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的改革吶喊能得到什麼回應?

邱 林  81歲高齡的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近來頻繁在報刊雜誌上發表文章,或在各種公開場合不斷發聲,批判「權貴資本主義」和「國進民退」,提醒經濟改革中的陷阱,呼籲加快政治體制改革步伐。在很多人眼中,這是一個對中國改革大業「憂心忡忡」的老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吳敬璉多次提醒要注意政府「假宏觀調控之名,行微觀干預之實,實際上等於復辟命令經濟」。認為這會加劇腐敗和尋租。  吳敬璉的改革吶喊事出有因。當今中國的改革似乎已進入停滯狀態,政治體制改革是只說不做,而經濟體制改革是改而未改。況且經濟體制改革似乎進入怪圈,由於體制的演進會有路徑依賴,一旦進入政府主導的路徑,從尋租活動中得利的特殊既得利益者,必然會力求推動「半統制、半市場」的經濟體制向國家資本主義乃至權貴資本主義蛻變,而一旦路徑被鎖定,除非經過大的社會震蕩,否則很難退出。  有人說改革共識已破裂了,甚至認為改革已死。此話不假。現在流行著一種說法,改革有風險,不如埋頭搞發展。因此,誰也不再進行改革,誰也不敢進行改革。這等說是中國改革的半途而廢:一方面上世紀末期建立起市場經濟的初步框架,但另一方面,一些領域改革的大關還沒有過就停了下來。  在改革半途而廢當中,國有資本在國內資源配置過程中處於絕對主導地位。首先,儘管國有企業不再是GDP的主要組成部分,但仍控制著經濟的關鍵性領域,國有企業繼續在石油、電信、鐵路、金融等領域處於壟斷地位。其次,現代市場經濟必不可少的法治基礎尚未建立,各級政府擁有自行裁量權,可以通過投資項目審批、市場准入、價格管制等手段直接干預企業的微觀經營活動。  例如由山東省政府強力主導的國有企業——山東鋼鐵集團併購民營企業——日照鋼鐵公司。雖然日鋼經過無數次抵抗,但胳膊終扛不過大腿,雖然近期山鋼融資遇到困難,但最終拿下日鋼已不在話下。這被普遍解讀為「國進民退」強制收購的標本,並被視作是違背了市場化原則。雖然像日鋼這樣的民營企業資產龐大,但大都處於產業鏈下游,受國有企業節制,更走不出被國企收編的結局。  當然,這只是「國進民退」的一個小插曲。但從這一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各級政府已習慣性地把國有企業當成「親兒子」、「後花園」,打著「提高集中度、保護國民經濟命脈、維護經濟安全」旗號,在投資和貸款方面總是偏向國有企業。給人感覺,在中國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民營經濟發展處於停滯狀態,而曾經被打破的壟斷又被國有企業逐漸奪回。  這當中政府在管理經濟方面的權力似乎太大,有違市場經濟的規律。問題是,越多越強化政府的權力,政府的權力越強化問題越多。由此,這樣的惡性循環就愈演愈烈。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市場經濟大潮中,在推進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中,在房地產業、金融證券業等領域,政商尋租、腐敗成為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  據全國工商聯的調查顯示,在房地產總費用支出中,流向政府的部分(即土地成本+總稅收)所佔比例為49.42%。從征地拆遷、土地出讓、調整土地用地性質、規劃審批,到項目選址、施工監理、工程驗收、調整容積率、產權登記等環節,充斥了權錢交易。當普通百姓眼巴巴期待遠遠背離實用價值和國民收入水平的樓市大降價的時候,地方政府卻能從扶持、提振房地產行業中收穫GDP政績,而一些官員則可以繼續中飽私囊。  其實,中國的住房問題,原本就是政府嚴重缺位,只靠商品房地產市場「一條腿走路」造成的。現在好了,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建設和分配,又成為政府主導的一件大事。在這種情況下,更糟的事情有可能出現,地方政府或者部分政府官員,一旦有了不按市場價格,且不受監督的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分配權力,將有可能產生新的腐敗和尋租。  在這節骨眼上,吳敬璉的發現改革吶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問題是,他的吶喊能否得到政府的積極回應,並具體實施。況且,僅憑吳敬璉個人的力量或極少數人的呼籲,其效果將大打折扣。然而,假如中國不能實現根本性改革,再過二至三年,中國可能遭遇一種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現在是推進改革並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時候了。(和訊博客)
推薦閱讀:

吳敬璉:必須堅定推進改革
吳敬璉: 改革不能再錯
吳敬璉:中國有七個方面必須要改革
吳敬璉的頂頂層設計
吳敬璉等著名經濟學家縱論啟動全面改革

TAG:改革 | 吳敬璉 | 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