,對於普京的領導力和行動力,絕大多數人想必都不會提出什麼疑問。但是,儘管如此,普京到底在克里米亞危機中有什麼樣的高明戰略使他獲得了成功?普京閃電式奪回克里米亞的行動,真的表明他是一個高明甚至偉大的戰略家嗎?

【視頻】俄羅斯超級流行歌曲《嫁人就要嫁普京》(請在網路環境下觀看)

一、克里米亞危機的簡要回顧

第五次俄土戰爭後克里米亞絕大多數時間處於俄國控制之下

克里米亞半島位於烏克蘭的最南部,面積大概是2.5萬平方公里,人口在260萬左右。它像一隻巨型章魚深入到黑海的中部,東部通過刻赤海峽與俄羅斯相望。半島屬於地中海氣候,植被蔥蘢、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是著名的療養和旅遊勝地。位於半島最南端的旅遊名城雅爾塔,曾經是二戰快要結束時美蘇英三國首腦舉行會議、奠定戰後國際秩序的地方。

從15世紀開始,這一地區大多數時間處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之下。沙皇俄國一直對黑海虎視眈眈,在長達240多年的時間裡,沙俄同土耳其進行了10多次戰爭,奪取了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大片領土。1783年的第五次俄土戰爭後,克里米亞就被納入沙俄版圖,此後的絕大多數時間裡,都處於俄國控制之下。

第五次俄土戰爭後,克里米亞就被納入沙俄版圖。

半島主要原住民韃靼人被蘇聯領導人全族流放

從13世紀開始到被蘇聯領導人流放為止,韃靼人(意思說「說蒙古語的部落」)一直是半島上的主要原住民之一。1921年,成立了隸屬於蘇俄的克里米亞韃靼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大多數韃靼人一直不願意歸順俄國,因此在歷次有關克里米亞的戰爭中都站到俄國的敵人一方,在二戰中據說也對德國人相當友好,最終招致了蘇聯領導人將其全族流放烏茲別克(當時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等地區的殘酷決定,遷徙過程中死亡率也非常高。很快這一地區就「俄羅斯化」了。

1944年,斯大林以許多克里米亞韃靼人與德國合作為由,將全部克里米亞韃靼人強制移民至中亞,韃靼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也被改為克里米亞州。圖為2012年,克里米亞的韃靼人舉辦活動,紀念韃靼人被驅逐出克里米亞68周年。

戲劇性的是,1954年5月,蘇聯當局為了紀念俄羅斯與烏克蘭合併300周年,將克里米亞劃給了烏克蘭,決議的理由是:「鑒於克里米亞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之間經濟上有共同性、地域接近、經濟和文化關係密切。」但是,隨著1991年12月蘇聯的解體,克里米亞繼續歸屬烏克蘭。俄羅斯的一些政黨和政治精英不斷提出要收回克里米亞的主張,因為不僅涉及部署在克里米亞的黑海艦隊的歸屬問題,還涉及到俄羅斯對黑海的控制能力以及「不放棄任何一寸神聖領土」的領土民族主義情緒等諸多方面。

克里米亞是俄羅斯影響烏克蘭的重要棋子

在這個大背景下,俄羅斯政府一直對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分離活動予以或明或暗的支持。從1992年以來,克里米亞始終是俄羅斯影響烏克蘭的一個重要棋子。而由於歷史原因,烏克蘭國內以第聶伯河為界,東部烏克蘭和克里米亞是親俄的區域,而烏克蘭西部則是更加親西方的區域。因此,當烏克蘭東部的領導人上台時,俄烏關係就比較好,克里米亞就不是大的問題;當烏克蘭西部的領導人上台時,克里米亞問題就經常會凸顯。

克里米亞危機的爆發,正是因為2010年烏克蘭總統大選,來自烏克蘭東部的亞努科維奇當選總統,執行親俄政策,並於2013年決定暫停與歐盟的一體化協議準備工作。這引起了烏國內大規模的抗議活動,並最終導致了亞努科維奇的下台。在此背景下,2014年3月1日,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總理阿克謝諾夫發表聲明,請求俄羅斯提供幫助,以保障克里米亞的「和平」。俄軍隨後進入克里米亞半島,在親俄民眾和武裝人員的配合下基本控制了這一地區。2014年3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法案,使其正式生效。

當地時間2013年12月1日,烏克蘭基輔,數十萬民眾舉行示威活動,抗議政府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要求總統亞努科維奇下台,並號召舉行全國大罷工,一些國家機關在當天的抗議活動中遭到衝擊。

2016年7月28日,克里米亞聯邦區併入俄羅斯南部聯邦區。但是,圍繞著克里米亞危機所發生的俄羅斯與烏克蘭和西方的對抗並沒有停止。烏克蘭東部的親俄勢力希望效仿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並引發了內戰。美國及其盟友對俄羅斯進行了經濟制裁。從2014年到現在,制裁一直在持續,最新的消息是將繼續延長到2017年7月。毫無疑問,制裁給俄羅斯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困難,但普京在國內的支持率似乎依然很高。畢竟,在大多數俄羅斯人的眼裡,普京應該是民族英雄,領土是永久的,而經濟困難只是暫時的。

二、普京強硬政策的舊式戰略思維與民族情緒

克里米亞獨立是以俄羅斯軍隊的介入為保障的

俄羅斯為什麼一直想要奪回已經送給烏克蘭半個多世紀的克里米亞半島?這裡的根源當然不會是俄羅斯政府所說的「保護克里米亞地區人民的人權」或者「民族自決」。事實上,在2014年3月4日的時候,普京還表示「不會吞併克里米亞」。但是,隨著事態的進展,人們很快發現,俄羅斯的特種作戰部隊出現在了半島上,而烏克蘭的軍隊基本上不堪一擊。從這個角度說,克里米亞之所以能獨立,是以俄羅斯軍隊的介入作為保障的。

俄羅斯政府保護人權或者民族自決的說法之所以不可信,是因為它自己長期以來就堅決反對這樣的理由。克里米亞地區並沒有出現嚴重的人權災難或者民族迫害,因此既不適用人道主義干涉的國際法依據,也不適用民族自決的國際法依據。如果說克里米亞的全民公投代表了所在區域多數人的意願,屬於所謂的「住民自決」的話,那麼俄羅斯在車臣共和國為什麼不執行同樣的政策?事實上,蘇聯解體時,車臣共和國就要求獨立。為了繼續控制車臣,俄羅斯發動了兩次殘酷的車臣戰爭,直到2009年才結束,而普京,正是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展現他駕駛蘇—27戰鬥機飛過車臣上空的硬漢形象。

2000年3月20日,普京親自乘坐蘇-27戰鬥機飛過車臣戰區,展示他對車臣戰爭的強硬態度。

俄羅斯領導人依然崇尚領土擴張和權力政治

俄羅斯人的克里米亞情結,歸根結底是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方面的原因是俄羅斯領導人依然保留著17-19世紀的舊式戰略思維,崇尚領土擴張和權力政治——本質上還是從美俄對抗的角度來考慮烏克蘭和克里米亞問題,以及認為克里米亞半島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意義。從歷史上來看,俄羅斯之所以對土耳其進行十多次戰爭,重要的一個戰略地位就是要獲得西南方向的出海口。現在,克里米亞半島依然部署著俄羅斯的黑海艦隊。烏克蘭獨立後,俄羅斯與烏克蘭達成協議,繼續租借半島上的塞瓦斯托波爾港。但是,時至今日,克里米亞其實已經不再具有以前那樣的「地緣戰略意義」,俄羅斯海軍也早已風光不再。

根據1936年簽署的《蒙特勒公約》,黑海海峽的主權歸屬土耳其,而軍艦如果要從黑海進入地中海再進入大西洋或者印度洋,必須經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按照《公約》,軍艦的通過必須通過外交途徑得到土耳其的批准。在戰時,如果土耳其中立,那麼禁止一切軍艦通過這兩個海峽;如果土耳其參戰,允許軍艦通過與否由土耳其決定。而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因此,即便俄羅斯獲得了克里米亞半島,它本質上也不對黑海的控制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事實上,除了塞瓦斯托波爾港,俄羅斯在黑海沿岸還有其他一些港口。

根據1936年11月9日生效的《蒙特勒公約》,土耳其獲得了在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設防的權力。現在土耳其作為該海峽管理者,管理著黑海附近國家在該海峽的軍艦航行。

俄羅斯海軍的實力也已經大大縮水,僅有一艘老舊的航母、4艘巡航艦和11艘驅逐艦。儘管普京曾經提出過雄心勃勃的擴軍計劃,但是2009年以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和克里米亞危機後的制裁重創了俄羅斯經濟,目前看起來擴軍計劃很難落實。事實上,在當前的軍事條件下,核武器、具有全球到達能力的導彈系統和戰略轟炸機已經使得某一地理據點的所謂「地緣戰略意義」大大降低了。土耳其作為北約成員之一,這一事實就決定了俄羅斯不可能恢復對黑海的控制權。

奪回克里米亞是普京提升國內支持度的有效手段

俄羅斯急於奪回克里米亞的第二方面原因可能是俄羅斯國內長期的領土民族主義情結和大國情結,而奪回克里米亞對於普京來說是提升國內支持度的有效手段。俄羅斯從一個小公國,不斷擴張成為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領土民族主義情緒根深蒂固,「一寸神聖領土也不能丟」。烏克蘭獨立了已經是重大損失,又可能導致經過多少次浴血奮戰才得到的克里米亞永久失去,這對於許多俄羅斯人來說,是不能接受的,哪怕這一地區已經被明確送給了烏克蘭半個多世紀。

因此,一些俄羅斯政治精英提出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理由,例如送給烏克蘭的決定是當時的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是在喝得酩酊大醉、不清醒的情況下做出的;或者是因為赫魯曉夫在烏克蘭政治上成長起來、夫人又是烏克蘭裔,因此對烏克蘭有著特殊感情。

對於普京來說,成功奪回克里米亞,他的形象就從控制車臣共和國的硬漢,如願以償上升成了俄羅斯的民族英雄。在2012年普京再次擔任總統後,俄羅斯國內出現了一些反對普京的思潮,甚至在普京的就職日莫斯科還發生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許多人指責選舉的過程中存在舞弊現象。在治國理政方面,普京並沒有拿出什麼有效的方法,俄羅斯經濟一直下滑。但是,奪回克里米亞,使得俄羅斯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對普京的支持重新上升到85%左右——儘管這一數字精確性存疑,但是毫無疑問對普京的支持度已經大幅度上升了。

三、奪回克里米亞是普京強硬政策的成功嗎?

普京的強硬是因為俄羅斯有把握能「吃得住」烏克蘭

普京成功地奪回了克里米亞半島,從領土和資源的角度來說當然是一種收穫,而且似乎沒有付出太大的人員傷亡代價。普京的強硬政策為什麼能夠成功?是像國內許多人所說的那樣,普京敢作敢為,敢於與西方對抗,不怕打仗?但是,換了土耳其——它擊落了俄羅斯的戰鬥機,普京似乎並沒有表現得同樣強硬啊。畢竟,在多數情況下,僅僅有強硬政策是不夠的——如果對手毫不退讓,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麻煩。即便短期內對手退讓了,現在的國際關係也不再完全是17-19世紀的強權政治了。

普京對待烏克蘭之所以能如此強硬,並且短期內獲得成功,首先無疑是因為兩國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以及烏克蘭在能源上對俄羅斯的依賴,這使得俄羅斯有把握能「吃得住」烏克蘭。假設烏克蘭擁有核武器或者是北約、歐盟的成員之一,想必普京都不敢採取如此果斷的行動奪回克里米亞。烏克蘭2015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才650億美元,經濟運轉基本依靠美歐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維繫。俄羅斯雖然經濟陷入嚴重困難,但2015年也有1萬億。軍事力量方面,雙方的差距就更加懸殊了。烏克蘭獨立才二十多年,俄羅斯可以說對它的內部情況是了如指掌。

大多數克里米亞民眾對俄羅斯的感情比烏克蘭更深

克里米亞於2014年3月16日就是否入俄舉行公投,結果顯示贊成加入俄羅斯的選票佔95.5%。圖為當晚烏克蘭辛菲羅波爾親俄民眾在列寧廣場上歡慶。

普京強硬政策能獲得成功的第二個原因是克里米亞民眾的配合。克里米亞的大多數人對俄羅斯的感情更深,對烏克蘭的認同不高,也期望加入俄羅斯後生活水平能有所提高。這也是為什麼克里米亞的俄羅斯族雖然只佔了總人口的60%左右(烏克蘭人大約24%,韃靼人大約12%),但公投時投票率為82%,而贊成加入俄羅斯的為95%——這說明有一部分烏克蘭人也投了贊成票。事實上,在克里米亞地區,俄語、俄羅斯文化一直都是主導性的。如果克里米亞不是這樣一個特殊的情況,普京也不可能採取強硬的閃電式的政策並獲得成功。

美國奧巴馬政府對克里米亞局勢表現軟弱

相比前面兩個原因,普京強硬政策在短期內能獲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還是第三個,即美國奧巴馬政府的軟弱。在克里米亞危機和隨後的烏克蘭危機中,美國政府有強力介入的足夠理由。假如奧巴馬政府能夠及時發出明確的強硬信號——就如肯尼迪總統在古巴導彈危機中所做的那樣,克里米亞局勢將不會是這樣一個結果。但是,奧巴馬政府在敘利亞、利比亞等問題上的軟弱已經讓外界和普京清楚看到,奧巴馬不可能下決心與俄羅斯發生直接的軍事衝突。對於歐洲,普京認為歐洲對俄羅斯能源依賴很深,不是什麼大問題。沒有了美國這個最大的顧慮,普京當然可以表現得十分果敢。

之所以說美國有足夠的理由介入克里米亞危機,是因為所謂的「布達佩斯紀要」。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基輔的新政權清點後發現他們擁有176個洲際導彈發射器、1240個核彈頭、以及3000多件戰略核武器。1994年2月5日,比爾·柯林頓、鮑里斯·葉利欽、約翰·梅傑和列昂尼德·庫奇馬四人——當時的美國、俄羅斯、英國,和烏克蘭領導人——達成了一項協議,美俄英三國保證烏克蘭的國家安全,烏克蘭要把這些洲際導彈交還給莫斯科管控。最後的SS-24導彈也於1996年6月從烏克蘭轉移走。自此之後,基輔面對其具有核武裝的鄰國毫無防備。這項協定也被稱為「關於安全保證的布達佩斯紀要」。

「布達佩斯紀要」簽字儀式

事實上,正如普京所料,奧巴馬政府對於克里米亞局勢既沒有發出強硬的信號,也沒有給予烏克蘭以足夠的援助,甚至一直拒絕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性武器。事實上,早在2014年2月初,美國3家重量級的智庫聯合發表報告,強調美國及其盟友未對俄羅斯借烏克蘭危機給西方帶來的威脅給予足夠重視,這一狀況必須改變。報告建議奧巴馬政府立即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性武器,幫助保護烏克蘭獨立。

四、普京是一個高明的戰略家嗎?

吞併克里米亞意味著俄羅斯永遠失去烏克蘭

最後,回過頭來看,普京在克里米亞的強硬政策算得上是一個高明的戰略嗎?顯然不是。普京不是一個高明的戰略家,更談不上是一個偉大的戰略家。

普京與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

首先,如果普京是一個高明的戰略家,那麼他就應該有效地影響和幫助亞努科維奇穩定國內政權、緩和國內矛盾,而不是支持亞努科維奇迅速轉向親俄的政策,最終導致亞努科維奇政權的倒台。如果沒有2014年2月的政權更替,那麼俄羅斯獲得的將不是一個克里米亞,而是一個作為俄羅斯西部屏障的烏克蘭。而烏克蘭有著世界上四分之一的黑土地和深厚的農業基礎以及一些前蘇聯留下的領先製造業和軍事技術,對於俄羅斯來說可以成為一個重要的盟友。吞併克里米亞意味著俄羅斯永遠失去烏克蘭。

奪回克里米亞使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

其次,俄羅斯奪回克里米亞,並沒有多大的戰略意義,但是為了提高克里米亞人的生活水平以及美國與其盟友的制裁,都使得其經濟雪上加霜。過去幾年中,俄羅斯的經濟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持續下滑,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下降。2013年俄羅斯GDP是2.23萬億美元,2015年已經跌到了1萬億。油價下跌、資本外逃、盧布貶值、老齡化和人口減少,使得俄羅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再次元氣大傷。

普京在克什米爾的強硬政策讓周邊國家恐慌

最後,俄羅斯奪回克里米亞所暴露出來的舊式戰略思維無疑讓它的周邊國家感到驚慌,也讓美國絕大多數精英把俄羅斯作為主要戰略對手。從長遠來看,俄羅斯的國際戰略環境不是好轉了而是惡化了。普京採取的「住民自決」的方式讓克里米亞分離分子獨立和加入俄羅斯,對於許多國家的分離主義勢力來說是一個鼓舞。時至今日,國際社會絕大多數國家都沒有承認克里米亞從烏克蘭的分離。儘管特朗普的上台可能會因為把中國作為主要對手而部分改善和俄羅斯的關係,但是他更可能是要求歐洲國家在制裁上有更大的力度,也不太可能會對普京做出讓步。需要注意到,特朗普反覆說,如果他上台,普京將會對美國更加尊重。顯然,在克里米亞問題上,普京並不「尊重」美國。

(作者:宋偉;編輯:陳菲;文中圖片、小標系編者所加;圖片來自網路。騰訊思享會獨家稿件,未經授權,其它媒體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土狠打俄耳光普京煞是難受 俄報復手段一籮筐
普京:別逼我進入狂暴模式
普京首次承認俄軍參與接管克里米亞 展示新能力
特朗普時代 最危險的是中俄關係
這一次,普京為什麼能忍氣吞聲?

TAG:學術 | 政策 | 克里米亞 | 普京 | 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