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一種自由的錯覺
隨著媒體記者的深度探訪,主角為「網路打手公司」的一條灰色產業鏈漸次呈現:這些所謂網路公關公司的合作客戶中,不乏頗有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大公司。而其操縱和控制輿論的切入埠也簡單至極,即目前國內較主流的網路論壇。按照一些網路營銷公司的說法,他們通過各種手法,幾乎已完全控制了這些主流論壇,對於網路輿論的操縱,已近乎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有新聞性的一些負面東西,我們可以幫你們無限擴大,我們可以在一個晚上讓你們競爭對手的消息,在網路上鋪天蓋地布滿整個網路。」而達致這一結果的直接工具和手段,便是網路灌水「僱傭軍」,也即人們俗稱的「水軍」,所有網路公關公司都不遺餘力地僱用大批水軍,來為目標客戶發帖回帖造勢,這一過程通常需要動用成百上千的網路水軍,某些營銷造勢事件中甚至可能達到十萬之眾。而另一些小成本的網路操控方式,同樣讓人暗自心驚。「只有兩三萬的預算,搜集一下覺得哪個點是比較惡性的,在它這個基礎上單獨做一兩個,挑一兩個重點論壇把這件事炒起來,網上最近兩周左右,它的負面信息增加到500條600條,最後到一種什麼樣的程度,從百度、谷歌搜索,基本上前幾頁全是它的負面信息,這也就是你這個費用在一兩個月之內,能達到的最好的效果。」
按照業界的普遍預期,未來數年內,網路營銷將成為最具營銷力的市場手段之一。可是在這一預期成為落地實景之前,以網路打手公司和此條灰色產業鏈目前的瘋狂擴張速度,恐怕同時到來的將是病入膏肓的網路營銷詛咒,以及很可能對整個行業良性發展,形成致命衝擊的聲譽和形象口碑損毀。任何形式的輿論操縱控制,都只能得逞一時,而絕難長久蒙蔽信息受眾,一旦網路受眾從這種輿情騙局中集體警醒,以網路打手公司為代表的信息、輿情逐利集群,將很快由自以為得計的情緒操控性的「釜底抽薪」,被憤怒和走向理智的網路民意,報以真正社會性意義上的釜底抽薪,即全面、徹底的信任危機,和涉及整個行業鏈的不信任投票。技術意義上的朝陽產業,因其汲汲於短期局部利益的濫采濫挖,因其涸澤而漁般地過度透支行業信用、品牌聲譽,將可能直接墮入公共倫理和社會經濟學意義上的問題淵藪,而這樣的現實不堪,無疑會是整個網路行業、網路時代的尷尬與痛楚。
同時被損害與被「侮辱」的,還有網路民意的熱情與信仰。曾幾何時,他們視此為民間輿情的最大最後一塊信息集散處女地,為正義的理想聖地,為此不惜投入全部的激情與信念。但當後台之幕僅僅部分揭開,他們赫然驚覺,網路自由和網路輿論正義,原來仍只是一種權利錯覺和理想幻覺,它不僅存在非理性言論泡沫,存在大量的、無處不在的議題設置、主題誘導,還遍布著商業利益的衝動觸鬚,它們聞風而動,嗅利而動,將世俗生活的幾乎所有灰色、黑色機謀構件,分毫不差,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地複製到網路平台和網路生活之中。這樣的殘酷現實,讓矢志尋找言論理想國、精神理想國的可愛網民們情何以堪?
在上一個信息媒介發展的高峰時段,即電視時代到來之時,敏感的思想智者布爾迪厄便曾深刻洞察:「它是一個有權勢的行業,並且這個行業是由非常脆弱的個人組成的。當個人面對特定的遊戲規則,不自覺的服從就是致命的。也正是由於這些服從性,傳媒在異化一切新聞資源的剩餘空間時,也異化了自己。它實則只提供了一種自由的錯覺,因為幾乎所有在屏幕上顯現出來的形象都是完全由公司和政治利益所操縱的。」這一警思同樣適用於網路信息時代。隨著經濟生活和媒介市場的不斷豐富發展,包括商業利益在內的各種社會利益糾結越發錯綜複雜,有利益便有紛爭,有策劃,有操控,亦不乏潛伏者、掠奪者,這是利益主體結構所決定的,它並不因為產業平台的新興時尚與否,而天然高尚和具有利益、趣味免疫力。恰恰相反,作為社會信息資源、信息傳播鏈的末端受眾,和相對脆弱的一環,網民更有理由對這一隨時存在的異化,保持警惕,保持理智明睿的審視、思考距離。無論是面對蕪雜野性的網路水軍,抑或其他網路潛伏介質。這將是網路人格結構,由青蔥走向成熟的必由路徑。
當然,無止境地在異質異味的工具化、操控性空間中局促瑟縮,終究是文明的悲哀與文化生存的綏靖主義。為了將公共言論生活與和諧網路社會的生存成本、信任成本、快樂成本,降至較低水準,則對類似網路「黑社會」現象的規則化、法治化約束和規制,同樣不可或缺。
推薦閱讀:
※普巴扎西仁波切網路答疑彙編
※朋友.相遇在網路
※網路熱語 Hot words
※十大網路外匯平台
※下載個男人來結婚:女人要幸福,網路要防狼