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與合力:馬凱旋老師批註乒乓技術與練習筆記系列

借力與合力:馬凱旋老師批註乒乓技術與練習筆記系列選錄之一Ancient按:古人讀書,常圈點批註,天頭地腳,筆走龍蛇,諸色雜陳,是有趣又有用的一種讀書法。點評時往往三言兩語,點到即止,絕少說破,需要高明讀者才能心領神會。馬凱旋老師關於乒乓技術與練習的批註,就是他的讀書心得,採用的方式類似古人的旁批、眉批,但無論從其選擇內容的眼光,還是掰開說破的表述,皆與古代的批註不同,是結合了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思考,留存給自己看、並在教學中貫徹的明白文字。我有幸讀到馬老師寫的幾則筆記,是對李曉東指導文章的片段批註,包括借力與合力、出手集中等關鍵內容。馬老師和李指導是早年在北京隊時的同門師兄弟,但又各有經歷,在乒乓理念和教學方法上和而不同,或許是因為他們面向的主要對象有業餘和專業的區別。我徵得馬老師同意,將其部分筆記發佈於博乒網供球友們參考批評。馬老師還特別針對成年愛好者的理念,抽空稍加連綴增廣(原批註大概就是兩三段話),反覆強調根據客觀球理、設定條件、循序漸進的借力、合力練習過程,與通常偏好直接發力的成人練習有所不同——我認為另一個極端是不敢或不能發力,但二者殊途同歸,原因可能都在於缺乏這個借力、合力到發力的完整練習過程。其一:借力與合力——馬凱旋老師解讀李曉東指導文章片段 李曉東指導談借力與合力: 這裡所謂的合力就是指:在擊球時,將自己所發出的力量與對方來球的力量合在一起,便能夠發揮出事半功倍的顯著作用。因此也可將它稱為借力中發力。合力是一種擊球的技巧,在所有擊球中,都存在著合力的可能,而對於它的合理運用,不僅能夠減少擊球的難度,還可加強擊球的質量。(按,此段文字是李曉東指導原文) 在這裡,我採用批註+塞私貨的方式講一講我個人的體會,歡迎諸位批評指正。 我本人認為,與學打乒乓球同步提高的應該是:一定要在基本動作的合理、重心交換流暢的同時,學習掌握借力擊球,進而過渡到借力中適當發力。量化地講,3成、5成、7成力地加,再加上攻打半高球、扣殺高球,最後打到學會發出9成力。 這說法的另一含義是:要學會最大化地藉助外部條件來學習技術,除了扣殺近網高球及某些極為特殊的現象,一般而言,可藉助,或者換句話說能夠藉助的外部條件越多,技術就會變得越簡單,球也就會打得越合理。所以,教學時設定的某些外在條件,再加上隊員練習時對其一些相應的合理要求,會使技術的學習變得愈發簡單易行。(註:相應,是指與設定的外在條件桴鼓相應) 所謂「動作的合理」這一概念,這在學打乒乓球時是一個關鍵問題。並不是你有一個規範的動作外形就夠了,它還包括一些內在的含義:會借力→會借力中發力是其中的核心內容之一。所謂練基本功,一定要包括這類內容才算是練到了基本功,這是會練乒乓球的一個顯著的標誌。僅僅練了某個計劃,並不意味著你就算掌握了某種技術。 業餘選手最大的毛病,就是往往和自己較勁,剛學會打球就要發力,就要「爆」,其結果必然是南轅北轍,事與願違。 我們的這個關於借力、合力、發力的教學思路,來源於乒乓球運動的基本特性,那就是: 首先,乒乓球是一項距離超短、速度極快的運動,這就決定了運動員不可能完全靠自己發力包辦一切,因為你根本來不及,任誰也做不到。 其次,乒乓球的擊球規則是,必須要等來球在本方球台跳起後方可擊球,所以,來球的高低遠近,旋轉的強弱,力量的大小,是我們在擊球之前要明了的先決條件,而這種種來球的不同性質既有其難於判斷、難於駕馭的一面,同時也包含了技術使用合理之後這些先決條件反而可以為我所用的一面。 退一步講,這些外在的條件是你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都是事實上的客觀存在。 所以,如果不在學打乒乓球的初級階段解決好借力、借力中合力、借力中發力的環節,想打好乒乓球就是一句空話、夢話。 特別要指出的是,那些剛會打球就開始猛掄狂暴的發力型球友,實在是應該靜下心來,好好解決一下合理的擊球這一關鍵環節,否則,後面的提升之路越走越窄。 這種現象絕大部分發生在成年人身上,是有原因的。對成年人來說,練習單一技術相對容易。成年人擁有的,恰恰是兒童小朋友們缺乏的,那就是肌肉。但往往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害了成年後學打乒乓球的愛好者。 在這裡我不想講什麼更多的理論,我講一下小孩子們是怎麼掌握技術的。中國人現在練乒乓球(記住:是練,不是玩兒的那一部分人),只要你遇見稍微懂一點兒教學的老師、教練,都會按部就班地讓你跟著計劃練。比如:1、握拍,2、徒手揮拍,3、顛球,4、多球,5、單球,6、陪練(喂球似地練),7、對練。 就掌握技術的難易程度來說,建議願意練的球友多練徒手揮拍,其次多球相對容易掌握,單球難一些,但必須練,找感覺+實際需要;陪練,這種陪練較多的是陪練方用撥/擋的方式進行;對練,比如正手對攻、對拉,相對來說就難一些了。這些都是手段。目的都是為了更快地掌握技術,更高水準地完成計劃。這樣練,一是不枯燥,二是多樣性,本身就具有了訓練隊員的適應能力的潛在作用,而且是在幾乎不提要求的情況下就存在著要求。不同本身就是變化。 前面幾項略過,我只談小朋友之間的對練,有幾個鮮明的特點:A、慢,B、不許發力,C、回合。但是,再慢也要身前擊球,再慢也不能發力,再慢也不許退台,這就是教學時設定的外在條件。我還要加上每一次擊球動作都要100%地完成到位,甚至是110-120%的幅度——因為孩子長大以後就會合適了,否則將來動作一定偏小,發力肯定好不了!進一步的要求就是:要加上交換重心,繼而加上步法。所謂開口奶要吃好,指的就是這些內容。 我說一句略顯絕對的話:上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的乒乓球世界冠軍幾乎無一例外是這種方法練出來的。可以這樣說,這是打好乒乓球的必由之路。天才可以縮短掌握技術的時間,可以很快找到手上感覺,但不能沒有這個過程。但這個過程,絕大多數的成年人就是做不到,有些是沒人教,有些是缺少對手,最多的是不願意這樣練。所以常常變成打了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如一日技術水平寸步不前的玩兒型愛好者。什麼叫基本功?從慢打起,你打球的速度必須是你本人能夠掌控的(初學者),否則,你打不好乒乓球。就我個人觀點而言:正手攻、反手撥(攻)、搓球,全得這麼練。剩下的就是發球了,自己練,但也得從慢開始。你不想慢,或者說慢不下來,你以後的快就是假快,最主要的是你的擊球沒有質量可言。遑論連續發力、走位進攻? 反推,或者說逆向思維的話,只要不是協調性太差的人,幾乎都能掌握得八九不離十。所以,我有一句話:乒乓球是球類項目里比較簡單的。當然,要打到頂尖水平,是要勤奮+天才+運氣的。但如果就是掌握到一個業餘選手的中等水平,練習得法的話,8到10年是做得到的。 這數字不算嚇人,就算你20歲學打球,3到4年打基礎,只要你身體不出大毛病,打到65歲以上不算奢望。這麼一算,3到4年就是小菜一碟了。 業餘選手打比賽,水平越高的,越是能慢下來的,贏球多的,往往是自己失誤少的。否則,那道行就是不夠,算不上真會打球的業餘高手。 就像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都經歷過的那樣,你一定是先學會了走,才能跑。道理其實就這麼簡單。 本文信筆而寫,未加推敲,難免會有不當之處。當然,我負全責。 就此問題,在美國教學時,我不厭其煩地對學生講: 打乒乓球,就發力、速度這些元素而言,不是「I would like to do ……」而是「I have to do……」你必須學會藉助外在條件才能打好乒乓球,這不是「你想……就能做到的」,而是你必須,或者說不得不(指的是初學階段),練成後就變成主動使用了。 我教給隊員的就是這個過程,這,才可以稱之為我心目中的教學。
推薦閱讀:

(12)子平門筆記(48):進退論
清風一縷繞指柔對《靜坐洗心500問》的筆記(14)
9個瑜伽體式的正位筆記 原來自己錯了這麼多
【筆記】段氏臟腑按導跟師簡記連載...
瑜伽筆記 | 往期精講合輯——坐立及跪立體式篇

TAG:技術 | 練習 | 筆記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