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覲,延續千年的文化奇觀 |
作者:馬曉霖來源:更新時間: 2011年01月02日 |
朝覲,延續千年的文化奇觀 朝覲,不僅是穆斯林世界的一個年度宗教活動,也成為一個歷經千年、影響廣泛的文化奇觀和人文盛會。雖然朝覲活動時間有限,但是,它包含了豐富的禮儀規程、哲學內涵和精神意蘊。 朝覲的禮儀規程莊重嚴謹,緊密有序,反映了使穆斯林探原返本、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磨鍊意志和堅定信仰的宗旨。朝覲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程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什麼樣的人才能朝覲 根據伊斯蘭教規定,凡具備相當條件的穆斯林男女畢生去麥加朝覲一次才能算作履行了天命。這些條件包括:第一,必須是成年人(教法規定男滿12歲,女滿9歲,一般為年滿14歲必須承擔宗教義務者)。第二,朝覲者必須身體健康,有能力履行朝覲的各項功課,年邁體弱者,理智不健全者,不能長途旅行或乘坐交通運輸工具者,不承擔朝覲義務,但是,可以出資請人代朝。第三,婦女非丈夫和直系血親陪同不能朝覲。第四,因路途危險無法保證人身和財物安全者可以免去朝覲義務。第五,不欠外債,清算了所有經濟糾紛並為家人留下足夠生活費用者可以朝覲。清初著名回族學者劉智將上述條件概括為「路塞、乏用、無親鄰、廢疾,可無朝」。 朝覲的程序和內涵是什麼 朝覲的第一道程序是受戒。朝覲者在進入麥加禁地前,必須在其外圍的5大關口受戒。首先要舉意,即立意受戒朝覲、祈求真主保佑朝覲順利進行並認可朝覲者所完成的這項功課。其次,洗小凈和大凈,將身體局部和全部沐浴乾淨,以凈潔之軀進入凈潔神聖之地。再次,男子更換戒衣,上身、下身各披一塊未經縫製的白布,不著內衣,不戴帽子,不穿襪子,不穿縫製之履;婦女可穿平時的衣服,不蒙面,不化妝,不裸足。這套程序可以理解為兩重:人赤條條來,赤條條去,非以赤子之身、赤子之心不能完成聖潔之旅;造物主面前人人平等,皆為凡夫俗子,不以衣冠服飾而顯現尊卑貧富等人為差別。伊斯蘭學者還認為,朝覲本身也是審判日的預演,任何今生不修、胡作非為者必將在來世接受造物主的審判和懲罰。 進入受戒狀態則須慎言謹行:不得殺生,不得理髮、剃鬚、剪指甲,不得砍伐花草樹木,不得心生邪念,不得爭吵鬥毆,不得進行房事。儘管世界各地存在著各種種族矛盾、土地紛爭、政治分歧甚至衝突、仇殺和戰爭,但是,朝覲之時必須消弭一切人間恩怨,不得從事任何政治活動,保持寧靜,心懷善意,嚮往和平共處,祈求自己、家人和世界平安、吉慶。 朝覲的第二道程序是舉行瞻禮。進入麥加城後,稍息片刻即去禁寺,觀瞻天房並盛讚真主,逢人少的時候,可以上前親吻黑石。其意義在於表示自己應召而來,謙恭而殷勤地侍奉真主。 朝覲的第三道程序是環遊天房。進入禁寺中央廣場,按逆時針方向,圍繞天房行走7圈,前3圈快步走,後4圈保持正常速度。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方向、同一節奏、同一呼喚、同一動作、同一目標,幾十萬朝覲者構成一個巨大的漩渦,合成一曲雄宏的旋律,表達他們對信仰的忠誠,並體現他們團結、有序、守紀的精神風貌。 結束天房環遊時,朝覲者在當年易卜拉欣立足處按照穆罕默德師表的規儀進行兩拜,以紀念這位天房的修建者。接著,朝覲者必須在相距一里路程的兩座小山薩法和麥爾卧之間奔走,以紀念當年易卜拉欣之妻哈吉爾為尋水救子而往返奔波的事迹,並品嘗著名的「贊穆贊穆」聖泉之水。 朝覲的第四程序是站駐阿拉法特山。伊斯蘭曆12月9日被稱為「阿拉法特日」,也是朝覲活動至為關鍵的一天。屆時,朝覲者先於頭日離開麥加到7公里外的米納山谷過夜,然後到位於麥加東南25公里處的阿拉法特山停留一天,紀念人類友好團聚,紀念穆罕默德發表臨終演說,同時懺悔過失、罪孽,並祈求得到寬恕。 朝覲的第五道程序是射石。伊斯蘭曆12月10日是宰牲節,朝覲者必須在黎明前返回米納山谷,在一個叫做阿格白的地點用碎石擊打3處象徵魔鬼所在位置的地方,表達人類不受魔鬼和邪惡誘惑,堅守既定信仰的決心。 朝覲的第六道程序是宰牲。朝覲者打鬼歸來便屠宰牛羊獻祭,進入宰牲節。這一天,全世界的穆斯林家家宰牲,部分留下自己食用,其餘分散給街坊四鄰和窮困之人。這項儀式既是對先祖捨身取義精神的紀念,也體現了有福同享、患難與共的仁愛之心。至此,朝覲者基本結束受戒狀態,並於次日再巡遊天房7圈,結束全部的朝覲功課。 在離開麥加前,朝覲者往往還要再巡遊天房,被稱為辭朝。有條件親吻天房門檻、撫摸天房幔帳的朝覲者都面對天房,倒退離開禁寺,以示無限崇敬和依依惜別之意。 |
|
|
推薦閱讀:
※馬之間也會「講笑話」!? | 奇事奇物網:奇事 奇物 奇人 奇觀 小遊戲 圖片 視頻 笑話
※野柳之砂岩奇觀
※萬畝竹海 倒杉奇觀:蕪湖繁昌縣藏著一個千年古村
※馬嶺河峽谷:西南奇縫,天下奇觀
※奇觀:女模穿緊身胸衣塑腰致5寸 (組圖)
TAG:文化 | 奇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