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應篇》心得分享之一
《感應篇》心得分享之一
《增廣文鈔》紹興何閬仙家慶圖序摘要。「世無無因之果,亦無無果之因。喻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聲和則響順,形直則影端。此舉世親知親見,諦信無疑者也。因果二字,遍攝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罄無不盡。
孔子之贊周易也,最初即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若知前後因果,則窮通得喪,皆我自取。縱遇逆境,不怨不尤,只慚己德之未孚,不見人天之或失。樂天知命,無往而不自在逍遙也」。
《弟子規》心得分享告一段落了,《感應篇》又開始了,又一次周而復始,又一遍加強落實,我們希望在一遍又一遍的落實中,把小時候沒有學的三個根盡量彌補,把大乘佛法的基礎建立起來。這是「凈業三福」的第一福,變成仔細、詳細落實的三個根。三福分三個層次,我們不敢小看佛法的基礎,不敢看輕了佛法的這幾句話,為什麼?「凈業三福」的後面有一句話,這是三世諸佛的凈業正因,這句話的分量實在太重了。
這句話表示過去佛,現在佛以及未來佛,都是依此而建立佛法基礎,都依此成就道業。我們學佛,若是不依照佛法學習,不能成就道業。三世諸佛都是依此老實,聽話,真干。都走過這一條路,我不敢另闢捷徑,不敢師心自立,這叫學佛!依照一切佛所走過的路子,他們都走的這條路,都成佛了,我也走這條路,我也一定會成佛。
如此看來,三個根就是代替「凈業三福」第一福的仔細落實、認真落實。我們知道作為基礎的三個根若是太單薄,上面不可能有好成績。基礎十分厚實,十分堅固後面的成績才可能得到。三福的學習是有順序的,一個階段比一個階段要求牢固,就像種蘋果,沒有樹榦,沒有樹根,不可能得到果實;或是樹榦很細,樹根太淺,他不容易成就高處的果實,一場風雨就倒了。
我們在這個經濟挂帥的社會,外面的誘惑太多了,五欲引起我們內心的貪嗔痴慢疑(五毒),令我們迷惑顛倒,造種種惡業,這是三途的果報。我們要在這樣的社會上立足於不敗,不能有自私自利,五欲六塵,貪嗔痴慢疑等等。不要見錢眼開,不要六親不認,不要見利忘義。就像法師講的,外面的誘惑排除了,內心的煩惱克服了,這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難呀!做不到啊。克服煩惱需要定力和智慧,定力和智慧要有戒律作為基礎,佛門的基礎戒就是十善。這在我學佛後,近二十年都做不到。經過這些年落實三個根,我明白了,十善還有兩個基礎,即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演變成的《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弟》是代表孝道,孝道做到了,奉事師長也就做到了,古人說:「師徒如父子」,就是父子這一層關係。「慈心不殺」就是最大的因果,也就代表了一切因果報應,我們用《感應篇》來代替。
這些年下來,我們依順序落實三個根,後面的十善,確實被證明了是有前面基礎的。沒有這個順序的學習,十善是很難做到的,也沒有信心做到。戒律的基礎建立起來,戒定慧也隨之建立起來,沒有戒定慧就不是佛法。戒律是佛法的基礎,定是佛法的手段,智慧隨著克服煩惱的過程漸漸打開了。
2017,9,17
推薦閱讀: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八十四集)
※值得分享6條大師美髮建議
※?在愛情和婚戀中,如何吵架吵不散(十堰羅淼心理分享)
※屌絲(或寫作「吊絲...- 哈哈.MX——分享所有好笑的事情
※各種精選學習資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