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青年之歌
「小小油燈照山牆,映著炕桌上的菠菜湯。...」
這是我們青年點的點歌,就像有的學校有校歌一樣,我們叫這個為「點歌」,也叫知識青年之歌。
最近看了鳳凰台採訪一位南京的知青老大哥,因為做了一首《知識青年之歌》被抓進監獄,總算對上號了,這位英雄我們當年是聽說過的,也是很同情的。那個時候,不止一個人寫過知青之歌,全國知青都有同感,可他受到這樣的迫害。我在這裡向他致敬,祝他晚年幸福。
我們知青點的這首歌情調是完全不同的。開頭開得很平淡,但是對我們那一群來說確實很震撼的。當然後面還有很長的詞,作者是我的一個好戰友,當年19歲吧,如今卻是國內最大名牌大學的知名教授,我不想隨便發表他的處女作,等他退休了自己寫文集吧。
短短的兩句話,就是我們青年點整個生活的一個寫照,沒有想念我們的城裡的家鄉,沒有想念爹娘,沒有想念偉大領袖,也沒有戰天鬥地幹革命的豪言壯語。開門見山,平淡地道出了我們每天的生活。
油燈,離開了明亮的大城市,還是小小的,不是那種出去野餐用的非常浪漫的風燈,而是黃豆粒大的黃黃的火苗。山牆,不知你們知不知道東北農村小平房的結構。靠南邊的牆有窗,火炕就貼著南牆,靠窗。北面是北風那個吹的方向,所以牆特別厚,無窗,叫做山牆。山牆朝屋裡的這一面是用泥抹的,不是水泥,不是石膏,也不刷白粉,它就是一層黃泥拌著細沙抹平了,就是牆。一年到頭被油燈熏得黑黑的,晚上村裡特別的黑,屋裡一粒小油燈光只能照亮一張炕桌,「照山牆」感覺就像拿著火柴照進山洞那樣,黑洞洞陰森森的,不知前途在那裡,不知將來我們去向何方。
炕桌,炕上面放著一張小桌,炕是我們一天三分之一的時間呆著的地方。外邊零下二、三十度北風刺骨,屋裡沒有火爐暖氣,只有這一鋪炕。炕的下面是空的,晚飯燒火的煙從下面過,熏熱了炕。白天是繁重的體力活,晚上一進屋就上炕,趁熱吃了飯看會兒書、打打撲克,趕緊睡了。但是第二天早上醒來,眼睫毛凍在一起,睜不開。睡房裡零下十幾度。
菠菜湯,唉,最難忘的是那一碗菠菜湯。菠菜湯有什麼?是啊,今天做一碗嫩綠的肉丸子菠菜湯,加點蝦米,很饞人的。但那是什麼菠菜啊!8、9、10三個月,春菜吃完之後,冬菜的白菜蘿蔔下來之前,只有菠菜,秋天的菠菜,齊腰那麼高,發黃,連根拔起,紅根菠菜,那又粗又長的根就像一個胡蘿蔔。菜,其實已經不是菜了,又粗又硬,晒乾了打碎就是糠了,餵豬,豬都不吃的大草糠一樣的東西,我們用大菜刀連根帶菜剁碎了,煮湯。湯,井水加粗鹽,把這「秋波」扔進鍋里,上面蒸的窩窩頭,下面燉的那個湯,就是炕桌上映著油燈的那一碗。沒有油,沒有肉,連著一天兩頓喝它三個月,涮腸子,今天想起來還記得那個味道。
就這兩句歌詞,寫出洋洋一篇文章,把我們青年點的生活寫透。
這樣的生活,對於一群不到20歲,在城裡父母身邊長大的半大孩子們來說,是什麼樣的感受?我前回說到的世外桃源,東北農村民風的樸實,是從精神意義上講。但生活是無趣的,是苦的。非常地苦!不堪回首,所以,我們唱的那首知青之歌也是樸實的歌。
但是,我的每個故事到結尾的時候總是有一個轉彎,向著正面發展的轉彎,這也許就是我們知青練就的個人性格吧,逆境之下總是在爭取拼出一條血路,而且還要樂觀。那年當大家傳唱這首歌,唱遍了我們公社,唱回家的時候,當我們聽說「南京知青之歌」出事的時候,我 們組織了公社裡的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排練各種文藝節目,去討廣大貧下中農的好評。我們把它變成東北大鼓表演唱,跟今天趙本山的二人轉差不多,劇本講了一個知青在生產隊里的動人的革命故事,還叫「知識青年之歌」,居然參加縣一級的演出得了獎,全點大吃了一頓豬肉燉粉條。 在以後的幾年中知青們成了鄉村劇團,不但發揮一些藝術的能力,心情明亮了一些,而且經常串鄉演出,生活還是得到了改善。
前些天我在想,如果沒有上大學出國這一段,我們那幾個哥們就在那個農村接著寫作排練二人轉,今天是不是也是趙本山的競爭對手了? 本山大哥有句名言,當年出來唱二人轉的遠大目標就是為了蹭一頓豬肉燉粉條。一樣、一樣,一笑、一笑.....
推薦閱讀:
※北京圍城
※致青春,唯有青春和遠方不可辜負
※評青年周末報道[一虎一席談]12月28日錄製現場[附報道全文]
※楊柳青年畫《二十四孝》全本圖
※二三十了?該買個啥車騙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