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周口帶頭平墳者稱愧對祖先:不復墳無處祭奠

周口帶頭平墳者稱愧對祖先:不復墳無處祭奠2013年02月27日中國青年報

  □平墳後,老王覺得「愧對先人」。父母的遺像在弟弟家中供放,他只要在家,幾乎每天都要去拜一拜。他也常到早已變成平地的墓地,有時坐在先祖王文周的墓前,有時坐在父母的墓前,「先人在天之靈,一定會理解我的」。

  □圓墳當天,不僅年輕人出動,部分腿腳不靈便的老人,也在家人的攙扶下,到現場鼓勁兒。就連個還沒鐵鍬高的孩子,也拿著小鏟往墳頭添土。兩個小時後,王家祖墳中166座圓錐形的墳包重新隆起,就像新起的墳一樣。

  □「要是祖墳保不住了,人和人之間的聯繫會不會淡化?」王家一名在外讀書的大學生說,「長此以往,王家互相幫助、互相激勵的局面也許就不存在了。」

  這是一片呈扇形分布的墓地:最頂端是一座擁有300多年歷史的古墓,埋葬著王氏家族的先祖王文周;古墓的正前方有條小徑,王文周10多代子孫的166座墓穴,按輩份分布在這條被俗稱為「陰街」的兩側。

  但一眼望去,這片位於河南省太康縣遜母口鎮陶母營村的墓地又是新的。一座座圓錐形墳包上的黃土,絲毫沒經過歲月的洗禮,透出新鮮的本色。一陣風吹過,鬆軟的黃土隨風而起,不僅給周邊綠油油的麥田染上一抹黃色,還讓栽在墳包間的松樹沾上了灰塵。

  10多天前,這裡只有王文周墓孤零零一個墳包。去年,陶母營村所在的周口市展開「平墳復耕」工作,至少200萬座墳包被平掉。王家祖墳未能倖免,除王文周的墓地外,其子孫的166座墳包,全部被王家人夷為平地。

  農曆臘月二十九下午,王家人自發將自己平掉的166座墳包重新圓起來,以迎接當地的「請神」、「送神」儀式。

  「我們也知道圓墳不符合政策,可祭奠祖先總得有個地兒吧!不圓墳,我們到哪祭奠?」老王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解釋說。作為王家輩分較高、說話有分量的人,他拒絕公開自己的名字。

  帶頭平墳,自發圓墳

  農曆正月十五下午5點多,太陽已西斜。為了參加這個延續了數百年的儀式,60歲的老王特意換了件黑色外套,刷掉皮鞋上的泥點,還用清水洗了把手。他將黃紙、冥幣、蠟燭和鞭炮拿到手中,出門上墳。冥幣是面額「一億」元一張的大票子,有一厘米厚。鞭炮是1000響的。

  他家距離王家祖墳近一公里路。一路上,不時可見手拿黃紙、冥幣的人,和老王打招呼。

  王文周的墓靠近公路。這是一個圓錐狀的大墳包,表面覆有落葉、枯草。墓前立有一塊青石墓碑。老王在墓碑前蹲下,就著點燃的蠟燭燒著一沓黃紙。火焰冒起後,他把黃紙放在墳前,隨手撿起一根樹枝扒拉著,不時將一些冥幣放到火中。裊裊青煙中,老王雙膝下跪,雙手伏地,磕了3個頭。

  一旁幾個六七歲的孩子,亟不可待地拿起鞭炮燃放,「噼噼啪啪」一陣響。他們互相打鬧著,等待著下一個祭拜的人到來。

  按照當地傳統,農曆新年前一天的下午,各家要「請神」,意指將自己先人的魂靈請回家中;等到農曆正月十五再將先人魂靈送回墓地,也就是「送神」。自1644年,王文周舉家從山西洪洞大槐樹遷移至此後,這個家族一直遵循這個傳統。目前,王家人已經發展成100餘戶、400餘人的大家族。

  王家的墓地也很講究。據在世的老人講,從家譜上看,先祖在世時,為後人安排好墓地。凡是王家的男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在墓地里有固定位置。

  老王父母的墳包就在扇形的底部,和周圍其它墳包一樣,都是新的。他跪在父母墓前,點燃紅蠟燭,又做了一遍剛才的儀式。

  「爹、娘,孩兒對不住你們。」他嘴裡念念有詞。

  父母的墳包,是老王親手平的,也是他親手圓起來的。圓墳,俗話就是為墳培土,進行祭祀。在周口市的「平墳復耕」工作中,像老王這樣有公職的人以及村幹部,都被要求帶頭平墳。去年麥苗剛剛破土的時候,王家祖墳167座墳包中,有166座被王家自己人平掉。

  平墳後,老王總覺得「愧對先人」。父母的遺像在弟弟家中供放,他只要在家,幾乎每天都要去拜一拜。他也常到早已變成平地的墓地,有時坐在先祖王文周的墓前,有時坐在父母的墓前,唉聲嘆氣一會兒。

  「先人在天之靈,一定會理解我的。」老王這樣自我安慰。

  很長一段時間內,老王出門都「不想」抬頭走路。曾有老人當面責問他:「你這個不孝子!我死了埋哪兒?」

  直到臨近春節,在外工作的王家人紛紛回到家鄉。「國家說不讓平墳了。」有人帶回這樣的消息。老王的女兒也告訴他:「報紙上說,從今年1月1日起,不能強制平墳。」

  很快,老王就把證實過的消息告訴族人。這一大家子人開始議論,表示要在「請神」的時候,將先人的墳墓恢復。

  農曆臘月二十九下午,王家人拿起鐵鍬,到王家祖墳圓墳。據王家人回憶,當時不僅年輕人出動,部分腿腳不靈便的老人,也在家人的攙扶下,到現場鼓勁兒。就連個還沒鐵鍬高的孩子,也拿著小鏟往墳頭添土。他們添的土,就是當初平掉的。

  有人還發現,幾個老人乾癟的眼睛中還含著淚。有老人甚至還拿著鐵鍬,顫悠悠地添了幾鍬土。

  兩個小時後,王家祖墳中166座圓錐形的墳包重新隆起,就像新起的墳一樣。

  不止王家在圓墳。王家祖墳附近的墳頭,都陸續在那天下午隆起。有媒體報道,在擁有35萬座墳墓的太康縣,「一夜之間,至少半數平掉的墳頭被圓起」。另據報道,周口市下轄的沈丘、商水、扶溝、西華等縣,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發圓墳行為。

  沒有祖墳,這個家族不會這麼有力量

  農曆正月十五下午,王家祖墳同樣來了不少人。不到半個小時,這片佔地大約兩畝的墓地就聚集了100餘人。其中有幾個女人和小孩。按照傳統,在「請神」、「送神」的儀式中,男人才是主力。

  鞭炮聲陸續響起,揚起陣陣黃土。老王的黑色衣服上,明顯可看出一層灰。黑色褲子的膝蓋處,掛著兩塊黃土印。

  男人們燒完紙後,三五紮堆,聊天說笑。老王拿出隨身攜帶的「帝豪」香煙,有人和他打招呼,他就給對方遞一根煙。

  「看看我們王家多興旺。」老王笑著說。

  當地風俗中,每年的清明節、農曆十月初一、春節前一天及正月十五,都是祭拜先祖的時刻,也是王家人團聚的時刻。

  尤其是清明節,「比春節都熱鬧」。這一天,王家的男人,幾乎都要從各地趕回老家;嫁出去的女人,也大都會回到村中上墳。男人們在墳頭互通有無,女人們多坐在墳頭哭一陣,和親人說些家長里短。

  這場祭祀活動不僅僅是家庭聚會。在外邊成功的王家人,幾乎每次祭祖走後,都能帶幾個族人出去「闖世界」。從新疆回來的一個年輕人說,他就是被在新疆發展不錯的族人帶走的。現在他一年的收入將近20萬元。

  「我經常對兒子說,你看看別人家,都是從這裡走出去的,回來的時候開著小汽車。你好好學習,也能走出去,光宗耀祖。」一個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中年漢子說,「人都有一個攀比心理。清明節那天,是對兒子最好的教育。」

  老王分析道,祖墳就像個標誌,會形成一種「激勵機制」:家與家比較、孩子和孩子比較,結果形成一股「向上的力量」。

  據統計,自恢復高考以來,村裡共出了近40名大學生。這個數字,相當於王家周邊3個自然村的大學生人數的總和。而那3個自然村的總人數,是王家人數的3倍之多。

  「要是沒有祖墳,這個家族不會這麼有力量。」老王很是驕傲。

  一些王家人,還看到了祖墳一種「超驗」的力量。

  據老人回憶,在民國時期當地發大水,整個村子被淹,王家祖墳毫髮無損。從此以後,祖墳對於王家人有了「靈驗」。即使在平時,王家祖墳上偶爾也會有族人前去祭拜許願。遇到兒子考大學、老人身體不好等事,都會打發家人到先祖的墓前祭拜。

  「兒子讀書時,我就常常去祖墳求保佑。結果我兒子就考上大學了。」王家一個中年人說。

  老人們則希望「落葉歸根」。兵荒馬亂的年代,王家有人到外地逃荒,最後客死他鄉。族人四處打聽。當得知某人屍骨的下落時,就委派他的直系親屬接遺骨回家。目前,這片墳墓中,只有兩人下落不明。他們的墓地位置就一直空著。

  「我們家的人都在一起,誰也不能成為孤魂野鬼。」王家一名「應」字輩老人說。有一族人的遺骨,就是他去接回祖墳的。

  老王一再說自己是個無神論者,但他也頻頻出入祖墳。哪座墳稍有點塌了,他就填點土;哪棵樹的枝丫長得礙事,他就會剪掉;陰街上的雜草多了,他就會除掉。

  「祖墳是王家的象徵,每個王家人的根都在這裡。我有義務看好它。」老王說。

  我們不反對平墳,但祖先得有個安息的地方

  暮色已來臨,不遠處的村莊開始燃放煙花。一盞盞紅色的孔明燈飄起,與點點繁星,共同點綴著歡慶的元宵節。

  王家祖墳一些墳包前的紅燭一直點著。偶有微風吹來,燭光隨風搖曳,忽明忽暗。雖然是墓地,可孩子們一點不在意。他們嬉戲著,偶爾撿到一兩個未爆的爆竹,就趁大人不注意,點燃扔在大人腳下,嚇得大人跳起來。

  有人提議,共同給祖先磕頭。於是,幾十人就站在王文周墓前,摘掉帽子,為先祖磕了4個頭。

  過完這個節日,很多在外工作的王家人就要啟程,奔赴他們工作生活的地方。雖然王家祖墳圓起來了,但是臨近縣再次「平墳」的消息,又讓他們不安。

  「要是祖墳保不住了,人和人之間的聯繫會不會淡化?」王家一名在外讀書的大學生說,「長此以往,王家互相幫助、互相激勵的局面也許就不存在了。」

  「祖墳關係到家族的發展,王家人都不能袖手旁觀。」一個在外地工作的王家人插話說。

  本來,這個拒絕透露姓名的男子並不打算回家過年,父母跟著他一起生活。自「平墳復耕」工作開始後,他就一直打探祖墳的消息。當聽說祖墳被自己人平掉後,他有些沉不住氣,經常在網路上「發牢騷」。

  他聽說,鄰村有人年前去世,這家人不敢請樂隊,也不敢請客,「哭都不敢哭」,只能在晚上偷偷將親人的遺體葬在自己的責任田中,也沒有做明顯標誌。「這是什麼事兒?」他氣憤地說。

  春節放假第一天,他就攜妻帶子回到老家,收拾出久已不住的老屋住下。雖然艱苦,但他認為「值」。

  其實王家人早有行動。去年老王等人平祖墳的時候,他們刻意將先祖的墓碑挖出來,重新豎起。說這是文物,幾經交涉,保住了王文周的墓。

  那是一塊立於清道光18年(1838年)的墓碑,「文革」時為避免破壞,王家人將其埋在地下。

  平墳後不久,老王等幾個村裡的「元老」就商量,每一家至少出100元錢,重寫家譜,並在先祖的墳前立兩塊新碑。這兩塊墓碑,將刻上王家所有男人的名字。目前,王家人已經籌集近兩萬元錢。

  周口的「平墳復耕」工作開始後,至少在陶母營村,目前還沒有建公墓。「我們不反對平墳,得給祖先一個安息的地方吧!」老王說。

  王家人就想到建祠堂,把先祖的牌位請到祠堂供奉。這樣,即使墳不在了,先祖有個落腳的地方。他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村幹部,但至今還沒有答覆。

  「先這樣吧,大不過再平掉,等清明節再圓墳。」老王笑著對大家說,「王家的魂不會散。」

(原標題:周口圓墳:魂靈安息 人心安放)

推薦閱讀:

都說我們是炎黃子孫,這張圖告訴你,祖先到底是黃帝還是炎帝
我們的祖先(上)
引用:靈壇主。聶榮臻元帥上五代祖先之墓(壁上掛燈形)-理氣論。|
讀讀我們老祖先留下的訓言!!!
人類的祖先是水母?

TAG:祭奠 | 祖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