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藥師法門修學資料

念藥師佛圓通略說普光 撰一、前言一般解釋《楞嚴經》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此章經文,都會認為是專念阿彌陀佛及歸於極樂凈土,當然這樣的解釋是想當然爾的,因為大勢至菩薩確實是極樂世界的補處菩薩,當然也因為解釋的人是站在學持極樂凈土宗的立場,才會做這樣的解釋。其實,「念佛圓通」其中的義理並不僅僅局限、應用於念阿彌陀佛。因此本文要提出另一個角度,就是以藥師法門的觀點來看念佛圓通章的經文。原文:『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五: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唐天竺沙門般剌蜜諦譯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凈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五』二、念佛的重要「稱名念佛」是藥師法門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行法,為什麼呢?經文云:『世尊!有諸眾生,信根不具,聞說諸佛甚深行處,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利?』又云:『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銷除』又云:『若有凈信男子女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聞已誦持。』又云:『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當誓於像法轉時,以種種方便,令諸凈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覺悟其耳。』又云:『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又《五千五百佛名經》言:「南無藥師琉璃光王如來:若稱彼佛如來名者,一切殃罪悉皆除滅。」並且藥師佛的各個大願中都強調了本願名號之功德。所以藥師法門中較為強調的不是「觀想念佛」,亦非「實相念佛」,而是從「稱念佛號」來作為下手處。這也是一行三昧的修法。三、會通略說經云:「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略說:此「十二如來」,依照一般解釋為:1. 無量光佛。2. 無邊光佛。3. 無礙光佛。4. 無對光佛。5. 炎王光佛。6. 清凈光佛。7. 歡喜光佛。8. 智慧光佛。9. 不斷光佛。10. 難思光佛。11. 無稱光佛。12. 超日月光佛。此說出自無量壽經的記載。諸佛名號即是佛光所在之處,憶念佛名如同啟動諸佛的光明、功德…等。「無量光」如同第一大願中所說藥師佛的光明:「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世界」。「無邊光」如同第一大願中所說藥師佛的光明:「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邊…世界」。「無礙光」如同第二大願中所說藥師佛的光明:「消除生死之雲,令無有翳(帛屍梨蜜多羅譯本)」、「以我光故隨意所趣作諸事業(達摩笈多譯本) 」。「無對光」(「對」是成對,即是相等。故無對與無等實為一義,均指絕待(絕除對待))之意,如同藥師佛之第一大願:「巍巍堂堂如星中之月(達摩笈多譯本)」、「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炎王光」如同第二大願中所說藥師佛的光明:「焰網莊嚴」、及藥師佛的名號:「缽喇婆喝啰闍也(光王)」。「清凈光」如同第二大願中所說藥師佛的光明:「身如琉璃,內外明徹,凈無瑕穢」。「歡喜光」等於第十二大願中所說:「一切皆受無量快樂。乃至無有一人受苦。使諸眾生和顏悅色。形貌端嚴人所喜見。(帛屍梨蜜多羅譯本)」。「智慧光」如同第二大願中所說接受藥師佛的光明照耀:「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斯等眾生見我光明悉蒙開曉(義凈譯本)」「不斷光(常照不絕,名不斷光)」如同第一大願中所說:「自身光明普照十方(帛屍梨蜜多羅譯本)」。「難思光」、「無稱光」如經文佛陀說:「此是諸佛甚深行處,難可解了」。「超日月光」如同第二大願中所說藥師佛的光明:「過於日月」。經云:「彼佛教我念佛三昧。」略說:念佛三昧:以念佛為觀想內容之一種禪定。亦即觀念佛德或稱念佛名之三昧。念佛之智慧、毫相、相好等,念其本願,稱名等,總稱為念佛三昧。義凈譯本云:『若聞我名,至心稱念。』此即藥師佛教導行者修念佛三昧的教言;另藥師經中屢言藥師佛本願功德名號之殊勝,凡此都是在行持念佛法門。經云:「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略說: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比喻,念佛三昧就像是有甲乙兩個人,甲一直在憶念乙,但乙卻沒有憶念甲這樣若是兩個人碰到的話,也沒有那個因緣可以感召而相逢或認識。若是兩個人都互相憶念,那麼他們就會因為念力及業識的牽引磁吸,常常相遇,不會離開。「十方如來」之中就包括了「藥師琉璃光如來」,所以念佛圓通章的念佛其實是通於十方佛,而非局限於一佛之憶念。也就是不管你念什麼佛,都是包含在念佛圓通所闡述之意義中,都可以依此經文去修學。藥師如來發十二大願,就像是慈母一樣,給了孩子很多承諾,如玄奘譯本云:『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令諸有情,所求皆得』。母親(藥師佛)希望他的孩子(諸有情)能接受他的幫助,但若是孩子逃離不願意接受大願的救度;那麼,就算是藥師佛從久遠劫來,為了憫念眾生所發的十二大願,對於眾生也是無濟於事的。因為佛是無法強迫眾生接受他的救度的,所以佛才說他無法度沒有任何與佛有相關連的因緣的眾生,就像是念佛圓通章說的「若子逃逝」,諸佛的廣大願力也無法救度他到彼岸。若是一切眾生(孩子),能夠憶念藥師佛(母親),接受他的大願的救度,那麼,你將蒙受藥師十二大願的加被攝受,因緣成熟時你將生生世世不離佛側,長時熏修,自得心開意解,終至菩提。經云:「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略說:此句如同藥師經《帛屍梨蜜多羅譯本》所講的:『為諸愚冥無量眾生講宣妙法。令得度脫入智慧門。』智慧即是「般若」,入般若門自得心開。智慧門(引用自佛光大辭典):(一)入智慧之門戶。即指權智,或權智所說之一切教法。智慧指佛果之實智,因地之權智為入於實智之門;又如來自證之智為實智,利他教化之智為權智,此權智為令入於實智之門戶,故稱智慧門。此外,權智所說之一切教法,為令入實智之門,亦稱智慧門。法華經方便品(大九?五中):「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法華文句卷三、法華義疏卷四、法華玄贊卷三〕(二)菩薩為趣入菩提所修三種法門之一。據凈土論注卷下載,智,謂知進守退;慧,謂知空無我。菩薩依此智慧門,遠離我心貪著於自身,而不求其自樂。〔凈土論(天親)〕經云:「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略說:「香光莊嚴」指念佛三昧之作用。 心念佛時,佛隨逐於吾身,猶如染香氣的人身上有香氣。此處的「香」在藥師法門而言,是「葯香」,而此葯則是包括了「物葯」與「法葯」;此處的「光」在藥師法門而言,是「琉璃光」,如經云:『身如琉璃,內外明徹,凈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莊嚴」則是「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所以「香」是「藥師」,「光」是「琉璃光」,「莊嚴」是「如來」。故念藥師佛,也即是「香光莊嚴」的境界。經云:「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凈土」略說:『或復中悔聞我說是:藥師琉璃光佛本願功德,盡其壽命欲終之日,有八菩薩,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壇華菩薩、藥王菩薩、葯上菩薩、彌勒菩薩;是八菩薩皆當飛往,迎其精神,不經八難生蓮華中,自然音樂而相娛樂』(帛屍梨蜜多羅譯本)此亦是大勢至菩薩攝化藥師法門行者歸於凈土之經證也!經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略說:義凈譯本云:『若聞我名,至心稱念。』玄奘譯本云:『得聞我名,專念受持』、『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上述都是在說「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之意義。印光大師云:『念佛用功最妙方法。都攝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專註於佛名號,即攝意根。口須念得清清楚楚,即攝舌根耳。耳須聽得清清楚楚,即攝耳根。此三根攝於佛號,則眼決不會亂視,念佛時眼宜垂簾,即眼皮放下,不可睜大,眼既攝矣,鼻也不會亂嗅,則鼻亦攝矣。身須恭敬,則身亦攝矣。六根攝而不散,則心無妄念,方為凈念。若能攝六根而念,是名凈念相繼,能常凈念相繼,則一心不亂,與念佛三昧,均可漸得矣。三摩地、亦三昧之別名,此雲正定,亦示正受。正定者、心安住於佛號中,不復外馳之謂。正受者、心所納受,唯佛號功德之境緣,一切境緣皆不可得也。」足證憶佛念佛,必定見佛,自得心開也。』四、小結以上述看來念藥師佛之名號與念佛圓通之理論亦可互通,互不為礙!藥師行者有興趣可詳加參研此念佛圓通章,以作為信心及修持方面的助行。


推薦閱讀:

東方藥師琉璃光凈土介紹
【西藥師】2017年《西藥二》高頻考點10-23條—考前必背
藥師如來觀行儀軌法
楊過PK黃藥師,誰更厲害?
 【藥師法門】

TAG:藥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