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自信,精神的家園

  毛時安  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有著自己不同於西方文化的理念、理路和表達方式,是中國人血脈中流淌的文化基因。同時,又積澱著人類共同的價值要素,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世界不等於西方。我們有些學人在提及「世界」一詞時,往往把詞義內涵簡單轉換成「西方」。在今天中國知識界所謂的「世界主義者」視野里,其實一直沒有歐美以外國家的身影  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是「現時代」、現在進行時地作用於當代中國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又是「超時代」的、未來進行時地作用於一個民族子孫萬代未來靈魂建設的長遠精神資源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沒有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故宮,望著此起彼伏的紅牆黃瓦,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來訪的美國總統特朗普說,文化沒有斷過流的,始終傳承下來只有中國。我們這些人也延續著黑頭髮、黃皮膚,我們叫龍的傳人。這是對文化自信的最充分、最有力的表達和肯定。  當代中國所創造的30多年來人類發展史上從未有過的奇蹟般的發展,其力量來源於文化的深厚土壤。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最深沉最本質的記憶。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從神話傳說的久遠年代一路披荊斬棘,幾度輝煌幾度曲折走到現代、走到新時代的文化創造。是歷史長河中滔滔不絕的浪花,生生不息地在歷史的地殼深處推動著一個古老民族艱難地前行。這對於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中華民族尤其如此。歷經數千年歲月的沖洗,全世界只有中國文字的形體巋然不動。「沒有中斷過」,是一種何等蔚為壯觀的文化現象啊。從岩石上的象形圖案,歷經甲骨文、鐘鼎文、石鼓文、大篆、小篆和各種書體寫法的變化,始終堅持著「書同文」的文化原則。全中國全世界的中華兒女,不管你生活在何處用什麼方言什麼口音,你都能用方方正正的漢字毫無障礙地進行流暢的書寫、記載和交流。文字,是文化最核心的載體,最本質的形態。正是依靠這一核心的載體,繁衍了中國文化獨有的千姿百態,包括文學的詩詞歌賦文小說,書法的各式書體,數以千百計讓人眼花繚亂的戲曲和民間藝術,形成了人類歷史上最為浩瀚壯觀的文化奇蹟之一。這塊土地上生活的祖祖輩輩的中華兒女,創造了從遠古神話、先秦諸子、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直到新民主主義文化、當代社會主義文化。燦爛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像綿延不絕的長江、黃河,孕育滋潤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這是中國人民也是全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  「世界眼光」不等同於「西方眼光」  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有著自己不同於西方文化的理念、理路和表達方式,是中國人血脈中流淌的文化基因。同時,又積澱著人類共同的價值要素,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因為一百多年來中國的積貧積弱,落後挨打,因為西方文化的強勢擠壓,在外來文化的影響和衝擊下,在一些知識界的朋友,而且是一些相當有話語權的人士中,出現了「數典忘祖,言必希臘」及言必歐美的文化傾向。凡是歐美的,左也好,右也好,永遠都好。簡單粗暴地對待自己的文化傳統。凡是中國的,橫不對,豎不對,總是不對。永遠在用他者的眼光挑剔不已。其實,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古代中國遙遙領先於歐美達千年之久,而落後只是近兩三百年的事情。而且,人類文化從來就是和而不同的,從來就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從20世紀到21世紀,中國能再度實現對西方的追趕和超越,有我們開放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的關係——應該指出的是,這種開放吸收消化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自信——但其中積健為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優秀文化傳統凝聚起來的精神力量,在總體上發揮了巨大的助推作用。有人說,要從世界看國家,不要從國家看世界。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國,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個人是認同的。毫無疑問,需要用開放的胸懷、世界的眼光看中國,但問題是,我們更需要立足中國文化廣袤豐厚的大地,用中國的眼光看世界。二者不可偏廢。而且,更重要的還是用中國的眼光看世界。立足自我,博採眾長,為我所用。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世界不等於西方。我們有些學人在提及「世界」一詞時,往往把詞義內涵簡單轉換成「西方」。坦率地說,在今天中國知識界所謂的「世界主義者」視野里,其實一直沒有歐美以外國家的身影。所以,把「世界眼光看中國」變成了「西方眼光看中國」。在西方學術界歷史學逐漸摒棄西方文化中心論,提出大歷史觀的同時,我們卻隱約看到了西方文化中心論不褪的陰影。  「把根留住」,需要文化定力的支撐  我們還清晰記得1999年底人類剛進入新世紀時的普天狂歡。但自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並沒有如我們當時迎接新世紀時那麼讓人樂觀,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各種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巨大的不確定性。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2008年底由次貸危機引發的至今拖累世界經濟復甦的金融海嘯,西亞北非的持續動蕩,難民潮的衝擊與「人權」等西方固有價值觀的衝突,持大一統歐洲理想模式的歐盟遭遇英國退歐的震蕩,以及近年歐洲極右翼思潮、民粹主義、種族主義等的活泛。全球處在一個充滿撕裂和無序的文化狀態中。簡單地照抄西方文化實現人類的現代化,已經遇到了現實瓶頸。一個動蕩而不確定的時代,需要堅實有力的文化定力的支撐。更何況,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個一百年中國夢的長征途中,一定要有憂患意識。  人類歷史的發展證明了一個基本事實,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每一個人都是文化長期塑造影響的結果。現代心理學認為,人類生活中存在著一種影響制約我們思想行動的集體無意識。這種無意識,就是文化。毋庸諱言,現代化在給人類生活帶來各種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和心理衝擊。這就是傳統文化的失落和湮沒。這種失落和湮沒,造成了現代人精神「無根」的空洞、虛空和無力感,成為文化原野上永遠的漂泊者、流浪者。從而使「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到哪裡去」成為了現代人最為普遍的精神焦慮。就像一首《把根留住》的流行歌曲唱的那樣,「多少面孔茫然隨波逐流,他們在追尋什麼?」「把根留住」,也成了現代人共同的文化願景。事實上,誕生在人類文化軸心時代,幾千年積澱下來並且在不斷生長著的儒道互補,諸子百家以降的中國文化傳統,是我們也是人類最可珍視的文化財富。儒家學說文本《論語》109次提及「仁」。以仁為核心的思想,是解決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人相處的許多基本原則。譬如,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教無類、和諧大同等。道家學說以道為核心,道可道,非常道,大道至簡、大道無形,還有對大自然的順應、對過度貪婪不欲的節制、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天人合一等,為人與自然、人與宇宙相處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思想資源。這些是中國文化和人類文化中最可寶貴的財富之一,也是解決現代人類精神困境、精神危機,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極其重要的思想資源。孔子和老子,已經引起西方自然科學家和人文思想家中許多傑出人士的高度關注。我們完全不必要數典忘祖。但是很遺憾,我們有些知識分子朋友,常常以自己的淺薄和無知,簡單粗暴否定我們偉大先賢留下的最值得珍視的文化遺產。而在西方思想界,有誰這樣對待過蘇格拉底、柏拉圖呢?  文化自信,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文化自信,就是為我們提供「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堅定、堅強、具有戰略意義的文化定力,從中汲取源源不斷、常用常新的思想資源,從而為每一個現代中國人構築一座來自幾千年歷史積澱,卻始終生機勃勃氣象萬千如星漢燦爛的精神家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是「現時代」、現在進行時的作用於當代中國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又是「超時代」的、未來進行時地作用於一個民族子孫萬代未來靈魂建設的長遠精神資源。對內可以成為我們萬眾一心,克服、戰勝艱難險阻的巨大向心力、凝聚力,對外也可以在處理國與國關係時掌握話語主動權,不戰而屈人之兵,產生「以理服人」的作用。如由天下大同衍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和而不同的相向而行,合作共贏的相處之道。堅定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是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  毋庸諱言,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尤其是「五四」以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未來和命運,一直是一個爭議不斷的重要命題。文化自信,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不泥古復古,不簡單否定,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不斷補充、拓展、完善,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新時代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對於外來文化堅持交流互鑒、開放包容。取長補短、擇善而從,既不簡單拿來,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明成果,積极參与世界文化的對話交流,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可以說,它充滿了理性、科學的精神,極其有效地化解了鴉片戰爭和五四運動以來對於傳統文化的各種或激進或保守的看法,採納了論爭中的各種積極成分,顯示了中華文化的從容、自信、大度的氣概。文化自信,就是要在文化上既不妄自尊大,更不妄自菲薄。  中華民族從來就是一個有著文化自信的民族,有著對外來文化極其強大的兼收並蓄的消化吸收然後同化的功能。佛教兩漢年間從西域傳入中國本土,在中國文化的土壤里生出了具有強烈本土特色的禪宗,然後還傳至東鄰日本和中國周邊其他國家。今天中國民樂中的琵琶、胡琴等許多樂器都是西漢年間從波斯等地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逐漸變成民族樂器大家庭一員的。我國唐代蔚然成大觀的近體詩,則是結合漢語語音特點,藉助印度梵音音律,經沈約總結成四聲八病,最終形成了近體詩嚴謹到幾近完美的抑揚頓挫的格律,並出現了杜甫這樣的詩聖。在海通困難的西漢時代,我們的偉大祖先就以穿越茫茫戈壁、翻越雪山達坂的絲綢之路,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開放胸懷。可以說,對中華文化封閉保守的批判,不是出於對中華文化的誤解,就是有意的曲解。結構主義認為,一個系統只有不斷與外界保持交流才會有其生命活力。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綿延不斷的生命力,就在於它始終在堅持本體的同時又開放著自身。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在空間上不是封閉的,在時間上不是停滯的,是一個鮮活的有機的不斷吸納的生命系統。我們不能固步自封,對原有的要進行創造性轉化,對原來缺乏的要努力實現創新性發展。  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前赴後繼、波瀾壯闊、不斷探索,充滿了艱難曲折,一路走到今天的偉大曆程,同樣伴隨著文化的創造、積澱。新時代,我們又以充滿朝氣的活力,接續傳統文化的生命力,為世界提供了具有當代氣質,不同於西方文化傳統,又具有人類性世界性的系列文化理念,為中國和人類走向未來提供了新的思想資源。  可以深信,文化自信將為古老的五千多年沒有中斷過的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注入強勁新鮮的活力。一個已經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的民族,將在21世紀為當代世界文明發展留下屬於自己的深深足跡,和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一起向著未來健康地前行,構築起屬於我們也屬於人類文明的共同家園。  (作者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推薦閱讀:

自信的技巧
自信是「壞"男人給女人的一顆定心丸
怎麼變得開朗樂觀、表達能力強?
害怕別人的眼神 無論是老師 還是長輩 怎麼克服?
作為一個lol鑽石選手 怎樣才能在工作生活中體現自己的長處 和優勢呢?

TAG:文化 | 精神 | 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