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有效教學行為》

讀《有效教學行為》

徐月明

《有效教學方法》一書涵蓋有效備課、板書、提問、課堂駕御、多遠職能教學差異學及有效教育模式選擇。全書共分為13 章。

《有效教學方法》給我們比較全面的闡述了有效教學的重要性及怎樣做一個有效教師,怎樣實施有效教學等等問題。讀了前面幾個章節的內容,結合其他專家對於教學的一些理解和本人自己學習過程中的體會,淺談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

第一點,是有效教學的重要性,實際上有效教學在咱們國家大家可以看到,無論你到書店,還是到圖書館,無論在實踐領域,還是理論研究領域,可以看到有不少的出版物,在我們新課程改革當中也是非常關注有效教學的問題,它的提出就與我們理想的追求,就是既要能夠保持有一定水準的該高的教育質量,又能夠不加重學生的負擔,以這個聯繫在一起,特別是在前幾年,大家知道我們議論比較多的就是應時教育的問題,應試中心的問題,使學生書報越來越重,學生失去了快樂的童年,他的德質體美各個方面都受到了影響,所以怎麼樣提高學生的學生氛圍,降低學生的負擔,所以我覺得大家在中國對它的關注有這麼一個背景。

第二點,我覺得書中有些講得非常的操作化,從課堂教室的安排,和教師的清晰的講解,對教學方法多樣性,和任務的定位,學生的參與,學生的成功,以及較高級的教學目標,比如思維進展方面,我覺得講的非常的操作化,我讀了一些討論教學是不是科學、是科學還是藝術的書。有人就說教育學,或者包括心理學,他告訴我們的都是我們已知的東西,比如化學,如果一個人你不學它你可能不懂,但是像心理學,你可能不學也能多少知道一些。有一位作者,他就說正如同像人生就五能,從而成為世界上最高能的動物一樣,像心理學,人沒有學它,中間也能懂一些,妨礙了它在科學當中更進一步的發展,不像化學,自然科學。我覺得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是似是而非的,就是它的發展往哪裡方向,在教育心理學我覺得非常具體的,他可以在理論和實踐當中架起一個橋樑來。

第三點,與有效教學相關的前提,就是教學的適應性問題,或者是課程教學目標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他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影響了有效教學的實現。我們通俗的話說,要跳一跳,還是能夠摘到桃子,或者是吃到桃子,或者是我們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應該是處於最近發展區裡面,所以我覺得怎麼能夠確定宏觀的教育教學的表,整體教育教學目標,以及到每一節課,它的教學分解到這個教育教學目標,我覺得這一點是非常重要,對實現有效教學很重要。

我覺得在有效教學其中一個基礎,就是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當中貫徹主體性的原則,我們說學習不同於教學,實際上教學是一種有指導的學習,教我們的老師,應該始終記得我們教本身並不是目的,能夠讓學生跟更好的學才是目的,從教育實際當中也是並不是我們教的越多,學生學的越多,可能教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適得其反,或者說練習的越多,學生提高的越好,比如說現在機械式的練習,比如一個生字抄了好幾遍,能不能有其它的方式,就是讓學生有更高的理解力,我想還是有的。

以前我想到的一點,我們中國有一個成語叫做「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應用是每一個人的理想和願望,但是能不能實現,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不能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在現在新的學習方式下,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髮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但並不是所有的學習領域和學習主題都需要用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學習領域和學習主題都需要用探究學習的方式來進行,其實接受學習對一些學習內容來說也是必要的。過去,由於種種原因,特別是由於教學大綱規定了過多的知識點,使得教師只能用簡單的授──受的教學方式來進行。今天,從教學大綱到課程標準的重要變化之一就是減少了知識點,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出了更多的空間,我們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強調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的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一定是自主學習。而只有自主學習才能幫助學生確立自主的尊嚴和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基於自主學習的觀念,有效教學應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特徵:讓學生明確通過努力而達到的目標,並且明白目標的達成對於個人成長的意義;設計具有挑戰性的教學任務,促使學生在更複雜的水平上理解;通過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經驗背景,幫助學生達到更複雜水平的理解;適時與挑戰性的目標進行對照,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個清楚的、直接的反饋;能夠使學生對每個學習主題都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形成對於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夠遷移並發現和提出更為複雜的問題,有進一步探究的願望。一言以蔽之,有效的教學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這必定不可缺少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

同時,老師的有效教學也要和學生的有效學習相配合才會爆發出更大的活力。我們正在進行的課程改革的目的,並不僅僅是換套新的教材,或是說用了新的標準的問題。我們的目的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課堂裡面的情況發生變化,從而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因此,課程改革一個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改變或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1.對學習的認識   講到學生的學習,這裡有一個對學習的認識問題。比如說我們司空見慣的現象是,老師在教學生時,先出示例題,然後由學生進行討論,接下來老師再進行講解,最後再讓學生做一些練習。在很多情況下,是經過反覆的練習,形成學生的某種技能,這種學習方法是過去所強調和側重的。這種學習的理論基礎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用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觀點看待學習,認為學習是學生頭腦中某種聯結的形成,通過反覆練習形成某種技能。這種練習如果過度的話,就會造成學生對待學習的負面態度。比如,有這樣一個例子,在一堂課上,一個學生在解題時漏寫了一個「解」字,於是這個老師就讓學生把這個「解」字寫100遍,這是報紙上登過的例子。這也是一種學習。隨著教育科學的發展,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習是一種理解,它的典型代表人物是布魯納和奧蘇貝爾。奧蘇貝爾認為學習是新知識與學生頭腦中的原有知識建立起來的實質性的聯繫,強調舊知識與新知識的聯繫,讓學生為理解而學,教師為理解而教。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現在國內外都在講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是學習者與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比如說,小學生學習小學教材,教材對小學生有作用,而小學生同時對教材也有作用,這是新的觀點,也是課程改革的一個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心理學認為,學生用自己的觀點解讀了教材的內容,從而在自己頭腦中建構出一個概念,一個新的概念,而且建構是和教學同步進行的,學習者的學習完全是自主的活動。所以學生的學習是自己建構的過程,這種學習是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的學習過程。2.關於有效學習   反覆練習、操練式的學習過程的理論基礎是行為主義心理學。早期的算術教學理論的奠基人——桑代克寫的書都是一個單元一個單元進行反覆練習的。現在提倡的另一種學習是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學習,它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心理學。在這裡我為什麼要講有效學習的問題,就是因為國外大部分研究說明:不同的學習過程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說,反覆的練習也有效果,並不是說絕對沒有效果。它的效果主要是發展學生的基本技能。另外一種探索性的學習,它的效果是發展學生高層次的思維。研究表明,操練式的學習對發展學生高層次的思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沒有顯著的效果,有時甚至是負面效果。操練式的學習對提高學生的計算成績有顯著的效果,而對解決開放性的問題沒有顯著的效果。如果說在不良的情況下過度練習,比如說讓那個學生寫100遍,就會產生負面影響,使學生不喜歡數學甚至厭倦學數學,反覆的練習體現在「熟」上,有句話叫「熟能生巧」,但過度的練習會「熟能生厭」,使學生不想學習,阻礙學生的發展,所以又有一句話叫「熟能生笨」。這種學習不是我們講的有效學習,我們講的有效學習是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學習對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很有效果。有效學習主要是指學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學習,這也是我們要著重發展的學生的學習活動。當然,數學學習中的練習還是必要和重要的,並不是說不需要練習,而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創新性學習,這就是有效學習的意思。   關於有效學習我想用九個字來概括。一是「經驗」。學習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經驗是一個名詞,它表示過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經驗又是動詞,它表示現在的情境。經驗是進行有效學習的基礎,它是非常重要的。二是「思考」。有效學習就是激勵學生勤于思考,提倡學生自主地思考。操作性學習是用記憶代替思考,記憶的負擔重,而思考的負擔不重。思考是數學的核心問題,沒有思考就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三是「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實際上活動是數學教學的基本形式。我們的教學設計重要的不應是老師怎麼講解,而應是學生怎麼活動。四是「再創造」。學習的過程是經歷再創造的過程,而不是純粹的模仿和純粹的記憶。「經驗」、「思考」、「活動」、「再創造」是有效學習的四個基本要素。那麼,我們的教學怎樣激起學生的有效學習呢?這是課程改革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只有課堂教學模式發生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變化,結果才能變化,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一代。

推薦閱讀:

揭秘男人出軌後女人火上澆油的三種行為!
女人的哪些行為會讓男人瞬間翻臉
刑法乾貨三則之行為共同說
這兩個「行為」連男人自身都無法察覺,卻成為女人識別渣男的法寶
中國的國家行為二:鄭和七下西洋

TAG:行為 | 教學 | 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