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劉向《權謀書》原文 卷十二 不辱使命

卷十二 不辱使命(1)------------  1. 使者兩難  《春秋》的辭句,其字面的意義相反的有四處:既然說:「大夫辦事不可專斷,就是不可擅自生事。」又說:「出了國境為國辦事,假使可安定社會,有利於國家的事也可以專權。」既然說:「大夫奉君上的使命出國,對事務的處置由大夫決定。」又說:「奉君上的使命出境,聽到國君父母死亡的消息,只可慢慢走,不可返回。」這是什麼緣故呢?  道理是這樣的:以上那些義例,各有各自的條目,不能轉移,混淆。不可擅自生事,是說平常一般的原則;可以專權,是說拯救危難,剷除禍患的事;進退由大夫自己決定,是說將帥帶兵打仗的事;慢慢走而不可返回,是指出使的時候,路上聽到國君父母死亡的消息。公子子結隨便生事,《春秋》不責備他,是因為他救了庄公的危難。公子遂隨便生事,《春秋》譏評他,是因為僖公並無危難之事。所以,君上有危難而不專權赴救,這是不忠貞。假使沒有危難而隨便生事,這是不守臣下的本分。  古書上說:「《詩經》沒有一成不變的解釋,《易經》沒有一律吉祥的卦文,《春秋》沒有死板普遍的義理。」就是這個意思啊!  2. 使者的言辭  趙王派遣使者到楚國,並彈瑟為使者送行,告誡他說:「一定按我吩咐的話說。」使者說:「大王彈瑟不曾這樣悲切過!」趙王說:「宮商諸弦調整得好的緣故罷!」使者說:「調整好了怎麼不在弦柱上做個記號呢?」趙王說:「天氣有乾燥與潮濕的不同,因此弦也會受影響而有緩急之差。宮商變遷不可預料,所以不做記號。」使者說:「賢明的君主派遣使者,將事務任命給他,並不用言辭來限制他。遇到吉事就要向人祝賀,遇到凶事就要向人弔慰。如今楚國和趙國相距有千餘里,吉凶憂患不可預料,好比瑟柱不可做記號。」  《詩經》說:「眾多趕路的使者們,內心每每擔憂不能及時完成使命。」  3. 使者的信用  楚莊王起兵攻伐宋國,宋國派人告急求救於晉,晉景公想遣兵拯救宋國。大夫伯宗進諫道:「上天正在開啟楚國的國運,不可出兵討伐。」於是尋求壯士,獲得霍國人叫解揚的,字子虎,派他去告訴宋國不要投降。解揚路過鄭國,鄭國剛和楚國親善,因此捉住解揚,獻給楚國。楚王用優厚的禮物賞賜解揚,跟他約定,叫他把晉國人主的話有意反說,叫宋國趕快投降。三次要挾,解揚才答應。因此楚人就讓解揚乘著樓車,命令他呼喚宋國投降。但是解揚卻違背與楚國的約定,反而傳遞晉君的命令道:「晉國正派所有的軍隊來拯救宋國,宋國雖然緊急,但也千萬不要投降了,晉兵立刻到了。」  楚莊王大發脾氣,要烹煮他。解揚說:「君上能制定法令,這是正義;臣下能完成使命,這是守信。稟受我君上的命令出國行事,雖然死了,不能有二心。」楚王說:「你已答應我,後來又違背了,信用在何處呢?」解揚說:「我答應你,是想要完成我的使命,我死無遺恨。」回頭對楚君的臣下們說:「做人臣下的不要忘記我這個為國君效忠,反而被殺死的人。」楚王的幾位弟弟都勸告楚王赦免他。因此楚王最後赦了解揚,讓他回去。晉國就分給他上卿的爵位,所以後世的人稱他為霍虎。------------卷十二 不辱使命(2)------------  4. 勇士唐且  秦王以五百里的土地要交換鄢陵,鄢陵的國君不接受,派遣唐且為使者向秦王致歉。  秦王說:「秦國攻取韓國,消滅魏國,鄢陵君只以五十里的土地存在,我豈是害怕他的威力嗎?我只是尊重他的道義罷了。現在寡人以十倍的土地和他交換,鄢陵君推辭不接受,是輕視寡人呀。」唐且避開坐席,回答說:「不是這樣的。我們鄢陵是一向不計較利害的。鄢陵君接受祖先的土地,理應保守它。雖然有千里的土地要交換,也是不可以的,哪能僅以五百里就可以呢?」  秦王憤怒起來,臉色變了,怒氣沖沖地說:「你也曾經看到天子發怒嗎?」唐且說:「臣下未曾見過。」秦王說:「天子一旦發怒起來,橫卧的屍體有百萬之多,千里之內,盡染鮮血。」  唐且說:「大王也曾見穿布衣韋帶的士人發怒嗎?」秦王說:「布衣韋帶的士人發怒時,只是脫去帽子,光著腳,在地上叩頭而已,哪個不知呢?」唐且說: 「這是匹夫愚人的脾氣而已,不是布衣韋帶的勇士發怒。專諸刺殺王僚時,彗星沖襲月亮,流星白天出現;要離刺殺王子慶忌時,蒼隼在台上拍擊;聶政刺殺韓王的季父,白虹橫貫太陽。這三個人都是布衣韋帶的士人發怒,加上臣下合計就有四個了。當他們含著怒氣沒有發泄時,其凌厲之氣,上達霄漢。士人不怒就罷了,一怒之下,橫屍兩人,血濺五步。」於是就握著短刀,起立看著秦王說:「現在就是勇士發怒了。」  秦王臉色變了,跪下來說:「先生請坐,寡人清楚了。秦國攻破韓國,消滅魏國,鄢陵唯獨以五十里的地方,幸能保存,完全是重用先生的緣故啊!」  5. 子貢求救  齊國攻打魯國。子貢晉見哀公,請向吳國求救。哀公說:「要不要動用祖先的寶器呢?」子貢說:「讓吳國索取了我國的寶器,再興兵助我,恐怕靠不住。」因此就以六副楊干麻筋做了弓箭前往。子貢告訴吳王說:「齊國不行正道,想使周公的後代失去祿位。況且魯國的賦稅有五百,邾國的賦稅有三百,不知道用這些錢增加齊國的收入,對吳國有利沒有?」吳王害怕起來,就興兵拯救魯國。諸侯們說:「齊國攻伐周公的後代,而吳國能來拯救。」因此都來朝見吳王。  6. 倉唐之使  魏文侯封太子擊到中山去。過了三年,沒有派使者往來兩國之間。有一位舍人,是趙國人,名叫倉唐的,進諫說:「做人子女的,三年未知父親的消息,不能叫孝順;做人父親的,三年不管兒子,不能叫慈愛。君上為什麼不派遣人出使大國呢?」太子說:「我已經盼望很久了,尚未得到可以出使的人。」倉唐說:「我願意奉命出使。請問君侯有何嗜好?」太子說:「君侯嗜食晨鳧,喜愛北方的犬。」於是就派遣倉唐牽著一雙北犬,奉著一雙晨鳧,獻給文侯。  倉唐到達後,請求謁見,說:「我是您罪孽深重的兒子擊的使者,不敢列於大夫的朝廷,謹利用空閑的時間,奉著晨鳧,敬獻給您的庖廚,牽著北犬,恭敬地上奉給您的近臣。」文侯高興地說:「擊愛我,知道我的嗜欲,知道我的喜好。」因此召見倉唐,說:「擊身體沒有毛病罷。」倉唐說:「嗯!嗯!」這樣一問一答,一共三次,忽然說:「君上派出太子,封他為國君,直呼他名字,是不禮貌的。」文侯吃驚地改變臉色,問道:「你的君王還好嗎?」倉唐說:「我要來的時候,他尚在宮庭里拜送書信呢!」文侯回頭指著左右侍者說:「你的君王,身高和誰一樣。」倉唐說:「按照禮節,比擬一個人必須找適當的對象,諸侯不可有所匹敵,因此找不到比擬的對象。」文侯說:「他身高跟寡人比如何?」倉唐說:「君上賜給他外府的皮裘,還能穿得,賜給他的尺帶,不必再更改。」文侯說:「你的君王研究什麼?」倉唐說:「研究《詩經》。」文侯說:「《詩經》中他喜好什麼?」倉唐說:「喜好《晨風》、《黍離》二首。」文侯自己讀《晨風》之詩道:「那疾飛的晨風鳥,飛入蒼鬱的北林了,我好久不見賢明的君上,內心憂愁不能忘懷,奈何!奈何!難道他早已將我遺忘了嗎?」文侯讀完說:「你的君王以為我遺忘了他嗎?」倉唐說:「豈敢,常常想念罷了。」文侯又讀《黍離》之詩道:「那垂垂的黃米,那稷谷的幼苗;我慢慢行走在征途上,心中十分煩惱,了解我的人說我心憂,不了解我的人,說我有何奢求?悠悠的蒼天啊!這是為什麼?」文侯說:「你的君王在埋怨嗎?」倉唐說:「豈敢!時常想念罷了。」文侯於是派遣倉唐賜一副衣裳給太子,命令倉唐在(又鳥)鳴時到達。  太子起床迎拜,接受賞賜,打開衣篋,看見衣裳全部顛倒了。太子說:「這是催促我早點動身,君侯要召見我了。」倉唐說:「臣來的時候,君侯沒有下這個命令。」太子說:「君侯賞賜我衣服,並不是因為寒冷的關係。是想召見我,不再和別人計議,所以命令你(又鳥)啼的時候抵達。《詩經》說:『東方尚未破曉,做臣下的為了趕上早朝,慌張之間,顛倒衣裳,顛來倒去間,已有人從君侯之處來催召我了。』」於是就西去謁見。  文侯非常高興,擺上酒席,說道:「遠離賢人而接近自己寵愛的人,不是國家的好政策。」就派出少子摯,封到中山,使太子擊回國。  所以說:「想要了解他的兒子,看看他結交的朋友;想要了解他的國君,看看他所派遣的使者。」趙國倉唐出使一次,便使文侯變為慈父,使擊成為孝子。太子用《詩經》的詩句稱讚說:「鳳凰飛來了,發出美妙的叫聲,它們飛翔又落下,棲息在梧桐樹下。周朝的王室,也有眾多的賢能之士,做天子的使者,歸順愛戴天子。」這也是形容倉唐啊!------------卷十二 不辱使命(3)------------  7. 豚尹出使  楚莊王想攻伐晉國,派豚尹去探察虛實。回來說:「不可以攻伐的。在上位的人,憂思國事,而百姓們生活安樂。而且有賢明的大臣叫沈駒。」  隔了一年,又派豚尹去探察,回來說:「可以了。起初的賢人死了。阿諛奉承的人,多在國君的宮室中,他們的國君愛好享樂而不講求禮法;在下位者處境危險,埋怨在上位的人,上下離心離德,不能合作。興兵去攻伐,百姓一定首先造反。」庄公聽從他,果然像他說的一樣。  8. 柳下惠的辯辭  梁王集合群臣而評議他們的過錯。任座進諫說:「君上國家土地廣大,人民堅強而眾多,可國內沒有賢人辯士,怎麼辦?」  王說:「寡人國家小而窄,人民柔弱,臣下不多,寡人自己治理,何必用賢人辯士呢?」  任座說:「不能這樣說。從前齊國無故起兵打魯國,魯君很擔心。召見他的相國說:『怎麼辦呢?』相國回答道:『柳下惠年少時好學,長大後智慧高,君上試一試召見他,命他出使於齊國。』魯君說:『我是千乘的君主,親身出使到齊國,齊國都不聽。柳下惠只是布衣韋帶的士人,派他出使,又有什麼好處呢?』相國答道:『臣下聽說向人乞求不到火種,不指望燃燒罷了。現在派柳下惠出使到齊國,雖然無法解除齊兵,但只要魯國不被攻伐得更厲害就行。』魯君就說:『是這樣嗎?』相國就派人去召見柳下惠。柳下惠來了,進門提起衣裳,不趨前下拜。魯君避開席位站起來說:『寡人是飢餓了才求黍稷,口渴了才掘井的人,以前沒有喜事召見你。現在國事緊急,百姓恐懼,希望委託大夫你出使齊國。』柳下惠說:『好的。』於是東行謁見齊侯。齊侯說:『魯君恐懼嗎?』柳下惠說:『我們君上不怕。』齊侯怒氣沖沖地說:『我看你們魯國,混亂恐慌,像要滅亡一樣,百姓拆掉屋子,砍伐林木來搶修城郭。我看你們魯君像我國公卿大夫的子弟,你說他不害怕,為什麼?』柳下惠說:『我們君上所以不恐懼,是因為祖先是周朝宗室分封的魯國。您君上的祖先也是起源於周室,封到齊國,他們一起走出周的南門,殺了一隻羊,約定說:『此後子孫如有敢於互相攻伐的,教他與這雙殺掉的羊同罪。』我們君上就因為那隻殺掉的羊,所以不恐懼。』齊侯因此解除圍兵,後退三百里。柳下惠只是個布衣韋帶的士人,終於解除齊兵,消釋魯國的災難,假使沒有賢人辯士,怎麼行呢?」  9. 陸賈說服尉佗  陸賈隨從漢高祖平定天下,人家都稱他為有口才的辯士,奉侍於皇帝左右,常出使諸侯之國。等到高祖稱帝,中國剛剛安定,尉佗平定南越之亂,因而自立為王。高祖派陸賈出使,賞賜尉佗一個印信,正式封為南越王。  陸生抵達之時,尉佗頭髮像木椎,坐在那裡,形狀如箕,召見陸生。陸生乘機勸說尉佗道:「足下是中國人,親戚、兄弟、祖宗墳墓都在真定。現在足下棄反本性,捐除帽子與衣帶,想要以小小的南越,和天子相爭衡,作為對等的國家,禍患就要降臨自身了。而且,當初秦朝政事荒失,諸侯豪傑,比肩而起,只有漢王首先入關,佔領咸陽,項籍違背盟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都臣屬於他,可以說是最強大的了。但是漢王崛起於巴蜀,驅策天下,威震諸侯,結果誅戮項羽而消滅他。五年之間,海內平定,這不是人力所能致,而是上天有意成全。天子聽說君王您在南越稱王,不幫助全天下的人誅討暴逆之徒,朝中將相都想派兵征討大王。天子因為憐憫百姓剛剛勞苦過去,暫且休息一下,派遣我帶印給君王,剖開符信,互通使節,君王理應到郊外迎接,向北面,以臣下自居,如今反想以新締造而未整頓的南越,在此逞強不服。漢朝果真聽說如此,便會掘開並焚燒君王祖先的墳墓,誅戮您的宗族,派遣一偏將軍,帶領十萬兵眾蒞臨南越,南越人便會殺了大王你,向漢投降,簡直像翻轉手掌一樣容易。」於是尉佗就趕忙站了起來,向陸生道歉:「我住在蠻夷的地方太久了,忘了禮節道義。」  因此問陸生說:「我和蕭何、曹參、韓信比較,誰比較賢能?」陸生說:「君王好像比較賢能。」又問道:「我和皇帝,哪個賢能?」陸生說:「皇帝興起於豐沛,討伐暴虐的秦朝,誅戮強勁的西楚,為天下人興利除害,承繼五帝、三王的事業,統治中國。中國人民為數近億,土地有萬里之廣,佔據天下最肥沃的地方,人口眾多,交通發達,各種物產殷實富厚,政事出於一家,自從開天闢地以來還沒有過。現在君王的人眾不過數十萬,都是蠻夷未化之人,地勢崎嶇不平,處於高山大海之間,好比漢朝一個郡,怎能和漢王比較呢?」尉佗大笑說:「我不在中國起事,所以在此地稱王,假使讓我居住中國,怎麼不如漢朝呢?」尉佗因此對陸生特別喜愛,並挽留他數月,設酒相樂,說道:「越國之中,沒有值得暢談的人,自從你來,使我每天聽到一些未曾聞見的消息。」  臨別賞賜陸生一個裝著各種寶物的袋子,價值千金,另外又送了千金。陸生就授任尉佗為南越王,命令他稱臣,遵奉漢朝的規約。當他回報漢朝,高祖非常高興,就授他為太中大夫。------------卷十二 不辱使命(4)------------  10. 不屈的使者  晉、楚兩國之君在宛邱舉行親善會盟,宋國也派使者參加。晉、楚的大夫對宋國使者說:「用去見天子的禮節恭敬地拜見我們國君,我就帶你去晉見。」使者說:「帽子雖然壞了,還是應當戴在上面;鞋子雖然是新的,也應該穿在下面;周室雖然衰微,諸侯也不能改變他的身份。縱使軍隊爬上宋國的城牆,也不更換我的服裝。」說完就作揖離開。諸大夫看了很驚訝,就用諸侯的禮節接見他。  11. 使者諸發  越國派使者諸發拿一枝梅子贈給梁王。梁王有一個臣子叫韓子,轉頭向左右的官吏說:「哪有用一枝梅子贈送列國之國君的道理呢?等我為你們去羞辱他。」就出去告訴諸發說:「我們大王有命令,吩咐說客人戴帽子就以禮貌召見,不戴帽子就不見。」諸發說:「那越國也是天子的封地,不居於冀、二州的中原,而處在偏僻的海邊,驅逐外族而為住所,但蛟龍又和我們爭奪,所以要把頭髮剪斷,身上畫了花紋,色彩斑瀾可觀,好像龍子的緣故,就是要防避水神。現在大國的命令說,戴帽就以禮節召見,不戴帽則不見。假使大國的使者有一天也訪問敝國,敝國的國君也下命令說:『客人一定要剪髮紋身才召見他。』這樣你們大國作何感想?如果你們內心覺得合適,我願意借頂帽子晉見,如果你們內心覺得不舍適,希望不要變更我國的習俗。」梁王聽到這件事,就披著衣服出來見諸發,下令趕走韓子。  《詩經》上說:「只有德才兼備的使者,能應對多變的天子。」就是這個意思罷。  12. 晏子出使  晏子出使吳國,吳王告訴行人說:「我聽說晏子是北方有辯才、熟悉禮節的人。」命令儐者:「客人來了就說天子召見。」隔一天,晏子有事情到宮廷。行人說:「天子召見你。」晏子有三次面露不安的樣子,說:「我受敝國國君的命令,出使到吳王的處所,我沒有才幹,迷迷糊糊走入天子的朝廷,請問吳王在哪裡呢?」然後吳王說:「夫差請見。」結果晏子用諸侯的禮節入見他。  13. 晏子諷吳王  晏子出使吳國。吳王說:「寡人一向寄居在偏僻簡陋的蠻夷地方,很少受到君子的教養,有不對的地方,請指教我,不要見怪!」晏子不安地避開座位。吳王說:「我聽說齊君為人陰險而傲慢,粗野而殘暴,你容忍他為何容忍到這樣過分呢?」晏子退後答道:「我聽說一個人小事不會做,粗陋的事情也會做不好,這樣一定要操勞;大事做不到,小事不屑做,這樣一定要貧窮;權位大而不能號召別人,權位小而不能到別人家門前求人,這樣一定要困苦。這是我所以要做官的緣故,像臣下這種人哪能用大道去教導百姓呢?」晏子出來了,吳王笑道:「今天我譏笑晏子,好像一個人沒有衣服穿而去譏笑大戶人家。」  14. 晏子吃橘  景公派晏子出使楚國。楚王送來幾個橘子,旁邊放了一把削皮刀。晏子不剖就連皮吃了。楚王說:「橘子應當剖皮。」晏子答道:「臣下聽說,在人主面前接受賞賜,瓜桃不可削,橘柚不可剖。如今您沒有吩咐,臣下我不敢剖,可是臣下並不是不知道。」  15. 晏子反諷楚王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知道了,就告訴左右的官吏說:「晏子是賢能的人,現在要來,我想羞辱他,用什麼方法呢?」左右的官吏答道:「等他來的時候,我捆綁一個人從大王的身邊走過去。大王就問:『是哪裡人?』我們回答:『齊國人。』大王再問:『犯了什麼罪?』我們回答:『犯了盜竊罪。』」  晏子來了,楚王和晏子站著談話。有一個人被綁著,經過楚王身邊。楚王說:「綁的是哪裡人呢?」答道:「是齊國人。」王說:「犯什麼罪?」答道:「犯偷盜罪。」王說:「齊人本來就好偷盜嗎?」晏子回過頭看那犯人說:「江南有橘子,齊王派人拿去種在江北,結果長大不是橘子,變成枳,這是什麼緣故呢?這是土地性質不同使它這樣的。現在齊人居住齊國不敢偷盜,到了楚國就變了盜賊,豈不是楚國的土地使他這樣的嗎?」楚王說:「我想傷害你,卻反而傷害了自己。」  16. 晏子不入狗門  晏子出使楚國。晏子身材矮小,楚國人做一個小門在大門旁邊,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就從狗門入。現在我出使楚國,不應該從這個門進去。」招待的人只好從大門帶領他入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答道:「齊國的臨淄有三百閭,人們張開袖子便成布帷,揮去汗水好像下雨,肩並著肩,腳跟挨著腳跟,怎麼沒有人呢?」楚王說:「可是為什麼派你來呢?」晏子答道:「齊國派遣使者各有對象,那些賢能的人派遣給賢明的君主,沒才幹的人派遣給沒才幹的君主。我晏嬰最沒才幹,所以只能出使楚國。」------------卷十二 不辱使命(5)------------  17. 化險為夷  秦、楚兩國交戰,秦王派人出使楚國。楚王派人戲弄使者說:「你來的時候也曾占卜嗎?」答道:「是的。」「占卜的結果怎麼樣呢?」答道:「很吉祥。」楚人說:「哎!不要吹牛了,你們國家並沒有好的龜甲。我們大王要殺你去釁鐘,怎麼會吉祥呢?」使者說:「秦、楚交戰,我們君王派我來,先窺探一下,假使我死了不回去,那麼我們君王就知道戒備,整頓軍隊來防範楚國侵略,這是我所說的吉祥。而且假使一個人死了以後失去知覺,那又何必釁鐘呢?死了以後有知覺,我哪裡會幫助楚國反秦國呢?我一定會使楚國的鐘鼓無聲,鐘鼓無聲就沒有辦法召喚士兵,也就無法調譴君主的軍隊了。殺掉人家的使者,阻止人家的計劃,不是古代通行的辦法。你身為大夫的人,請考慮考慮吧!」來人將這些話報告楚王,楚王於是赦免了他。這叫做化險為夷,改變命運。  18. 梧桐之大  楚國派使者到齊國訪問,齊王設宴在梧宮款待他。  使者說:「好大的梧桐啊!」  王說:「大江大海里的魚,可以吞沒舟船;大國的樹木也一定是巨大的。使者何必驚怪呢!」  使者說:「從前燕國攻打齊國,軍隊循著雒路,渡過濟橋,燒毀雍門,攻擊齊國的左邊,使右邊空虛。王歜在杜山弔死,公孫差在龍門戰死。燕兵在淄水和澠水放馬飲水,在琅邪山斬獲不少人眾。齊王和太后奔逃到莒國,亡命到城陽的山上。在這時,梧桐有多大呢?」  王說:「由陳先生回答他。」  陳子說:「我口才不如刀。」  王說:「刀先生應對他。」  刀說:「使者問梧桐的年齡嗎?從前楚平王無道,加害申氏,殺了伍子胥的父親和長兄。子胥散披頭髮在吳國討飯。闔閭重用他為將相。三年後,吳兵報了楚國的仇恨,在柏舉戰勝,獲首級百萬,楚將囊瓦奔逃到鄭國。楚王接受隨國的保護。子胥引兵入郢都,軍隊如雲涌般,行進於首都郢城。子胥親自射擊宮門,挖掘平王的墳墓,指責他的罪行,說:『我的先人沒有罪,你竟殺死他。』叫士兵每人鞭撻一百下,然後才停止。那時候,梧桐之大已可以做子胥的弓把了。」  19. 引來戰火的使者  蔡國派遣師強、王堅出使於楚國。楚王知道了,說:「一定都是些鼎鼎有名的人,為了表示他們軍隊強盛,國王意志堅定嗎?」於是召見他們,可卻發現這兩人根本不知禮儀的次序,看看二人的長相,便懷疑他們的姓名,不但聲音聽來醜陋,外形看了也使人討厭。於是楚王大怒,說:「當今蔡國無人了嗎?假使這樣,這個國家可以討伐;有人而故意不派遣嗎?假使這樣,也可以討伐,是專門用這兩人來嘲笑寡人嗎?假使這樣,也可討伐。」因為派遣兩個使者,結果使楚王想到三種攻伐的理由,這是蔡國糊塗啊!  20. 細察敵情  趙簡子將要派兵襲擊衛國,先遣史黯去探察虛實。史黯待了一個月零六天才返國。簡子說:「為什麼去那麼久呢?」史黯說:「想圖謀利益,反而遭到損害,這是因為不小心觀察的緣故。現在遽伯玉在衛國為相,史幫助他。孔子在那裡作客,子貢在衛君的前面聽候差遣,非常恭順。《易經》上說:『渙其群,元吉。』渙就是說那些賢人能化解危險的局面,群是象徵人數眾多,元是吉的開始。渙其群,元吉,就是輔佐的人多是賢人。」  簡子聽了,就收住軍隊,不敢妄動。  21. 良言勝過天鵝  魏文侯派遣舍人毋擇,奉獻一隻天鵝給齊侯。毋擇在半路讓它跑掉了,只好獻上一隻空籠子。他朝見齊侯說:「敝國君派我毋擇來奉獻天鵝,途中天鵝飢餓口渴,我就把它放出飲食,結果天鵝一飛衝天,就不回來了。我心想並不是沒錢再買只天鵝,只是哪有人做他國君的使者,而把國君的錢幣輕易花費的呢?心想我並不是不能拔劍砍頭,使自己(禁止)腐朽,讓骸骨暴露於荒野之中,為的是恐怕我的主上從此有貴天鵝而賤士人的罪名。心想我並不是不敢逃走到陳國和蔡國之間,是恐怕斷絕兩國的來往。因此我不敢愛惜性命,逃脫一死,來獻上空籠,請主君用斧質來砍殺我。」齊侯非常高興,說:「寡人今天聽了這些話,勝過得到三隻天鵝。寡人在都城郊外有塊百里的地方,願意獻給先生作為湯沐邑。」毋擇對答說:「哪裡有人為他的國君出使,而輕易地去貪得諸侯的土地呢?」於是他就走出去,不再回來。
推薦閱讀:

陳益峰:《葬經翼》怪穴篇原文及白話
商君書(原文+譯文)
峨眉十二庄釋密-周潛川-原文
滴天髓原文正譯
酒箴原文翻譯及賞析

TAG:西漢 | 權謀 | 劉向 | 使命 |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