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叫傳統釣

  「傳統釣」是相對「懸墜釣」而劃分稱謂的「老式」釣法,是在流傳幾千年的傳統釣法中,被全國釣友、乃至海外釣友應用得最廣、最普遍的釣法。其釣組結構簡單、普遍的可操作性,易制、易仿、易學、易會,實用性強,適應範圍廣,在資源豐富時,漁獲率高,相對成本低、持久耐用。

中文名 傳統釣 台釣術語 斷口、上魚、打窩等
基本工具 釣竿、釣線、魚鉤、餌等 適釣水域 大部分的自然水域
對象魚 鯽魚、鯉魚、草魚等多種經濟淡水魚 常用餌料 蚯蚓、白蟲、土蠶等

什麼叫傳統釣

傳統釣

  「傳統釣」是相對「懸墜釣」而劃分稱謂的「老式」釣法。其實在流傳幾千年的傳統釣法中,被全國釣友、乃至海外釣友應用得最廣、最普遍的釣法,有「朝天鉤釣法」、「睡鉤釣法」、「立鉤釣法」、「張鉤釣法」(又稱「排鉤釣法」)、「延繩鉤釣法」、「綳鉤釣法」、「竹卡釣法」、「輪車竿釣法」(又稱「甩鉤釣法」)等,不但廣泛用於淡水釣,還被用于海洋釣。

  廣義的傳統釣並非是一種專門釣法,也沒有專門的傳統釣組,它是人們長期以來普遍使用的釣魚方法的總和。傳統釣法的提出,是為區別於新出現的以高密度魚群為垂釣對象,以複合精練食為釣餌,以高精密度釣組高速上魚,以競技為主要目的的競技釣法。競技釣法來源於傳統釣法,競技釣法又改進和推動了傳統釣法。

傳統釣術語

  西風壓倒東風。

  (觀雲)早看東晚看西。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東北風,雨祖宗;西北風,開天鎖。

  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

  南風刮到底,北風來還禮。

  春釣灘,夏釣潭,秋釣旮旯,冬釣魚陽。(清)

  釣魚不釣草,多半是白跑。

  人穿棉襖,魚鑽水草。

  「寬釣窄,窄釣寬,不寬不窄釣中間」。

  「方塘釣四角,圓塘釣回灣」。

  「有草草邊釣,無草釣木樁」。

  「流水應當釣緩處,石頭釣後不釣前」。

  「流水口,橋墩下,木排左右有魚藏」。

傳統釣裝備主要工具

  魚桿:短節7.2的杆子溜大魚不如中長節好,腰力不是很好,1米多的長節杆子,收放,下魚,上餌不太方便,釣點有遠近,長節有時收了1節太短(累),放一節太長(長條長尾巴)。中長節杆子居兩者這中,上下都能兼顧,一般只有釣點特遠,還有中個體較大的魚時才會全抽出來。杆子長了溜大魚比短小的台釣桿絕對省力,特別適用不太能抻長的漁線。

  線:選線要根據釣多大的魚用多粗的線,這樣才能防止意外發生,保證自己的魚竿安全,切勿盲目的一味追求使用粗線。

  浮子、墜、鉤:可以選擇直接購買七星漂或者是立漂,同時也能夠DIY塑料泡沫做的長條漂,選擇較細的,粗的浮力太大。剪7~8mm長的小粒7到8個,可能剪的時候有大小,先把小的先串在線上,再串大的(浮力上小、下大),裝備幾個鵝毛浮子,剪幾粒比塑料浮子短些的小粒,再把毛浮子從兩邊剖開,不是裡面軟外面硬。剪幾個細細長長的三角形去堵塞塑料浮子和線中間的空隙,軟面向線,硬面向浮子,做好後上下可以動,粒與粒間距7~8CM。

輔助工具

  竿架:傳統釣也需要使用竿架,但只能算是輔助裝備。有了竿架,釣竿就有了一個安全的放置位置,上魚頻率不高時將釣竿放在竿架上,可免去端竿的勞累。傳統釣竿架的種類很多,但原理都是一樣的,即前面一個支點將竿子托起,後面一個鉤子壓住釣竿的末端。

  魚護:傳統釣的魚護比較容易簡單,而且不帶脫鉤器。這是因為傳統釣一般以野釣為主,上魚頻率不高,故對魚護沒有過高的要求。

  抄網:傳統釣的抄網與台釣有所不同,其網布必須是大網目的稀網,而不像台釣用密網網布。這是因為傳統釣用的是有倒刺的鉤,如果有倒刺的鉤掛在密網網布上,是很難取下的。

  摺疊椅:傳統釣不需要專門的釣箱,但也還是得配個摺疊椅,坐著垂釣總是會舒服些的。

傳統釣水域

  適用於大部分水域面積,對垂釣水域適應性強。

傳統釣對象魚

  適釣鯽魚、鯉魚、草魚、鰱鱅等多種魚種,魚物大小皆可。

傳統釣餌料搭配和技巧魚竿的選擇

  輕:這樣攜帶和使用方便,同時由於傳統釣中需要長時間的持竿,所以選擇比較輕的魚竿,長時間垂釣才可避免不必要的體力消耗。

  韌:即是有韌性,不易被折斷,在傳統釣中,經常會遇到大物,這是對魚竿的一種巨大考驗,如果魚竿韌性不足,很容易出現斷竿情況。

  彈性:一般傳統釣較為長,中魚之後需要提竿上魚,所以魚竿帶有一定的彈性,能提高中魚率,減少斷竿的發生。

  長:有一定長度才便於遠釣,適用性更強,無論深水域或淺水域均可使用。

傳統釣餌料搭配

  配方一、蠶蛹、玉米面、白糖、麩皮:將蠶蛹晒乾磨成粉,用量三勺,玉米面用量一勺,麩皮用量五勺加入少許白糖,攪勻後用開水燙熟,但用水不可過多,燙熟一半即可;然後加入少量麵粉進行粘合,反覆揉搓至用手攥成團即可。如果用於手竿垂釣可稍放粘些;但海竿串鉤垂鉤可稍放軟些;但海竿拋投時要做到餌料不散,並在水中浸泡20分鐘不落。

  配方二、大米、玉米面、菜籽:餅先分別將大米,玉米面,菜籽餅炒香,趁熱倒入適量香油拌勻略炒片刻,裝瓶後用曲酒浸泡。曲酒度數越高,浸泡時間越長,泡製好後氣味越刺鼻越好。

  配方三、主料:麥粒將小麥粒直接浸泡在水中三至四天即成。

  配方四、主料:新鮮嫩玉米棒:先將玉米棒上鍋蒸熟,然後剝下玉米粒,放入絞肉機中絞成糊狀取出裝入盆內,再向盆中加入適量麵粉攪拌均勻待其吸水膨化充分後,即可搓揉成團上鉤垂釣。

  配方五、玉米面、羊油:先把玉米面上籠蒸熟,然後趁熱加入適量煉好的羊油反覆搓揉即成。該餌在水中膻味濃,擴散面廣,對鯽魚有特殊的引誘力。

  配方六、將碾碎的豆餅粉、菜籽餅粉上鍋炒香後,趁熱加上啤酒或少許白酒,放到塑料袋內密封發酵待用。然後取過篩後的細豆餅粉、菜籽餅粉加水和濕後,上鍋蒸20分鐘。蒸熟後的餌料散發出一種好聞的糧食香味。使用時,另加入錦龍鯉魚餌和少許麵粉,揉和均勻後,做餃餡(即釣餌)。

  配方七、選料:用玉米粒,選用即將成熟的含漿嫩玉米,黃色馬牙粒最佳。配製餌液:用高度曲酒泡製。(1)在酒中加入適量麝香、蜂蜜。(2)也可用丁香、山萘、阿魏等中草藥和蜂蜜。製作:將嫩玉米放至鍋中,加水煮至八分熟,撈出晾乾,用鋒利的刀片沿玉米粒根部切下,將切下的玉米粒放入事先準備好的罐頭瓶中,倒入配製好的餌液。

  配方八、撒窩用餌:準備若干干玉米、豆餅塊、酒糟等,我們稱之為乾料。垂釣誘餌有玉米面、雞飼料、豆粕兒和白面(粘合劑)等。還有一種添加劑,我們稱之為「藥引子」的,就是將嫩玉朱磨成玉米漿,放入冰箱冷凍層中備用。

  配方九、全葷誘餌:可用雞、鴨、兔腸或熟羊骨、兔腎、羊油脂等剁成碎丁,再用紗布袋包紮好後投入窩點。

傳統釣線組的選擇

  選魚鉤的「三要素」垂釣用鉤,種類繁多。縱觀漁具市場的漁鉤、幾乎都是鋼材製作的。在選擇時須掌握「三要素」。即:材質、鋼火、鑄造工藝。一枚好的漁鉤,除材質有優劣之分,最重要的就是熱處理。淬火好壞影響其強度。購買者檢驗其強度的方法,可用尖嘴鉗作鉗拉,當然也可用手工代替。如一扯即斷,該漁鉤硬脆,淬火過高。如一扯即直,該漁鉤軟弱,淬火不夠。此外,查鑄造工藝是否精細、鉤齒是否銳利等。垂釣用鉤,長短來分,可分為長柄鉤和短柄鉤。從其大小分類,可分為大型鉤,主要用于海釣;小型鉤,主要用於淡水釣。選擇時宜根據所釣魚類的大小及不同的水域和方法來選擇不同種類的魚鉤。

  選擇合適的漁線好的漁線選擇時須注意以下幾點:1、粗細均勻、線徑一致。2、柔軟、細韌,手感良好。3、光澤透明度高,無傷痕。要根據不同水域和垂釣魚類,選擇不同漁線。如:釣混合魚池宜選碳素線和超強線。釣藕田、草邊宜選用耐腐蝕的陶瓷線。釣溪流、江河也可用尼龍線等。傳統釣的垂釣高手用線,一般偏細。注意開釣前與垂釣後都要檢查漁線。對於有傷情和用過一年後的老化線,應扯去棄之,防止斷線跑魚。

傳統釣調漂

  一、是對浮漂的選擇:如果選用4.5米以下的竿來進行垂釣要選用略細的浮漂三粒,將鉤和鉛墜上好後先半水調整將靠近鉤一側的兩粒漂下拉一定的距離離第三粒 300毫米的距離即可!先多加鉛達到可將浮漂全部拉如水為標準,然後慢滿的去掉鉛墜到最上面的漂看到漂的一點點為止,然後將下面的漂拉回來保持一寸多一點的距離(每粒漂的間隔)然後在略去鉛少許,達到最上面的漂橫在水面為止。

  二、找底:先將目標釣點選擇好,然後在鉤上加上橡皮泥,拋入釣點,將浮漂調到最上面的飄呈半陰狀態即可,因為我們在半水調整的時候沒有計算餌的重量和加長了的線的重量所以在這裡要調到半陰狀態,這樣就是我們要找的實底了!這樣的找底方法可以避免過底獲懸餌的出現!找到底後就可以上餌!開釣了!在釣的過程中還可能會出現以下的問題:

  1、走漂:發現有這樣的現象一種是水下的暗流另外就是離底了,拋竿時拋遠了或餌的重量輕了,可將浮漂後拉一下確定是暗流還是離底了!如果是暗流就需要適量的加鉛來解決,如果是離底了,要上拉一點點浮漂就可以了。

  2、判斷魚的吃口:在傳統釣的釣友當中大家可能都是認為鯽魚的吃口就是上送,鯉魚是典型的黑漂,草魚是上下都有,其實大家是沒有調整好你的浮漂,你調的漂鉛可能是橫躺在塘底了或根本就是過底了,用我的方法調出來的浮漂,魚的第一吃口就會是一個小的下沉的動作,如果你沒有及時的太竿才會看到上送或黑漂現象,但當你看到上送時太竿不一定會中魚的,特別是口比較滑的鯽魚更是不容易中魚,要在浮漂下挫的一瞬間來提竿中魚率會很高。另外對於介面的魚當你的鉤在下沉的過程中漂沒有在預定時間內下沉要果斷提竿可能是有魚介面吃餌了。如果塘內的小魚過多可適當加鉛釣的頓一些。

  三、還有個問題經常困擾大家就是傳統釣的風線不易入水,如果有風的話會隨風跑而帶動浮漂,朋友們用了很多的辦法來解決,有用鉛來擼線的有用肥皂水洗線的,各種方法都用了還是不可以,還傷了線,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你拋竿時鉤在下沉的過程中輕抖竿稍呈蛇形抖動,就可以了。

傳統釣技巧

春天釣鯽三大技巧

  (1)竿要軟,用軟調或軟軟調性的手竿;

  (2)線要細,以0.4—0.8號線為宜;

  (3)鉤要小,以進口鉤4—6號為佳。

冬天釣鯽六搭配

  (1)軟竿;

  (2)細線;

  (3)小漂;

  (4)輕墜;

  (5)鋒利小鉤;

  (6)調平水釣半目(傳統釣漂要小)。

野釣選點要「三找」

  野釣情況十分複雜,在水庫、湖泊、大江大河等地施釣,點位選不好,多半一場空。根據多年來的垂釣實踐,在大水域選點位要根據不同的氣溫、水溫、水情和水域特點來具體確定,但常規選位方法有它的共性,我摸索出要「三找」:

  (1) 找「魚道」

  魚道就是魚的洄遊線路,也稱魚路,最明顯的魚道就是舊河道,大水域的舊河道,是魚頂流而上順流而下的安全通道,寬水域的「細腰」處,挺入水面的半島。鏵尖或突凸處,河道兩邊緩坡處等都是好釣點,它們都是魚類洄遊的必經之地。

  (2)找魚棲息地

  不同的魚類有不同的棲息地,但大多淡水魚棲息地有它的共同點,在實際垂釣生活中,那些大水彎、田埂土坎、田壩、岩洞、亂石堆、橋墩下、樹樁旁、深淺接合部、回水坨、激流中的緩水、坑窪地帶、水中凸凹處等上魚率較高,這些地方魚類有安全感。

  (3)找魚覓食地

  進水口、水草叢、網箱附近、碼頭、投食點、沙地、老釣點、牲畜戲水地。下風口等都是魚類的覓食地。需注意的是,要結合魚類的覓食時間段來施釣,特別是拂曉和傍晚兩個高峰時間段,同時,還要掌握魚類有近岸覓食的特性,做到有的放矢。

  找到了上述地點,就找出了魚,也找到了煙波釣客那「一竿風月,一蓑煙雨」的生活樂趣。

看星觀漂識魚相

  釣魚人要練就一雙"老道"的眼睛,既能看魚星識魚,又能觀漂相識魚。在魚兒一般正常攝食情況下,歸納起來,我認為看星觀漂有以下精要之處:

  —看魚星識魚

  (1)魚星多而密,且連續成串,大泡小泡都有,氣泡出水時成開鍋狀,水下東東是鯉魚;

  (2)魚星小而密,且形成泡沫片,水下東東是草魚;

  (3)魚星稀疏呈單泡,黃豆粒大小,有時三五個冒出,水下東東多半是鯽魚或鯿魚。

  觀漂相識魚

  (1)漂顫跳不已,有時非常激烈,象跳舞似的,那是小魚鬧漂;

  (2)漂先點動幾下後再被托起,多半是鯽魚;

  (3)漂先微微點動後有力下頓,也就是常說的黑漂,應該是鯉魚;

  (4)漂突然出現黑漂或橫移,有時漂緩慢上升幾目後停止不動,主要考慮是草魚,這東東咬鉤最無常。

冬釣關鍵節點有「三把」

  冬釣其樂無窮,但冬釣要有章法。冬釣的關鍵點要有「三把」:

  第一:要把魚誘攏來。誘餌的配製最重要,要以味「濃」「香」「腥」為標準,以餌料入水後易散為原則,以魚吃不飽吃不了不願跑為目的,以配料簡單易找經濟為基楚,自製的誘餌只要得法,其效果強過商品餌。冬天,我推薦的配方是:米糠粉20%,玉米麵粉20%,麥麩粉20%,上述三粉置炒鍋炒香,加菜籽餅粉40%,用釣點場所的水混兌,益稀不益干,以能抓得上手拋得出為好。該誘餌下水後即散,呈白色,30分鐘左右有魚進窩,主誘鯉草鯽魴。另外,雞飼料誘魚也不錯。釣餌用老鬼「918」野戰篇加老鬼「918」5號鯽(或拉絲粉)和蝦粉,效果特佳;當然蚯蚓也不錯。

  第二:要把釣組搭配好。冬天的魚吃食輕,吃口慢且無力,釣組搭配以反應靈敏為要點,細線小鉤小漂最好,台釣優於傳統釣。我慣用的釣組是:0。6的主線,0。4的子線,小號袖鉤,1號浮標,4.5--5.4米手竿或台釣竿;調標組合以「調零釣一」或釣「半目」最好,此匹配既靈敏又善於捕捉浮標信息,提竿時機很好把握;若有大魚進窩,只要遛魚方法得當,一般沒有問題,若遇大鯉魚上鉤就要小心了。

  第三:要把天氣選准。冬天下雨原則上不出門是一般性常識。遇冬天非雨天氣,上午不要出門太早,10點下竿不為遲,12點到下午3點是當天的黃金釣魚時間;若當天有風特別是北風或西北風,選擇能背風的釣點可以下竿,有魚上是你的運氣;冬天釣魚水深在兩米左右為益;若遇有太陽,那是你的福氣,可釣淺水,抓緊時間上魚吧。

傳統釣常見問題

鉛墜是否需沉底?

  如果是傳統釣,一般鉛墜都是需要沉底的,傳統釣都是釣底,不同於台釣,可以釣不同的水深程度。

鉛墜與鉤子的距離多長為最佳?

  一般情況下,鉛墜與鉤子的距離5cm為最佳,針對不同的情況可以適當的進行調整,已達到最好的釣組搭配。

魚不要鉤是否與季節有關?(比如產卵期或梅雨期前後之類?)

  傳統釣中,魚不咬鉤與季節有一定的關係,天氣寒冷時,魚活躍性降低,開口少,魚群活動在水溫叫高的底層,同時與天氣、氣壓、水質、餌料、魚層等有關。


推薦閱讀:

學佛問答:七月是傳統鬼月,真的有鬼嗎?我能為去世親人做什麼?
當婚紗遇上傳統禮服
中國傳統文化(老師版本)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中華牌匾珍藏集錦

TAG: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