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凈宗四祖五台竹林法照大師

凈宗四祖五台竹林法照大師1生平

法照大師(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迹多不詳。有一說雲,大師是南梁人,初由東吳來廬山,慕遠公之芳蹤,結西方道場,專修禪觀,一日入定往極樂世界,見承遠大師侍於佛側而大驚悟。永泰年中(公元765---766年),登南嶽衡山,師從承遠大師受凈土法,後始修念佛法門。

大曆二年(公元767年),在南嶽雲峰,偶於缽中感見祥雲高山與寺院,澗溪北面有一石門,內中有一寺廟,題有「大聖竹林寺」金字。大師見此情景雖然清晰,然內心尚疑是自己的幻覺。過了一段時間,於用齋時,又在缽中睹見五彩祥雲,樓閣台榭,還見文殊菩薩與諸聖眾講經說法。齋食用畢,景象方消失。大師諮詢他僧,知是五台山的景象,遂萌朝拜五台的念頭,然障緣甚多,未能成行。

大曆四年(公元769年)夏天,大師于衡州湖東寺,啟五會念佛道場,感五色彩雲彌覆其寺,祥雲中現出許多樓閣寺宇,阿彌陀佛及二菩薩身相高大,滿虛空中。參與法會的人都清楚的見到,個個泣血頂禮,歡喜踴躍。如是景象持續了四個小時才消失。

大師於當晚,在念佛道場遇一老人,老人對大師說:「法師曾發願朝拜五台,為何遲遲不行呢?」大師回答:「障難甚多,路途遙遠,怎麼去的了呢?」老人說:「只要肯下決心,道路遙遠崎嶇又怎能擋得住呢?」說完,倏然不見。大師又驚又喜,在佛像前重新發誓,待念佛法會期滿,即當起程,縱火聚冰河,終不退志。於是偕同志數人慨然上路,旅途果然順利。

大曆五年四月五日,大師等四人到了五台山,蒙佛光照引,尋至大聖竹林寺,看見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端坐在講堂師子寶座上,為眾說法,歷歷可聞。大師向二菩薩恭敬頂禮後稟問:「末代凡夫,知識淺劣,佛性無由顯現,未審修何法門最為其要?」文殊菩薩回答:「汝所請問,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如念佛,我於過去因念佛故,得一切種智。」大師又問:「當云何念」?文殊菩薩開示:「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願力難思,汝當繫念,令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說後,菩薩為之摩頂,為他授記:「你因念佛,不久將證得無上道果,世間善男子善女人,欲快速成就佛道,應當修持念佛法門。」語訖,二位大聖互說偈頌。大師恭敬聆聽,法喜充滿,作禮而退。頃時,剛才的景物倏然隱去,大師心感悲戚,便在原地立了一塊巨石,用資紀念。後蒙一老梵僧的勸告,將所見所聞宣示諸道友,並在原地仿建一莊嚴的寺廟,名為大聖竹林寺。由是,大師精修念佛法門,用功尤勤,於并州行五會念佛法,教化信眾念佛。德宗於長安宮中常聞東北方有念佛之聲,譴使尋覓,至於太康,果見大師勸化之盛,遂迎入宮內,教宮人念佛。大師亦以五會音聲曲調傳之,敕號為國師。

大曆十二年,大師率弟子八人,在五台山精勤念佛,在東台睹奇彩雲光,文殊菩薩乘青毛獅子,當時天飄雪花,文殊菩薩的五色圓光,遍及山谷。其後銷聲匿跡,不知其終。

大師一生修持念佛法門,精進勤苦,有諸多殊勝之感應,不勝備述。並撰有《凈土五會念佛誦經觀行儀》三卷,《凈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贊》等問世流通。

2 思想

法照大師的凈土思想主要體現在五會念佛的理念當中。五會念佛以《無量壽經》作理論基礎。經云:「(諸寶樹)清風時發,出五會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其聞音者,得深法忍,不退轉至成佛道。」

大師傳示的五會念佛法是: 第一會平聲緩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二會上聲緩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三會非緩非急念南無阿彌陀佛、第四會漸急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五會四字轉急念阿彌陀佛五會念佛法,最初第一會平聲緩念,引聲唱六字名號,次第而高聲急念。第五會,更加高聲,唯速念阿彌陀佛四字。大師讚歎:修此法者,即於此生能離五濁煩惱,除五苦,斷五蓋,截五趣,凈五眼,具五根,成五力,得菩提,具五解脫,能速成就五分身法。

按大師自述,此五會念佛實系阿彌陀佛親授。大師自述:照(法照大師自稱------注)以永泰二年四月十五日,於南嶽彌陀台,每夏九旬,常入般舟念佛道場,精進用功。至第二七日夜,至阿彌陀佛所,法照白佛言:「有何妙法,唯願說之,唯願說之。」佛言:「有一無價梵音五會念佛法門,正與彼濁惡世。」言訖,彼佛國界,佛菩薩眾,水鳥樹林,皆悉五會念佛誦經,法照粗記少分。阿彌陀佛言:「汝但依此五會念佛誦經之時,我此國土水鳥樹林,諸菩薩眾,無量音樂,於虛空中,一時俱和念佛之聲。」可見,五會念佛的音聲旋律與西方凈土的音聲能產生同構共振的效應,誠為不可思議之法門。惜此五會念佛在末法只傳五百年,現已絕響,亦是末法眾生業重福薄所致。

大師的五會念佛體現了凈宗以音聲作佛事的特質。大師判言:念佛三昧是真無上深妙禪。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以名號為佛事,音聲語言與第一義諦無二無別。大師極力呵斥禪徒不拜佛,不立文字,以音聲語言為執相等瞽論。若離念求無念,離生求無生,離相好求法身,離文字求解脫,是住斷滅見,謗佛毀經,成破法之惡業,墮無間地獄。念佛三昧是諸三昧之母,諸三昧之王,此即諸佛共所印定,又名如來禪。大師破斥禪家偏見,與慈愍三藏之說,遙相呼應。

法照大師的凈土思想亦極具深切的宗教情懷,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心懇切,感人良深,茲錄二段贊文:「歸去來,生老病死苦相催。晝夜勤須念彼佛,極樂逍遙坐寶台。」「歸去來,娑婆苦處哭哀哀。急須專念彌陀佛,長辭五濁見如來。」厭欣心於凈業成就關係甚密,法照大師言傳身教,並以多靈瑞感應動發人心,作如來的使者,傳布五會念佛,廣度眾生,其德業功行,實不愧一代祖師之榮稱。

法照大師文集

推薦閱讀:

國醫大師程莘農:臨床辨證取穴方略
宗大師聖誕供燈共修活動緣起
星雲大師:佛光荔枝
印光大師:法門須量力而修
《王選傑大師紀念傳記》第五章——大 成 問 世

TAG:大師 | 五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