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經同修覺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功德解說、心經祈願法、除障法(2013-02-11 15:50:52)標籤:教育分類:觀音法門無畏無懼,速得成就,一部顯密圓融的智慧經典「心經」全名「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最廣泛通行的版本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師的譯本(即上列經文)。「般若」即智慧(佛經中的智慧指的是契入證入實相的智慧,而非世間智識辯聰),「波羅密多」是到彼岸,整句中文翻譯是「智慧到彼岸」(正在往智慧的彼岸去、到達彼岸)。「心經」是佛法一切法的究竟道路。所闡述的內容就是「空」,而空並非虛無,而是不執著有、不執著無,進入超越生死輪迴的境界,即所謂的涅槃。而涅槃是實修產生的境界,「心經」就是引導進入這個境界的經典。心經雖然只有二百六十個字,但是浩瀚如海的佛法都涵攝在裡面,如果將心經裡面的道理透徹了,一切佛法的真理,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心經不是只用於念誦、僻邪、驅鬼、治病、求財、保平安而已,最主要的目的是續佛慧命,傳佛心法,以心印心,破除一切相,降伏一切煩惱,契入真空,顯露善美德行,印證六祖壇經所云:「萬法盡通,萬法具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法」真空妙有的真諦,讓人人明心見性,得大自在,大解脫,了脫輪迴,得登彼岸的一部寶典。於今,大道普傳,讀誦心經的眾生,不計其數,雖然心經讀了千萬遍,但是煩惱妄想還是一大堆,無法受用,希望藉著心經的研習,能夠更深入的瞭解心經的精義,將心經的道理,信受奉行於日常尋用間,讓大家都能夠得到心經真理的引導,因而智慧大開,立己達人,覺行圓滿,共同航向清靜光明的彼岸,是最大希望。持誦心經的功德:破五逆十惡、九十五種外道,迴遮消除一切鬼、魔、病、逆、違緣!於未成佛前具有前述之功德;究竟而長遠的利益,則可令持誦者由五道十地而成佛。功德不可思議!若欲供養十方諸佛、報十方佛恩,當誦此觀音(聖號)與般若(心經),日夜常誦此經,無願不果。心經祈願法:明日居士:其實用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可以解決大部份靈界包括神、鬼或是不明原因而突然產生的問題,並且幫你達成心中好的願望。根據一些同修的經驗,心經可以幫你相當大的忙,只要你誠心的重覆又重覆的用3次心經、21次心咒,(心咒: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反覆的求觀世音菩薩幫你達成你心中的祈願或問題。一般而言,觀世音菩薩絕對會聞聲救苦,儘可能地幫你達成你的善願,或幫你解決或減輕問題。祈願程序:1. 先念全部經文從頭到尾三遍(含經名),再單獨念誦般若心咒21遍(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娑婆訶)2. 再念祈求文:「弟子***誠心祈求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和諸護法金剛幫弟子***達成(或解決)……(你的良好願望或是問題)!」3. 再念感謝文:「弟子***誠心感謝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和諸護法金剛! 」像這樣的三遍心經加21遍心咒,是完整的一次祈願程序。當然越多次完整的越好,多多益善,平時有麻煩也可以靠心經來幫你度過難關的,簡單又功效宏大!到時候你就會知道心經的殊勝之處。此外透過以上方法用於息災(平息災禍)、增益(增加世間利益)、懷愛 (令人緣、親情、愛情融洽)、誅降(降服鬼魅引起之種種問題)均有不可思議之功德!心經除障法:大藏寺祈竹仁波切:大家若果要發心念誦〈般若心經〉的話,可以在早上念誦九遍,若誦少一些或多幾遍也是可以的,但作爲除障的話,我們一般都是誦九遍的,在念誦複後,可以再另外加誦明咒(即經中之「爹雅他(即說咒曰)(唵)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一咒)若干遍,然後念誦除障偈:【除障偈】以神聖之三寶言教真諦之力故願令遮止 願令化無 願令平息願一切魔障礙違緣惡類中斷 山丁古路伊疏哈息滅八萬病魔障難類 遠離所有相違災害緣成辦順緣一切悉圓滿 願此吉祥當下成樂善在念至『願令遮止』、『願令化無』、『願令平息』,這三句的道音節時(註:即三次的『願』字),應大力拍掌除障。『障礙』分爲內在的與外在的障礙兩大類。外在的障礙是指如火災、颱風等天災及中毒、被盜賊侵害或猛獸攻擊等等的禍患;內在的障礙是指由自身或心識中生起的問題,例如:身體生病及貪、嗔、癡等煩惱心病。此外,還有阻延我們修持的『四魔』,這些都可以依〈般若心經〉而息除障患。現在所教的這個配合修誦〈般若心經〉的除障法是很殊勝而且對降伏內、外障礙與『四魔』等是很有效的。藏傳佛教中還有其他的各種儀軌也是以修誦此經配合除障的。修誦〈般若心經〉來除障及懺罪的原理就是」空性」。對一般人來說,想要去真正去體悟『空性』不是容易的一件事,但單單藉著念誦此經來作除障也仍是有很大的效果的,大家可以有恆心地持久念誦。我們雖不是甚麽大行者之輩,但修持佛法的持久恆賞性是有其神效的,即使是凡夫,只要有這心而恆常地去持誦同一經文或真言,自然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力。
推薦閱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釋(二)
吳言生:《心經》逐句翻譯,當下悟透精華!
跟著《心經》「觀自在」……
憨山德清《般若心經直說》標點分段

TAG:心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