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師教言(2016.01)
佛告訴我們:你們可以追求幸福,這是人類的權利,也是生命的權利,但物質所帶來的幸福,是非常靠不住的。所以,在追求吃喝玩樂等物質幸福的同時,我們應該追求更崇高、更高端的幸福——來自於心靈,甚至來自於更偉大、更有意義的工作的幸福。
-----上師感言(2016.01.01.)
來源:(慧燈之光九·藏傳佛教的幸福學)
五種驗相(一)陡山水:剛開始修行的時候,我們的內心一剎那都不能停下來,平時沒有的雜念,這時候都會紛然出現,比不修行的時候還厲害。所以,此時的內心,就像陡坡上流下來的水一樣,故稱為陡山水。
-----上師感言(2016.01.02.)
來源:(慧燈之光九·禪修要訣)
禪有三種:第一種禪,是佛教最高端的禪。這種禪在中國的開山祖師,是達摩祖師。達摩《血脈論》中說:「直見本性,名之為禪。若不見本性,即非禪也。」自古至今的禪宗,都一直在修這種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就描述了這種開悟、證悟、頓悟的境界,這也是所有佛教徒所追求的、非常高端的境界——明心見性。
-----上師感言(2016.01.03.)
來源:(慧燈之光十·禪修與現代生活)
了解為什麼要破「人我執」和「法我執」十分重要。因為輪迴的根源就是「人我執」和「法我執」。有些人雖然不願意受痛苦,但也不願意脫離輪迴,只希望在流轉的過程中生生世世享受人天福報,那麼,這種人不需要斷除這兩種執著。可是,如果我們不願意再流轉輪迴,希望了脫生老病死的痛苦、從輪迴中解脫,就一定要推翻這兩個執著,否則解脫無望。
-----上師感言(2016.01.04.)
來源:(慧燈之光一·無我的修法(上))
要精通「法無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法我」。「法」是何意呢?本來,輪迴和涅槃的一切所知都叫作「法」,但在「人我」和「法我」分開以後,「法」的範圍就縮小了一點。除了「自我」和「我所有見」(執著屬於我的東西)以外的所有的有為法和無為法叫作「法」。「我」是什麼意思呢?「人我」的「我」可解釋為「自我」或「自己」。而「法我」的「我」不是此意,而是「實在」、「實有」的意思。
-----上師感言(2016.01.05.)
來源:(慧燈之光一·無我的修法(下))
為什麼要修上師瑜伽呢?自我們皈依後,就成了佛教徒;發了菩提心,就是真正的大乘佛教徒。修金剛薩埵可懺除罪業;修曼茶羅可增長資糧;而修上師瑜伽,則可讓我們得到上師的加持。得到上師的加持,則有助於證悟大圓滿的無上智慧。
-----上師感言(2016.01.06.)
來源:(慧燈之光二·上師瑜珈)
人活著最有意義的事,就是要選擇一條通向光明的道路。從輪迴里尋找出路是最重要的。這並不代表從學佛開始就不工作了,工作當然要做,因為我們要在地球上生存。但這絕不是生存的目的,只是一種臨時的生存方法,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做的。我們的最終理想,是在輪迴中找到出路。
-----上師感言(2016.01.07.)
來源:(慧燈之光二·人身難得)
在修加行時,先把粗大的輪迴因斷除;然後在證悟空性時,細微的輪迴因也可消滅;最後,所有粗細因都推翻了,輪迴就會停下來。好比一輛汽車,在燃料全部耗盡時,只有停滯不前,無法繼續行駛;
-----上師感言(2016.01.08.)
來源:(慧燈之光二·因果不虛)
作為一個佛教徒,究竟該怎麼樣生活,釋迦牟尼佛早就給我們制訂了一個模式,作為佛陀的後學者,無論在家人還是出家人,都應該遵循這個共同的生活模式。如果按照這套模式去生活,人生就會很有意義,此生也不會很痛苦,這就是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上師感言(2016.01.09.)
來源:(慧燈之光六·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以前我們也講過,如果沒有這兩個關要,包括大圓滿都有可能變成世間法。既然連無與倫比的大圓滿都可以成為世間法,位居其下的其他法又怎麼可能不成為世間法呢?由此可見,出離心、菩提心是通往解脫不可或缺的必由之路,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培養起出離心與菩提心。
-----上師感言(2016.01.10.)
來源:(慧燈之光三·居士五戒)
在一盞燈的燈芯、油和供杯上,是分不出大小乘的,在所供奉的佛像上也同樣不能區分。如果以菩提心供養阿羅漢,就是大乘法;如果發的是世間的心(健康、長壽、發財、工作順利),即使供養密宗的普賢王如來等,還是世間法。所以,法本無高下,關鍵在於發心。由於發心的不同,其結果就有著天壤之別。這相當重要。
-----上師感言(2016.01.11.)
來源:(慧燈之光二·菩提心的修法)
首先就是皈依。皈依是一切修法的基礎,皈依戒也是一切戒的基礎。一切修法都是以皈依為前提,所以要皈依。在皈依戒之後,才能傳授居士五戒。在沒有皈依之前,沒有資格受任何一條戒。先要懂得什麼叫皈依,再受皈依戒。受了皈依戒,就有了一切戒的基礎,從此以後受什麼戒都可以。沒有皈依就受五戒,這不叫受戒,只是自己的發誓而已,不是正規的戒律。所以,在懂得什麼是皈依後,就可以得到非常圓滿的皈依戒,之後哪怕僅受一條戒,都稱得上是一條完整的戒律。
-----上師感言(2016.01.12.)
來源:(慧燈之光二·皈依)
第二是發菩提心。沒有菩提心,則無論修什麼法都不是大乘佛法,更不是密宗的修法,沒有菩提心根本就談不上是大乘修行人,所以要發菩提心;
-----上師感言(2016.01.13.)
來源:(慧燈之光二·皈依)
雖然顯宗、密宗都有很多種懺悔方式,但金剛薩埵的修法卻是最殊勝的。我們都知道,在所有的罪孽當中,從顯宗的角度來說,最嚴重的就是五無間罪;從密宗的角度來說,最嚴重的就是違犯密乘根本戒。但通過金剛薩埵的修法,就可以令這一切罪業蕩然無存。所以在五加行中,就選擇了這種首屈一指、不可匹敵的懺罪之方。由此可見,金剛薩埵的修法是非常重要的。
-----上師感言(2016.01.14.)
來源:(慧燈之光二·金剛薩埵修法)
內在的曼茶羅是什麼呢?就是要將我們普通人看來是由幾塊金屬與一些供品組成的曼茶羅,觀想為五方佛的壇城,或者其他化身、報身剎土等清凈與不清凈的世界。這不同於小孩子玩耍的想像,因為依靠念誦皈依偈,以及觀想的緣起力,的確可以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果。所以,在兩種曼茶羅中,最重要的是內在曼茶羅。
-----上師感言(2016.01.15.)
來源:(慧燈之光二·曼茶羅修法)
別解脫戒可分為大乘的別解脫戒與小乘的別解脫戒。如果要使所受的戒體成為小乘的別解脫戒,就必須具備出離心。出離心是小乘別解脫戒的起碼要求,如果具備了出離心,則所受的戒體至少可以算得上是小乘的別解脫戒。
-----上師感言(2016.01.16.)
來源:(慧燈之光三·居士五戒)
如果已經有了菩提心,為何還要受菩薩戒呢?其原因是:如果不受菩薩戒的話,菩提心就無法變成戒體;如果不是戒體,菩提心就只是一個發心而已,談不上是大乘的菩薩戒,所以,僅有菩提心是不夠的,必須通過儀軌受戒,才能得到真正的菩薩戒。
-----上師感言(2016.01.17.)
來源:(慧燈之光三·如何自受菩薩戒)
所謂苦諦,包括了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用現在的語言來講,就是大自然和有情眾生。也即內在六道輪迴中的生命和外在的宇宙世界,這二者也叫做有漏。「漏」即煩惱,貪、嗔、痴、慢等煩惱;「有」即依靠這二者會產生煩惱,所以叫做有漏。無論是所有的世界,還是任何生命,都是可以讓我們產生煩惱的根源,所以叫做有漏法。
-----上師感言(2016.01.18.)
來源:(慧燈之光十·四聖諦)
生病的時候怎麼修行呢?首先,就是要了知病痛的功德。病痛是大家都不願意接受的,它還有什麼功德可言呢?它還是有功德的。對於一個修行人,一個希求解脫的人來說,病痛也有很大的功德,而且是世間所謂的幸福、快樂所無法取代的功德。
-----上師感言(2016.01.19)
來源:(慧燈之光四·如何將病苦轉為道用)
有了菩提心才能夠救度眾生,菩提心是我們唯一的依處,除了菩提心以外,不要說世間所謂的圓滿,就是出世間聲聞、緣覺等小乘修法,都是不究竟的
-----上師感言(2016.01.20)
來源:(慧燈之光一·菩提心略修法)
遠離這兩個邊以後,真正的生活模式是怎麼樣的呢? 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環境,生活的標準是不一樣的。佛認為,佛教徒應以自己所處時代的普通生活水平為準繩,既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佛認為這就是真正的正常生活。
-----上師感言(2016.01.21)
來源:(慧燈之光六·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稻稈經》中繼續說道:「此因緣法,以其二種而得生起。云何為二?所謂因相應,緣相應。」因緣法有兩種:一種是因相應,一種是緣相應。也即與因有關係的因緣,和與緣有關係的因緣。
-----上師感言(2016.01.22)
來源:(慧燈之光九·《緣起贊》略釋)
當深切體會到六道眾生是自己的大恩父母,現在卻身不由己地飽受著痛苦的煎熬之後,就開始觀修知母、念恩、報恩等一系列的修法,最後會生起不可抑制的度化眾生之念。那個時候的念頭,就既是出離心,也是菩提心。
-----上師感言(2016.01.23.)
來源:(慧燈之光六·《修心七要》略釋)
佛教認為:在這個沒有佛、沒有眾生、沒有輪迴、沒有解脫、沒有山河大地、沒有任何星球、沒有時間概念、沒有東南西北上下等方位的,非常寧靜的空間中,只存在著如來藏的光明。如來藏的光明是佛的境界,已經超越了凡夫感官思維的範圍,無論說如來藏的光明是有還是沒有,都同樣不能如實地表述如來藏的本體。但以我們的語言來描繪如來藏,就只能說它是光明,因為它一塵不染、清明純凈,不存在任何污垢、煩惱與執著。因此,我們可以說,生命的起源是如來藏,物種的起源也是如來藏。
-----上師感言(2016.01.24.)
來源:(慧燈之光三·佛教的物種起源說)
在第一個念頭產生之後,就會產生各種幻覺,如同中陰身所看到的一樣,一旦這些幻覺產生,眾生就立即將這些幻覺分成了「他」、「我」、「內」、「外」,「我在裡面,幻相在外面」的執著。此時還沒有形成外面的物質,只是一種內在的感覺。隨著執著能力的進一步增強,就逐漸形成了外面的山川草木等等幻象。這就是最遠的輪迴起源。
-----上師感言(2016.01.25.)
來源:(慧燈之光三·佛教的物種起源說)
更近的輪迴開始,就是每個晝夜的二十四小時所經歷的輪迴始末。在白天的一切活動都結束之後,就會進入深度睡眠,在深度睡眠當中,又有可能經歷類似於前面所講的空間——粗大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已經消失,但細微的阿賴耶識卻沒有中斷。之後,這個空間會隨著夢境的出現而結束。當然,如果整夜都處於夢境當中,那麼這種位於深度睡眠之中的狀態就不會出現。這也是一種輪迴的開始,這種輪迴的開始,我們幾乎每個晚上都會經歷,所以說它是「近在眼前」。
-----上師感言(2016.01.26.)
來源:(慧燈之光三·佛教的物種起源說)
修菩提心時,同樣要反省:在聽聞修持菩提心修法的前後,我的自私心有沒有變化?如果修法之前,一切只為自己,對他人的苦樂無動於衷;修法以後,雖然口裡天天在念發菩提心的頌詞,哪怕念了十萬遍,但內心深處還是認為其他人的好壞都無關痛癢,只盼自己能早日得解脫,自己能早日明心見性,自己能早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等等,仍然沒有為眾生著想,那就可以確認,雖然聽了加行、修了加行,自己卻沒有任何大乘法的收穫。
-----上師感言(2016.01.27.)
來源:(慧燈之光 二·菩提心的修法)
開始修禪定的時候,心裡會覺得很枯燥,身體坐久以後,會感到腿痛、不舒服等等。但是,當禪定訓練好以後,就會產生禪定的喜悅——心裡很平靜、很舒服,不但內心快樂,而且身體保持毗盧七法的姿勢坐了很長時間,也不但沒有不適應的感覺,反而很輕鬆,這就叫輕安。在禪定境界比較高的時候,才會有輕安。
-----上師感言(2016.01.28.)
來源:(慧燈之光九·禪修要訣)
密法在藏地得到了弘揚,而且可以肯定地說,藏密的傳承是非常清凈的。因為密宗非常注重傳承,而且一定要口傳,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假冒之法的出現。有些密宗故意用很多奇怪的名詞,外人無法理解,只有證悟的金剛上師們才能解釋,同樣也是考慮到魚目混珠的問題。
-----上師感言(2016.01.29.)
來源:(慧燈之光五·黑蛇總義)
整個寂止修法從頭到尾,都與禪宗的《六祖壇經》,以及大手印、大圓滿法本的詞句所講的非常相似,都是放鬆、無念、無相,都是不思善、不思惡,都是善惡念頭消失之後的本來面目,但實際上根本不一樣。究竟區別在哪裡,要我們自己去體會。
-----上師感言(2016.01.30.)
來源:(慧燈之光七·寂止的修法)
首先,我們簡單地說一下「密宗」這兩個字的含義。密宗和密咒是一個意思。關於「密」字,《大幻化網》裡面有幾種不同的解釋,所以有二密、三密、四密等等的說法,也即從兩個方面、三個方面或者四個方面去解釋密字。其中任何一個解釋都是對的,只是廣略有點不一樣而已,實際上並不矛盾。其中比較簡單的,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也即「二密」,第一個意思是隱藏;第二個意思是保密。
-----上師感言(2016.01.31.)
來源:(慧燈之光六·密宗概要)
推薦閱讀:
※2016年全球十大最豪華男士手錶品牌
※2016,由桃花總部看戀情(下)
※養生堂20160716視頻,楊文英,控糖新法則2,糖尿病飲食順序
※吃貨之選:2016年全世界最酷的16家餐廳
※看了《擺渡人》,2016年的中國電影過去了
TAG: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