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嘗膽不忘恥,計謀欲使夫差死(2)

  當他把齊魯之爭的事情說完後,范蠡不解地問:「齊、魯之爭,無論誰勝誰負,與我們越國有什麼關係?」  「少伯,此事與我們的興國復仇計劃大有關係,」勾踐神秘地說道,「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應設法讓吳國捲入這場混戰。只要夫差趟進了這灣渾水,不管勝負,都對我們越國大為有利。」   這個時候范蠡才恍然大悟:吳國若是慘敗,齊國就會乘勝追擊。越國就可以趁機舉兵入吳,與齊師南北夾擊,一舉覆滅吳國;即使吳國勝了,千里征戰也會造成重 大傷亡,極大地削弱軍力。戰爭的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對其國力財力也是一個重創,肯定會引起吳國民眾的強烈不滿,使其逐漸失掉民心。這也就為興越滅吳奠定了 基礎。  這麼一想,范蠡也興奮起來,忙問道:「依大王之見,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我們自然不能出面去勸夫差出兵。但是,我們應派一個機警幹練、能言善辯之人,去魯國遊說,讓魯國派人去吳國請求援兵。魯乃小國,兵少國弱。齊國大軍壓境而來,肯定要像抓救命稻草似的四處求救。若是他先向晉國借兵,我們的全盤計劃就落空了。」  文種在一旁說道:「夫差一直想稱霸,這次能與魯國聯合攻齊,如果勝利了,就能在諸侯中揚名立威。只要魯國能派人來求,好大喜功、一心要做天下霸主的夫差是絕不會袖手旁觀的。」  經過與文種、范蠡仔細商討篩選,勾踐決定派經多見廣,善於臨機決斷的太史計倪前往魯國。  於是,計倪千里奔波,風塵僕僕地來到魯國。  他沒先去見魯國的國君和大臣們,而是徑直去了曲阜,去面見孔丘。  孔丘是魯國的名人,或者說是各諸侯國的名人。他以仁學為基礎,創立了一整套儒家倫理學說和教育理念。他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藝者便有七十二人,世人稱為「七十二賢」。  他曾經周遊列國,到處講學佈道,傳播他的儒學思想,但是諸侯列國整天忙於戰爭拼殺,搶奪地盤,把他的那些思想當作可笑的空話。  雖然如此,但諸侯們卻不能不尊重這位學識淵博、桃李滿天下的老人,不能不重視他在神州大地上的影響。計倪就是希望能藉助他的威望和影響,去說服魯國君臣。  他在當地人的指引下,來到了孔丘的家中,互相拜見之後,就開門見山地說道:「孔老先生,齊簡公傾全國甲兵屯紮汶上,就要進攻魯國,可憐魯國百姓,又要生靈塗炭了。」  「唉!」孔丘長長地悲嘆一聲,「如今的魯哀公位同虛設,軍權都落在季康子手裡了。那季康子不學無術,剛愎自用。如此狂妄無能之輩,實在不堪齊軍一擊啊。我這麼個風燭殘年的老朽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老先生一輩子倡導仁愛,理應為此而奔走呼號,這樣才能救魯國於危難之中。」  孔丘突然抬起頭來,兩眼放出了希望之光:「這麼說,先生能救魯國嗎?」  「能!」計倪果斷而自信地答道:「但要藉助老先生的威望和影響。」  「那麼,我能做什麼呢?」  「我們同去見魯哀公,勸他派人向吳國借兵。你若能勸魯哀公派人使吳,吳國發兵的事我包了。吳國發兵攻齊,魯國自然就沒有危險了。」  救兵如救火,他們連夜趕往朝中,終於說服了魯哀公,最後,魯哀公派遣孔丘的弟子、能言善辯的子貢先生出使吳國。  回到越國,計倪將自己魯國之行的始末悉數告知勾踐。勾踐聽後,欣慰地笑了:「計倪太史不辱使命,可喜可賀。但願子貢先生去吳國,也能不辱使命,馬到成功。」  「依夫差的脾氣,他定會發兵無疑。就怕伍子胥那老賊識破我們的用心,橫加阻攔,那時便會功虧一簣。」范蠡不無擔心地說道。  三 吳王中計  魯國孔子的弟子、衛國人端木子貢從魯國來到吳國,求見夫差。  夫差知道,目前齊國的重兵雲集在魯國北境,兩國的戰爭一觸即發,子貢不遠千里而來,一定是來搬救兵的。夫差立即接見了子貢。  「天下久聞大王有稱霸諸侯的雄心,如今已到得志的時候了!」子貢見到夫差,就直截了當地說。  「大夫何以見得?」夫差一下子就對這個年輕說客起了好感。   「齊國無道,欺凌魯國。倘若大王出兵救魯伐齊,霸業就不難完成了。」很明顯,子貢是為魯國來討救兵的。可是他說得振振有詞,毫不掩飾他來吳國的目的: 「救魯,這是保存將亡之國,可以顯名;伐齊,可以多獲諸侯進貢,能獲大利。此一舉,名利雙收。名義上保存亡魯,實際上削弱強齊,進而對晉國施加威力。這是 大王的稱霸之途,智者不疑!」  「大夫高見!」夫差聽了很高興。有名有利,有助霸業,這樣的事情聽起來很美好。  不出范蠡所料,伍子胥不同意夫差出兵伐齊:「大王,萬萬不可出兵伐齊呀!咱們吳國最大的敵人是越國,如果咱們出兵中原,越國一定會趁機作亂,後果不堪設想啊!」  伍子胥接著闡述自己的理由:「大王,越國的力量,本不應放在眼裡。但是,搞偷襲之類,越國還是有點力量的,而且越國又擅長此道。以前勾踐乘吳不備而敗父王闔閭,這都是耳聞目睹的事實啊!不能不對它毫無警惕啊!」  夫差想起了伍子胥前一段時間的幾次強諫,那些話雖然曾經使他很不痛快,並且相當的反感,但是,畢竟不無理由。而且他已經風聞勾踐返國後四年來,刻苦自勵,廣施恩德,很有一點收攬人心、企圖再起的跡象。  夫差沉思著,要思索一個既能攻伐齊國、又使越無機可乘的萬全之策。故而他又謹慎地說:「只是,寡人曾經討伐越國。如今勾踐苦心養士,似有報仇復國之心。待寡人先出兵滅越後,再聽從大夫的指使吧!」   「大王此計錯了!」子貢心裡明白,這實在是吳國的萬全之計,但對魯國來說,卻是遠水難救近火,子貢向吳王慷慨陳辭:「大王不是一向標榜救弱國、存亡國是 自己的責任嗎?倘若先伐弱小的越國,而不伐強暴的齊國,則是欺凌弱小,非仁;見難而退,非勇;坐失良機,非智。倘若大王存越,救魯而伐齊,則大王的大仁、 大勇、大智顯示於天下,諸侯必定爭奉大王為霸主了。」
推薦閱讀:

夫差
功夫 儒釋道三家功夫差異
夫差悲歌
勾踐與夫差

TAG:計謀 | 夫差 | 卧薪嘗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