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干支代表的氣

在《易經學》中,詳乎太一,推其五行生剋制化的時候,在六爻里用的是地支;在生辰八字中,天干為外環境,地支為內環境,地支是天乾的根。這種看氣的方法,自古至今都是這樣用,並沒有相應的天道來說明。而在《黃帝內經》中,即講了天道,又以天地間物和世的變遷以及人身中病症的變化作了說明和證實。天干、地支只是用來標示天理所說物的形證,但是又不能用形證去反著推其天理。因為相同的天干地支,代表氣的多少不同;相同的天干地支生成的時間也有差異;同一時間,位域又不同。總之,通過干支的形證代表天道時不能不說明白和使用明白。講天道,不能不用天乾和地支,講天乾和地支,又不能離開天道的說明。如果沒有天乾和地支,要想說明天的道理,要想說明病情,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黃帝內經》這本書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凡是把二者分開來講天道的人,都是在那裡空口無憑地瞎說。比如說2016年立春的時間,為2月4號,為丙辰日,而書中把鬼臾區之類人的認識與天道都是相反的。人們把2月1號、2號、3號叫立春以前,把5號、6、7、8-----號叫立春之後,這就是與天理相悖的認識。應該是28、29、30、31、1、2、3號叫立春後,5、6、7號叫立春的前邊。準確的立春時間是從2月28,己酉日的早晨寅時少陰的氣位開始為立春了,至1月11癸亥日末的丑時,12日寅時前,都叫立春的時間,雨水的後邊,不能只把4號丙辰日,說成是立春。在《黃帝內經》中,總是以節氣行進的方向為前方,只要看到一個節氣的干支,就知道是節氣的第幾天了,這就是超氣,接氣,置閏,始於少陰,終於厥陰的天道,這些天理都是沒法改變的規律。2017年的立春也是2月4號壬戌日,但立春的時間是在6號甲子日早晨寅時少陰的氣位開始為立春,而不是4號壬戌日。2016年的立春從超氣開始,2017年的立春從接氣開始。2016年的立春節氣是先至後時。2017年的立春節氣是先時後至。這些天理都不懂,在萬年曆中不能利用干支看見節氣、中氣是先時後至,還是先至後時,無法論述天地間五運六氣的運轉,中醫更不知怎樣診脈。節氣到,還是不到,都不知道,總是以為萬年曆上寫著節氣日為節氣到,大談陰陽的升降,脈象的沉浮,天氣的寒熱溫涼,是在閉著眼睛說瞎說。所以說,天干地支是能夠看到氣,也是以天人合一為根據,更是診到脈像的依據。是能夠看見氣的物理,病症輕重的見證。看病開藥,方劑一同二異,二同三異,藥劑從多、從少,君一臣二,君一臣三的可靠保證。沒有天乾和地支為物,五運六氣的運轉描述不了,解釋不了。更說不了人的病情,中醫一論病,張口去為西醫替天行道了,弄得驢唇不對馬嘴,還自以為是創新,是發明。

在《五常政大論》中說:「天氣制之,氣有所從也」。意思是說天氣有一個制度,客氣必須順從天的規定,從他的客氣是什麼呢?,當然是用干支代表的客氣。這干支的客氣是陰乾支代表的氣,還是陽干支代表的氣,怎樣從的呢?所以書里說少陽候歲的氣司天,是候歲的氣,是夏天時令的氣,火氣下臨,肺氣上從。從的是在六六之節的節氣,即「戊癸運」,從的是天干標示五色的氣。在五運六氣運轉圖中,是主運氣的氣夏季的少陽火,不是「寅申之上火氣主之」司天主事少陽火的氣。在過去一篇《臨從起用上從》的博文中,也是按照書中說的某某司天,何氣上從,使讀者非常難區分,司天指的是主氣,還是主運的氣,不知到從到哪裡去了。

候歲的氣是夏天時令的氣,上從的客氣是什麼?在上從天的制度里,是以「知道者,法於陰陽,合於術數,合以天光」的辦法,把天干先合到天的星星上去,即「丙、辛」的寒氣是從庚寅的陽明星開始(庚為陽明星),庚寅是屬於少陽旬熒惑星中的五行,所以是辛酉的酉金,辛卯的卯金,不是庚子,庚戌,庚午,庚辰的庚金。而是以客氣「辛酉,辛卯」中的天干「辛」先合到少陽「寅申」司天的主氣的氣位上,而後再把「卯、酉」地支合到主運的氣上,上從倚伏到少陽的運氣上,叫「卯,酉」肺氣上從。但是天干辛水的寒氣怎樣用呢?這就是《至真要大論》中說的「氣調而得者何如?從內之外者,調其內,從內之外而盛於外」的氣。對客氣交到天內、主運的氣和交到天外,主氣的氣上的法則。

「從內之外者」,是「辛」水天干為外,「卯,酉」地支為內,「辛」的寒氣在外從著內氣地支「卯、酉」金。辛水寒氣叫從內的外氣。這是客氣中自身的內、外。凡是陰乾陰支組成的干支之氣都是從內的外氣。使用時,都要把天干先合以天光,然後用地支與主運的氣論生克制化。這要是沒有天乾和地支,講上一萬遍,也無用。試問:當人們看見「辛卯、辛酉」時。從而知道是「天氣」的寒氣從著「地氣」的燥氣;當人們看見「丙寅、丙申」時。從而知道是「地氣」的火氣從著「天氣」的寒氣。如果不用干支,你該如何說明天氣從著地氣,地氣從著天氣呢?

在「從內之外者」,交在天體主氣和主運的氣中,司天的主氣和間氣叫外氣,主運的,四季時令的氣叫內氣。從內之外的陰乾支的氣,從的是主運氣的內氣。當陰乾的外氣與主氣的氣相同時,為得了天的氣,為「從內之外而盛於外」的氣。這要是沒有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來表示五色氣為主運的內氣,要是沒有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子午,丑未來表示司天在泉和間氣,空講五運六氣的運轉,誰能知道哪是運的氣哪是氣的氣,全都亂了套。

這氣之中外,在我看來,是《黃帝內經》中論五運六氣運轉,最最難以說明白,最最難以解釋的天理。它是十篇大論中《至真要大論》一篇文章最後的章節,論需要調氣和不需要調氣的高度總結,也是對《黃帝內經》十篇大論中,論五運六氣運轉方式最全面,最真實,最準確的集中說明。不管是誰學習《黃帝內經》,十年寒窗苦,最後在《黃帝內經》中,只得到了這麼十句話:「氣的中外,病的中外,調氣一方,必知陰陽,定其中外,各守其鄉,內者內治,外者外治,衰之所屬,萬舉萬全」,這叫天命。《黃帝內經》真是寫得太高明了。把天體的上下說成是陰陽,也指人身的上下,內外;把以司天為準,或以在泉為準,說成是寸脈或尺脈,間氣指的是關脈,又說成是守住故鄉為準;把主運的氣說成是內,也指五臟;把主氣的氣說成是外,也指六經脈;把病氣說成是屬於哪一方的邪氣,也指人身是屬於臟腑的氣,還是屬於六經脈的氣,謹慎的掌握著這些天乾和地支的使用方法,隨著病氣所在的位置,萬舉萬全,正行不用問任何人,都能看氣,都能論病。這些用天干地支代表的天道,無可厚非,全是真實的物理,物證,叫萬物的天命。

書中把五運六氣不管是至而至的氣,至而不至的氣和未至而至的氣,分成兩種。不用調的氣,怎樣論氣的生成和運行,指的是甲丙戊庚壬與地支組成的運和氣;必須需要調的氣,怎樣論氣的生成和運行,指的是乙丁己辛癸與地支組成的運和氣。所以說唐·王冰注釋得非常精準,病氣有生成之類,有運行之類。

病生之類不是因為氣動生成的氣,不是因為氣動病生在內和生在外。而是因為甲丙戊庚壬的運氣和地支組成的氣,自身就是地支的內氣從著天干,為外的運氣,所以病氣生在外,生在主氣的氣位,即十二經脈上;因為乙丁己辛癸的運氣和地支組成的氣,自身就是天乾的外氣從著地支,為內的運氣。所以病氣生在內,生在主運的氣位上,即五臟六腑上。

運行之類不是因為氣在五步一右遷地運行中生成的氣有內、外,不是因為氣動病氣生在內,生在外或生在表,生在里,而是因為氣的地支有正化在表,對化在里,病氣生在內,生在外。即子丑申卯辰巳為對化,所以化生在下工,即下邊的時間,為病氣生在里。午未寅酉戌亥為正化,為化生在上工,即上邊的時間,為病氣生在外,生在表。如果不用干支,這邪氣在表裡又該怎麼說呢?在明·馬時注的書中,從內從外,從標從本,從表從里都說成是從標,從本。也就是說天干從了地支的氣,是以地支的氣為準,叫從本質,從源泉;天人合一和氣運轉交在主運的氣上,叫以內氣為準,主運的氣為本,主氣為標,以內氣為本源;天人合一和氣運轉交在主氣的氣,叫以外氣為準,主氣的氣為本,主運的氣為標,以外氣為本源。

以上這四種情況,說明天乾和地支在說明天道時,太關鍵了,太準確了。所以書中說:從標從本正行不用問,都是從天乾和地支中看出來的。論氣,行醫,診脈,論少陽火,有戊寅,戊申,為從外的氣。戊寅為正化在上工,在表,在外,在六經脈上。戊申為從外的氣,為對化在下工,在里。診脈司天為寸脈,為上部,在間氣為關脈,為中部或下部。有癸巳為對化,在內,在里;癸亥為正化,在外,在表,等等。如果這些都看不出來,所以《氣穴論》中才說,知道這些天道的人,知道這些干支作用的人,叫聖人。是聖人才容易跟他說明白,不是聖人,沒辦法跟他說明白,只好藏在金匱里不敢復出。槍杆子是用來說話的;SINA是正弦,COSB是餘弦,是用來計算角度的;天干地支是用來計算天道的;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生生化化,是用來講述宇宙規律的。傳習斯文,已經傳二十世紀於茲,在沒有明白乾支在天理中的作用的時候,一味地追求干支的來歷,用《易經》的易理來解釋他,都是沒有用的。只有通過干支,才能推其天理,詳細的說明日氣,時氣,現在得的病和過去已經生成的病,鬼神的爆疾,祈禱避匿,自己的認為都沒有用,致令的魂氣,要麼塞在主運的內氣上,要麼塞在主氣的外氣上,天道就是這樣的,總是重複也沒有辦法改變。「光呼哉道!明乎哉論!」

請看非調氣的運行

書中說:「非調氣而得者,治之奈何?何先何後」,「有毒無毒,所治為主,適其大小為制也」。論氣有四種,論病的生成之類,也有四種。不是因為氣動,而是因為天人合一,氣生在主運的氣上和主氣的氣上兩種,還有兩種是因為氣動於內,動於外,生在主運的氣上和生在主氣的氣上兩種。對於不是因為氣動,而是通過法於陰陽合於天光,生在主氣的外氣的邪氣,都是不用調的氣。不用輪誰先誰後,只論以治為準,在治的過程中,只看氣的大小,伏從其所主氣的辦法就行了。伏從其所主氣的方法就是熱用寒治,寒用熱治,塞住,郁住,求其所主的氣通開就行了。比如:

2016.8.24.戊寅日本氣行。

少陰司天太陰運陽明在泉第四氣,立秋氣上升的時間。與初氣大寒的的氣相對。叫山澤通氣,即艮方與坤方,只是主運的氣發生了變化。

把戊寅加於甲寅厥陰的氣位時,是時間到太陰濕氣運,而氣在司天后不到

位,不當其位,在後又留在了風上,得氣,陰氣布天,火已退位,又在後兩氣得生為相得,氣始於寅中為寅初。

這就叫起於平旦,天人合一了,為法於陰陽,合以天光了。合到了陰分厥陰。

當戊寅從甲寅時辰行至癸亥時辰,還是甲寅厥陰的氣位的上工時,白天只行了一條經脈,又戊癸合德,戊火又得天助,氣始於亥時末見「甲寅」是濕氣得氣,又得火生,土生在火上。

這叫戊寅日生成的氣為甲寅。為不是因為氣動在外生成的氣,而且生成的氣是賊氣,司天的反氣,真氣的反氣盛。

甲寅濕土生在火上,成干土為甲5寅,又為樞氣,生在表,又傳到甲寅厥陰的上工,風上,風生火旺,又生干土,是司天的賊氣反一方的氣盛克了正氣水,為。

辛丑至甲午陽明的下工。入里,外為燥,為本氣為陽盛,內為寒,為真氣辛6丑。郁在內,郁在賊氣的裡邊不能出,逆行為積氣,注意:(外為賊氣、內正氣)

丙子至甲戌太陰的下工,表為陰濕,入里為寒水也為一陰,為丙6子。內外皆陰,氣通天,為同氣會遇,是正在司天前樞氣位,還是司天的氣有餘獨盛在前,逆行受陽氣克它為

己亥至甲午陽明的上工。氣在表,同陽化,獨盛為己5亥。燥盛土次之,順行,陽氣又克正氣水為

丙戌至甲申少陽的上工。寒同陽化為丙1戌。

甲5寅辛6丑丙6子己5亥丙1戌。

生成的氣是風生火,火生土在表,在樞氣位,從的是正氣真氣行,土太過克行,受克的真氣入了里;為不出,外燥內陰鬱在內,也為塞,逆折為

丙6子,內外都為陰,一濕,一寒,又在司天前,成了司天的陰氣鬱積獨盛,故要治它。己5亥,是燥盛,土盛次之,故克正氣行。關鍵這不是熱傷寒,是寒熱病,是天氣主事(1)陰、陽要分開,(2)正、邪要分開,(3)表、里要分開,(4)郁、塞要分開。

這些天理每一步都離不開天乾和地支來表示。數字是表示每一氣生成的微甚,大小,多少。在何氣位,在何經脈,是沉脈,還是浮脈,心中明了,一目了然。理、像、數,都是唯一的。甲5寅不是因氣動生成的陽氣,是因為天人合以天光時生成的氣。以後的辛6丑、丙6子、己5亥、丙1戌------都是因為氣動,即氣血在流動中生成的外氣,在外氣中又看到了標氣和本氣,也叫表、里。戊寅合在厥陰之處,生成了陽氣,與司天一方的王氣、陰氣相戰,是陽克了陰,是熱氣克傷了寒氣,是熱寒相戰,寒是正氣,熱是邪氣,叫寒熱病,不叫傷寒病。

拄其間鍔未殘

2016.11.10.


推薦閱讀:

關於米飯的新觀念
關於離合器和剎車、油門
關於空亡的應用
關於少兒舞蹈軟度訓練的幾點啟示
關於構圖那點事兒,你都知道嗎?

TAG:干支 | 關於 | 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