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品賞析】陸儼少國畫作品欣賞(八)

陸儼少國畫作品欣賞(八)

秋山紅樹 立軸 設色紙本 1979年作

天台雲霧 立軸 設色紙本 1979年作

題識:天台雲霧。李白稱天台四萬八千丈,未免詩人誇大之辭。然其高則可斷言也。其主峰曰華頂,常在雲霧中,東臨大海,望波濤之浩瀚,日月出沒於其間,惟當晴朗乃可見之。蓋可遇者十之一二而已。苗子、郁風同志正之。一九七九年十月,陸儼少寫於京師。鈐印:儼少、宛若、嘉定、己未七十一、穆如館

本幅為陸儼少畫贈黃苗子、郁風夫婦之作品。黃、郁兩位是聞名藝壇的神仙眷侶、才子佳人。

陸儼少曾書「推陳創異,化古為新。」此八字可謂是他的藝術主張:推動傳統並創造出有別於傳統的新面貌,同時將古法變革為自己獨特的繪畫手法。《天台雲霧》成功地詮釋了其藝術主張。1975年至1985年十多年間,陸儼少的藝術創作達到了巔峰,此圖作於1979年,時年71歲,是典型的「陸家山水」。天台山是浙江省的風景名勝。主峰華頂山海拔1138米。天台山同體連綿,群峰崢嶸,洞穴幽深,飛流噴瀉,雲海洶湧。作者結合了實際的景觀,以其獨有的筆墨為天台山建構了全新的藝術形象。圖中的景物刻劃用筆老辣沉穩,頗具古意。山巒、浮雲、樹石的布置綿密緊湊,虛實相生。整幅畫面群山起伏,煙雲繚繞,尺幅雖不巨大,但氣象萬千,引人入勝。陸儼少獨創的兩種新技法:「留白」和「墨塊」以及他擅長的長線條鉤雲法在《天台雲霧》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作者在用水墨和顏色創作時留出了白色的空間,用以表現雲霧,然後用濃墨積點成塊,以反襯「留白」。他又用較細的拖筆中鋒畫雲的陽面,以較淡而毛的環曲線條勾雲的陰面。在靈變的意韻中,蘊含著一種清新雋永、古拙奇峭、超凡脫俗的意趣。圖中山巒樹石與雲海是動與靜、柔與剛、疏與密、虛與實的強烈對比。氣勢磅礡又不失裝飾味,更富內涵素養。在《學畫微言》中,陸儼少曾指出:「十分工夫:四分讀書,三分寫字,三分畫畫。」顯然,讀書使他具備淵博的古文學修養,使他的作品在「化古為新」後,仍緊扣著傳統藝術的精髓,爐火純青,歷久彌新。徐邦達稱讚陸儼少的畫「龍蛇走處起雲煙,睥睨王侯五百年」,信然。

雁盪紀游 立軸 1977年作

款識:東井南泉石之勝,當推雁盪為第一。層岩峭壁,拔地嵌空,奇詭莫沿。每積雨初晴,晨曦欲上,宿雲半嶺,飛瀑千山。有懷舊遊,因圖以記。大光同志屬,即清正之。丁巳三月,陸儼少並記。鈐印:儼少(白文)、宛若(朱文)、嘉定(朱文)、穆如館(朱文)

陸儼少先生一生勤奮不輟,是一位從純粹中國傳統文化中脫穎而出的繪畫大師,以自己的學養、才力、人格、以及對藝術的執著追求立足於中國畫壇。先生一直堅持詩、書、畫三姐妹藝術,是相互促進的。「讀書是學好畫的第一要事」,否則「定會缺少營養,流於貧瘠,而且意境不高」。如果我們仔細觀看先生的作品,不免會為先生深厚的文化底蘊所打動。陸儼少深知古人中創新有成的山水畫大家,無一不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自然寶庫中獲得新鮮的藝術形象、奇特的藝術筆墨。轉益多師,不僅要師法傳統藝術、師法姐妹藝術,更要師法大自然。「陸氏山水」風範的確立也與他多年的遊歷相關。

雁盪山位於浙江溫州地區,素有「天下奇秀」之稱。山中擁有眾多詭形殊狀的峰嶂洞瀑。尤以瀑布出名,歷來都是山水畫家的理想去處。古人曾有「欲寫龍湫難著筆,不游雁盪是虛生」的讚譽。陸儼少一生最愛雁盪,認為雁盪比起黃山更容易入畫,在其後期的山水畫創作中,僅表現雁盪的作品就有數百幅。此畫氣勢雄峻,山勢峭拔。崢嶸樹木,緊咬山崖。煙靄低徊,橫鎖山腰。懸崖瀑布,一瀉千里。在這幅畫中,山巒、水面、叢樹都做到層層積疊以取其態勢。畫家採用書法用筆入畫,線條古拙,遒勁有力。沉著凝重,力透紙背,顯其不可動搖之勢;畫家用墨塊與皴擦點染交相輝映,更顯山體的質樸渾厚感。簡淡的線條與濃重的墨塊融為一體,疏密錯落有秩,濃淡乾濕相宜。畫面極幽深奧妙之致,有一種鬱勃之氣坦蕩其間。雄奇而不失蘊藉,散淡而不顯枯寂,幽深外復有暢曠,險峻處也帶秀麗。陸儼少是一位深諳古人繪畫章法的畫家,所以他非常注意畫面位置的經營,一塊山石,一叢樹或一排房屋都必有開合,他曾說:「開是製造矛盾,合是統一矛盾,矛盾製造得愈險絕,統一矛盾愈能出奇制勝,使覽者出乎理想之外。」此圖,畫家採用近似高遠的構圖理念,「懸崖千尺瀑,繞樹半嶺雲」,突顯雁盪瀑布壯烈驚愕的氣勢。使觀者彷彿身臨其境。咫尺畫面,讓人浮想聯翩,顯示了"陸家山水"的獨特魅力。

滄江古樹 鏡心 1979年作

雁盪泉瀑 鏡心 設色紙本 1979年作

款識:雁盪之山非甚高,松檜竹樹之林非甚密,而泉瀑之勝,左右俯仰之間,不勝應接者,何也?蓋其石堅而不滲漏,又近海多露雨而雲煙結集故也。故寫雁盪當寫石,寫泉又當寫雲,蓋雲泉之源也,而石泉所恃以存也,此三者具,而後之雁盪勝概合矣。

一九七九年三月,陸儼少並記。鈐印:穆如館(朱文)、陸儼少(白文)、宛若(朱文)

雁盪山是陸儼少喜歡的題材,他和黃賓虹、潘天壽一樣對天台山、雁盪山情有獨鍾。陸儼少稱雁盪山是「雲泉之源」,多次到雁盪山寫生作畫。他也的確在對雁盪山的描繪中獨創了畫雲、畫水的新技法,陸儼少筆下的雁盪,多激流險灘,線條變幻無窮,對水的描繪達到了生動逼真、出神入化的境界;對雲的處理也有獨到之處,他獨創的「墨塊」、「留白」勾雲法,強化了畫面山巒霧靄的變化,達到了 「獨詣」之境。雁盪山位於浙江樂清縣內,素有「海上名山」、「寰中勝境」之美譽。山中多詭形殊狀的峰嶂洞瀑,尤以瀑布聞名。陸儼少一生最愛雁盪,曾於1963年、1982年兩游雁盪山,並以雁盪山為母題創作了多幅作品。

本幅畫作展現了陸儼少晚年渾厚雄健、沉著痛快的典型風格。畫面以大刀闊斧的用筆和繁複的色墨狀出青山疊翠的雁盪勝景。此作構圖由「取勢」而下筆,胸有成竹、筆筆生髮、步步為營,將靜態的山水畫得跌宕起伏,將連綿群峰畫得宛如游龍,營造出排山倒海的雄渾氣勢。但見山峰或陡立或斜卧,險峻壯觀;茂幽谷林,曲折迂迴;飛瀑流泉,勢如閃電。其用筆飽滿酣暢,老辣而醒目,在傳統山水畫中有著水墨交融的流動感,達到了「元氣淋漓障猶濕」的高超境界。此圖最妙處在於雲水,由於表現手法不同,雲是弧形帶圓,水是弧形帶扁;雲勢氤氳,曲然而生,線條簡練;水則瀠洄曲折,或奔或咽,線條故繁。加之水是平面,雲是立體,水流盤曲,用筆繁細;雲色混茫,用筆粗簡。故云水相植,厘然判別,既不相混淆,又映帶呼應,相映成趣。絕妙的畫雲水之法,形成了畫面極富生氣的動態之勢,諸般景物鮮活異常。咫尺畫面,讓人浮想聯翩,顯示了「陸家山水」的獨特魅力。

雁盪雲煙 鏡心 設色紙本 1979年作

款識:雁盪之勝,曰泉曰石。穹岩峭壁、危岩巨谷上綴芳樹,流瀑出焉,雲煙往來,令人意遠。一九七九年五月,陸儼少寫記,即似寶玉同志正之。鈐印:儼少(白文)、宛若(朱文)、穆如館(朱文)、嘉定(朱文)

陸儼少的作品可以用「氣韻生動」來概括。他融會了郭熙、范寬、李唐以至董其昌、石濤等諸大家的風格。但又不為這些傳統風格所拘束而自成一家。陸儼少的創作中描繪較多的是雁盪、三峽、黃山,從這些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如何運用傳統筆墨與體會山川相結合,是藝術感情與自然生命結合的微妙表現。

這幅是陸儼少晚期藝術風格比較成熟時的作品,用筆、用墨都顯得非常老辣渾厚,很難再找到縝密娟秀的影子了,山石崖壁用刮鐵皴,但沒有孤立地去皴擦,而是渲染、點苔相結合,這就是陸儼少畫作中的優勢所在。邊皴擦,邊渲染,使得墨色、筆意自然渾化相結合,沒有絲毫的刻露和古板,卻十分耐人尋味。正是由於陸儼少這種奇特的山水技法,使得簡單的墨色中蘊涵了萬千氣象,色中有墨,墨中有色,墨色相融,任其在紙上滲化生髮,產生出豐富的層次來。這時的創作境界已經是天真自然,物我兩忘了。從這張作品中讓人感到的永遠是清新、雋永、動感,沒有拘泥的傳統的技法中,而是有著強烈的時代感,充滿了勃勃生機。

高江急峽 立軸 設色紙本 1979年作

款識: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老杜句,寫其意,一九七九年八月陸儼少北戴河記。 鈐印:陸儼少(白文)、宛若(朱文)

陸儼少認為:一幅山水畫的章法,也就是處理好峰巒疊嶂的過程,山水畫的創稿,峰巒疊嶂是關鍵性的。因為樹木是依附岩嶂而生的,道路、泉脈亦因岩嶂而曲折隱現。陸儼少參照古人的認識,加上自己對真山真水的觀察,認為山的脈絡就好似一條龍蜿蜒遊走,有了對山水的整體把握,在作畫時才能根據需要,左右逢源,任意揮灑。

此畫作於1979年,應是陸儼少藝術風格成熟期的佳作,畫中先用斧劈皴畫出山石,結構方硬,筆意老辣蒼厚。幾椽古木,橫塗豎抹,掩仰生姿,枝幹外露是陸儼少山水畫中的一個特點,之所以這樣畫他是有根據的,就是夜晚當光束照射樹木時,最為突出的應該是枝幹,這樣來表現樹木就使畫面的整體感強,更能顯現樹木枝幹的遒勁之美。千年老藤纏繞在古木上,狀若蟒蛇,輾轉環繞,連綿不絕,可以看出畫家是以篆、隸筆法入畫的,但又含蓄蘊藉,不露鋒芒。山崖稍稍勾畫皴擦,與古木之間形成了一片蒼茫迷離的雲氣,深不可測。畫家通過這一系列的鋪墊之筆,最後才在畫的左上角點明主題:一片湍急的水流,一條小船艱難的行駛在急流險灘上。畫面中雖然對水的描繪著墨不多,但恰是這點睛之筆令畫面的意境全出,引人產生無限聯想,峽江的急、險之狀叫人稱奇。難怪書畫鑒定大師徐邦達寫詩稱讚說:「龍蛇走處接煙雲,睥睨王侯五百年!」

三冬讀書 立軸 設色紙本 1979年作

款識:昔人三冬讀書,文史俱足,古今人豈相遠哉?己未月寫於滬瀆。午歲已邁,來日苦短,書以自警,陸儼少,時年七十又一。鈐印:陸儼少(白文)、宛若(朱文)、穆如館(朱文)

題籤:陸儼少三冬讀書圖。鈐印:儼少(白文)、宛若(朱文)

這幅作品創作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那一年,陸儼少戴了十年之久的「地主分子」帽子終於被撤消了。他相信黨,也相信自身的清白無辜,愈益珍惜和把握著自己的藝術生命,決心完成衰年變法的宏願。從這幅畫面上我們可以看出畫家此時輕鬆自如的心態。作品採用傳統的構圖方式,精心刻畫出隱人幽居的場面。畫家從一點入手,用「陸氏山水」特有的積點成墨的方法,層層積疊,以墨色的濃淡深淺表現山體的體積感。山勢突兀扶搖直上;山間煙靄縈迴,溪水潺潺,恰似一曲高山流水,讓人回味無窮。遠處白雲舒捲自如,近處樹木古拙崢嶸。茅舍內一文人悠閑自得地品茗誦詠,聚精會神的書童刻畫地惟妙惟肖。這分明是畫家稟賦、經歷、人生態度在筆墨上的投影。整幅畫面高古幽遠,境界頗高。不啻為文人雅士競相追逐的傑作。陸儼少一生酷愛讀書,他在論畫中有一句名言「四分讀書,三分寫字,三分畫畫」。從這幅作品的題款中也可以看出陸老先生對讀書的重視。

雲崖隱居圖 鏡心 設色紙本 1979年作

少陵詩意 立軸 1979年作

匡山紀游 立軸 1979年作

秋壑幽居 設色紙本 鏡心

(未完 待續)


推薦閱讀:

唐詩賞析 潤州二首(其一)
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 王之渙原文賞析
天馬二首·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_劉徹古詩_古詩文網
杜甫《登高》賞析
【經典賞析】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

TAG:國畫 | 作品 | 賞析 | 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