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病裝出一篇Science,這幫醫生太皮了!

裝病裝出一篇Science……還引發了各路醫生的瘋狂發文反擊,這什麼操作……

Science上發過一篇這樣的神文,它是作者裝病去醫院看病之後的產物……

作為發表難度高的article,它只有一位作者,作為一篇醫學方面的論文,它完全不按套路——

光這語焉不詳的標題就讓人???

眾所周知,一般的Science上的論文標題都是這個風格——

你看人家這語意清晰的標題,你看人家這一大串氣勢磅礴的作者……

上面那篇神文,唯一的作者就是下面這位背著雙肩包騎車上班的大爺……他的上班地點就是他留給Science的聯繫地址:斯坦福大學……

別看標題不太正經,大爺這篇裝病就診體驗卻是完全一本正經的把研究對象、研究方法、觀察結果按論文套路寫得清清楚楚……一經發表,還引起了軒然大波。

事情是這樣的,1973年,這位大爺還是大叔的時候(當時44歲),美國學術界針對精神醫療正進入一個「求變」的爭議階段。

(Rosenhan比較年輕的時候)

44歲的Rosenhen大叔也認為當時的精神醫學是有問題的,於是他決定證明一下。辦法很簡單,他找了幾個和他一樣皮的小夥伴,一起裝病去精神病院就診……

這個「真皮小隊」,包括一名兒科醫生,一名精神科醫生,三名心理學家,一名心理學專業的研究生,一名畫家,以及一名家庭主婦。其中3名女性,5名男性。

被他們用於測試的醫院有12家,遍布5個不同的州。

這些醫院有新有舊,有的人手充足,有的醫患比岌岌可危。其中,只有一家是完全私立的醫院,其餘的都接受來自州或聯邦的財政支持,其中一家甚至有大學財政支持。

(位於華盛頓D.C.的 St Elizabeths醫院,是被Rosenhan選中的受試醫院之一,現在已經關閉。照片攝於1996年)

選好「受試(害)對象」之後,真皮小隊開始擬定裝病的標準:除了某幾位專業選手(比如那位精神科醫生)需要把自己的職業履歷偽造一下,其他的信息,包括家族史、社會關係、既往病史等等都如實告知醫生和醫院。

癥狀,則一律採取這個:主訴幻聽。告訴醫生自己常常聽到一個模糊不清的聲音,那個聲音說出「空洞」「空蕩蕩」或者「砰地一聲」,而且那個聲音與患者同一性別……

之所以選擇這個癥狀,一方面是想表達一種「人生真是空洞啊」……這樣的感覺……另一方面,他們翻閱了當時的醫療文獻,沒有發現癥狀表現是這種內容的精神病病例報告。

也就是說,雖然選擇了幻聽這一常見癥狀,但是他們還是留了一個線索的——模糊不清的「空洞」「空蕩蕩」並不是常見的幻聽內容。

結果,當時的醫生並沒有過多去識別這一「破綻」,而是把這幫傢伙全部收入院治療。

(來都來了,住個院吧)

按照事先的計劃,所有的假病人一入院就立刻停止裝病,並且理智的要求出院。可惜,只有一次,有一位假病人在停止裝病並要求出院後被允許出院。

其他人次分別經歷了7-52天的住院,真皮小隊的平均住院時間為19天。

真皮小隊的成員在住院的時候,除了不再裝病、表現如常之外,還會自己拿個本子隨時記錄下入院後的生活。

本來,他們以為記錄住院生活這等事,會遭到院方阻撓,已經做好潛伏準備,打算做做地下工作。

沒想到,醫生護士根本不在意他們的記錄行為。

有一次,一名醫生在給真皮小隊的隊員開完葯之後,這名隊員想把這事記下來。

醫生看到了,問他「你幹啥呢」,他說「我記你給我開的葯」,醫生一聽,非常溫柔的表示,「你不用記的呀,如果忘記了,可以再來問我嘛。」

甚至有三名護士認為,他們這樣寫寫寫是一種精神疾病的病症,在護理記錄中寫道「患者出現寫作行為」。

(通過在醫院寫寫寫,記錄下來的醫護人員與真皮小隊的互動情況)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同在醫院住院的患者反而認出了這些「假病人」。

根據他們統計,在一開始的三家醫院當中,118名住院患者里,有35名懷疑他們不是病人,其中一些還相當的明確。

「你沒有瘋!你是記者,或者教授(因為總拿著個本子寫寫寫)……你是來檢查醫院的!」

……好吧。

最終隊員們還是出了院。但是,在出院記錄上,除了其中一人,剩下的人都得了個「精神分裂症緩解期」的出院診斷。而那唯一一人,他的診斷是「精神分裂症」。

Rosenhan大叔用這個試驗,想要證明的是,當時的精神病診斷方式出了問題,太過依賴於即時的癥狀,一旦形成「此人有病」的觀念,醫護難以對其進行修正。

被貼上「精神病」標籤的患者,很難被揭掉標籤,而且完全失去了被當做平等的人看待的機會,做什麼都會被當做「病症」。

他還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在入院期間,一名隊員觀察到,一位高年資醫生指著一群坐在食堂里的精神病患者,對一群住院醫說,這就是作為疾病癥狀的,精神病患者「口欲」的表現。

(吃吃吃)

Rosenhan在論文中吐槽:他怎麼不想想這家醫院根本沒給患者提供多少活動場所,唯一可以參與的公共活動就是到食堂吃吃吃!

如果你以為,裝完病他就皮完了,那你就完全低估了Science了……因為這篇論文其實包括兩項試驗。

第一項,就是上面咱們說的這個,第二項,比第一項還要皮……

在第一項試驗中,大叔認為,醫生將沒病的患者誤診為有病的,是因為「把有病的人誤診為健康人」的風險遠高於把沒病的誤診為有病,所以在診斷的時候就傾向於認為來看病的人有病。

那麼,如果明確告訴他們,來看病的人里,有裝病的人呢?

這就是他的第二個試驗。

他告訴受試醫院,接下來三個月,他會派出裝病的假病人去醫院看病。

並且發給醫院的相關醫護人員——包括精神科醫生、內科醫生、護士、心理醫生和護工——一張滿分10分的量表,用於測試患者是否為假。

結果,在接下來收治的193名患者中,有41名被至少一名醫護人員認為是裝病,23名被至少一名精神科醫生認為可疑,19名被至少一名精神科醫生和另一名醫護人員懷疑。

最皮的地方來了……

……

……

他根本就沒安排裝病患者去醫院。

說真的,這也就是院方脾氣好……這一頓折騰,發Science也沒能撈到個協作單位的名頭……沒有被人套麻袋打一頓,至少說明這些精神病院還是很文明的……

這樣一篇奔著醫院和醫護去折騰的文章,發出之後,在醫護中當然引發了強烈的反響。

隨便感受一下當年因為這篇文章而引發的反擊和討論……

當年就有醫生髮文,慷慨激昂的反駁他的「試驗方式」——

「如果我提前喝下一碗血,然後去急診現場表演『吐血』,急診醫生的反應是完全可以預料的吧!如果他們把我按照胃十二指腸潰瘍來診斷,我認為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我們不能(因為我吐了假血)因此就去質疑現在的醫學對於『胃十二指腸潰瘍』的診斷能力吧!」

去急診表演吐血……嗯……好像也挺有道理……

也有醫生借著他的研究方式,從相反的方向去研究,在被認為正常的前提下,診斷出精神病患者有多難……

總之,Rosenhan大爺引發的這場醫學界的輿論血案,在當時極大的促進了美國精神病機構的改革和改組,也確實引發了關於診斷和患者收治的反思和討論。

直到現在,這項研究還常常被一些害怕自己被送進精神病院的「正常人」提起,成為許多人恐怖腦洞的來源……

(一些人腦洞中的精神病院實況)

其實,Rosenhan指出的一些當時的診斷缺陷,比如,醫生脫離環境和背景,單一的去看待患者的癥狀,或者對患者病史的把握缺乏客觀辯證的能力,中國的精神病學專家李從培在他早年的專著中,具體的提出過解決方案。

那就是掌握臨床診斷的正確邏輯方法。

對了,發表這篇神文的那期Science,封面長這樣……

也是非常的……

參考文獻

DOI: 10.1126/science.179.4070.250

J Abnorm Psychol. 1975 Oct;84(5):442-52.

版權所有,如欲轉載須在文前以不小於正文黑色字體標清作者和來源,禁止修改正文內容,違者舉報。
推薦閱讀:

【科普】Science: 十大突破
鳥:我可能吃了個假毛蟲;科學家:然而我們發了篇真Science
About | Stanford Humanities and Sciences
神奇!Science重要發現:母愛竟會改變孩子DNA

TAG:醫生 | 裝病 | Science | 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